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与木匠》读书笔记
去年因为童书妈妈读书会得以和《园丁与木匠》这本书结缘,但是去年末非常忙碌,一直没有仔细读。今年加入了午潮山花房子读书会,得知它也是本年度共读的第一本书,非常开心再次和《园丁与木匠》相遇。
本人是一位绘本馆长,拥有大量的亲子阅读和绘本阅读的经验,一直关注早期阅读。在阅读推广的过程中,我看到非常多的孩子无法享受纸本阅读带来的快乐,而是执着于电子游戏或各种网络视频和自媒体,这让我产生非常大的担忧,担忧我们的孩子会迷失在网络的世界。因此我一直坚定地推动亲子阅读,因为亲子阅读能建立非常好的亲子联接,让父母有机会了解孩子的真实内心,让父母和孩子共同拥有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从而改善亲子关系,提升亲子陪伴的质量,使父母更好的引领孩子的成长。
读完《园丁与木匠》,我有了两点收获:
1、我不那么焦虑生于网络时代的孩子们会迷失在网络中;
2、我更加坚定的认为亲子阅读是父母能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为什么我会有着两点收获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本书吧。
艾莉森·高普尼克
《园丁与木匠》作者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作者: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是世界公认的儿童学习和发展研究的领导者,首位从儿童意识的角度深刻剖析哲学问题的心理学家。牛津大学心理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教授及哲学系客座教授,美国心理学会会员,曾荣获加州理工学院摩尔杰出学者奖学金。推翻了经典的“白板说”,是心理理论创始人之一,也是第一位受邀在美国心理学会开设讲座的儿童心理学家。她的TED演讲“婴儿在想什么?”点击量过300万次。
下面是艾莉森·高普尼克的TED演讲链接:
艾莉森·高普尼克TED演讲:婴儿在想什么?
同时艾莉森·高普尼克还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以及三个孩子的祖母。在这本书里经常能看到她用儿子或孙子的事例来佐证或解释她在书中的观点,让这本非常专业也很有深度的书不失普通人的温情和乐趣。
高普尼克在开篇就对每一个父母提问:
你是园丁,还是木匠?
所谓“木匠”,就是要把孩子按图纸打造成一个工艺品,努力的让孩子实现父母预先设定好的人生目标。所谓“园丁”则是致力于为孩子提供一个温暖、有爱、安全的环境,这个环境充满变化、创新和新奇的元素。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更像哪一种角色?作者一开篇就批驳“木匠式育儿”是非常糟糕的现代发明,同时给出好父母的新定义是成为“园丁”。
为什么这样说呢?作者提出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有两个悖论:一个是爱的悖论,包括依赖与独立,以及独特性与普遍性;另一个是学习的悖论,包括玩耍与工作,以及传承与创新。
而这两个悖论是木匠式育儿所无法解决的。从本质上讲,它们是我们这个社会试图照顾孩子时产生的道德与政治困境的根源。这两种悖论,相信每一位父母都会在育儿路上都会遭遇这些矛盾。那么怎样解决这样一种困境呢?
接下去作者从人类进化的角度论述了:唯有人类有漫长的童年期,而这种漫长、无助、混乱的童年期促进了儿童有机会学到今后作为一个成年人生存所需的足够的知识,也促进了父母(特别是父亲)、祖父母(特别是祖母)、异亲三方共同照顾儿童,这种对儿童共同的照顾促进了人类的合作精神以及利他精神,也创造了让儿童和不同照顾者学习的机会,从而爱成为人类持续进化的保障。关于爱孩子和照顾孩子哪个在先?似乎是一个“鸡生蛋v.s.蛋生鸡”的问题,但是作者笃定的认为“我们不是因为爱孩子才去照顾他们,而是因为照顾他们,所以爱他们。”我深深的赞同,就像《小王子》中所表达的“驯养让彼此变得独一无二。”
然后作者又从儿童在漫长的成长期中不同阶段的特点,揭示孩子超强学习能力的秘密。作者把它们总结为:边看边学、边听边学、边玩边学、边练边学。
以下所有结论都有巧妙有趣的心理学实验的支持,大家可以自行看书。
边看边学
每个孩子都有超强的模仿能力,而且孩子的模仿高级又高效。孩子一方面会模仿导致有趣结果发生的行为,另一个方面也会在“权威”面前过度模仿。这个特质不仅使孩子是天生的PBL践行者,也使得孩子在权威式教学中变得有些愚蠢。进而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和孩子一起做,会是一个比“照我说的做”更能发挥孩子的原本就优于成人创造力的方法。因为做给孩子看,孩子模仿的是行动的目标,还会去理解模仿对象的意图和目的。
