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对“非连续性”的10个疑问,李善友教授都做了解答

2016-09-20 李善友 混沌研习社

李善友教授说,在美国学习一年,最大的收获就是“非连续性”四个字。什么是非连续性?人习惯于用归纳法总结规律,但是世界是非连续的,昨天是这样的,明天不一定是这样的,过去的经验不一定能指导未来。


如果你对“非连续性”还有疑问,或许可以在本文中找到答案,建议收藏。


(本文根据李善友教授在混沌创业营第三模块的课程内容整理而成)


演讲者|李善友(混沌大学创办人)

整理者|张天一(伏牛堂创始人,创业营四期学员)     

 

你们在混沌创业营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唯一的个人输出就是你的第一性原理,然后把它用到创业或者投资上去。第一性原理是非常特别的思维方式,不是中国人所固有的思维方式,所以你会觉得很别扭,但是有了这个思维方式,你会感受到思维之美。

 

为什么这么强调第一性原理?因为它是帮助你跨越非连续性的底层思维。今天,我们会串讲过去关于非连续性的重要内容。


 一、非连续性的本质是什么?           

 

在认知革命中,我最重要的理论就是非连续性。关于非连续性本质,我有三句推论:               


1、 现象世界的本质是不连续的,连续性只是假设。

 

2、 人类只能生存在连续性假象之上。

 

从古到今的科学家和思想家都在做一件事:在不连续的基础上,帮你建立连续性假象。我们说因果关系,休谟说根本没有因果,因果联系只是你想象的。

 

3、 但连续性假设一旦建立,就无法自我突破。这是人类思维的一大窘境。

                 

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遭遇不连续性,是企业兴衰的第一因。通常我们会认为,一个企业的好坏可能跟管理有关,管理的确很重要,但是管理下面的一层,才是第一因。

 

英特尔在PC芯片领域绝对垄断,在手持设备芯片中的市场份额中几乎为 0,今年完全放弃了移动芯片业务。你能说是英特尔的管理出现问题了吗? 

 

微软在PC操作系统领域绝对垄断,在手机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几乎为零,这么高科技的公司,有全世界最聪明的人,它怎么就迈不过去这个非连续性呢?


诺基亚在功能机领域连续14年领先,在智能手机时代草标卖身;雅虎当年几乎等于互联网,而今核心业务出售区区四十八亿美元……        


这不是故事,这里有规律。非连续性无法直接跨越,这几乎是底层规律。能够跨越过去的前提,是因为我们认知到它无法跨越。


 二、创新者窘境与非连续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那么,创新者的窘境又是什么呢?非连续性现象在加速。你会发现,市场的发展速度,一定会超过企业的发展速度。


1987年,首期福布斯百强里面,61家已经消失了,剩下的39家里,只有18家还在百强里,尽管他们称得上基业常青,但他们的发展速度,比整个市场的平均投资回报率低还20%。


只有两家企业高于平均值,一个是通用电气,一个是柯达,但是很快,柯达也完蛋了。


三、非连续性下,企业如何破解基业长青悖论?

            

为什么市场发展速度一定超过企业发展速度?因为市场能够跨越非连续性,而个体不能。市场是双S曲线模型,企业是单S曲线模型。  

 

市场的双S曲线模型就是说,今天A企业的速度很快,它就跟着A企业的曲线走,明天B企业速度超过A企业,它就转向跟随B企业,所以市场跨越第二条曲线毫无困难。市场的秘密在于破坏,利用新企业打击旧企业。      

 

而企业都是单曲线模型,它的使命在于坚守,对原有产品、业务、员工、市场、以及过去能力的坚守,跨进第二曲线,意味着伤害了第一曲线。

        

所以,如果我们想成为基业长青的公司,秘密只有一条:像市场破坏企业一样去破坏自己,从单S曲线模型转向双S曲线模型。                

 

例如,英特尔在1984年从起家的存储器过渡到芯片业务;IBM在90年代也完成了从硬件到服务业的跨越;苹果从iMac到iPod,再转到iPhone,有了iPhone 之后,对iPod 是很大的打击。

 

当年,乔布斯与团队讨论每人每天出门必须要带的东西,大家提到的有钥匙、钱包、手机,而没有iPod,所以乔布斯认为iPod不是必需品,即使当时iPod占了苹果 48%的利润,市场份额为70%,乔布斯依然决定做iPhone。


