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近40名专家的集体跳槽去郑大一附院被省卫健委叫停!可网友们却力挺跳槽专家!

解螺旋 解螺旋 2022-05-29



解螺旋公众号·陪伴你科研的第2934天


医生集体跳槽事件


本文信息来源:人民日报、医学界、微博等


昨晚,“40名专家集体跳槽「郑大一附院」!”一事登上了微博热搜



小编上一次在社会新闻上看到有关该医院的大范围报道还是因为去年郑州暴雨时它发生的停电事故。这次,这家医院因人民日报的这篇报道引发全网轰动:



根据媒体报道:被挖人的其中一家医院表示自己的心外科在5月17日左右一下子走了14个医生,心外科下属的一个病区,目前几乎瘫痪了。人民日报联系上的另一家医院也对此叫苦连天,表示自己一共被挖走了22名骨干,真的受不了。

尽管人日采访到的省卫健委调研员表示:“这些(离职的)医务人员确实没有变更执业地址,就去郑大一附院了,河南省卫健委了解了相关情况后,已经发函叫停。但郑大一附院是郑州大学的直属机构,省卫健委也只是诊疗业务领导。人家听不听,恐怕都不好说……”,医生们一走了之、郑大一附院“仗势欺人”的形象跃然纸上,但网友们的普遍观点却是像这样的:

图片来源于话题下的热门微博

还有网友表示:

“医生也要吃饭的!”

“本地人也同行 如果我能去我也早跳去了 工资待遇真是没得说”

“不太相信原单位不知情的说辞”

“原来的医院为啥留不住人?”

“之前不关心员工就是不怕人家走啊,人家集体走了,没法迅速招人又来跳,合适?”


采访一下医生,听听医生们的对此事的想法也是一部分网友的心声:


根据医学界消息,郑州七院最初被爆料出走了一个心外科团队中的一员张某某否认了自己出走的说法。此外“医学界智库”联系上的一位河南省卫健委宣传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不了解此事。小编刚刚还看到了一名网友爆料:网传离职的医生今天正常坐诊,医院也没有像它哭诉的那样有的科室因骨干离职停摆了。


最引起小编关注的是这个评论:


实际上根据医学界采访相关人士获得的消息,接受人日采访表示自己因郑大一附院挖人行为损失严重的华中阜外医院的某个心外科团队,其实是该院前些年从郑州大学另一个附属医院“挖”来的。

如果消息属实,那不就是:只能自己挖别人家的团队,无法接受自己的团队被挖?


在解螺旋之前已经有不少医学类公众号报道了此事,医生与医学生们的普遍观点与广大网友并无明显差别。下面是小编摘选的几条来自医生们的高赞评论:

“钱很重要我觉得,别总觉得有些职业就得耐得住清苦什么的,提高自己生活质量水平就是最应该做的。”

“为啥别的行业带组跳槽就很正常?换成医疗就得拉出来鞭尸?到底是谁矫情?”

“为什么留不住人?谁该反思?”


小编想不论是普通网友还是生物医学背景的大家会有如此高度一致的声音恐怕跟不到两个月前发生的“上海一护士因突发疾病去世,生前被自己工作的医院拒诊!”一事有关。虽然总调侃说“网友们没有记忆”,但互联网是真的有记忆。


上海一护士因突发疾病去世,生前被自己工作的医院拒诊!


当时大家尤为愤怒于发病前她为医院承担了巨大的核酸采样工作,累得不轻,而当她发病时,工作单位拒绝救治自己的员工,理由是医院停诊了。最终她因延误治疗,不治身亡!作为医学人我们都知道:过度疲劳会诱发哮喘!


