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人”会取代价格,成为新的交易入口
当交易信息稀缺的时候,流量成为交易入口,所以BAT成为巨头。当货币资本稀缺的时候,价格成为交易入口,所以诞生了阿里巴巴。
但是,未来,人会变成新的交易入口。消费者基于在某一专业领域对某一个人的信任,会成为新的商业力量。就像罗永浩,他以人格的力量,以你们极其看不上的姿态进入到了这个行业,但是凝结了社会资源,这就是牛。
(本文根据罗振宇在混沌研习社的课程内容整理而成)
今天,资源整合方式正在发生微妙的改变。农耕时代,人们依靠血缘、地缘来聚合社会资源。工业时代,人们利用资本和权力来聚合社会资源。
但是今天,我们聚合社会资源的方式是“人”。今天开公司创业,不需要自己出钱。只要有好的想法,就能拿到投资。我还可以众筹,就比如今天在研习社,我要筹两个亿的基金,可能大家就能给我凑齐。
但按照工业时代的视角,这不就是欺骗吗?什么也不干就拿到钱?我们必须看到,这就是这个时代,最为重要的凝结资源、形成协作的方式。
有一位手机业的大佬,曾经拿着锤子一代的手机跟我说,他非常害怕,不是害怕锤子本身有多么好,而是担心罗永浩形成了势能标签,周边的产业链资源会聚合过来,真正的迭代发生在这些人身上。
很多人不相信罗永浩能成功,觉得他缺乏能力,但是我们做推演,如果锤子失败,他会失去什么呢?在做锤子之前,他只是新东方的一个老师,跟方舟子撕了一架。
他做完了锤子之后,迅速宣布公司估值十个亿,一直到今天还在往前迭代。请问,他怎么就会失败呢?跟他原先相比,一定是赢了,就算今天锤子宣布破产,罗永浩还是赚了。
这就是我今天讲的问题,当你不切换到人的角度来思考世界的时候,你的觉察是要出问题的。这个时代,是人驱动了资本,而不是资本驱动人。
重新理解工业时代
那是共同体的黄昏
对人的控制已经到最弱的一环
工业化时代对人的控制和不尊重,我们站在互联网时代来看当然是错的。今天重新理解工业化时代,我有一句话:共同体的黄昏。因为对人的控制已经到了最弱的一环。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福特的故事。
1913年和1914年,福特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两大贡献。第一件,1913年,福特汽车做出了人类工业史上第一条生产流水线。
过去我们生产一辆车需要100多个小时,一组人围绕一辆车敲敲打打进行装配,但是流水线形成后,福特公司的生产效率是10秒一辆。
1914年,福特又做了第二件事,把工人的工资提高到5美金一周。什么概念?当时的知识分子比如记者,工资是2.5美金一周。
这在当时的底特律引发了社会骚动,十几万人冲到福特汽车公司要求入职,因为工资实在是太诱人了。
对于这次调薪,福特公司是这么解释的:如果不给工人高工资的话,我们就不能培养出买得起我们车的中产阶级群体,我们通过高工资来培养消费需求。
但是我读完《福特传》以后,发现这个解释根本就是一个骗局。真实情况是什么样呢?流水线作业直接导致了工人劳动强度和人身束缚增加,工人不堪忍受,所以工厂不得不提高工人的薪资。
大家想想,原来是一个组长,他可以领着三五个学徒去敲敲打打,装配汽车,这里面不仅仅是工作,还有手艺人的骄傲,带徒弟的成就感。但是在流水线上,所有的情感连接都崩塌掉了,你像一块肉一样被悬挂在流水线上。
就像福特自己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明明只雇一双手,怎么来了一个人?
对于流水线来说,工人的价值就只有一双手而已,你只需要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拧螺丝就可以了。劳动强度和精神压迫导致工人离职率飙升。如果流水线上有100个工位,HR部门要准备960个后备工人,以便随时应对离职。
所以福特公司提高工人工资是因为,再不提高就没有人干了:资本要反过来讨好每一个工人,才能凝结出一个相对稳定的共同体。
“人”将取代“价格”
成为下一个交易入口
它源自消费者对某个人的信任
再回到罗永浩。他对怎么做手机一窍不懂,但是他以人格的力量,以你们极其看不上的姿态进入到了这个行业。他讲了一个故事,凝结了社会资源,他会成为这个行业吃独食的企业,这就是牛。
这样的事情以后会在行行业业都会发生。我的朋友文怡经营了一个做菜的公众号,用户并不是很多,五六十万人,有一天她在公号里卖一块很昂贵的砧板,十分钟卖了一万五千块。
为什么能卖得这么多?因为有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基于对某一个人的信任。这就是一个人拥有的影响力,信任就是力量。
所以,人会变成下一个交易的入口。
当交易信息稀缺的时候,流量成为入口,所以BAT成为巨头。当货币资本稀缺的时候,价格成为入口,所以诞生了阿里巴巴。
但是,今天流量正在变得不值钱,因为交易信息到处都是。价格入口也快完了,中国很快就会崛起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中产阶级群体,有钱人会非常非常多。
所以马云说我们每一天胆战心惊,一天当一年过,每天都觉得自己快要死了,他的担心是对的。如果他再不快速转型的话,阿里巴巴的难处和恐惧,比在座各位都要严重很多。
并且,这个时代非常残酷的一点就是,每个人都在讲故事,但是在同一个故事点上不会出现第二个故事。
十几年前,于丹老师讲了论语,成为了一个精神符号。我告诉大家,各位的有生之年,很难再出现一个靠讲论语出名的女人。
一旦想象空间被占据,这个位置寸草不生。这是人类不断协作的一个必然结果:我们不接受两个一模一样的故事。
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我们都知道,阿姆斯特朗,但是第二个登上月球的人是谁?他和阿姆斯特朗受同样的训练,坐同一艘飞船,承受一样的风险,但是他第二个走出来,所以他只能永远地被人遗忘。
*本文根据罗振宇在混沌研习社的课程整理而成,有删节。欢迎转发分享,转载请微信联系warmly11。
【推荐阅读】
戳图片/标题,直接阅读研习社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