而今天的iPhone,真的就变成了钥匙钱包和手机。

        

谷歌从搜索到安卓,Netflix从邮寄DVD到流媒体到自制剧,华为从2B到2C,腾讯从QQ到微信;还记得马化腾讲过:如果微信不是出现在腾讯,对我们来讲是灭顶之灾。最牛逼的是马云,阿里巴巴2B到淘宝、到天猫、到支付宝、到蚂蚁金服,一次一次地跨越了非连续性。


四、研究非连续性对创业公司意义何在?          

            

讲到这里,或许你有一个疑问:双S曲线是大公司的专利,我们只是一个创业公司而已,为什么要研究这个?

 

它绝对不是大公司的专利,双 S 曲线之间的连接点,是创业公司切入的好机会。你会看到今天成名的这些企业,几乎都是在非连续性期间切入的。

 

例如,在IBM如日中天的时候,几乎所有面向它的连续性领域,也就是大型机市场的进攻,全军覆没。然而DEC赢了,因为它是在大型机转向小型机的时候切入的。苹果也是,在功能机转向智能机时切入,取得成功。

 

为什么这是创业公司切入最好的机会?因为大公司都有两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一是技术上遏制不住的复杂化;二是市场上回不去的低端。

 

也就是说,大公司的技术会越来越复杂、价格越来越贵、利润越来越高,开始出现了性能过度。这时新的公司调过头来从低端进入,再重新杀入高端,就会有机会成功。

 

事实上,创业公司在大公司的连续性领域跟它正面作战,成功概率只有6%,而在非连续的断点切入,成功概率是37%。但现实中,大家都愿意跟大公司正面竞争,因为这个市场已经被验证是可行的。人对未知的恐惧,已经超过了对竞争对手的恐惧。


五、为什么说非连续性是一种渐变论的思维方式?          

                 

所以,非连续性变成了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从生物学中演变而来。

 

在达尔文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所谓进化就是物种的巨变。达尔文说,不是这样,物种内部个体的渐变,最后才会引发物种之间的巨变。在企业中,这种巨变是由具体的、微小的精益创业行为引起的。       

 

这就是达尔文的渐变论。所以双S曲线是一种渐变论的思维方式,与精益创业紧密结合。精益创业的每一个MVP,都是一个小的S曲线。


六、案例:孙正义是怎么跨越非连续性的?          

                

前两天在日本,我听了软银孙正义的首席参谋岛聪讲了软银的故事。软银是日本营收快达到1万亿日元的企业。长期以来,这家企业的内部收益率保持在了40%以上。

 

它是如何做到的?我总结有两点:1、 在决定性的领域成为第一;2、 用资本和市场的方式运营企业。


孙正义说过,在过去20年,如果投资制造业,回报率是12倍,如果投资信息产业,回报率是700多倍。他通过这个事实来说明赛道的重要性。他过去做对的唯一事情,就是紧盯赛道。

 

从大型机到PC机、互联网、智能手机到后来的物联网,这是一条主赛道,我们来看孙正义的赛道在哪里。

                 

软银早期做软件的批发销售,1996年开始投资雅虎和阿里巴巴,成立雅虎日本,成立软银宽带,开始关注互联网行业。之后移动互联网时代收购了沃达丰,全面介入移动互联网领域。今天,软银预测未来是物联网的时代,所以全资收购了ARM。

 

孙正义自己提出了“飞越经营”的理念,他认为越是犹豫不决的时候,越要关注未来,当看到未来的时候,当下的误差就变得微不足道。              

 

1996年孙正义1亿美金投资雅虎,占了雅虎35%的股权。当时雅虎只有十几个人,杨致远都觉得孙正义疯了,后来,雅虎给软银的回报是144倍。         

 

2001年,软银8000万美金投资阿里巴巴,占比35%左右。当时马云自己都没那么相信阿里巴巴能成,后来阿里带给软银回报超过了880倍。     

 

2006年,孙正义的目光又从互联网跳到手机。有一个段子,说2003年孙正义在思考,有一天互联网的中心会从电脑转移到手机,谁会是做手机的人?后来他得出结论,只能有一个人:乔布斯。       

