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导游词:江苏南通现场导游考试(5—10)

文化旅游院 我们的文化旅游院
2024-09-26


军山风景区01景区概况
军山为海中岛屿时,相传曾为秦王屯兵之所,因形似伏象,又名象山。俯瞰军山,山水相依,江海情韵,这里可观长河落日之美景,可赏观音宝像之庄严。长江、大海,造就了如诗如画的军山,军山也以她秀美的身姿,赋予大自然以更新更美的诗情画意。



02各景点介绍


【承露台和观音净瓶】

浙江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军山,正是观音菩萨在南通的道场。军山山顶上,在明代崇祯三年(1630年)建成了普陀别院,主要供奉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已有将近400年历史;2002年,毁坏多年的普陀别院得到重建,并请来了一尊世所罕见的翡翠观音坐像作为镇山之宝。凡到军山的信众,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都会用杨柳枝蘸净瓶水洒向他们,表示热烈欢迎。


净瓶观音面庞圆润丰满,端庄美丽,左手托净瓶,右手持杨枝,点点甘露撒向人间,福报众生。传说,法空大师曾用净瓶之水洒向听他大悲咒的一条大蟒蛇,这条大蟒蛇从此皈依佛门,修成正果。净瓶和杨柳枝是观音菩萨普度众生的法器之一。


【瀑布】

“大观瀑布”落差48米,横幅10米,从悬崖峭壁直泻而下,宏伟壮观,是苏北地区唯一的瀑布。军山在明代晚期,开山祖师法空亲手凿出山泉,在山为溪流,飞泻成瀑布。由于军山水系的变化,军山瀑布后来断流了。200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军山旅游资源重新开发,重建了瀑布,比原来的更为壮观,这也是对法空的最好纪念。


【大山门崖】

大山门崖上方突出的岩石为普陀岩,大山门崖的岩石叠出如屋檐,人们站在下面可以避风躲雨,一般由此上军山,所以称为山门。上书“大山门崖”为民国年间所刻。在民间,大山门崖香火很旺,据传,此处供奉山神,非常灵验,一直到现在,依然香火不绝。同时,也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人家只要能找到一根中间没有节,一丈二尺长的芦苇,靠在大山门崖上,则山门会自动打开,门缠玉带,地铺金砖,里面全部是金银珠宝,奇珍异品。相传为秦始皇所藏,直至今天,依然没有找到有缘人。


【采药路】

军山山坡在以前长了不少珍稀草药,现有灵芝、何首乌、人参等草药,可称天然药圃。明代著名医学家陈实功常沿此路攀山采药,其以精湛的岐黄之术,救活了无数人,名声大江南北,人们称他为药王菩萨,后人为纪念他称此路为采药路。南通博物苑还收藏有陈实功碾药用的一只药罐。


【憩台】

相传秦始皇歼灭六国后,自称始皇帝,踌躇满志,他不仅想让天下万世相传,而且想让自己长生不死,就派徐福带着一群方士渡海涉洋,替他寻找长生不老药。徐福一帮人在渡海时,曾经在军山小憩,因为那时军山是大海里的一个孤岛。据说徐福等人当年休息处,就是如今憩台这一带。


【望江台】

望江台独居军山西南峭壁之上,凌空搭建,集赏景、休息、购物于一体。此处,视野开阔,是狼五山中欣赏长江最佳地点。远眺,长江烟波浩渺,长江仿佛是飘动的彩带,巨轮在长江中起起落落,是如此的渺小,不禁使人发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感慨。落日时分,橘红色的太阳悬挂于天边,片片红霞点缀天际,长江中映照出同一轮红阳,好一幅美丽的图画,突出宁静祥和之美。江海,天地浑然一体,此时,大家心中也许会涌起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对生命的无限眷恋之情。


【浮生茶社】

人生苦短,浮生若梦。


茶社原来的地方在以前是一座罗汉院,罗汉院内有包公祠。与河南开封、安徽合肥供奉的铁面无私的包拯的包公祠不同,军山包公祠供奉祭礼的是另一位姓包的人,他就是明末遗民包壮行。


包壮行,字稚修,南通人,少年时便以文采惊世,他参加“乡试”也就是秀才考举人时的试卷文章写得精彩,读书人以重金购买,“洛阳纸贵”,印刷的雕版重刻了三次。包壮行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中进士,授南通工部主事得到了一个闲职,他这个人也像宋朝的黑脸包公一样正直,不巴结上司,不久就辞官回家。他居住在南通城西南营家里,终日读书明志,不与朝廷合作。


包壮行有一手制作灯彩的精湛技艺,堪称绝活。他制作灯彩,用蛇蜕的皮为原料,美轮美奂,名声很大。包公还有一手绝活“叠假山”,他取狼山石所叠的假山,古朴自然。


包壮行常作军山游,对军山情有独钟,明崇祯七年(1634年),他写下《游军山记》,对军山美景大加赞赏。他晚年在军山西坡上盖了住房,他去世后,住房被改建为包公祠。现在,南通博物院还收藏着当年包公祠的两块石碑。


【普陀别院】

2002年4月,在南通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军山重修了普陀别院。现在的普陀别院主要分为山门、圆通宝殿、翡翠观音楼三部分。


相传明代修建这座寺庙时,狼山总兵王扬德梦见鼓乐齐鸣,观音大士坐莲花而来。又据说大殿将要建成、正打算塑造观音像时,吕四渔场有异木浮海而来,长达16尺,上书“观大士”三字,人们非常惊讶,将木头劈成三段,发现每段剖面都有观音菩萨像,于是雕成三尊菩萨像。菩萨像雕成,发现菩萨额头、鼻端以及眉际都有花纹,眼睛如同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子,佛像发光透出墙外。自此,军山成为东南佛门圣地。


