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一号”,正式投运!
超大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伏羲一号”正式投运
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绿色电力,蓝色粮仓。4日,超大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伏羲一号”在广东汕尾建成投运,并完成首批养殖鱼苗投放,这一项目可正面抗击17级超强台风,预计年产优质海水鱼类约900吨,年产值达5400万元人民币,对我国“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这是9月2日拍摄的中广核“伏羲一号”风渔融合网箱平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在4日举行的平台投运大会上记者获悉,“伏羲一号”位于汕尾中广核后湖5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中心场区,距离汕尾海岸约11公里,由网箱主体结构和上建平台两部分组成。其中网箱主体结构长70米、宽35米,水深约25.7米,养殖水体达6.3万立方米;上建平台由试验甲板、机械平台、生活平台、登乘靠泊平台和养殖平台等多个部分组成,重量约750吨。
“伏羲一号”平台由中广核(广东)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于2023年8月开工,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全部依靠绿色能源供能。中广核总经理高立刚介绍,“伏羲一号”针对无掩护海域风急浪高、台风频发的海况环境,创新应用了抗台风、防撞击、强防腐的巨型海洋牧场养殖网箱结构设计建造新技术,采用“6桩+斜撑+双上部组块”桩基桁架式结构,形成强大抗台风能力。
这是9月2日拍摄的中广核“伏羲一号”风渔融合网箱平台。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伏羲一号”打造了综合多营养水产养殖系统,引进底播增殖技术,将鱼虾类投喂型物种与贝藻类提取型物种一起养殖,改善渔业环境和海洋生态链;此外,还配置应用了绿电供能保障、气水联合投喂、网衣自动清洗、环境监控预警、活鱼保鲜驳运等五大海洋牧场智能化系统。
根据汕尾市规划,“伏羲一号”投运后可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约200个,并将逐步形成“海上风电+深海养殖+生态增益+休闲旅游”风渔融合示范集群。汕尾还与中广核联合共建了红海湾实验室,将利用“伏羲一号”重点开展海上风电与海洋生态互作机制研究、渔业养殖可持续生态环境建设研究、水下智能运维机器人实证等系列科研项目,持续打造新质生产力。
汕尾市委书记逯峰说,汕尾2023年以来新开工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5个,储备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9个,以“蓝色引擎”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来源:新华社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