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本爲美國士兵招募慰安婦,目的竟是「保衛大和民族的純粹」

港中大出版社 → 不激不随 2021-07-15

在長崎原子彈落下後地六天,天皇裕仁通過廣播宣告「終戰」,經過連年戰爭,投降後的日本,其經濟、社會面貌如何?投降的宣告,對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除了可以理解的經濟困境與社會性低落外,令人驚訝的是,日本政府採取的措施之一是爲了「保衛及維繫我大和民族的純粹」,招募本國女性爲慰安婦爲佔領軍提供性服務。


今天的推送內容選自《200年日本史:德川以外的近代化進程》(增訂版),安德魯 · 戈登(Andrew Gordon)著,李朝津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本書被成爲「迄今爲止最好的近現代日本通史論著」,並已成爲各大學最受歡迎的教科書與通識讀物之一。


Andrew Gordon

哈佛大學歷史系教授、前系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爲日本近代史


忍其難忍

 

當日本數以百萬人民聆聽天皇廣播投降消息時,這是他們第一次聽到其最高元首的聲音。高頻率的講辭透過收音機電波傳送出來時,他們不得不十分訝異,然更令日本人民大吃一驚的是廣播的內容。八年以來,日本的統治層一直勸導其子民不斷犧牲以完成這場偉大戰爭,這不但是服務天皇,更是為了由殘暴的「英美惡魔」手中把亞洲解放出來,最後勝利必屬於日本。日本軍人在整個亞洲殺戮數以百萬的士兵及平民,而七千萬日本人口中,死亡人數亦達二百五十萬。然在剎那間,天皇用一種官式及有意含含糊糊的語言告訴他們戰爭已經結束,日本已經被打敗了。

 

裕仁在其「玉音放送」(天皇裕仁之敗戰廣播稱為「玉音放送」。)中要說明日本為何決定投降,它可以說是歷史上最低調的文獻之一:「然交戰已四歲,雖陸海將兵勇戰,僚有司勵精圖治,一億眾庶各各盡善奉公,戰局未必好轉,世界大勢亦非有利於我」,他強調敵方所使用新發明的「殘虐爆彈」,若繼續交戰,「不止會招徠我民族之滅亡,亦進而破壞人類文明」。對與日本合作的國家,他以「與帝國始終致力東亞解放諸盟邦,不得不表遺憾之意」。裕仁表示其目的是「為萬世開太平」,並勉勵其子民「堪其難堪,忍其難忍」,團結一志,「傾力將來建設,篤道義,鞏志操,誓發揚國體精華,不落後於世界進運」。

 

裕仁的廣播頗引人注目,這是他及其宮內顧問首次嘗試肯定戰爭的無私,又當日本面臨天翻地覆的轉變時,他卻為其日後權力基礎作辯護。整個廣播內容視日本人民甚至國家為戰爭及殘酷武器的受害者,雖然裕仁在廣播結束時引用明治時代的術語,要求日本模仿西方世界的進步,但重點則是忍辱負重,而非追求大改革。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1621wmzvd&width=500&height=375&auto=0
昭和天皇裕仁「玉音放送」錄音


對少數人而言,他們無法接受一個敗戰前景,當廣播發表後,約有三百五十名軍官自殺。不過軍方領袖一向強烈呼喚士兵在決一死戰時要為國犧牲,若由此標準衡量,約六百萬軍人中僅三百五十人在戰爭結束時殉身,則比例並不算高。大部分的平民及士兵對於戰敗態度,或是實事求是,或是消極,並無極端行為出現。

 

在官僚、軍事及企業機構中,有一個最實際而又最急迫的戰後工作:戰爭是在8月15日正式結束,而麥克阿瑟將軍及其佔領部隊則在9月初才到達,在這空窗期的兩個禮拜中,數以百計的火頭騰燒在東京各處。因為官員及企業經理害怕盟軍秋後算賬,必須湮滅戰時有關證據,故數以千計的各方面文件因而遭到毀滅。

 
1946年昭和天皇簽署日本憲法


另一個實際而又迅速執行的措施是招募娼妓,這本來是日本戰時政策的一部分,但現在的服務對象則轉為盟國軍隊,目的是「保衛及維繫我大和民族的純粹」。官方慰安所是在8月18日開始策劃,到1945年底,所謂「特殊慰安施設協會」(Recreation and AmusementAssociation, RAA)已經遍佈全日本各大城市,數以千計的婦女出賣其肉體,其中大部分從未當過娼妓。1946年1月,佔領當局責難官方慰安所,認為是違反婦女基本人權,因此立法禁止不單止是官方慰安所,亦包括日本公娼執照制度。但同年12月,日本政府使用另一個名稱恢復頒發公娼行業執照,紅燈區又再死灰復燃。政府認為有需要防止性病在無執照的私人妓院傳播,故承認特種餐廳及酒吧合法地位,讓它們在昔日紅燈區營業,同時容許女性在這些地方進行性交易。