圆通宝殿里供奉的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千手,象征着观音菩萨普度众生的伟大力量;千眼,象征观音菩萨明察秋毫的深邃智慧。千手千眼,代表观音菩萨的伟力和睿智。塑造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的灵感,来自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在春秋时期,妙庄王患了一种怪病,需要一只手和一只眼作“药引”,妙庄王的大女儿和二女儿都不愿意断手去眼,只有三女儿毫不犹豫地割下自己的一只手、挖去一只眼,作为“药引”,果然治好了父亲的病。她的孝心义举感动了佛祖,佛祖赐给她千手千眼和无边法力,以降妖伏魔、惩恶扬善。


【翡翠观音楼】

军像的镇山之宝——翡翠观音。她高78厘米,宽71厘米,净重362公斤,看上去好像不是很大,但是翡翠整块有这么大的,世间罕见。经中国珠宝协会、中国玉器鉴定委员会、中国收藏家评估委员会三方共同鉴定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翡翠观音坐像。翡翠观音与我们南通军山是有佛缘的,据说观音雕刻成功之后经南普陀山的高僧指点:这尊观音要到一个不大不小的城市,有江有海的城市,有山有水的城市。2002年,翡翠观音终于有了最好的归宿,来到了她在南通的道场——军山。


【军山气象台】

1913年筹建,1917年元旦正式投入使用。1918年起每年编年报一册,发表一年的观测记录和研究成果,此外还有月报、季报并附有英文,与40多个国家的气象台交换,当时军山气象台的设备,在国内是一流的,当军山气象台已经用日时仪观日,用经纬仪观星的时候,北京还在使用“施放午时炮对时”。


【象鼻岩】

气象台是军山的制高点,由军山东北坡下山,这山坡向前伸展100多米,酷似大象的长鼻,所以军山又叫象山,这徐徐向下伸展的岩坡,就叫象鼻岩。


象鼻岩这一带是有名的军山茶产地。军山茶成为名茶,一是因为这里山环水抱,云雾缭绕,光照适度,茶叶质量上乘;二是种植面积小,除军山外,别处都不种植,物以稀为贵,所以军山茶是不可多得的馈赠佳品。


【孔雀园】

孔雀是百鸟之王,军山特地在此设立孔雀园,使原本静谧的景区更富生机,增加了不少野趣,每年春季,上百只孔雀竞相开屏,煞是好看,也是军山特有的一道风景线。


【潇湘榭】

这座建筑叫潇湘榭,是几年前军山重新开发后,依照岭南湘赣土家竹楼建造的。这里竹影婆娑,清风拂面,为游人香客下山途中的歇脚佳处。在这里建潇湘榭,倒不是空穴来风,相传八仙过海时,军山还是汪洋大海里的一座岛屿,满山茂竹,摇曳生姿,引来韩湘子在此小憩,横吹仙笛。仙笛清扬,引来百鸟翔集。


水绘园风景区


01景区概况如皋水绘园风景区位于古城如皋的东北角,地处内外城河的交汇处。风景区总面积30万平方米,现为苏中地区最大的综合性风景区。其南侧与历史保护街区相毗邻、北面与灵威观相接,明代古城贯穿其中。其间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建筑群,各成体系又相互连接,是游人乐而忘返的最佳文化旅游景点,已成为一座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博之大成的,极具深厚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的风景、文化、园林游览胜地。


水绘园风景区被誉为“中国第一情侣文化园”,其是以“天下名园”——水绘园为中心,往南将晚清时期的民居院落辟为宋代大教育家胡瑷纪念馆,向东则保护了明代东水关遗址和古澹园遗址,向西则恢复了冒襄晚年居住的匿峰庐诸景点。它们像众星拱月一样捧出“水绘园”这颗璀璨的明珠。


02各景点介绍


【胡瑗纪念馆】

走进水绘园风景区大门,跨过逸桥,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古朴雅致的庭院建筑,原名叫“邻绘庐”。如今已辟为历史文化名人胡瑗纪念馆。胡瑷,字翼之,如皋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被后世誉为“三吴木铎之鼻祖、百代帝师之工程”。他明道治学,名播天下,立“沉潜、笃实、敦厚、和易”之学风;创设“经义”和“治事”二斋,开我国教育分科教学之先河,成宋代理学先驱。胡瑗一生著述甚丰,有《易经口义》、《论语说》、《春秋口义》、《中庸义》等。先生的治学、办学、育才的理念对后世教育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今天,游人可以在此瞻仰先生的师德、师风。



【水明楼古建筑群】

由胡瑷纪念馆西行百步可至水明楼古建筑群。


从前门进入大厅,松柏苍劲,绿竹成林,满目青翠,四季如春,这里的景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为庭中流水潺潺与风吹竹摇;静为古朴典雅清幽、肃穆的亭台楼宇。前人曾有诗句写出了它的意境:“香林客隐花犹笑,水绘无声月自闲”。


大厅东侧是水明楼,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安徽盐商汪之桁为凭吊冒氏、缅怀水绘园之意而建,其名取自杜甫“残夜水明楼”句。中国现代园林之父陈从周教授称之为“徽派建筑、海内孤本”。它东西宽不足5米,南北长约42米,分前轩、中轩和楼阁。运用小中见大,虚实相兼,掩映借景、框景等各种不同的造园手法,配植多种花木,呈现出四季景色。咫尺之间,浓缩了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之精华,在私家园林中实属罕见。


