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王东岳: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何以成为三大盛世之道|研习社10月24日演讲实录
10月24日下午,哲学家、独立学者王东岳先生登上颠覆式创新研习社讲台,主讲《老子》,思想深邃,发人深思。
王东岳先生说,在中国思想史上我们从来见不到讨论宇宙观的学者,只有一人例外,那就是老子。老子何以主张“一无所为”终而“无所不为”?而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三大盛世(西汉初年、大唐盛世、康乾盛世),为什么全是用老子无为而治的消极国策建立的?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于今天究竟意义何在?
点击下方图框,即可收听王东岳课程语音片段:
演讲人|王东岳(哲学家,独立学者,《物演通论》作者)
孔子的思想和老子的学说就其根本精神和文化品格而言有着极大的分别,孔子的学说极端的积极,而老子极端的消极。
最能代表孔子文化品格的是论语中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因此中国后代文人用入世形容孔子,就是积极参与社会的意思。
老子相反,最能代表老子文化品格的是道德经反复出现的六个字“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我什么都不做却把什么都做成了。
可以看到老子文化品格极端消极,消极到一无所为的程度,后世总结为出世,就是出离人世的意思。
《史记》记载孔子34岁这一年到东周首都洛邑拜老子问礼、问道。从老子和孔子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老子对孔子全都是批评的态度。
而孔子对老子的评价却非常高,《史记》说:“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这就是著名的“犹龙之说”,也就是孔子讲我今天见到老子,才知道龙是什么样子了!
“弱者道之用”
“顺天道而行就叫德”
最伟大的思想家都倾向于反动
老子的《道德经》分上下篇,上篇叫《道篇》(也叫《道卷》),下篇叫《德篇》(也叫《德卷》)。所谓《道卷》讲的是宇宙观和世界观,所谓《德卷》讲的是社会观和人生观。
中国传统文化先秦诸子百家,全都关心的是人伦社会问题,这跟古希腊同时代的哲学家形成强烈反差。
这是因为中国是纯粹的农业文明。农业文明一旦发生,人口暴涨,资源却被限定在不可再生的土地范围内,这导致人际关系资源关系格外紧张,因此所有学者思想者全都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人伦社会问题上。
而古希腊是一个半农业、半工商业文明,资源来源比较丰富,空间感很大,因此人际关系也相对简单。古希腊的人是在一个相对宽松的人际关系里考问题,由此形成了东西方思维对象的差别。
在中国思想史上我们从来见不到讨论宇宙观的学者,只有一人例外,那就是老子。老子认为要讨论人世问题,必须首先追究派生天地和人类的道是如何演运的,只有弄清楚了才知道人道的操作规则。
老子当年讲天之道时,找不见一个象形符号,于是借用“道”这个字。根据金文,道这个字表示,走在康庄大道上,远远就要能看见对面来人的脸。
《道德经》第一句话,叫“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道是可以表达,但要用非常语言才可以表述。
接下来“名可名,非常名”,名是指可以命名的部分,名这个部分可以为之命名,但要用非常语言才能命名。
接着又讲,“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指那个黑暗而又黑暗的地方才是天地万物派生的众妙之门口。
老子谈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实际上已经暗含世界是一个演化的世界,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思境。
老子接着讲“上善若水”,就是最佳的状态是像水一样。水之道与天之道的运行方式最接近,水的状态恰恰是不竞争。
在《道篇》,老子最重要的指向是批评人类文明社会在违背天道而运行,这是《道篇》的中心含义。
《道德经》第四十章是中心章节,核心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二句话“弱者道之用”。大多数人解释为以柔克刚,但实际上这句话更有深意。
老子有过一个猜想,他认为生命是从极端坚强的物质中发展而来的,只是无法证明。老子应该能够发现最柔弱的人类却表达了最强势的行为能力。这一点被老子解释为弱者道之用,就是世界的演化是向弱化演化的,这种弱化演化的通道叫弱者道之用。
老子《道篇》用“柔弱”这一点睛之笔来做总结,所以道卷的核心思想表达为柔弱。
