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南共青团示范团课|学习焦裕禄精神——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团团 信阳师范大学团委 2024-04-14

开栏语

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聚焦抓好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面向广大团员和青年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提升“豫青大课堂”网络引领实效,不断增强基层团支部政治教育功能,我们将持续制作推出“河南共青团示范团课”,为全省各基层团支部开展组织化学习提供内容。

希望各基层团支部书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示范团课内容有效融入“三会两制一课”、主题团日活动等团内组织教育中,推进团支部理论学习常态化规范化,切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入行。


前言


各位共青团员们,大家好!80多年前,有这样一个少年,他怀揣着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刻苦学习,在作文中深情地写道:“仁者爱山、智者乐水。我钦佩那些为国建立过功勋的仁人智者,更爱哺育过无数仁人智者的好山好水。”70多年前,有这样一个青年,他经历了国破家亡的重重磨难,毅然选择青春报国,在入党申请书中动情地写道:“没有党的领导,革命就不能取得胜利。我要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为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60多年前,有这样一个干部,他以“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的豪迈气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宝贵生命铸就了永恒的精神!这个爱国的少年,热血的青年,优秀的干部,就是——焦裕禄。焦裕禄

当年焦裕禄为治理兰考的风沙,亲手种下的那棵树,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不仅见证了兰考人民在焦裕禄带领下战天斗地的光辉岁月,也见证了新时代兰考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这里出发,去追寻那段难忘的历史记忆……

1963年焦裕禄亲手种下的那棵泡桐树,如今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本期主讲人:开封市基层宣讲员、焦裕禄精神研究院研究员、焦裕禄干部学院团委委员 曹杰报送单位:共青团开封市委员会、河南焦裕禄干部学院

01



追溯·峥嵘岁月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县北崮山村是焦裕禄的家乡。1922年8月,焦裕禄出生在这里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他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最清苦的青少年时光,是中国共产党解放了他,也是中国共产党把他引向了革命的道路。

1948年初,为解放全中国建设新社会,焦裕禄随军南下来到了河南省尉氏县。他在这里工作了六年,期间,参与和领导了淮海战役支前工作,剿匪反霸,带领人民群众开展过土改运动。也是在这里,焦裕禄成为一名出色的团干部,他曾教育团员干部们说:“团的工作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党是头颅,团是手足,一个人只有头颅,没有手足怎么能行呢?”他铿锵有力的话语,至今还鼓舞着一代代共青团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中国青年的使命和担当!


1953年焦裕禄在洛阳矿山机器厂参加工业建设,这是他在车间里凭听觉监测卷扬机的运转情况(资料照片)。新华社发1953年6月,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焦裕禄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来到洛阳,在洛阳矿山机器厂里工作了整整九年。期间,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通过刻苦学习专业技术和大工业管理理念,不仅成功主持研制出了新中国第一台大型卷扬机,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迅速成长为了一名优秀党员领导干部。可以说,一路走来,正是有了党的教育和培养,焦裕禄才能翻身得解放,找到人生的方向。
1962年冬天,是兰考“三害”最严重的时刻,图为风沙掩埋了村庄1962年寒冬,地处豫东黄河故道的兰考县,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风沙、内涝、盐碱,无情地蹂躏着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36万人民。已身患重度肝炎的焦裕禄,毅然临危受命来到这里,带领兰考人民积极与“三害”抗争。在风雪刺骨、灾民流离的火车站,他的心被深深地刺痛……程世平,是当时兰考县的县长。“冬春风沙狂,夏秋水汪汪,一年辛苦半年糠,扶老携幼去逃荒。”常年的风沙让这里种不出粮食,很多群众都食不果腹,只能拖家带口外出逃荒。是焦裕禄依依不舍地把他们送到火车上,还亲口承诺,一定会帮助大家战胜灾害,找到出路,等着大家一起回来改变兰考,建设家乡。在焦书记的带领下,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灾情最重的生产队去,成了全县干部的行动口号。朱礼楚是南方人,当年焦裕禄为了挽留他,做了不少的工作。他刚来兰考的时候很不适应。黄沙漫天,满屋灰脏油腻,喝口水碗里都落半斤土。粮荒成灾的岁月里,焦裕禄和兰考人民都食不果腹,却在朱礼楚表明生活上的困难后,骑着自行车把40斤大米送到了他工作的观测站。后来朱礼楚才知道这袋大米可是县委给焦裕禄的补助,焦裕禄对他的关怀和器重让他怎么舍得离开这里。焦裕禄常和他说:“只要像泡桐一样把根扎进地里,事业肯定会像这棵桐树一样根深叶茂”。朱礼楚曾说:“真心换真心,来到兰考,我后悔,留在兰考,我不后悔”。就这样,朱礼楚留在了兰考,并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兰考的泡桐繁育事业。焦裕禄还从群众中找到了翻淤压沙、翻淤压碱等许多治理“三害”的好办法,并带领兰考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除“三害”运动,他还在日记中深情地写道:“我想,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就要像泡桐那样,抓紧时间,迅速成长,尽快地为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是焦裕禄一生的精神追求,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兰考人民在焦裕禄的带领下开展除“三害”运动焦裕禄不仅坚持与群众同甘共苦,还对自己的子女十分严格。焦国庆,是焦裕禄的大儿子。有一次他去县委礼堂看戏,跟把门的叔叔说他是焦书记的儿子,叔叔便没让他们买票就进去了。本以为省了戏票钱父亲会表扬他,哪知道焦裕禄很严厉地批评他,说他这是剥削行为,打着县委书记的名号去看白戏,就是搞特权。父亲给了他戏票钱,让他给把门的叔叔送去,同时向人家承认错误。当时因为戏票的事情焦裕禄在常委会上做了自我批评,还起草了一份《党员干部“十不准”》,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焦裕禄的女儿焦守凤初中毕业后,很多人争着给她介绍工作,可焦裕禄都不同意,最后让她到了酱菜厂工作,他说不能刚出校门就进机关门,必须去最苦最累的岗位上去磨砺自己。父亲焦裕禄的以身作则,让她明白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劳动人民永远都是最光荣的。焦裕禄临终前,送给她《毛泽东选集》,说毛主席会告诉我们该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焦裕禄生前使用过的藤椅,肝疼时他用硬物抵住缓解疼痛,时间久了,藤椅被顶出一个大窟窿

