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级提灌给当代上蔡人大提气

2017-07-19 上蔡百科


上蔡百科,上蔡县最主流的自媒体!

        亮哥有个同学兼同事小名叫“干渠”(曾经用到初中毕业),说起他名字的由来却与上蔡县的一处文物有关,这处文物就叫三级提灌,又叫“干渠”,为纪念修建干渠,上蔡县有不少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起名叫“干渠”。

在上蔡县,三级提灌作为一项农田水利工程,虽然没有红旗渠的壮观和声誉,但说它是“上蔡县的红旗渠”并不为过,只是现在鲜为人知而已。 

今天亮哥带您走近上蔡县引水上岗工程,近距离观看它的遗址风貌,探寻那段不同寻常的历史故事,也把这个难得的人文美景介绍给大家。 

        上蔡县邵店镇蔡屯村60多岁的蔡锁站在村西头的公路上,出神地看着路北侧的老干渠,时而微笑,时而又有所思。几十年来,他已经养成了习惯——每逢走到这儿,他都要待上一阵子,认真地看看他曾经参与修建的这段老干渠。 

  这段高出地面约8米的老干渠,在蔡锁和村民的眼里,不亚于红旗渠,甚至可以和他们不曾见过的长城相比。

  “外地人走到这儿,都要停下来看一会儿,都说这太壮观了,可以当成一个景点!”蔡锁说。 

  几层楼高,石头、砖、水泥砌成,弓形门洞相连……其实,当亮哥第一眼看见老干渠时,就被它强烈地震憾了!在平原的农田里,这样壮观的干渠亮哥也是第一次见到。 

  “这只是引水上岗工程其中的一段,也是最高的一段。”看到亮哥采访,附近不少群众主动向亮哥介绍情况。对于老干渠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的建设情况,他们都能说出个一二。 

  黄埠镇向东至邵店镇一带为岗岭地形,地势较高,水资源匮乏。过去,农田灌溉和人、畜吃水困难。群众曾有俗语:“五天一小旱,十天一大旱,半月无雨苗枯干。吃水贵如油,人人都发愁。”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为解决岗岭农业灌溉和人、畜饮水问题,1974年,上蔡县委、县革委决定,动工兴建引水上岗工程,直至1978年。 

  引水上岗工程包括引水蓄水工程和引水上岗四级提灌工程两大部分。引水蓄水工程:南汝河水通过新庄进水闸,经10公里长的新张渠入北汝河,再由马埠口翻转坝拦蓄。 

  引水上岗为四级提灌工程,横跨上蔡县两个乡,源头在黄埠镇东约5公里处的汝河,途经黄埠镇的马埠口村,邵店镇的铁佛寺村、大蔡屯村,东到邵店镇西约两公里的开龚路,共4894米长。 

  “为修建这个工程,当时全县动员,各乡的民兵团都来支援建设,阵势很大。”邵店镇上岗村的吴平均对当年建设老干渠时的情景记忆依然清晰。 

  通过老干渠上面的印记,也依稀能感受到当年建设的情景。老干渠的墙上,每隔一段,相继注有 “百尺民兵团”、“城郊分团”、“无量寺分团”、“塔桥民兵团”、“西洪分团”、“大路李分团”的字样,上面还注有时间,为1977年到1978年。据说,标注的是承建段的完工时间。 

  参加修建的还有当地的干部群众。今年60多岁的蔡锁吴平均当年都只有20多岁,都参加过老干渠的建设。他们和村民们一起,拉着板车到确山运石头,一来一回要3天时间。 

  “为了修水渠,大家谁也没有喊过累。”吴平均说,当时群众干劲很大,一心一意要把水渠建好。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自力更生”等,水渠上面的这些标语也见证着当年群众的精神劲儿 

  经历过几十年的风雨侵蚀,老干渠现已废掉,局部已经被破坏,但通过现存的部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宏伟壮观。 

  “老干渠应该很好地保护起来!”谈起老干渠的现状,当地不少群众都显得无比惋惜。在他们看来,这些镌刻着特殊年代印记的建筑,不仅记录着当年的历史,更像是一座精神丰碑。保护它,就是保护这段历史,传承一种精神。 

  据亮哥所知,四级提灌好像只建成三级半,建了几年还没有完全建成,大集体时代就结束了。而由于众多原因三级提灌虽举全县之力也一直没有发挥作用。有没有用,现在看来已经不算重要,重要的是给上蔡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看到它让人提神,比那代人来说,我们更应该没有过不去的坎;想起它让人提神,对后代人来说,我们现在的上蔡人应该给后代留下什么值得说道的东西呢?

 

文字部分摘录天中晚报 图片来源于上蔡微资讯

欢迎向上蔡百科提供各类新闻线索,一经采用稿酬丰厚!



        点击下列标题看详情


       【提醒】购房合同上多了5个字,小伙买房多交了5万元?!


      上蔡宾馆要“变脸”曾经拽哩不能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