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界面新闻等
在今早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截至3月18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中,通报了“新增死亡病例2例,均为本土病例,在吉林;无新增疑似病例。”
此消息也迅速引爆互联网,新浪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破2.6亿。
有媒体报道,距离上一次发生本土病例死亡已超过400天。经小编认真核实,的确,上一次死亡病例通报发生在2021年1月26日。在2021年1月25日0至24点这24小时中,出现了1例死亡病例。在保持了407天的空白记录后,本土死亡病例数再度增加。
当然,我们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官网上可以看见,我国的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增加情况几乎一直没停过。这是因为WHO的统计数据是直接将港澳台地区的疫情数据加在了大陆地区的数据之上。按周统计的数据对港澳台地区的疫情变化情况展现得更加明显。
在今天下午3点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介绍了这两例死亡病例的相关情况:一位87岁、另一位65岁。两人都合并严重的基础疾病;其中1位没有接种过新冠肺炎疫苗。两人新冠肺炎的病情本身不重,是轻型,直接的死亡原因由基础疾病导致。
死亡病例1,男,65岁,合并慢性肾衰竭-尿毒症、肾病综合征、肾淀粉样变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基础性疾病。2021年起开始透析治疗。2022年3月9日因晕厥,到吉林正大国际医院就诊,收入隔离病房。后因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阳性,转入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治疗。患者入院后给予一级护理、吸氧、多功能心电监护、连花清瘟颗粒、降钾树脂、阿莫西林抗感染、退热、扩冠、止痛等对症治疗。在院治疗过程中,患者无诱因突然出现呼之不应,呼吸深大,经抢救无效,临床死亡。死亡原因:高钾血症、严重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死亡病例2 ,男性,87岁。2022年3月11日摔倒后,出现双下肢乏力,言语模糊不清,在当地医院就诊。后因核酸检测阳性,转运至吉林市中心医院救治。患者合并患有脑梗死、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腰部外伤。入院后给予一级护理,多功能监护、鼻导管吸氧、连花清瘟胶囊口服、雾化吸入及适当补液,同时给予抗炎、祛痰、导尿等治疗。在院治疗过程中,患者突发呼吸困难、心脏停跳,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原因:急性大面积肺栓塞。为了防止被杠“小编你就是地域歧视我们”,那就先来盘最近这两周的:
先是3月11日,在吉林长春,4岁女童于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人民医院就医时,因医院未及时对病人开绿色通道,最终因急性喉炎去世。此事在3月16日被媒体报道,当天阅读量破1.9亿。
根据健康界的消息:北京京都儿童医院急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红日表示,在其近20年的儿科从医经历中,只遇到过1起因喉炎导致的死亡病例。喉炎的致死率很低,只要治疗及时,患儿预后都很良好。3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普外科主治医生王猛在参加援呼和浩特抗疫医疗对欢送仪式上突然倒下,最终于3月16日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他在2月17日至3月4日期间累计核酸采样3700余人次。
稍远一些的,西安4起新闻,两人死亡、两人流产,被报道出来的就有四条人命“因疫情而死”。与发生在西安与长春的极端“防疫”情况不同,倒在抗疫路上的医护人员才是因疫情而死的主要人群。以下为不完全统计:2022年1月27日,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马铺镇段庄行政村的乡村医生单之友,在抗疫一线连续工作一个月且经常工作至凌晨后,倒下了。2022年1月6日,河南省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120急救指挥中心主任王新华因劳累过度倒在了抗疫一线。2021年11月10日,吉林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医生李鸿雁在完成发热门诊抗疫工作后,于隔离期间突发疾病,不幸逝世。2021年10月13日,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史锁芳在抗疫一线不幸因公殉职。2020年6月1日,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主治医生于铁夫在支援结束后的隔离观察期,突发心脏呼吸骤停,抢救无效逝世。2019年至2020年初的武汉疫情中就至少殉职了41位医务人员。截止2020年6月2日,单武汉市中心医院就因抗疫殉职了6位职工。
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的话就是:“我听说有些地方,新冠病人没有死,我们的人(指防疫工作人员),累死了”。这不是听说,这是事实。但这样的因“疫情而死”其实在世界各国都广泛存在。从2020年1月到2020年3月30日,光意大利就因疫情殉职了63名医生,更不要说美国、印度这些国家了。想必这也是为何在不论何种大型疫情之后,总会有大量的一线医务工作者选择离职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吧。保障医务人员的身体与精神健康,保证他们远离过劳死,才是打赢疫情持久战的关键所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