 

佔領軍士兵是紅燈區十分穩定的客源,而身為娼妓的女性有時候會與芳客建立較為長久的關係,便會遭遇到雙重歧視。美國官方雖容許娼館開門營業,但不鼓勵美國大兵與日本女子結婚,然仍無法避免日美混血兒童的出現,他們在日本頗受歧視。

 


日本戰地軍妓院


第三個對敗戰的實際回應是企業精神,無論它合法也好,不合法也好,都是充滿活力。小川菊松是個明顯例子,他的職業是編輯,當天皇宣佈投降後,他馬上意識到英語會話書籍會有大量需求,因此臨時編纂了一本名為《日美會話手冊》的書,到年底,其發行量已達350萬冊,到1981年,它仍經常名列為日本最暢銷書之一。更典型的便是地下市場的興起,日本戰時是實行糧食分配及物價管制,當戰爭結束,這政策仍未改變,市場上食物及家庭用品供應奇缺,很多男性及少部分婦女從事地下市場生意,大發黑市財,其中不少韓國人及臺灣人亦有插手。這種被稱為「青空市場」的黑市並不合法,但為當局所容忍。事實上很多黑市由黑道操縱,為保護地盤,黑道經常訴之於暴力,演變為流血事件。到1945年10月,全國各城鎮共有約1萬7千多個「青空市場」。供應商想盡辦法搜求貨源:農村、戰時物資的秘密倉庫、與供應豐富的美國基地有掛鈎的美國大兵或娼妓,不一而足,有些衣服及毯子甚至是由死人身上剝下來的。

 

數以百萬計的日本人民幾年來一直要面對飢餓,事實上已有數以千計的人是死於糧食不足。1946年春天,由於農業失收,口糧分配制度運作失衡,城市面臨嚴重糧荒。在1946年,每一個家庭平均花費68%的收入在食物上,小學學童平均身高及體重一直遞減,到1948年才稍為竭止。新聞紀錄片上常出現些不忍卒睹的鏡頭,小孩身體乾癟,腹部鼓脹,而厚生省人員正焦累地為他們作健康檢查。不論成人或兒童、婦女或男性,他們都一窩蜂的擠上往鄉村的火車,希望用手上的和服換回糊口的白菜。一個當時的回憶錄訴說:「剝掉身上衣服去換取食物,我們開始時把它比喻作蛇剝掉它的皮一樣,但後來又把它比作削洋蔥,因為一邊做,一邊忍不住掉下眼淚。」

 


圖中是戰爭結束後兩年中日本最常見的倉惶景象,城市居民要擠上火車,急着往農村尋找糧食。他們手裏拿着一袋袋個人物品,如和服甚麼似的,希望與農民交換蔬菜或大米。(每日新聞社提供)


日語中的醫學「虛脫」一詞,用來形容戰後初期日本人民的心理狀態是最貼切不過。當時大眾傳媒指出酗酒與毒品是最嚴重的社會問題,報紙刊載很多有關飲用家釀酒而致死的新聞,與1920年代及1930年代相比較,武裝搶劫及盜竊案件增加很多。雖然如此,謀殺案並沒有增加。政府及傳媒有關人員雖然不斷記錄其所焦慮的事情,指出社會正陷入空前混亂,而只是一種錯覺,有相當程度的誇大。

 

另一個象徵當時情況的詞彙是「粕取」文化,「粕取」原意是指一種流行於大眾的廉價酒,它用酒糟渣滓釀成,質量低劣。當時指一種心理上的自憐狀態,因未來看似無望而只活在當下。正如一個黑市的買賣人說:「我一天所賺的錢等於白領階級一個月的薪水,這使我很難擺脫這種生活。但我絲毫沒有考慮到存半分錢,我只留一些第二天會用到的錢,然後今朝有酒今朝醉,我一直在喝酒,生活就像一朵飄揚在半空的浮萍。」當時好些著名作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太宰治(1909–1948)及坂口安吾(1906–1955),無論在其筆下或實際生活中,都不斷歌頌和平時期的人性墮落,言下之意是反對戰時非人的忠誠,在其久為人知的散文〈論墮落〉,坂口寫道:

 

    「我們可不可以說出神風英雄只不過是場幻夢?可不可以說出人類歷史是開始於我們走進黑市市場?我們只不過回歸到人類的本性,人類走向墮落——忠心耿耿之士及聖潔的女性亦走向墮落。」




《200年日本史:德川以來的近代化進程》(增訂版)

安德魯·戈登 著  李朝津 譯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4



▼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購書頁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