查看原文
其他

学院巡礼|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    

招生专业(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拔尖基地班)

计算机类




学院概况



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是一个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研究型学院。学院曾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机载计算机、第一台微程序控制的小型通用计算机、第一块航空大规模专用集成电路芯片、第一个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国家级奖励。

研制国内第一台机载火控计算机

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是西部地区第一个、西北地区唯一的计算机重点二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成绩优异,取得历史性突破;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全国第7(前2.5%);最新ESI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1‰。

学院注重学科协同创新和融合,现有智能计算架构与系统芯片、人机物融合智能计算、大数据管理与分析、智能感知与媒体计算、系统测控仿真与信息存储、复杂软件系统、计算机网络与智能决策等7个优势学科方向。建有空天地海一体化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移动平台环境感知及空天应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无人航行实时智能感知与计算技术创新引智基地、云计算及其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等4个国家级平台及10个省部级平台。建有计算与艺术、仿生芯片、脑科学与类脑计算、AI for Science等4个交叉研究中心。

近五年来,学院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先后承担并完成了一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级军口纵向项目。

学院现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交互设计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1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另建有国家级教学基地1个(计算机拔尖基地2.0)。编著出版我国第一部《人工智能导论》和《数字图像处理》教材。近年来,学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与华为共建“智能基座”课程9门;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12部,省级优秀教材3部,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57人,其中正高45人,副高101人。双聘院士3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9人,特聘专家4人,青年人才15人,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5人,国防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防专家10人以及其他省部级人才30人。学院教师大多具有海外求学、工作或访学经历,近年来还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引进数十名海外优秀人才。

六十多年来,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坚持以科学技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引领型”计算机领军人才和建设国际、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学科为发展目标,致力于将本学院打造成为计算机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基地,支持国防科技建设及“一带一路”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

哈萨克斯坦分校建设计算机专业

率先发起AloTSys国际学术会议



专业特色



计算机学院坚持将历史传承与技术发展相融合,结合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信息技术下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注重军民融合,围绕创新研究及工程技术开发,形成了多个特色方向。

01 软硬结合,系统特色持续传承

主要学科方向包括计算系统结构与芯片、人机物融合智能计算、大数据存储与管理、智能感知与媒体计算、影像分析与机器学习等,形成“硬件-软件-数据-算法”体系化学科结构,传承和创新系统特色,在抗辐射系统芯片、群智感知、大数据高效存储等方面具有优势;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0项。

02 强化基础,鼓励学科交叉融合

开展“计算+数据”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前沿创新研究,在智能芯片设计、人机物融合智能计算、大数据管理与分析、媒体计算与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据微软学术统计,在“群智感知(Crowd Sensing)”这一研究领域的“Top Institutions”排名中本学科位列全球第一。根据CS Ranking,人工智能方向本学科全球排名11。建立院级人才特区和交叉研究中心,形成由计算机科学、数学、生物医学、艺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方向,逐步形成学科新的增长点。

03 平台筑基,国防特色优势显著

依托“空天地海一体化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级平台建成科研攻关大平台,承担了空间目标检测、航空操作系统等30余项国家级军口纵向项目课题,部分成果应用于无人机,参加了国庆70周年阅兵及建军90周年庆典仪式;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



人才培养改革



计算机学院以服务国家信息强国战略为己任,提出“大类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本科人才培养理念,以及“注重通识+重课大课+学科交叉+本硕贯通”的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形成“计算机类”1个大类、1个计算机科学拔尖班、5个专业、6个课程群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学院不断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通过软硬系统并重,科教深度融合,双创实践驱动,国际协同创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系统能力和交叉创新能力,形成“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省级创新实验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及物联网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获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多名教师获CCF杰出教育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全国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陕西省教学名师等称号。与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合作率先发起“计算报国-智能计算系统”系列教材和“智能物联网”系列教材;围绕培根铸魂育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在国内率先发起全国大学生“数智素养”案例创意设计大赛。