边听边学
孩子在选择是否听从成人的言论,取决于孩子是否和这个成人有良好的关系,以及这个成人是否表现的足够自信。当孩子提出一个问题时,他们对成人的解释,一方面会很敏锐的辨别是否是一个充分的回答,另一方面,他们又会从成人的解释方式中判断是否使用通用语言。也许一些偏见就是在这样的不经意的通用表达方式中传达给孩子的。
边玩边学
孩子都爱玩,也有证据表明爱玩耍的动物会更聪明。嬉笑打闹的玩耍可以帮助孩子和他人互动,就是一种社交演练;探索性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了解事物是怎样工作的,甚至可以说婴儿可能比成人更适合做科学家;而假装游戏会帮助孩子思考可能性并理解别人的想法。玩耍还教会了孩子如何应对意外。在自由玩耍中,孩子会去尝试多种探索,而在教学中,孩子更愿意模仿老师,而不是自己发现事物,这就是为什么教学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让孩子自发、随机、自主的玩耍有助于他们的学习。而成年人只需要给孩子一个支架:安全稳定的环境和丰富多样的资源。
边练边学
学龄前的孩子是尽可能广泛的探索各种可能性,而学龄期孩子更热衷于“掌握式学习”,孩子也从拥有更广泛的注意力转移到拥有一种更集中的注意力。“掌握式学习”使得孩子逐渐丧失探索的动力,由于学龄孩子还是像更小的孩子一样会观察和模仿,因此模仿和练习那些对他们周围的成年人来说最重要的活动是很自然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学校教育未必优于学徒训练。青春期的孩子在可塑性、多样性和混乱程度上都有了惊人的恢复,青春期就像童年早期一样,是一个创新和变革的时期,所不同的是青春期的孩子要离开受保护的环境,真正的靠自己去探索世界,但是这时候的孩子游走在冲动和控制之间,直到青春期过去,躁动不安的青少年变成了相对平静的成年人。
鉴于孩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敏感性和微妙性,成为一位稳定且可以提供可靠学习资源的照顾者要比成为一位直接教导式的照顾者更有价值。
可是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营养丰富、安全稳定的环境?
我认为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及父母的不断学习和成长,就能为孩子打造一个安全稳定同时有丰富营养的环境,而亲子阅读可以相当容易的做到这一点。这也就是为什么读完《园丁与木匠》我更加坚定的认为亲子阅读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作者在最后一章“科技与孩子的未来”,一开始就讲述了一个女孩从两岁开始接触一个“装置”,然后沉溺其中,直到结婚生子,她还要自己的孩子也迷上这个“装置”的故事。这个故事非常精彩,我几乎马上把这个“装置”对号入座为“电子游戏”。可是作者却笔锋一转,说这个女孩就是她自己,而那个“装置”则是指书籍。
我不禁哑然失笑,接着作者又说当人类刚刚掌握书写技术的时候,当时苏格拉底也质疑过书写的作用,担心它会让人类降低记忆能力,还会损害人与人之间的带有互动性和批判性的对话。这个装置的故事其实告诉我们很难弄清楚新技术对于后代的影响,这些变革是不可预测的。但是也并不是说我们就顺其自然,父母和孩子两代人就像推动文化和技术前行的两个齿轮,虽然父母不应指望孩子简单地复制上一代的传统,但如果父母没有把自己的传统、技能、价值观和新发现传承给孩子,那么下一代的创新也不可能实现。
作者的最后一章,大大缓解了我对孩子可能沉溺网络的焦虑。
总结
最后总结一下,高普尼克在这本书里从人类的进化和儿童的成长期的学习模式两个方面,告诉我们:
01
人类拥有漫长的童年期是人类得以进化为地球上最智慧的物种的关键策略
02
儿童的学习方式与成人是完全不同的,一个小婴儿探索世界的方式甚至可以胜过世界上最聪明的科学家,婴儿期和青春期的孩子最具探索能力。
童年并不是一个天真无知的年代,孩子不会免于技术创新和文化变革的影响,童年,特别是青春期,正是使这些变革被吸收、发展并闪耀光芒的时期。基于这样的童年的秘密的内核,父母应选择成为“园丁”而非“木匠”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最后用纪伯伦的诗,结束本文,也送给所有的父母。
爱上绘本网杭州店
微信号:ihuiben_hangzhou
推广早期阅读、亲子阅读;提供实体店借阅、网上借阅、会员专享活动
长按二维码关注
地址:杭州、西湖区、留下、留和路580号(长征职业技术学院大门正对过)
网址:www.ihuiben.com(在首页找浙江杭州)或http://shop.ihuiben.com/zjhz/
电话:0571-86071065,18058139875
公众微信:爱上绘本网杭州店
QQ群:166155571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