《德篇》讨论的是社会观和人生观,是相对于天之道而讲的人之道。德是什么?在带有岔路的大道上,眼睛直盯着前方,一心一意往前走叫德。换句话说,顺天道而行就叫德。
老子讲的德是物德观念,就是万物都有德,万物尊道而贵德,老子的弦外之音是唯独人没有德。
什么是有德的状态呢?老子用了句话——“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即按照万物自然而然演化方式,不敢有任何多余动作叫德,即还是顺道而行为之德。
老子接着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把天道丢失了,才不得不讲德、讲仁、讲义,最终这些都丢光了,才不得不用暴力的方式、以礼的方式管控人类。
老子接着又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所谓上德就是万物都有的德,下德就是人类德;上德不德,就是万物都有的德是看不出来,但实际有的;下德不失德,就是表面不失德,实际上没有德。
老子在《道卷》里面批评人类违背天道,在《德卷》批评人类是最没有德的一种存在。
老子接着又说,“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塞其兑就是把五官塞起来,闭其门指把精神世界关闭掉,挫其锐指把文明人所具有的宏大志向全部磨掉。
只有做到前三者才能化解文明世界的纠纷。下面是让文明人降格到和自然之光线、自然之尘埃没有了区别,此为和光同尘。只有做到这个境界,把文明要素全部消除掉,你才能够进入暗里有德和天道扣合的状态,这叫玄同。
老子认为,文明人类一旦调动了自己的智力,就违背了天道,失去了物德。
《德篇》中最重要两个字就是“无为”。老子反对一切文明化的作为,即一切动物般的作为都是老子赞赏的。
由此可见,老子思想极为反动。
老子在《道德经》倒数第二章表达了其最高社会理想。
他讲“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人口平均只有80人左右为小国寡民。比如古人造一辆牛车就可以拉动几十个小伙子扛不动的数吨重的东西,叫什伯之器。就是要把文明化器具抛弃不用。
他又说“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即古人因为怕死,绝对不到远处谋生。
又说“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即虽然有盾牌铠甲和兵器,但都没有地方用。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就是使文明倒退到结绳而用的时代。
“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所谓甘其食就是吃着生肉都觉得很高兴,美其服就是围一条兽皮裙子就很美,嘴里面喊着粗矿的号子就觉得很欢乐。
老子最后做了一个总结,“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指各氏族之间毗邻而居,但是大家从来不互相侵犯。他认为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就是倒退到动物般的血缘氏族社会中去,这才是人类的福音,这就是老子的最高社会理想。
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我有三样宝贝,我永远放在手里从来不放松):
“一曰慈”,指一个人看着另一个人活得很好很正常,可你仍然觉得他活的不够好叫慈;
“二曰俭”,俭是指吃饱穿暖之外一点都不要才叫俭。所有动物都是吃饱穿暖多了一点也不要,只有人类雄心万丈,没完没了的要。
有了慈和俭这样美好的状态,能够保持的前提是人类不能向文明社会挺进,因此老子提出“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回退到2600年前,当年的文明仅有河南那一小片,周边都是原始氏族社会,老子眼睁睁的看见文明社会一片纷乱,战争不断,血腥冲天。因此,老子直观看到文明是一场灾难。
老子的社会观极端反动,还因为他反文明、反文化。但他绝对不反人类,因为老子认为文明是人类的不幸,他恰恰是想保护人类。
老子在书中表达了反文明的观念,他讲“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虚其心指抛弃心里所有的文明知识和观念,实其腹指填饱肚子,弱其志指弱化人类进步的志向,强其骨指让筋骨变得强健。头脑简单是老子最赞赏的状态。
老子的反动处处表达,为何他仍然是最伟大的思想家?但凡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都倾向于反动,不管西方东方。这些思想家表达的反动理念里一定包含着某种不为常人所理解的深刻,例如孔子、柏拉图和卢梭。
越高级物种存在度越低
存在度越低物种的能力越强