水明楼总体布局十分严谨,前轩内悬挂董小宛诗词,堂前横陈一座古琴台。中轩安置着红木竹罩,它是用整板红木雕刻而成的,竹叶细枝分明,逼真传神,栩栩如生,是难得的古代木雕艺术精品。登上阁楼,推窗而望,视线豁然开朗,游人仿佛置身画舫,不远处小桥流水,洗钵池波光粼粼,轻风拂柳,令人遐思迩想,心荡神摇。


水明楼西侧是雨香庵,旧时为庙庵。庵前植有一株苍老的古黄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庵内自成天地,异常幽静,漫步其间似有超然物外之感。由过道向西而行,可以直入隐玉斋。隐玉斋曾经为宋代文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读书处,其父曾易占在北宋时任如皋知县,遂将儿子曾巩安置在隐玉斋读书。斋内古桧苍劲挺拔,枝叶茂盛,相传为曾氏亲手所植,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隐玉斋的后院是博物馆展厅。展厅内存有如皋历代名人简介、如皋通史、木偶戏等多种有关如皋的文献资料。


【水绘园】

水绘园为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襄精心营造的一座私家园林,是中国著名的园林之一。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绘园在明清之际,不仅是一座山水风景园林,而且是一座与政治人文紧密结合的文化园林。


这里溪流潺潺,树木掩映,水若明镜,徜徉其中,似置身仙境,如步入画图,可谓我国古典私家园林的经典佳作。它之所以有“天下名园”的美誉,其中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明末清初,江南才子冒辟疆与金陵名姬董小宛富有传奇色彩的恋情,给这座古朴而又充满神韵的园林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浪漫色彩;其二,全国唯一依古城墙而建的私家园林;其三,水绘园曾是明清易代之际天下文士会集之所,他们在这里诗酒唱酬,畅谈国事,寄托了天下文士情怀,这无疑是如皋历史文化浓墨重彩的一部分。难怪古典园林巨擘、同济大学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在《重修水绘园记》中开门见山地赞誉道“水绘园乃天下名园”。


【寒碧堂】

寒碧堂在明清时期曾是冒氏家班演戏曲的场所。在此游人可以一边品茶,一边欣赏缕缕昆腔古韵。悠扬的笛声,典雅的辞藻,会把您引入私家园林美的最高境界。正如《牡丹亭•游园》唱词:“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在这里可以感悟古典园林精神之所在——“含蓄不尽”。



【壹默斋】

在寒碧堂西侧有一处障景,名为“妙隐香林”。这里翠竹弥漫,古木参天。穿行其间,有一种置身红尘之外的清静,令人神往!不经意间,您便可来到一处僻静所在“壹默斋”。这里曾是当年冒辟疆会客的主要场所,明末时冒辟疆在金陵积极参加复社,成为声讨魏党余孽阮大铖的复社领袖与中坚人物,后来为躲避残酷镇压和迫害退隐如皋。“壹默斋”的“壹”是专一之意,“默”是沉默。可以看出,冒辟疆的隐居并非消极避世而是淡泊明志,宁静志远,蓄养待时之举。当年,东林党后人创办复社,大江南北的士子相应云起,会集金陵桃叶渡,冒辟疆也积极投入到这场正义的斗争之中。冒氏《同人集》中的“五子同盟”诗,可作为这批志士豪杰的最好见证。


在壹默斋北侧的板壁上,陈设了冒辟疆的文章《水绘园修楔记》。这是仿效东晋王羲之等文人“兰亭”雅集的一次盛会。它记载了康熙四年(1665年)“上巳节”水绘园举行的诗会,记录了明末清初之际一个文化群的风流文采,是一个值得人们铭记的里程碑。这盛事的诗会,到处都是流觞曲水的秀口锦心。它做成了水绘的江山,也做成水绘周遭的繁华,从而使水绘名园的人文之气倍增。


穿过“壹默斋”大厅,来到月台。此处是水绘园最佳赏景处。向北望去,一幅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尽收眼底。悬霤山、湘中阁、悬霤山房、因树楼、镜阁、涩浪坡、小三吾亭、碧落庐、波烟玉亭、棋台十多处佳景汇集在这里,让人流连忘返,兴趣盎然。


在诸多佳景中,以波烟玉亭最为秀美。亭名取自唐代诗人李贺诗卷四《月漉漉》“月漉漉,波烟玉”句,是冒辟疆为怀念董小宛而建。如果要说冒董私情,必然要提及冒辟疆的《影梅庵忆语》。冒辟疆情似江河滔滔不绝地表达了对亡妾董小宛绵绵不尽的哀思,虽是写个人遭遇,但也把自己经历融于明清之际的大时代背景中,反映了明清文人所共有的情怀。他用饱含深情之笔写出了与董小宛从相识、相知到相爱,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九年生活经历。


【匿峰庐】

出月台,向北折,可至匿峰庐。


清康熙十六年的春天(1677年),族人为谋夺家产,告发冒辟疆涉及清初三大案之一的“通海案”。易代之时的兴亡之叹比起骨肉相残,后者可能比前者更为刻肤痛切。经历家难之后,更加坚定了冒辟疆终老丘园的思想。年近古稀的他在负葬九十老母之后,被迫在水绘园西侧构筑匿峰庐。