举办“一带一路”计算机学科院长论坛

“计算报国-智能计算系统”系列教材发布会

全国大学生“数智素养”案例创意设计大赛

近3年来,专业学生100%参与科研训练,持续参加10余种国际及国家级赛事,获国际一等奖22项,全国一等奖110余项。学院设立海外访学资助计划、发起“一带一路”智能物联网国际合作联盟、成立全球IT胜任力发展中心,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国际交流支持,近5年来派遣200余名学生参加海外夏令营等短期国际交流,学生足迹遍布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极大拓展了学生国际视野,提升了学生全球胜任力。毕业学生具有工程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发起“一带一路”智能物联网国际合作联盟

牵头成立全球IT胜任力发展中心

塑造学生全球视野,培养学生国际竞争力



优秀校友



毕业生中,50%以上主动投身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主战场,其中有三分之一的院友在中国航空计算研究所、航天计算研究所和华为、中兴等名所名企中担任所长/副所长/总师/副总师和技术高管;30余位院友成长为将军、国防科研院所所长及总师;10余位成长为高校副校长/计算机院长/系主任。



专业介绍



(一)专业名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拔尖基地班)

“计算机科学拔尖基地班”依托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培养数理基础与专业知识扎实、能够设计中国自己的计算机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智能系统等,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智能时代计算机系统拔尖创新人才。“计算机科学拔尖基地班”秉承康继昌先生“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以“大师引领、开放式、国际化”为总体思路,采用“全程化导师引领、全科式基础强化、全球化视野塑造”等方式开展人才培养。

(二)专业名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含全英文授课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国家“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培养跨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能力和领域快速变化的适应能力,本专业坚持“厚基础、宽口径与特色方向相结合”的原则,努力造就适应国家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和数字化建设需求、能够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计算机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研究与工程技术的“复合型、引领型、创新型”人才,适应国家信息领域和相关学科交叉协同发展的需要。

(三)专业名称:

物联网工程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教育部2010年批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获批国家“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我校为教育部批准首批设立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校,近年来在国内率先推动智能时代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本专业培养能够系统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计算机科学、新型网络技术、智能感知、边缘计算、嵌入式智能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研发及智能物联网系统创新设计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四)专业名称: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是一个软硬件结合、兼顾数据科学理论与应用、以计算技术为基础、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为特色的宽口径专业。采用了多学科交叉的培养模式,融合了计算机、应用数学和信息系统等知识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强化应用数学训练,注重大数据系统理念和能力培养。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理论学习基础上,特别突出大数据采集、存储与管理、分析与应用等核心专业知识和技能。

(五)专业名称: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专业重点关注智能感知、大数据智能、图像处理、语音识别等方向,并通过这些方向进一步支持航空、航天、航海、材料、生物医学等具体应用领域的需求。培养方案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基础,体现“软硬结合、注重系统、强化实践”的传统特色,构建“厚基础、宽口径、特色方向结合”的课程体系,适应国家信息领域和相关学科交叉协同发展的需要。

(六)专业名称:

智能交互设计

智能交互设计旨在解决新数字时代人机物融合场景下的物理系统(智能体)与人、环境、社会等要素之间的多元协作共融问题,是一门典型的融合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设计学、社会学的新型交叉学科。培养方案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基础,突出智能感知与交互、大模型技术及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智能无人系统设计等前沿信息科学技术在多个交叉领域的变革性影响,构建“领域结合,数智赋能,软硬一体”为特色的前沿性、交叉性课程体系。

深造与就业方向

计算机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毕业生中30%以上的优秀本科生获得校内外免试推荐研究生的机会,其中包括被推荐到国内一流高校攻读硕士学位以及到国外知名高校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同时应届生考研录取率达35%以上。

计算机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厚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极强的系统创新实践能力,广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主要就业单位包括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华为、阿里、百度、腾讯、美团、字节跳动等领军IT企业、金融机构、证券业、以及航空航天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的工作有计算机学科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技术攻坚或企业管理等。


学院网站:

http://jsj.nwpu.edu.cn

报考咨询电话:

029-88431521

学院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图文|郭斌

编辑|唐敬霖

审核|尚学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西工大招办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