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两会”青年好声音
马志文
市政协委员、市青联副主席、市海青会会长
增加城市魅力,吸引更多人才
这一代的年轻人,他们选择在哪个城市发展的时候,除了这个城市是否宜居宜业,另外一个点更加重要,就是这个城市必须要精彩好玩。我希望政府在这一方面多去为城市增添魅力,以此吸引更多人才。
根据智联招聘与泽平宏观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中显示,珠海排名全国第12,较上年提升6名,对年轻人才的吸引力超过青岛、厦门、重庆多地。年轻人有消费欲望,但消费能力相对薄弱。这需要政府推动更多更丰富的年轻人喜爱的活动在珠海常态化举办。
邹子龙
市政协委员、市青联副主席
希望更多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本质上是人才振兴。我希望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去。
目前珠海各个学校中,农业农村相关专业较少,但传播等领域的人才较多,农业是一个综合的三产融合产业,比如销售、传播等领域的人才,都可以在其中发挥非常好的作用。
乡村振兴这个领域是两会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作为这个领域的年轻人,希望社会各界能够更多关注到我们的精致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珠海并没有以量取胜的农业基础,应该围绕都市生活全粤港澳生活圈来打造我们的农业生产。此外,我们还希望通过政府的呼吁、政策的支持,让更多年轻人、大学毕业生能够回到乡村,特别是回到珠海本地的乡村投身到乡村振兴中,有了人才,农业相关的各个产业都会变好。
姜圣泽
市政协委员、市青联常委、市青企协会长
打造宜居宜业园区环境,为企业留住人才
去年珠海“工业5.0”产业新空间的建设力度大、速度快,目前各大产业园的“硬件”建设已很完善,但是“软件”配套仍有差距。这主要体现在生活领域,比如员工住宿、休闲娱乐等需求,尚无法得到有效满足。
比如高栏港的产业园区,距离市中心很远,员工每天上下班都要来回跑,大部分时间消耗在路上;而且园区周边缺少生活配套和娱乐项目,导致员工精神生活相对枯燥,要打造宜居宜业的园区环境,才能为企业留住年轻人、留住人才。
部分产业园区的人力资源招聘和技能类培训服务也要进一步加强,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为企业生产解决后顾之忧。
张辛聿
市政协委员、市青联常委、市青志协常务副会长
引进紧缺型人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要充分支持珠海广大企业和机构引进培养工程技术人才、青年人才、创新人才,发挥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研发机构、创新龙头企业等作用,多种形式引进人才,以“项目+人才”“产业+人才”“科技+人才”模式,坚持需求导向引才、聚焦产业发展引进领军型人才、紧扣企业需求引进紧缺型人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邱美宁
市政协委员、市青联常委
乡村旅游应在精品化路线上走得更远
珠海的乡村旅游实际上面临着一个重大机遇:“澳车北上”已经实行,珠海作为澳门私家车主自驾出游第一站,客源市场开拓上具有先发优势。而对于澳门来珠的游客而言,乡村旅游也独具吸引力。不过目前珠海与周边地区的乡村产品存在同质化问题,整体旅游发展方向不够明确,旅游产品单一。应该走精品化的路线才能提高乡村旅游的“重游率”,吸引更多有消费实力的人士。
建议珠海要在乡村进一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突破传统的单一旅游产品和业态的局限,更精准对接旅游消费市场需求,逐渐构建起包括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民宿酒店、休闲观光园区、康养基地、手工创作基地在内的乡村旅游产业集聚,提升乡村旅游全产业链价值,在乡村传统农业基础上,注入文创及其他衍生品元素,分季节广泛宣传,让游客在不同村庄感受不同的风俗人情,充分盘活乡村资源。
比如果园采摘,如果能融合更多度假体验、电商销售等元素,不同时间段给予游客不同的体验,或许更能符合当下的旅游消费趋势,带来“长尾效应”。乡村旅游的开发不应该是各自为政,小打小闹,而应该是“一盘棋”规划。
在海岛旅游资源方面,建议珠海和澳门的旅游行业应该在推广上加强合作,打出“来澳门必游珠海,不登岛白来珠海”的宣传口号。两地旅游资源存在互补特点,联手包装推广实际上也形成了与其他地区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可有效提升“重游率”,做大旅游市场蛋糕。
雷震
市政协委员、市青企协副会长
