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星云大师讲《心经》 | 般若,不是知识,也不是智慧

2017-04-18 星云大师 那一座庙




  • 共读书籍:星云大师讲《心经》

  • 推荐理由:以生活事说法,活用到生活中去,般若作舟,在世间沉浮中找自在

  • 本期共读:本期内容为《星云大师讲<心经>》第一课

  • 注意事项:记得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打卡,并留言分享今日学习心得


▲星云大师手书《心经》



【上卷】了解般若与心


《般若心经》的全名是《佛说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说”,意味着经典都是佛说的,不过现在有一些外道的经典也假借“佛说”,所以伪经很多,看的人要用般若的智慧去辨别。上卷就把经的题目分成“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来一一解说。

 

摩诃:大、多、胜


“摩诃”(mόhē)是什么意思?佛教唱诵的许多赞偈里,像“炉香赞”,最后三称是“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所谓“摩诃”共有三个意思。


1、是“大”的意思。“摩诃萨”就是大菩萨。那么《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是《大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就是《大般若经》。


2、是“多”的意思,亦即丰富的意思,表示这部经里有好多的功德。


3、是“胜”的意思。《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很伟大、殊胜、甚深的一部经,可以说是佛教的纲要。《般若心经》包含了《般若经》的思想,以它来代表大乘佛教的思想,是很殊胜、特别的法门。

 

般若:超越知识与智慧


“般若”,这两个字与我们有很重要的关系。这两个字一般会念作“bān ruò”,但是我们要叫“bōrě”。“般若”是音译,在梵文里面叫作“bōrě”,所以不可把它的音改了。


“般若”究竟是什么?


释迦牟尼佛还没有出家时的名字叫作“悉达多”,那么悉达多的母亲是谁?大家都知道是摩耶夫人,摩耶夫人就是悉达多太子的母亲,净饭大王的王妃。那么我要继续再问:佛陀的母亲是谁?


佛陀的母亲是“般若”。


我们可从经典里面的一句话“般若为三世诸佛之母”来说起。所谓“三世诸佛”,人怎么会成佛?是什么把佛生出来了?佛是般若生的,至于人能不能成佛,就看有没有般若了。那么般若究竟是谁?般若不用到外面去求,也不是另有一个母亲,其实人人都有般若。


般若是什么?般若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就是真我。现在的我是假我,真我是般若,我们人人都有一个真理般若。人所以愚痴、愚昧,就是因为不能认识般若,不能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现在我们读《般若心经》,就是为了认识自己,找到自己回家的道路,把每一个人自己的本源探究出来。


我们一般说,般若不就是智慧吗?不错,梵文的“般若”用中国的字来说明是“智慧”,但是智慧不能代表般若,只能勉强地说般若是智慧。现在为了说明般若,我分几段来厘清,第一段讲般若与智慧有什么不同。


般若与智慧有何不同?


1、般若是绝对的善


智慧有时候有善有恶,而般若绝对是善的。科学家制造电话,让我们在几千里以外就可以和别人通话;制造电视,让几千里外的人就可以看到表演;制造冰箱、冷气、电脑,让人类的生活更为便利,诸如此类,科学家的智慧真是了不起。但是,科学家制造的许多科技文明,例如飞机,若是用来运输还好,如果是用来作战就不好了。甚至于摩托车、汽车的发明,有利益我们之处,也有害于我们之处。所以,科学所带来的文明是有利有弊的,而般若的智慧则是对我们有利而无害。


2、般若是不可说的


“般若”是不可说,无法说的,就是说也说不清楚、说不明白。等于瞎子摸象,一个瞎子摸到象的耳朵就说了:“你们知道大象像什么吗?我知道了,像芭蕉扇。”又一个瞎子摸到大象的鼻子,他说:“不是,不是,不像芭蕉扇,大象像什么?像个钩子,可以勾东西。”另外一个瞎子摸到象的尾巴:“你们说的都不对,大象像什么?像个扫把。”还有一个瞎子摸到象的腿:“你们都不对,大象像什么?像根柱子。”


大象像什么?虽然他们都说对了一部分,但却不是大象的全貌。整头大象的形貌究竟如何?要开智慧的眼睛一看,才会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般若能打开智慧之眼,让人认识宇宙人生究竟是什么样子。没有般若就等于是盲人摸象,只能对这个世间的枝末、局部作猜测,对整个宇宙人生不能全然了解。