历经数百年的沧桑,昔日的田园风光已经荡然无存。今人为了缅怀这段历史,根据相关史料记载的内容,在原址上恢复了匿峰庐、清水阁、水槛草亭、容安草舍、虞美人花田、罗树庵等诸景。游人信步其中,这里土岗平缓,有茅屋草舍,有小桥流水;清代文人雅士皆称“匿峰庐”为伏虎、凤雏隐居之地。其东借水绘之景,与冒氏当年鼎盛时期所构筑的水绘园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沿匿峰庐北行,则是容安草舍。“容安”一名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以易安。”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同样取陶渊明容安”一词作为小轩,但未能如愿,成为终身的遗憾。时隔几百年后,冒辟疆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也用“容安”一词给自己匿峰庐中的草堂命名,可见他非常欣赏陶公渊明。在经过种种灾难祸福、荣衰进退之后,其内心之中始终持守着一种自然的定力,没有被世态迷惑,这正是他了不起的地方。在“无常”面前,他正是以这种达观的精神实现了人生精神上的真正自由。他不认为贫穷是一件令人悲哀不快的事,他深知贫穷是读书人的常态。在他的心灵深处能与陶公渊明相通,从而真正达到了陶渊明“心远地自偏”的境界。游人每至此草堂,俯仰之间,无不有今昔之感。由容安草堂北望,雉堞俨然,罗树庵前的虞美人花田依偎其下,如带飘动,柔情万种,散发着幽古的芳香,成为一种奇观。如今的匿峰庐已经辟为如皋长寿博物馆。



【中国如皋长寿博物馆】

如皋是长江三角洲北翼最早见诸史册的古邑。《如皋县志》人物志中专门设有“耆寿”、“贞寿”专节,其中曾记载了长寿老人的个性特点、家庭情况。在古城众多的史迹遗存中,象征长寿文化的有百岁坊、百岁桥、百岁井、百岁祠、百岁庄等。其中最具民俗风情的是如皋百岁碗。按照民间风俗,高寿老人诞辰,子女要专门烧制百岁碗,供前来祝寿的邻里相亲“偷”取,象征吉祥,这种民俗一直延续至今天。


如皋的长寿文化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国内外专家、学者纷纷来如皋探寻长寿秘诀,他们根据如皋的气象、土壤、水质、食品等情况成立专门课题组进行调查,取得了丰硕成果。在2008年10月,如皋正式被中国老年学会命名为“中国长寿之乡”。


今天,中国如皋长寿博物馆就是依据以上的文化现象进行布馆的,博物馆由四组建筑群组成。第一部分设在匿峰庐内,展示了如皋长寿历史和民俗风情;第二部分设在清水阁,为长寿文化节和长寿老人的介绍;第三部分设在容安草舍,展示了如皋长寿产业概况;第四部分设在罗树庵,展示了如皋长寿研究成果。


【碧落庐】

从匿峰庐诸景点穿行而出,就可到达古城墙脚下的碧落庐。此庐是冒辟疆为纪念好友戴敬夫而建。戴敬夫,号碧落道人,曾来水绘园与冒辟疆诗词唱和,并打算在园内建一庐,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后来南明王朝灭亡,戴敬夫就在家乡安徽休宁绝食而死。冒辟疆对戴敬夫的人品和气节深感钦佩,在园中建庐来表示景仰和纪念。这小小的三间房屋则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爱国志士如鹃啼,如猿鸣,如寒蛩之幽泣的心态,铭刻了当年水绘园中的慷慨悲歌。


【古澹园(中国如派盆景园)】

沿碧落庐向东,然后南折,可以去“古澹园(中国如派盆景园)”参观。


“古澹园”原名叫“佘氏壶领园”,以寄托淡泊宁静之意。因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到园中玩赏,将“佘氏壶领园”更名为“古澹园”。现在此园被开辟为中国如派盆景园,是研究如派盆景发展与起源的珍贵资料库。


进入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古盆景“龙腾虎跃”。该盆景在1985年参加了全国盆景博览会并获“一等奖”。从两棵百年桂树下穿过,可以看到一对被中国盆景艺术界鉴定为全国最大的五针松盆景,凝聚着如派盆景“云头”、“雨足”、“美人腰”的三大特色。在其旁边的盆景“灵山华盖”,树龄已有600多年。不论从哪个角度观赏,都能感受到它不同凡响的高贵气质。漫步在清幽的盆景园还可以欣赏到造型奇特的盆景“蛟龙穿云”,树龄已逾千年,是盆景园的镇园之宝。由于树干形状酷似一条青龙,所以命名为“蛟龙穿云”。


【明代古石桥(延庆桥)】

走出中国如派盆景园,通向外面的是一座修建于明代的古石桥。每到夏季,桥下一池碧绿的荷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摆,那粉红打底的乳白色荷花,点缀在翡翠一般的荷叶中,婀娜多姿、亭亭玉立、清香四溢,登临桥上,环顾左右,沿岸柳丝如烟,淡雅清幽,有如入仙境之感。



【九狮图假山】

在荷花池塘的对岸有一座巨型的山石盆景,屹立于三明堂大厅之前。它始建于民国初年,是由形态各异的太湖石堆砌而成。据记载,是根据元代大画家倪云林的《九狮图》画稿堆砌而成的九狮图假山。如细细品赏,就会看到恍如九只狮子追逐嬉戏。苍老遒劲的扶芳藤攀缠其上,形成了“山包树,树包山”的奇特景观,又给假山增添了另一类意趣。


【中山亭】

沿着明代小石桥北岸的小溪南行,在蓊蓊郁郁的树丛间有一座端庄的小亭——“中山亭”。它始建于民国年间,是如皋名贤沈卓吾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亭四周由小溪环绕,岸边植有袅娜的杨柳和丛丛的灌木,而亭畔的一棵梧桐则最令游人浮想联翩。古者有言,“风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从而可以见证如皋名贤沈卓吾与中山先生志同道合的真挚友情和爱国情怀。


图片来自于“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官网

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01景区概况
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和丰富的红色资源而闻名,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3A级旅游景区。



