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的这个行动震动全球!
环球网近日援引路透社报道称,有卫星拍到了中国海军舰队在南海航行的卫星图片。图片显示,包括航空母舰辽宁号在内的至少40艘军舰和潜艇现身南海,空中还有军机编队伴行。
报道被英国《每日邮报》、印度《德干先驱报》、美国《商业内幕》等众多外媒转载。
实战化训练热潮
上述报道展示了美国遥感卫星数据公司“星球实验室”的两幅卫星照片。报道称,中国海军以这样的队形航行,比一般的军事演习更具视觉冲击力。
德国《世界报》3月28日称,专家认为,如此多舰艇排成两条直线,显然这并不是战术演练,而是明显的力量展示,尤其从太空观测,更令人感到中国海上力量异常强大。
“这是一幅难以置信的画面。”美国米德尔伯里战略研究所的军事专家杰弗里·刘易斯表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军事专家表示,“中国想向外界展示各舰队间的协同能力,这是中国海军一直训练的方向”。
据《解放军报》3月23日报道,为坚决贯彻习主席训令、持续兴起海军部队大抓实战化训练热潮,海军近期将在南海海域举行实战化演练。这是海军年度计划内的例行性安排,目的是检验和提高部队训练水平,全面提高打赢能力,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目标。
随后,中国空军3月25日发布消息称,中国空军近日组织轰-6K、苏-35等多型多架战机飞赴南海,实施联合战斗巡航。
3月30日,海南海事局用中英文发布了“南海军事训练临时禁航”通知:南海自4月5日0800时至4月11日2400时将在19-16.5N/110-38.5E 、19-13.0N/110-53.5、18-55.0N/110-48.5E、19-00.5N/110-31.5E四点依次连线水域范围内进行军事训练,禁止驶入。
提高体系作战能力
《环球时报》文章指出,从实战化训练效果看,在南海海空域进行常态化战斗巡逻以及在南海海域开展实战演习对解放军战斗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海空军常态化远海远洋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体系作战能力,实现由依靠平台向依靠体系转变。比如,战巡南海的空军战机中,具备制空作战和对地、海面目标精确打击能力的苏-35战机不断亮剑。苏-35战机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有助于增强空军远程远海作战能力。军事专家李杰表示,未来的战争模式一定是信息化、体系化和智能化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要将岸上、水下、海面、空中等力量组成作战体系。
2016年7月,中国海军出动三大舰队兵力在海南岛至西沙附近海域进行实兵实弹对抗演练,涵盖航空兵、潜艇、水面舰艇和岸防部队各类作战平台,共包括百艘舰艇和数十架飞机以及部分岸导发射单元。
有分析认为,与之前演练不同的是,此次有可能首次组成航母战斗群进行红蓝对抗,最大程度检验中国海军航母编队的训练成果和作战效能。
军事专家李杰认为,在中国近海周边海域,南海面积最大、最广、水深也更深,地形也最复杂,更贴近中远海海域情况;而且目前该地区经常有域外大国势力介入,海域情况最复杂。相比而言,黄海、东海海域对于辽宁舰航母编队好比“龙入浅滩”,无法最大程度发挥。南海海域对于辽宁舰驶向远海而言是最好的过渡海域,在南海海域进行模拟对抗演习,黄海、东海两大海域则不在话下。
穿越“第一岛链”
截至目前,辽宁舰航母编队已经进行过五次跨海区训练,这显示辽宁舰已经具备初步战斗力。军事专家李杰此前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曾表示,辽宁舰航母编队跨海区训练中,针对不同的作战对象,需要开展的针对性训练课目也各有侧重。而此次辽宁舰航母编队跨海区训练则会在实战性演习中锤炼能力。
此前在回应航母战斗力是否形成的问题时,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表示,战斗力是指一个武装力量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它的强弱取决于人员和武器装备的数量和质量,体制编制的科学化程度,组织指挥和管理水平等。任何一支部队都要通过加强军事训练来提高战斗力,战斗力水平最终要通过实战来检验。
据《环球时报》报道,台湾《自由时报》引用台湾智库咨询委员董立文的分析称,航母的主战场在于远洋,辽宁舰属于训练舰,通过多次在大陆沿海巡航加强演练,大陆军机、中型舰队更常态化地穿越“第一岛链”,都是为未来突破“第一岛链”,舰机相互保护所做的前置训练,最终目的都是要让大陆第二艘航母有能力穿越“第一岛链”。
军事专家李杰3月25日表示,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航母活动范围主要是在中远海,如果只有海上力量会比较薄弱,战机能对舰艇编队起到很重要的支援保护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日报》去年刊文指出,“第一岛链”已对中国军队不构成多大影响,穿越成了新常态。航母不是“宅男”,出行“第二岛链”,直抵东太平洋,想必也是迟早的事情。
推荐阅读
策划:胡璇绚
作者:张弛
编审:赵嘉麟
校对:唐力
综合:解放军报、环球日报、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