般若是不可说的。比方眼盲的人问:“月亮像什么?”你回答说:“月亮有光,它的光像蜡烛。”那么眼盲的人看不到月亮,就来触摸蜡烛:“哦!我知道了!月亮像什么?月亮长长的。”你告诉他:“不是呀,不是长长的。”那月亮像什么?你再说:“像盘子一样。”他又摸摸盘子:“哦!月亮像什么?盘子摸起来冷冰冰的,所以月亮是冷的。”因为他没有看到月亮,因此只能分别猜想月亮的样子,但那却无以涵盖全貌。


眼盲的人不知颜色差别,你告诉他白色就像百合一样。那么,把百合朝他面前一摆,一摸,百合动了一下,他就说:“哦!我知道什么是白颜色了,白颜色是会动的。”你说:“不是呀!白颜色像白雪一样。”他摸一摸白雪:“哎呀!好冷。”你再问他:“白色是什么?”他会说:“是冷的。”但都不对。


我们众生都是用各人的成见与见解去分别、认识这个世界。也可以说,平常讲的智慧是从心外去认识世间,而般若则是从心内来认识世界。般若是往心内去探求,不是向心外去寻找。


3、般若是禅


般若如同禅一样。禅有禅机,禅机在哪里?到处都有,因缘到了,机缘成熟了,就像音乐一开,啊!突然间就开悟了。


般若也是一样。过去有一首流行歌曲这样唱:“蔷薇蔷薇处处开,蔷薇蔷薇处处在。”那么我们现在改过来说:“般若之花处处开,般若之花处处在。”般若的光到处都在,人若不懂,天天跟他讲般若,他还是弄不清什么是般若。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曾集合门下弟子,召开一次众会。六祖大师说:“我有一个谜语给你们猜一猜,看哪一个猜对了。”于是大家便认真地听六祖说:“我有一物,无头无尾,无背无面,无名无字,你们说是什么东西?”六祖座下有一个很年轻很聪明的首座弟子,名叫神会,他说:“我知道,这是诸佛之本源、众生之佛性。”意思就是,这个东西不好用什么名称来说。


六祖大师一听,说道:“我跟你讲没有名没有字,你偏要说本源,偏要说佛性。假如你将来有办法,顶多也只是做一个宗教里的知识分子,不是宗教里的一个大修行家。为什么?你从知识上来认识,从分别上来认识,没有从无分别的智慧来认识;你从分别的智慧来说明,没有从无分别的般若来说明。”


我常有一个感觉:是佛法的,有时候不是佛法;不是佛法的反而是佛法——关键就看你有没有般若。比方我们穿着袈裟念经拜佛,样子是在拜佛,但是心里面却妄想纷飞,那么是佛法的也不是佛法了。我行布施救济,不过心里贪心,希望人家感谢,觉得自己很荣耀、很了不起,那么布施本是佛法,也变成不是佛法了。


又例如禅宗公案里,老师打学生,师父打徒弟,打人虽不是佛法,但是一打,他认错了,“我错了,我改过,我忏悔”,那么打人也是佛法。骂人不是佛法,但有时大声一喝,他警觉到“我错了”,回头向善了,那么骂人也是佛法。


我们看到历代禅宗的祖师,他们对学习者的教育有时候是违反伦常的。在禅宗语录里可以看到,有时师父跟徒弟讲话,徒弟上去就是一拳,而师父还哈哈大笑;笑过后,又给他两个耳光,徒弟又再拿个棍子打师父。我们看到,心里可能很吃惊:这成什么寺院?成什么体统?成什么师徒?可是他们在那儿打架,打的却都是佛法,那是最微妙的教育、最微妙的禅机,那是禅宗的“棒喝”教育。


般若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要了解般若,不能用一般的观念来理解,因为般若不是常识、知识;用常识、知识来测量般若的样子是测不出来的。因此,如何透露般若的气息,般若究竟是什么样子,是要透过真修实证,才能获得的。


般若,不能把它翻译成“智慧”,因为智慧有时是错的,知识是靠不住的;因为知识会害病,“知”识一害病,就变成愚“痴”了。俗话说:“聪明反被聪明误。”所以,聪明、智慧是不可依赖的。