02各景点介绍


【“天下第一刺刀”】

“天下第一刺刀”就是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它是纪念馆的标志性建筑。为纪念苏中战役伟大胜利,1986年在苏中战役胜利40周年之际,南京军区、江苏省委、省政府在苏中战役指挥中心——海安竖碑建馆,地点就选在七战七捷中的海安保卫战旧址上。


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之所以称为奇碑,是因为建筑风格与众不同,它突破了传统纪念碑建筑的式样,中国古代纪念碑是由碑基、碑身、碑帽组成,新中国成立后的革命纪念碑大都是仿苏联模样,碑身顶端有五角星,而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却是现代建筑的代表作,整个碑基结构复杂,碑身则是一把刺刀,这是一奇。二奇是纪念馆是由“7”构成的,碑身高27米,碑墙高14米,碑文727个字,碑基由7个道挡土墙、927平方米草坪,427平方米喷沙地段、7个几何坑穴等构成,紧紧扣住苏中七战七捷中“7”。


第三个奇是寓意深刻,这里的第一个建筑都有其特定的含义:草坪寓意着七战七捷发生在苏中平原地区;喷沙地寓意着华中野战军转战沙场、浴血奋战;几何坑穴寓意着华中野战军在七个战场上留下的足迹和走过的崎岖不平的征程;錾假石挡土墙寓意着军民团结似铜墙铁壁,坚不可摧;正门左右的祝酒杯寓意着苏中战役取得辉煌胜利,军民举杯同庆胜利;级级升高的台阶寓意着华中野战军从胜利走向胜利;书卷式的碑墙寓意着苏中人民永远铭记苏中七战七捷这一伟大战役和英勇牺牲的将士。碑墙上刻有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姬鹏飞题写的“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九个大字和南京军区、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撰写的727个字的碑文,寓意着苏中人民不记历史,在新时期再创新的“七战七捷”辉煌。


第四奇是纪念碑主体这把刺刀造型,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把刺刀,纪念碑设计者齐康教授在美国讲学时,问学生“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刺刀在哪里?”“它在中国,就是江苏海安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



【七战七捷陈列馆】

纪念馆正面是向天鸣放、庆祝胜利的七支枪,上面有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为该馆题写的馆名。


现在我们来到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起点——序厅。


苏中战役被认为是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起点,为解放战争初期实行内线歼敌的战略方针,提供了有力依据和宝贵经验,对于确定解放战争的方向,推动全局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背弃《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向解放区部署全面进攻。7月13日,华中野战军奋起迎战,进行苏中战役,历时45天,连续七次作战,取得战役胜利。


我们前方的雕塑《胜利的起点》,血与火铸成的革命历史丰碑!中间这位是粟裕将军,他斗胆直陈,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军事思想,指挥华中野战军以3万兵力,迎战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12万之众的进攻,连续作战,战无不胜,取得歼灭敌军5.3万余人并缴获大量武器装备的辉煌战绩,延安总部发言人称之为“七战七捷”,苏中七战七捷从此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右手边是电报墙,这些电报文稿都是毛泽东同志亲自起草的。


现在我们来到了山雨欲来—一战前厅。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读投降诏书,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而结束。是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致电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请他“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


毛泽东主席率中共和谈代表团乘专机飞抵重庆、这些是重庆谈判期间的照片。经过艰难的谈判,中国共产党代表和国民党代表签订《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史称《双十协定》。


10月13日,蒋介石向国民党军队各绥靖区司令长官发布所谓“剿匪”密令,准备发动内战。下面这些资料是敌我双方态势分析、华东战场敌我态势分析及苏中局部敌我态势资料,请各位游客学习了解。


现在向前,进入战争厅,它是按照七战顺序进行陈列的。


首战宣(家堡)泰(兴),先机制敌。时间为7.13-7.15。第一战,关系到整个战役全局的进程和发展方向,为了错乱国民党军分路进攻的部署,粟裕决定“先发制敌”。于7月13日晚,向各有守敌1个团,相对孤立的宣(家堡)、泰(兴)两地的国民党军同时攻击。粟裕以第1、第6师各3个团攻城,两师其余部队和第7纵队一部,共9个团分路打击,以多胜少,不到3天,便全歼敌军2个团3000余人。


二战如(皋)南,长途奔袭。时间为7.18-7.21。宣泰战斗发起后,国民党确信,华中野战军主力在宣泰地区,于是命令沿江各部向北进发,想乘虚攻占如皋。粟裕只留下了第六师少量部队,继续围攻泰兴,造成敌方错觉。主力则于15日转东,不顾疲劳,一夜行军百余里,奔袭进犯如皋的敌人。18日晨,乘敌人立足未稳,在如皋东南,歼敌10000余人,粉碎了敌军合击的企图。此时,从靖江、泰兴、泰州出动增援的敌军,想乘我第1、第6师主力休整的时机,向如皋、海安进犯。为了避免纠缠,保持主动,粟裕于23日,将主力主动撤离如皋城,准备再战。国民党军“得了”如皋,以为目的达到,又垂涎海安。


三战海安,运动防御。时间为7.30-8.3。如南战斗胜利后,华中野战军将主力撤到海安东北修整。30日,国民党军7个旅,50000之众,进犯海安。粟裕洞察敌军的阴谋,为了避免正面与敌军拼消耗,就主力撤出了海安,给敌军以“粟裕被迫放弃要地”的错觉。同时,用少量的部队,运动防御,消耗敌人,赢得时间,确保主力休整,并顺势制造有利战机。在纵深仅10公里的狭小地区,连续备战4昼夜,抗击敌军的多次猛攻。以我军伤亡人数200余人,击毙敌军3000余人,创造了与敌方伤亡比1:15的崭新纪录。