以新材料产业抢占制造业战略高点,助推珠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产业政策,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和横琴深度合作区的政策优势,发挥协同效应,抓住澳珠极点和“横琴政策+珠海空间”的发展新机遇,加快完善有利于推动新材料产业进步的政策和法规体系,制定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和投资指南,建立相关的技术标准体系,完善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进一步加大对新材料制备和检测自动化设备的研发支持,集中力量开发改进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的核心装备,重视新型低成本制造工艺及其配套技术的开发,深化发展新材料的智能化制造技术。
二是强化政府引导,对新材料产业化予以细化扶持,推进材料先行、产用结合,以满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重大技术装备急需为目的,纠正重研发轻应用的传统思维,推动新材料研发与匹配的关键工艺技术体系同步发展。细化新材料产业化的步骤,划分为新材料突破、ESG全工艺实现、新型元器件稳定量产应用三个阶段,分步制定对应的扶持政策,支持新材料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重点扶持能紧密结合服务珠海“4+3”产业的新材料领域,着重培育能够支持珠海重点产业方向的上游新材料“独角兽”种子企业。其中,对于实现国产替代的企业要加大资金奖励和支持。
三是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加大对本地新材料产业的扶持力度,发挥珠海几家优势国资平台投资基金的产业引导和助推加速作用,紧密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和三大优势产业,对本地“4+3”支柱产业集群上游的新材料企业予以重点支持,防止出现“投资碎片化”和“高新企业出走”。重点支持实现国产替代、市场潜力巨大、有重大示范意义的新材料产品开发、推广应用。充分利用好现行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完善新材料产业重点研发项目及示范工程的税收优惠政策。建立专项资金,加大对本地制造业具有支撑作用的新材料研发和项目建设奖补力度。
四是加强支撑体系建设,夯实发展基础,鼓励新材料研发中的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材料牌号与体系。推动珠海制造业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与本地技术优势的新材料企业“结对子”,开展新材料协同应用试点示范,搭建协同应用平台,推进制造业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建立本地新材料推广应用重大成果奖补机制,鼓励相应产品应用于龙头企业和重大国内国际活动,按照实际采购额或投入资金予以奖补。以政府、国企采购为抓手,帮助新材料企业度过科研转量产的生死难关,点燃新材料产业火种,撬动下游产业大发展。
林鸿
市政协委员、市青企协常务副会长
完善产业新空间建设,凝聚人才动能
珠海产业5.0新空间形式新颖,定位精准,具有强大的优势力量。在促进产业“引得进”的同时,也要进一步考虑如何让产业人才“留得住”。
珠海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域目前存在用工环境质量不高,配套服务业用工供给不足等问题,会对企业招人、用人、留人形成障碍。
建议:一是可以进行产教联动,针对性培养和输出对口人才,将企业研发融入高校日常教学,以定制化课程体系对学生、教师等进行针对性教学与培训,打造从供给端到需求端的人才培养闭环链条,为产业企业输送人才资源。二是重视产业及其配套服务业人才招聘渠道的建设与打造人才交流学习平台,鼓励工业产业、传统服务行业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加大对工业产业、传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考试结果的认可和补贴力度,进一步提升就业人才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三是完善差异化产业人群需求配套服务,例如面向生产技术型人才,可以建设以零售餐饮、员工宿舍等生活性配套为主,基础医疗、文体休闲为辅的综合服务点;面向研发技术型人才,可以在办公型园区强化文体休闲功能,丰富开放空间与交往场所的建设。四是整合国企和民企各自的优势资源,把运营服务做实,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企业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人力资源平台、生活服务平台等,满足企业各个发展阶段的需求。五是对符合珠海重点产业方向并落地转化的科技成果给予奖励,成立市场化联合投资基金,形成产业上下游各环节链接、企业孵化成长生命周期全覆盖的产业投资基金矩阵。
希望产业5.0新空间的建设能够为珠海吸引聚集更多的青年产业人才,不断为珠海城市发展凝聚人才动能。
一图读懂
2023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珠海特区报、羊城晚报、网络综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