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南共青团示范团课|弘扬科学家精神,书写创新的青春答卷

团团 信阳师范大学团委 2024-04-14



开栏语
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聚焦抓好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面向广大团员和青年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提升“豫青大课堂”网络引领实效,不断增强基层团支部政治教育功能,我们将持续制作推出“河南共青团示范团课”,为全省各基层团支部开展组织化学习提供内容。

希望各基层团支部书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示范团课内容有效融入“三会两制一课”、主题团日活动等团内组织教育中,推进团支部理论学习常态化规范化,切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入行。

前言各位共青团员们,大家好!党的二十大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部署,要求“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关键。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中华文明的创新性既体现在昨天的方方面面,更体现在今天的各行各业。中华民族因创新而兴,因创新而强。正是因为有伟大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中华文明才能饱受磨难而不垮,历尽浩劫而不倒。

团中央青年讲师团成员、河南省青年讲师团成员、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张晨曦

报送单位:共青团郑州大学委员会

时代命题
时代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加强基础研究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客观要求。
大国飞天,圆梦太空。“唯有地面多一份努力,太空才能多一些从容”。我们就以航天员出舱穿的航天服上最薄弱的地方——头盔面为例,其材料和设计,就有着异常苛刻的条件和要求,被形象地誉为“航天员的眼睛”。


神舟十二号宇航员身着太空服和航空面窗向太空进发它的诞生要从2006年讲起,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一系列国际首创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开始了。要应对太空环境中,来自尘埃、碎片的冲击;高达200多度的温差及强太空辐射,研究人员必须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将实验精确到每一处细节。面窗合格与否直接关系到宇航员的生命,“零缺陷”的严苛要求需要科研人员随时做好应对失误的准备。神七面窗的初样在做水下试验时出现了银纹现象,也就是内部的高分子链条出现断裂。这是不可接受的缺陷,而那时,距离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只剩下不到一年时间,团队成员刘春太老师说“那种挫败感让人一辈子都忘不了。”在极大的压力下、用所剩无几的时间,只能归零处置,推倒重来。一次次满怀热情地摸索,一次次面对残酷的失败,一次次在失望甚至绝望中重新再来。经过对每个环节、细节的改进,终于,在第三个月,彻底解决了银纹现象,我国第一代出舱面窗产品自主可控地研制成功了。后来产品几经迭代,我们也从神舟七号出舱的十几分钟,到神舟十五号出舱六七个小时,面窗的防护能力也在不断提升。郑州大学国家橡塑模具工程研究中心自主研制中国第一代航天服“飞天”的部件——航空面窗如今,我们已经取得了包括航天在内的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新时代十年,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这背后,是由无数个从“0到1”的坚守与突破凝聚成的。回望这十年,是科技进步最大、科技实力提升最快的十年,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我们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一万亿元增加到二万八千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显示,中国从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十一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我国科技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到2035年我国发展总体目标和未来5年目标任务。就科技发展而言,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科技强国。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各国科技竞争日益激烈,我国重视并贯彻科技强国战略、解决卡脖子问题成为现实需要。


国家需要
国家
向科技创新的高峰奋勇攀登,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创新追求和勇于攻坚克难的顽强作风,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扭住事关国家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科技难题,走出“舒适区”、挺进“无人区”。

《科技日报》曾从2018年4月起,陆续报道了我国当时尚未掌握的35项关键技术。也就是后来我们常常讲的“卡脖子”技术清单。这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指的是别人有但自己还没有的关键核心技术,找不到替代,缺了它就没法运转,就像被人扼住了咽喉、卡住了脖子一样难受。

我们就举“卡脖子”技术中的一个例子——“ITO靶材”。ITO靶材,又称氧化铟锡材料,我们生活中所能见到的各项显示器都是由ITO做成的,可以说,只要是需要应用到触摸屏的,就离不开它。

我们中国是铟资源大国,储量全球第一,占到了世界的70%以上。大家听了一定特别高兴,这么重要并且稀缺的科技原料,一大半都在我们自己手里多好啊!有句话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度以来,我们是“有米,不知如何去炊”。我们只好将原材料大量出口到日韩,然后再高价购买他们的靶材产品。技术保密、装备不卖、无资料可查,外国对我国进行技术全方位封锁。一直到2018年,我们国内还没有一家企业能做超过32英寸的靶材。