四战李堡,乘隙奇袭。时间为8.10-8.11。华中野战军主力在海安东北,充分休整了两个星期,军民严密封锁消息,敌人一无所知。国民党军以为我军伤亡惨重,大势已去,占领海安后,立即向东进犯。粟裕见敌军调动频繁,决定集中兵力,乘隙奇袭,于10日晚上8时,突然发起战斗,敌军顿时大乱,指挥失控,至11日,全歼守敌。然后,华中主力在海安以东的洋蛮河一带,设下埋伏,全歼从海安向东,开赴李堡,准备接防的敌军新7旅。前后20小时,共歼灭敌军9000余人。李堡之战,大获全胜。在此之前,增强的华中野战军第五旅,也从淮南到达苏中,准备参战。


五战丁林,剑指敌腹。时间为8.21-8.23。李堡战斗后,敌军企图以第25师,北攻邵伯、高邮,威胁两淮的华中解放区。司令粟裕、政委谭震林,面对敌情,共商歼敌之策,决定以黄桥为进攻方向,缩小进攻面,从丁堰、林梓撕开缺口。20日晚上,华中第1、第6师和第五旅从侧后,插入敌军腹地,21日晚发起战斗,剑指敌腹,出其不意,共歼灭敌军3000余人。丁、林之战,突入敌后,向西作战的大门洞开。


六战邵伯,阵地守卫。时间8.23-8.26。这是苏中战役中,唯一的一次阵地保卫战。23日,国民党军第25师,向邵伯、乔墅、丁沟一线进犯。邵伯是运河线上,保卫两淮的重要门户,必守无疑。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和第2军,分区坚守邵伯,采取各团轮番守备的战术,以连续的反冲击、肉搏格斗,消灭来犯的敌人。战至26日,我军虽伤亡千余人,且乔墅阵地被突破,但主阵地始终屹立不动。主力部队用“攻黄(桥)救邵(伯)”之策,向西进发夹击,调动敌军,寻机歼敌,以解邵伯之围。敌我激战到第七天,国民党军得知,从如皋、黄桥出动的国民党军第99旅已被歼灭,187旅也将不保。消息传来,敌军全线震惊,深深感到腹背都受到了严重威胁,且并已经伤亡了2000余人,于是慌忙撤兵,败回扬州。守卫邵伯之战,终于取得胜利。


七战如黄路,预期遭遇。时间8.25-8.27。为了解邵伯之围,粟裕以“攻黄救邵”之策,将主力军队全部向西进发。敌军不知华中主力军已挺进黄桥,仍然判定粟裕必攻如皋,于是命令黄桥守军向东,增援如皋。24日,粟裕截获敌军情报,便命令部队随时注意敌情,准备打一场“预期遭遇战”。25日,敌军在黄桥东北的分界,遭遇华中主力军,当即展开激战。敌军增援的第187旅在途中,被我华中第1师包围。粟裕当即调整部署,灵活转用兵力。26日,先将第1师的第1旅从加力方向西调动,配合第六师,以十个团兵力,5:1的绝对优势,围歼敌军第99旅的两个团。然后,立即将第六师和第一旅向东回调,会同第3、第5旅,以十五个团兵力,5:1的绝对优势,围歼敌军三个团。26日,我军各部迅速开进,27日上午,十五个团全部到达预定位置,投入战斗。敌军以“营”为单位,分路突围,但仅有数百人逃脱,其余尽数被歼。如皋城内的敌军1个多团西出接应,被我军歼灭了一半。敌军逃兵在如皋西南,又被及时插上第5旅阻截,全部俘虏。31日,我军第5旅乘胜攻克黄桥。此役,华中主力打了一场漂亮的“预期遭遇战”,粟裕、谭震林及时转用兵力,以5倍于敌人的绝对优势,歼敌1.7万余人。


至此,苏中战役胜利结束。


继续参观总结部分。


这里是战果厅。苏中战役取得了丰硕成果。最直接的战果,就是大量杀伤了敌人,锻炼了部队,壮大了队伍。


苏中战役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解放区民心士气,坚定了人民必胜的信心。


接着我们一起观看沙盘,这是根据苏中战役情形制作的战斗图,从沙盘上可以更为直观地了解当年苏中战役的战斗经过。战果厅四周是反映苏中战役前苏中敌我态势和苏中战役战斗经过图,以及敌我双方参战部队、指挥人员的情况一览表,毛泽东、周恩来、粟裕等对苏中战役进行高度评价和论述,另外还陈列着缴获的国民党军的武器等战利品。


【苏中国防园】

苏中国防园陈列着我国不同时期的我军使用的大型武器,有苏联生产的“T34”坦克,有出落入侵我国进行军事侦察的高空无人侦察机的“红旗2号”导弹。


中国珠算博物馆


01博物馆概况
中国珠算博物馆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坐落在风光绮丽的濠河之畔,由南通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珠算协会共同兴建,是世界上最大的珠算专题博物馆,2004年12月6日开馆。博物馆占地30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主体建筑新颖独特、错落有致,分博古鉴今馆(展厅),开心启智园(少儿珠心算学校)和滨河风情区(景观)三部分,集展示、研究、教学、交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环城而绕的濠河,被誉为“江城翡翠项链”,中国珠算博物馆成为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


2008年10月,中国珠算博物馆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南通环濠河风景区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


02博物馆展厅介绍
博物馆占地30亩,馆藏文物史料10000余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珠算专题博物馆。