在新闻爆出的第二天上午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第134场)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表示:针对有市民反映,因疫情防控的原因,一些医疗机构急诊等部门接诊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后不同程度暂停服务,给患者正常就医造成不便。我们要求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采取科学、规范、合理的防控措施,不能因疫情处置对医疗机构一关了之、一封了之、一停了之。要按规范开展环境消杀后立即开诊,对急诊、发热门诊、透析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孕妇分娩室等,“非必要不封控”,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特别是三级综合医院、儿童专科医院的急诊、发热门诊等不得随意停诊,做好各种人员的个人防护和资源调配,确保服务不中断。

同一天,东方医院南院宣布结束停诊。


医护人员与医院之间的阴暗面就这样赤裸裸地展现在了大众的面前。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支持医生从自己的个人利益出发。本就是干干净净的雇佣关系,医护人员并不应该低医院一等,更不应受医院的无理钳制。


当然,此次集体跳槽事件还涉及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医院的对医疗人才、医疗资源、患者资源的“虹吸”。虽然早在2020年7月,国家卫健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出通知,明确提出禁止上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虹吸式”抢挖人才,可是大医院的虹吸效应并不会因为这样的禁令而终止。

对于普通患者而言,如果家门口的基层医院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他们的确不会往大医院涌。可是,在基层医院连门慢用药都不一定能保证的情况下,还会有多少普通患者会将它们作为自己的看病首选?

大量的基层医院、医疗单位出于成本等等方面的考虑,即便是门慢药品也不是所有品类的原研药都有且储备充足能及时补充的。有部分门慢患者是只能使用原研药的,他们以及他们的亲朋,甚至是知道了此事的陌生人,自然而然的会将药品齐全的大医院作为自己的看病首选。毕竟跑一趟(哪怕路程远耗时长)就能解决的问题,没人想一级一级的往上跑,普通人在这方面算账算得可清了。

在这种情况下,下层的医院陷入了恶性循环:药品、设备不齐→患者看病时发现需要转院至上级医院获取药品或治疗治疗→下次直接到上级大医院看病→医院缺乏病人→医院收入紧张、医生一方面收入少,另一方面医术得不到锻炼→药品、设备不齐加剧,医生水平无法提升。


这些问题在中小型医院的中低层医生中尤为明显。所以大医院才成为了人人趋之若鹜的目标。即便此次华中阜外医院和郑州市七院能够通过这种媒体报道、卫健委干预阻止骨干集体流出,但,已经动摇了的人心他们要怎么拿回来?在当前疫情的大环境下,他们还能提高医生的待遇吗?光靠情怀和强制手段的挽留真的能留住人吗?


更何况,根据人民日报的消息 “这是我们新院长上任后谋划了几个月,为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实施的人才引进战略。随后省内、国内还会有更多的优秀中青年业务骨干,陆续加盟郑大一附院……”

为此小编特意查询了一下郑大一附院新院长的消息,根据百度百科信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成增于今年,2022年,1月走马上任。在此之前:

1983.09--1986.07 周口地区卫生学校学生
1986.07--1996.03 河南省人民医院医教办科员、科研外事科副科长(1994.09-1997.07 在河南医科大学学习并获本科文凭)
1996.03--2000.09 河南省人民医院科研外事科科长
2000.09--2001.09 河南省医学情报所支部委员、副所长(1997.09-2000.07 在河南医科大学学习并获硕士学位)
2001.09--2001.10 河南省医学会支部副书记、副秘书长(主持学会日常工作)
2001.10--2002.10 河南省医学会副秘书长、副书记,河南省卫生厅学会办公室主任
2002.10--2009.02 河南省医学会秘书长、支部书记,河南省卫生厅学会办公室主任(2004.09-2007.12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
2009.02--2012.08 河南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2012.08--2016.11 河南省肿瘤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2016.11--2016.12 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副巡视员
2016.12—2018.11 河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巡视员,第九批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党委副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党委常委、副师长
2018.11-2019.05,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巡视员,第九批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党委副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党委常委、副师长。 
2019.05--2022.01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2022.0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目前郑大一附院的官方尚未回应此事。


最后,小编在此分享一下这位网友的微博,小编个人认为这个观点算是对此次医生跳槽事件站在中青年医生角度的一个最好的总结:


END

撰文丨解螺旋
排版丨豨莶


学校门口打印店老板,毕业生都要喊导师!


山西师范大学通报追回研究生的国家助学金!媒体关注后又将通报悄悄下架!


有什么书推荐给医学生医生看?(第四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