搞科研从来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代人的事,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接力实现

提起过去,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州大学学科首席特聘教授何季麟有些痛心。而问为何选择这一领域?并且一干就是20多年,何季麟院士的回答很明确:“国家战略需要!”为了解决这项“卡脖子”技术,90年代中期,在何季麟的带领下中国率先开发氧化物靶材。看着实验室的各项数据比较满意,但拿着样品去镀膜检测,却发现相差甚远。用时间轴来呈现这个项目漫长的研发历程就是:1996-2005年,十年从无到有,2005-2015年,十年自主研发,2015年至今并跑、超越。如今,我国的ITO靶材新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世界最大面板企业京东方的高世代TFT线,完全实现国产替代进口,不仅打破了日韩企业的垄断局面,甚至,由于该项技术的应用,迫使日本ITO靶材降价80%,为靶材料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作出了示范引领性贡献。

现实深刻警醒我们,科技自立自强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面对少数西方国家不断升级的遏制和防范,必须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青春答卷

人才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必须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抓住我国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契机,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人才的厚度决定了科学探索的高度,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加离不开具备竞争优势的人才。如果说科研领域是一片苍穹,那么青年科技人才就是闪耀其中的点点繁星。
据最新的《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20)》显示,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已超1.1亿人,其中39岁及以下的青年才俊近八成,未来其年轻化特点和趋势将更加明显。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李剑带领团队斩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青春是创新最好的季节,创新是青春永恒的旋律。人们常说“十年磨一剑”,而对于李剑来说,“十年磨一刀”更为恰当。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我院学生李剑博士带领的项目“万创智造——世界一流超高精密超硬刀具制造商”夺得金奖。如果说刀具是现代工业的基础,那么刀具则是高端先进制造的根基。一直以来,我国都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李剑从本科时期与超硬刀具结缘,从此便一直潜心关注着这个行业。现如今,他带着科创成果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并成为了包括日本丰田、厦门金鹭在内的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直接供货商。在众多世界级厂家都无法覆盖的领域形成突破,打造下一个世界级民族品牌,对李剑来说,他不仅在“磨刀”,更是在打磨这份“工匠精神”。

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以小我微光,聚星河万顷。一大批有志强国青年科学家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他们正在科技创新路上,砥砺前行,奋力奔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不仅要做科技创新浪潮的见证者、获益者,更要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国家目前急需解决的35项“卡脖子”关键技术

这些故事主人翁,他们拼搏奋战在科技创新的第一线,也默默无闻于我们的身边。航天面窗团队的刘春太老师说“不要做大而无当的学问”;攻克ITO靶材“卡脖子”难题的何季麟院士说“做科研要考虑国家战略需求,要放眼推进产业化”;选择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中绽放青春的李剑同学表示“我将朝着心中的梦想——智造强国不断前行!”

没有挺得起腰的科学家精神,很难有站得住脚的科学成果。他们是一代又一代科学工作者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缩影,在我们身边、在攀登科学高峰的艰难路途中,执着坚守,自觉践行、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一生志在一事,择一事终一生,以“四个面向”为人生方向,为实现中国科技更多“从0到1”突破留下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

当前,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一个科技工作者最美的样子,就是将自己的青春、热情和智慧融入到国家发展需求中,应时代之需,解国家之急。坚定“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信仰;具有“敢为天下先,永远争第一”的胆识;坚持“科学以探究真理、发现新知为使命”的追求;坚守“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的情怀,安心静心坐住坐稳“冷板凳”,用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创造更多“从0到1”甚至“从1到n”的跃升,以青春之我,圆梦科技强国!


团团征稿啦!

○投稿须知

长期接受学院及社团组织活动,个人文字图片投稿

○投稿要求

图片:原图,无水印

投稿请标明来源及是否曾经在网络上发表

○投稿方式

邮箱:2354150010@qq.com

微博:信阳师范大学团委

○投稿内容积极向上,贴近校园和学习生活,弘扬正能量

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哦!

  


来源:青春河南

编辑:王悦

责编:钟世珍  周佳莺

审核:张锐


点击下方查看往期精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