博物馆分序厅、珠算史厅、算盘精品厅和紫檀算盘厅四个部分。



【序厅】

序厅主要是由石雕算盘一角和浮雕墙所组成,寓意着珠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的源远流长。


【珠算史厅】

珠算史厅主要展示了中国珠算的发展过程。


珠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其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一万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学会用掰手指、摆树枝等方法来计数。这里展示了古代结绳记事的遗存——喜利妈妈;距今3000多年以前人们最早用来计数的陶丸;古人刻痕计数的麋鹿角、甲骨文等珍品。


“珠算”一词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徐岳撰的《数术记遗》,在这部书中,记载了14种算具及算法,这里是我们从13种古算具中挑选出的6种,大家可以根据算法说明动手操作,来体会珠算的无穷魅力。


《算经十书》是我国隋唐时代颁布的“算学”教科书,也是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数学经典。它记载着我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


到了宋元时期(960~1368年),珠算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无论是从文字记载还是从图片资料,我们都可以发现算盘的身影:这里展示有算盘诗、辍耕录等文字资料和清明上河图、乾坤一担图等图片资料。


明代(1368-1644年)是珠算的成熟时期,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最早绘有着算盘图的一本书《魁本对相四言杂字》,刊行后50年,著有制造算盘规格的木工用书《鲁班木经》刊行。明代中后期出现了许多珠算家及珠算著作。这里主要介绍并展示了五位著名的珠算家:吴敬、王文素、徐心鲁、朱载堉和程大位的一些资料、图片等。


到了清代(1644-1911年),珠算得到了广泛普及。


刚才大家参观的是珠算史厅的第一展区,接下来是第二展区专题选萃部分。这里,我们将从珠算发展史中了解到四个专题:


第一个是“通商惠工”专题,主要介绍珠算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第二个是“涉海渡洋”专题,介绍了中国珠算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情况。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共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引入了中国的珠算,珠算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第三个专题“继往开来”中,介绍了国家领导人对珠算事业关心,这里展示的有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李政道博士谈话记录的影印件、邓小平的批示影印件、陈云和江泽民亲自拨打过的算盘、当代著名珠算家华印椿塑像及其资料等。


在第四个专题“薪传火继”里,按不同时期陈列了一些算书算具资料、图片等。当今,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传统珠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珠心算,以其独特的启智功能在国内外得到推广。这里是博物馆自行研究并开发的一套智能算盘系统,你在算盘上进行操作的同时,电脑能够进行即时判断并作出评价,对此感兴趣的嘉宾朋友不妨亲自动手试一试。


中国珠算发展历史的介绍就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一起到二楼算盘精品厅欣赏各式各样的算盘。



【算盘精品厅】

这里是主题雕塑《黄河珠韵》,雕塑中间的“几”字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造型,黄河内设置了寓意为金、木、水、火、土五颗算珠,象征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同时又象征着珠算在黄河的怀抱中孕育、成长、壮大,形成具有独特神韵的珠算文化。


在这里,我们将通过丰富多彩的算盘精品,让大家感受珠算文化的博大精深。


专用算盘:专用算盘展区陈列了一些不同行业的专用算盘,有药铺柜台算盘、过去账房先生使用的多层算盘、布庄算盘、教学用的布条算盘和毛算盘等。


通用算盘:大家现在看到的通用算盘,制作工艺特色鲜明,例如这把算盘的档是牛筋的,算珠是水牛角的,框和底板都是老红木的。下面这把算盘虽然没有上面那把品相好,但却比上面那把更为名贵,因为它的框、梁和珠都是紫檀木的,档是牛筋的。


这五把通用算盘都是挂钩算盘,它便于携带计算。


这里有三把微型算盘,其中这把算盘是世界上最小的算盘,长和宽仅有5-6毫米。


这里还展示有罗甸工艺算盘、暗记算盘、皇宫台式算盘等,其中桃核珠算盘主要是为了激发我们小朋友对学习珠算的兴趣。


子玉算盘:这里陈列的是两把子玉算盘,目前不知道算盘的具体用途。其中一把算盘,为什么要设计成梁上四颗算珠?为什么在两把算盘的边框和横梁上刻满许多文字?制作者为什么要设计、制造如此奇特的算盘?


工艺算盘:这里陈列着一组与算盘有关的工艺品,如五珠花瓶、八珠石壶、财源广进等。


这边是一组不同质地的工艺算盘,有紫砂质地的佛公妙算、有玉石质地的算盘,还有瓷算盘、金属算盘(分别是金、银、铜、铁、铝算盘)等。


这边展示有玛瑙算盘、珍珠算盘、景泰蓝算盘、骨质雕花算盘和微型象牙算盘等。


如意算盘:玉如意是我国传统的吉祥物,人们常用“打如意算盘”来比喻一个人只从有利于自己的方面去设想、打算,“如意算盘”已经成为民间常用语。我们这里有一把实实在在的如意算盘,形如灵芝,貌似祥云,在这里,我们也借此机会祝各位嘉宾朋友万事吉祥如意。


民俗算盘:中华民俗,丰富多彩。下面是一组反映民俗风情的算盘,如饰品算盘、戒指算盘、项链算盘、手镯算盘、银锁算盘、手表算盘等。


革新算盘:在珠算算理算法发展完善的进程中,人们对珠算工具—一算盘也在不断地进行革新,这里陈列的是一组革新算盘,有游标算盘、环形带定位算盘、电子算盘、盲人算盘等。


外国算盘:从15世纪开始,中国的珠算逐渐传入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南亚、非洲、欧洲和美洲等地,对这些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和科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里展出的是一组外国算盘,如日本算盘、印度算盘、俄罗斯算盘、马来西亚算盘、韩国计算器算盘等。