人类面临文化再造
在万物演化过程中,会看到一些奇怪的现象:就是越高级、越进化的物质(或物种)存在度反而越低;越原始越低级的物种,存在度反而越高。存在度高的物质是指其质量大、存在时效长、存在状态稳定。
恒星是原子核存态,行星是分子存态,结果最早出现的恒星反而比先进的分子存态质量大得多,而且稳定时效更长。
生物阶段的这一现象更明确。生命物质仅仅薄薄覆盖在地球表层,质量连地球的亿万分之一都不到,在整个太阳系中质量占比更是微乎其微。
此外,越原始的物种存在度越强。比如38亿年最原始的单细胞,迄今仍是地球上生命力最强、质量分布最大的物种。
考察137亿前宇宙轮廓,我们会发现越进步越高级的物质存在形态,其衰灭反而越快,死灭程度越高,存在状态越发不利。
我们还发现,存在度越低的高级物质存在形态(或物种),它的属性和能力反而越强;存在度越高的原始物质存在形态(或物种),它的属性和能力反而越小。
可见能力增强是一个负面指标,能力越强,意味着离灭亡越近,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递弱代偿”原理。
这让我们第一次可以理解,为什么人类文明程度越高,人类反而越来越陷入重大的危机和灾难。
先看环境污染,我们现在已经把地球上最丰富的三大物质——空气、淡水、土壤——全部污染。
再看生态破坏,现在地球上每小时三到六个物种灭绝,每年三到六万个物种灭绝,这个灭绝速度是正常事物交替灭绝上千上万倍。
人类今天面临全面生死存亡的危机,人类的每一个进步都把我们推向深渊的边缘。
我们人类文明历来如此进行:我们先放出一个小魔头,如果控制不住,我们就再释放一个大魔头来控制,我们由此把自己引向末途。
无论东方和西方,所有人都认为越进步就越是人类的福音,没有任何人意识到,我们的宇宙观正在把我们引向巨大的危机之中。
中国文化由于在中世纪严重阻碍向工商业文明的挺进,于是衰弱了。今天的西方文明正在把人类带向巨大灾难,这标志着西方文明很快就会衰弱。
我们人类面临下一期文明的再造,这个再造必须建立在全新的思想再造、宇宙观再造、世界观再造之上。而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守论和西方文化的精密逻辑论,将有可能结合缔造全新的下一期人类文化和人类文明。
找见则人类有生路,找不见则人类面临危局。这就是老子学说在人类社会学和人类学命运上的重大话题。
创新首先是风险
中国文化的高明之处在于低明
老子的反动观为我们装了一双后视眼
老子不主张进步,这对于我们企业家意味着什么呢?请记住越原始、越低级的东西越稳定,越高级、越进步的东西越动荡。
我认为,传统产业、低端产业是一块稳定的磐石,在高新产业里,则要如履薄冰,因为是站在最薄弱的体系之上。
我们再看老子反对创新,我在这里声明我不反对创新,老子认为我们有退路,我们今天知道不但没有退路,这个世界还是加速度单向演进的,因此必须创新。
要转一个方式才能理解老子为何反对创新。创新首先是风险,其次才代表前途。
前行是必须的,创新也是必须的,但是它的最基本含义不是代表未来,而是代表风险。如果对这一点有所体会,才有可能使自己站在不败的根基上。
人类可用的东西包括观念和思想,其下面一定要有一个不能用的东西做基础,积极是一个能用的东西,消极表面上看是不能用的,可是消极是积极的地基。
历史上仅有过三大盛世(西汉初年、大唐盛世、康乾盛世),全是用老子无为而治的消极国策建立的。
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巨大优势,就是它在东亚地貌封闭情况下完好保留人类文明最原始底层思想。而这些是西方在经历了神学时代、哲学时代、科学时代后早已丢失了。
中国文化的高明之处不在于它高明,而在于它低明,在于它对最落后、最原始层面的精雕细琢,因此它价值无量。
老子的反动观相当于给我们所有人的后脑勺装了一双后视眼。我们人类只有前向180度视野,后向180度在生理学上叫后视盲区。由于人类丢失了后向180度视野,也就丢失了后向观察问题的全思境,这导致人类思维极端狭隘化。
伟大的思想家统统倾向于反动,他们就是给人类恢复360度的视野。
各位企业家,如果你们已经有所成就,你们最重要行为策略是守成。
*本文根据王东岳在颠覆式创新研习社的演讲实录整理而成,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请微信联系warmly11。
了解王东岳先生完整系统课程和观点,请关注中国文化学习坊订阅号:xuexifang2013。
巨惠福利:研习社所有公益课程社员免费,1200元报名入社享受:
原有一年六次免费线下大课
新增产品学院七次免费线下大课,52期免费在线课程
产品学院首场线下免费大课,四大产品牛人私货分享
同步推出网络直播,仅对社员开放
迅雷看看
微信公众平台
滴滴出行
今日头条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报名产品学院首场大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