1964年5月14日,由于长期过度劳累,焦裕禄肝病复发,抢救无效,在郑州病逝。弥留之际,他要求把自己埋在沙丘上,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这就是焦裕禄,一个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人。焦裕禄人虽远逝,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亿万人民的心中……

02



深学·踏痕铸魂

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半个多世纪以来,在焦裕禄精神鼓舞下,兰考人民一张蓝图绘到底,彻底战胜了“三害”,他的精神更是激励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1966年2月7日,焦裕禄去世两年后,人民日报刊发了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一年,年仅13岁的习近平在教室里听了政治课老师哽咽着念完这篇通讯后,泣不成声。特别是听到焦裕禄同志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顶着肝部,藤椅右边被顶出个大窟窿时,深受震撼。习近平总书记曾回忆说:“我们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禄精神的影响,是在焦裕禄事迹教育下成长的。我后来无论是上山下乡、上大学、参军入伍,还是做领导工作,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
1990年7月15日夜,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填下一阕《念奴娇·追思焦裕禄》1990年7月15日夜晚,雨过初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读了《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后,心绪难平,当即填下一阕《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这首词,不仅追思了焦裕禄同志一心为民的丰功伟绩,而且表达了习近平同志执政为民、造福百姓的理想和宏愿。2009年至2014年,为大力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习近平同志曾三次来到兰考,并多次在重要场合总结阐述焦裕禄精神。从“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到“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道德情操”的高度概括,从“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和“政治的明白人、班子的带头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再到“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的具体要求等等,无不寄托着人民领袖对新时代能够涌现出更多焦裕禄式好党员好干部的殷切期待。尤其是对广大青年学子,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寄予厚望。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直到我从政,直到我担任县委书记,后来担任总书记,焦裕禄精神一直是一盏明灯。学习焦裕禄精神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习近平总书记还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跟党走,他一生都在为党分忧、为党添彩。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永远不会过时,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发扬光大。希望大家矢志不渝,用一生来践行跟党走的理想追求。

03



传承·丰碑永立

栽下泡桐树,引来金凤凰。现如今,像焦裕禄那样扎根人民、务实重干的党员干部越来越多。王旭鹤就是其中一位。2017年6月,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王旭鹤来到开封市工作,2021年10月担任兰考县副县长、惠安街道党工委书记。来兰考之前,他甘愿放弃了两家著名公司年薪百万的邀请。我问他,是什么让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他说,是因为钦慕焦裕禄,尤其是到兰考后,这种感觉更加强烈,总觉得焦裕禄在沙丘上看着他。于是他便暗暗下定决心:“不能辜负焦裕禄奋斗过的这片土地,一定得做出成绩来!”两年来,他像焦裕禄那样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带领广大群众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依托电商平台,将兰考的农副产品推向了全国,有效提高了当地群众收入。在兰考,像王旭鹤这样的党员领导干部还有很多,新时代的兰考,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一代接着一代干,以县域治理“三起来”为根本遵循,着力做大做强产业体系,激活县域经济发展动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不仅率先在全国实现了脱贫,而且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兰考新貌焦桐蓬勃生,精神永传承。从焦桐出发,放眼广阔的中华大地,几十年来,各行各业也都涌现出了无数个焦裕禄式好党员好干部……1966年,15岁的新疆青年阿布列林·阿布列孜第一次从报纸上知道了焦裕禄的事迹。从那时起,他就有了一个想法:去兰考,看看焦裕禄。两年后,他不远万里来到了兰考,并把焦裕禄精神的“种子” 带回了边疆。参加工作后,他不管在什么岗位,都像焦裕禄那样踏踏实实工作。正如他所说:“我是在焦裕禄事迹教育下成长起来的,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被母校形容为“从清华风云人物到基层默默后生”的张昭源也选择了扎根基层,他辗转重庆山区四个乡镇,顶草帽、踩农田、扛锄头……有一次遇到难题时,他就和身边人说,我们老家有个县委书记叫焦裕禄,为了治理风沙,那么困难的情况下还带领干部群众广种泡桐,改变了兰考面貌,我们为什么不行呢。十几年来,正是因为这份赤子之心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志向,他为当地发展和群众致富不断找到新的路子。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更是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我们:“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他还号召“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https://v.qq.com/iframe/player.html?&auto=0&vid=p0172t4uy96

央视《念奴娇· 追思焦裕禄》童声版MV 魂飞万里,盼归来,

此水此山此地。

百姓谁不爱好官?

把泪焦桐成雨。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

父老生死系。

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

肝胆长如洗。

路漫漫其修远矣,

两袖清风来去。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遂了平生意。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念奴娇· 追思焦裕禄》

团团征稿啦!

O投稿须知长期接受学院及社团组织活动,个人文字图片投稿

O投稿要求图片: 原图,无水印

投稿请标明来源及是否曾经在网络上发表

O投稿方式

邮箱: 2354150010@qq.com

微博:信阳师范大学团委

O投稿内容积极向上,贴近校园和学习生活,弘扬正能量

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哦!



来源:青春河南

编辑:赵心愿

责编:杨兰婷  周佳莺 

审核:张锐


点击下方查看往期精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