 

于是,2004年孙正义拜访乔布斯,给乔布斯画了iPod+手机的草图。孙正义告诉乔布斯,如果要做手机,让他在日本卖。据说当时乔布斯说,这是第一个来见我的人,所以,我要交给你来做。   

 

2006年,孙正义用1.75万亿日元并购了日本第三大运营商沃达丰日本,而软银当年收入也才1.1万亿,手里的现金只有2000 亿。沃达丰当时的经营也不好,被称为正在下沉的船。

 

可孙正义就赌上了。2013年并购世界第三大运营商sprint。软银近一次飞跃,是从手机到物联网,用310亿美元并购了ARM。孙正义自己说,掌握了ARM,就掌握了全世界的物联网平台,像收税一样。而他认为2020年前,自动驾驶会全面普及。       

 

今年软银收购ARM的资金来源就是卖了阿里的股票,并把游戏公司supercell股票卖给腾讯。背后的逻辑是,他相信物联网的速度会远远超过电商和互联网的速度,而手机领域也不会有大战了,他甚至再也不参与任何手机行业的会议。

 

孙正义的很多重大决策,都是他自己想出来的,99%的人都反对。他这种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独有的信息量,就是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式。

 

人们永远相信具体看到的东西,第一性原理思维让你看到底层的变化。


七、创业公司如何判断切入非连续性的时机?          

                 

关键是,这个不连续性的断层机会就在这里,它的确是创业的最佳切入点,但是我怎么判断呢?

 

《失速点》这本书中有一句话,公司一旦遭遇失速点,恢复增长引擎的可能性只有4%。这种非连续性,就是创业公司的机会。      

 

在S曲线中,有几个关键的点:


第一个是破局点,就是进入之后,可以大胆执行的关键路径。

另一个是极限点,任何指数最后都有极限,过了极限之后就衰败了。


创业公司切入的时机就在上一个曲线的极限点和下一个曲线的破局点之间。         

 

例如,2007年是诺基亚在财务上最好的一年。同一年,苹果出了iPhone1, 谷歌出了安卓。从2007年之后,诺基亚开始走入衰败。        

 

为什么呢?因为,财务曲线看得见,技术、市场、组织曲线看不见。当公司上市以后,财务曲线变得太重要,其他的几条曲线就被遮蔽了。 

        

从技术、市场、组织三个维度来判断切入时机,我可以提供三点参考:        

 

1、 从技术上判断。当技术性能增加而用户无感时,技术曲线已经到达极限了。例如,当初诺基亚再怎么改善通话质量,大家无感。Windows也是一样。

 

2、从市场判断,市场曲线的背后是用户。比如用户的使用习惯已经发生了变化,而大企业不知道,即使降价也没有用户增长,而且不再具有定价能力,一旦涨价,用户就离开了。 

 

3、 从组织判断,组织曲线的背后是人才。行业牛逼人才开始出现净流出,就象征着变化。

 

在财务曲线达到极限点之前,技术、市场、组织曲线已经先到了极限点了,但是由于我们是上市企业,或者要拿到融资,大家的视野都被财务曲线占据了,看不到已经到达的极限。所以千万不要从财务曲线上去判断。


八、价值网曲线的本质是什么? 

                

技术、市场、组织这几条曲线,共同构成了我们反复强调的价值网曲线:

        

1、供给端包括:技术、产品、资源

2、需求端包括:客户、用户、商业模式        

3、组织端包括:资源、流程、决策模式                 

 

价值网曲线是因,财务曲线是果。所以,价值网曲线需要用第一性思维去思考,才能发现问题。如果用类比思维思考,只能看到财务曲线。等你看到方向的时候,方向已经变了。为什么要用第一原理思维?只有第一性原理,你才能看到底层的价值网曲线。

 

这就是马斯克(物理第一性原理)、乔布斯(产品简洁的理念)、扎克伯格(建立在网络科学之上)、孙正义(在任何决定性的领域成为第一)、索罗斯(量子物理,反身性哲学)、贝佐斯(生物学自组织)等共同推崇的理念。


九、第一性原理的本质是什么?          