过去有一个长老名叫会觉老法师,我记得有一次在开学的时候,身为院长的他对着好多青年学生说:“你们要知道我有一个个性,我最讨厌聪明的人。”这句话耐人寻味。现在的父母都希望儿女聪明,都希望儿女考试成绩好,但这有时候是错误的,光是聪明是不够的。贪官污吏、做坏事的人往往很聪明,我们要设法使他在聪明以外还要有德性,也就是要有般若。


用儒家的三达德“智、仁、勇”来说,般若是大智慧,是智;般若是大慈悲,是仁;般若是大菩提,是勇。把智、仁、勇合在一起,把智慧、慈悲、菩提加起来,就叫作般若。


般若的大智慧,不是认识虚假的外在,不是偏见邪见,而是要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


怎么样才能认识真相呢?


举例说,一个老婆婆经常到寺院拜佛,有一天她起得早,天还没亮就拜佛去了,走在寺院的丹墀里,一不小心踩到了一个东西。“不得了,我踩死了一只青蛙!我来拜佛是为了求功德,今天反而踩死了一只青蛙,罪过呀!”回家后,老婆婆天天不忘自己踩死了一只青蛙,“罪过呀!罪过呀!怎么办?”她心里郁结想不开,去找寺里的师父替青蛙超度,替她消灾解冤仇。


当她来到客堂,向知客师说明时,知客师先是惊讶:“什么?你怎么在我院子里踩死青蛙,在哪里呀?”“我带你去看。”一看之下,原来不是青蛙,是个茄子,老婆婆心里头的阴影、罪业、冤仇顿时通通都没有了。


所以,大智慧就是要去认识真实的情形。不认识真实的样子,就给外在的是非假相迷惑了,自己也就变得患得患失。人要有修养,要有不为苦乐所动的大慈悲。行慈悲,不是为了什么目的,别人对我好与不好都没关系,不需要别人来称赞我、来说我好话。


日本有一位有名的诗人曾说:“你们知道宇宙有多高吗?宇宙只有五尺高。在五尺高的宇宙里要容下我们的六尺之躯,怎么办?只有低下头来。”所以,我们在宇宙之间生活,要养成仁爱心,养成大慈悲心,从谦虚、忍耐里把自己扩大到无限,人格才能养成。还要懂得般若。般若是人间最微妙、最巧妙的生存之道、处世之道。有了般若智慧,就能看破、放下,什么都不计较,什么都不在乎。


般若不是消极的,般若是非常积极的,是大勇猛的大菩提。什么是大勇猛?就是对止恶向善,对断除烦恼、趋向解脱之道有很大的勇敢。


般若与智慧有什么不同?以佛法来说,般若是“胜义智”,智慧是“世俗智”。不过,要认识胜义智的般若,还是要从世俗的智慧开始。如何认识这个无分无别的般若,也是要从有分别的智慧慢慢学。

 


在生活当中,我们太容易用分别的心去认识世界。而佛法说:无分别,即是般若。生活中的一切都不应用世俗的智慧来理解佛法,要真修实证的来参悟,但同时,真修实证也需要依靠世俗智慧来认识和运用。


举例说明:有一次,我与10岁的女儿走在街头,看到街边的乞丐。女儿想要行布施,朋友却一把拉住女儿说:他们不是真正的乞丐,现在已经是一种职业的行为了,是为了博取同情来骗钱的。听完朋友的话,女儿还是依然把她身上仅有的两元钱拿出来,放到了乞丐的碗中。回头却与我们说:妈妈,他们在我的眼中很可怜,是一些可怜的人,我每次见到乞丐都愿意倾我所有的去帮助他们。如果他因得到我的两元钱而改善了生活,我也会很开心。看见眼前的女儿,我与朋友羞愧至极。


是啊,善良是女儿的本性,却不能因为别人的恶而阻止女儿善良。大人本是觉得自己很聪明,很智慧,很容易分别出真假,从而分别的把善心藏起来。自是有了这样的分别心,才会让人觉得这个世界会很复杂。若是用一颗善心,用般若智慧来观照世间万事,那么将是多么幸福的一生呢。


(注:《星云大师讲<心经>》作者为星云大师,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音频领读者及序言读后感作者为国信师兄。)


星云大师讲《心经》往期共读

(点击下方蓝字,即可查看往期共读内容)

序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