        

那么,我们再看看,什么叫第一性原理?亚里士多德对它的定义就是“在每一个系统中,都存在第一个基本假设,不能被推翻,也不能被违反。”                

 

演绎法不能无限推演,必须要有一个元起点。它必须自发真实,可作为推理的基石,即“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超越了因果律,成为第一因。            

 

我们在现象层上思考具体问题,一定会得出多因素影响,多因素讨论,循环因果,永远得不出确定的结论。比如我们讨论公司发展什么重要,管理和营销,谁都说自己是第一。        

 

关于第一性原理的本质,我们一定要认知到两点: 


1、第一因必须是唯一因,不是做减法,而是做除法。所有其它现象都是唯一因的展现,否则它将继续是另一个因的果。

 

2、第一因必须是抽象的,必须把具象的东西抽离出去,得到一个抽象的总结,是没有掺杂物质的纯粹形式,之后再检验和应用于具体现象。          

 

比如,乔布斯的第一因是什么?产品至上吗?这是现象层面的多因素比较。“基于科技和人文的简洁理念”才是乔布斯的第一性原理,简洁才可以贯穿产品、科技、管理等具体现象上去。                

 

但是,为什么我们往往不明觉厉?因为我们的文化传统不是第一因,中国古代思想家不愿意探索现象之外的终极原因。我们习惯在具象上类比,而不是在逻辑上推导。相信眼见为实,相信实践出真知,相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而西方的哲科文化是逻辑模型在先,实践检验在后。西方都是先处理一个共同的抽象概念,在逻辑上一旦导通,与此相关的所有问题立即化解。


十、如何探究第一因?

        

来自科学领域的启示,如何寻找第一性原理呢?总结起来,就是用“假设——演绎法”,通过基石假设的组合进化,可以探寻出第一因。关于这点,我们可以从物理、生物、数学、经济学、政治学领域的一些事例得到启发。

 

数学领域最经典的案例是欧式几何,欧几里得通过五条公设推导出几百条定理。这是一种公理化的思维方式。                

 

物理学领域,例如牛顿、爱因斯坦都是用两条假设,就推导出现代物理学的全部。            


牛顿力学的假设有两个:1、引力假设;2、惯性假设。牛顿通过这两条假设,推导出牛顿三定律,解释了为什么行星围绕太阳转,为什么苹果会落地等一系列物理问题。

        

爱因斯坦的假设有两个: 1、 光速不变;2、相对性原理。基于这两点假设,爱因斯坦只用了高中数学,就推导出狭义相对论。 


生物学领域,达尔文的两个假设是:1、遗传变异;2、生存竞争。由此推导出经由自然选择的进化论。            

 

看完了科学,再看政治学:美国《独立宣言》中开篇就是“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 ”这句话在生物学上是错误的,但就是构成了美国的基石假设。       

                

经济学领域也只有两个假设:1、 看不见的手;2、所有的经济学建立在供给和需求关系的基础上。               

 

而我的基石假设就是两条:1、 非连续性——指出创新者的窘境;2、 组合进化——指出创新的方式。   

 

我并不是从案例上讲来讲去,我是从一个理性思维推出一切的。这个推理过程就是:1、非连续性是世界的本质;2、 人类必须生存在连续性中;3、连续性一旦建立就很难突破;4、第一性原理是现象背后不变的本体; 5、本体的分离和重组,成为桥接非连续性的载体。


所以,我的创新理论是建立在两个基石假设之上的,越来越多人说听不懂我的课程,因为大家的思维方式不在一个路径上。我愿意相信我的思维方式是应该的,而且这不是我独有的思维方式,这是我的偶像熊彼特的思维方式。所以,你也要找到你的推理过程,和你的思维方式。

 

*本文根据李善友教授在混沌创业营的课程内容整理而成,有删节。欢迎转发分享,转载请直接在本公众号留言,我们会及时回复。

  

R

  eading

推荐阅读 (点击文章标题,直接阅读) 


★  上期必读陈春花:我是如何帮新希望六和调头向上的?

★  深度李善友:能否跨越非连续性,是企业兴衰的第一因

★  笔记《混沌研习课全部课程实录&PPT合集》


混沌研习社第三季度课程表重磅发布


600元入社,即可报名听课

点此下载混沌官方APP,海量课程视频随时看!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混沌研习社超级课程表,入社听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