【紫檀算盘厅】

紫檀木:这是一块紫檀原木,它属于常绿亚乔木,主要产于南洋群岛以及东南亚各国。紫檀木质坚硬,异常沉重,入水就沉。其纹理纤细浮动,呈现不规则的牛毛纹及蟹爪纹,色泽深沉,微有芳香。用紫檀制成的器物不易变形,不需上蜡或油漆便有温润如玉的质感。紫檀的生长期非常慢,要数百年才能成材,而且“十檀九空”,所以有“寸檀寸金”的说法,因其特有的优良木性及稀有程度,在明、清两朝备受皇家珍视,所以又被称为“帝王之木”。


紫檀大算盘:这把紫檀大算盘,它的长为780.9厘米,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鲁班算盘长的19倍,高是181厘米,是鲁班算盘宽的10倍。这把大算盘的框、梁、珠均为紫檀木,档和底座分别是用田黄木和花梨木制作而成。它是由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独家捐资、南通永琦紫檀艺术珍品有限公司费时两年制作而成。整个算盘表现的主题是:“有着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美誉之称的算盘,在绵延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所表现出的如紫檀般沉静凝练、坚忍不拔、雍容大度的民族精神,在这里得以让后人弘扬与光大!”


图片来源于“城市绿谷”官网

城市绿谷01景区概况


城市绿谷的前身是陈园,始建于清末,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系近代南通著名实业家之一陈维庸所创,经其子陈葆初扩建约占地30公顷,分为别墅区和果树园区。陈园是当时南通最大的私人庄园,取英法风格,也是南通地区唯一保存相对完整的,融中西风格于一园的独特园林。此园的最大特点就是生态环境好,富有野趣。


2009年,为了保护珍稀古老树种,重振百年名园,利用其优质的生态、人文资源,南通市政府决定打造融人文、历史、自然与生态为一体的“城市之肺”—“城市绿谷”。


城市绿谷总占地面积为20万平方米,景区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原来的陈氏花园,二是九龙柱广场,三是供游客休闲娱乐的主题游乐区。


02各景点介绍


大家上(下)午好,欢迎来到国家AAA级景区城市绿谷参观游览。城市绿谷集文化、生态、休闲、娱乐为一体。希望各位朋友在游览过程中,保持景区环境卫生,不乱扔杂物、践踏草坪,争做文明旅游人。


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市绿谷”四个大字是由南通籍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诗人范曾所题。



【五人雕像】

我们现在迎面看到的是一座五人雕像,由白色花岗岩雕刻而成。石雕后以常绿群树为衬,形象尤为突出。中间这位就是南通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他的左右两边是荷兰水利专家特莱克父子:约翰斯·特莱克和亨利克·特莱克,右手边的是张謇先生的三哥张詧先生,这几位为南通的水利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正现场共商保坍方案呢。


20世纪初,通州曾饱受长江之苦,长江肆意冲刷江堤,随时危及南通安全,当时成立了以张詧为会长的保坍会,聘用年仅26岁的荷兰水利专家亨利克·特莱克担任南通保坍会的驻会水利工程师,先后在天生港至姚港一线长江里筑楗18个,终于遏制了江水对堤岸的冲刷,在南通水利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


特莱克很重视中国古代治水经验,他和助手宋希尚花费两年时间,把《河防一览》译成英文,将中国数千年治水经验介绍到国外,为中西方水利交流做出了贡献。



【水利馆】

这座幽静别致、白墙灰瓦的东厢房就是《张謇与南通水利》展览馆。由于馆内空间有限,请大家依次进入,参观时注意脚下台阶。


《张謇与南通水利》展览以图片为主,主要反映两大块内容,一是沿江的以筑楗筑堤为主的保坍工程,目的是制止农田流失;另一是沿海滩涂的修渠挖河和建闸涵工程,目的则的变荒滩为良田。展览从水利方面反映出张謇为建设南通所做的努力,而其中对特莱克等外国水利专家的介绍,更反映着中外民间的合作和友谊。


这是展示张謇当年与荷兰专家特莱克如何协力悍江潮的情景。1911年夏末,由于连续不断的大风潮来袭,造成南通沿江长达三十里的堤坝全线溃坍,冲毁农田5000多亩,大量房屋受损,老百姓的生活水深火热,晚清政府置之不理,于是,该年由张謇出面组建了通州保坍会,进行江岸修楗作堤防坍工程。


1926年,张謇为防汛而巡视长江南堤,不慎受风寒,后转为伤寒,终于不治,享年72岁。他为我国水利建设做了大量基础性和建设性的工作。


请大家随我继续参观。


我们城市绿谷景区环境优美,古树保护首屈一指。这里奇树珍木大约有2000多棵,树的品种约有150种之多,其中当数6棵120年的龙柏和一对约150年姊妹榉树尤为珍贵,在这里,树龄在100至120年的有20多棵,早在20世纪80年代古树普查的时候就被挂上了“名贵古树”的牌子。


我们看到的这棵高耸的香樟树是已有120年历史。它可是我们南通最大的一棵香樟树,需要四个人才能将它合抱住。香樟树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常绿大乔木,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能抗风,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速度中等,存活期长,能够生长为成百上千年的参天古木。樟树全株都有清香,可驱虫;樟树木材耐腐、防虫、致密、有香气,是家具、雕刻的良材。香樟树有很强的净化有毒空气的能力,因此,樟树成为南方许多城市和地区园林绿化的首选良木。沿着香樟树旁的小路,我们沿途还能看到高大的法青,虬枝环绕的龙柏等古树名木。


眼前青翠的林木之中掩映着的红色小洋楼建于20世纪20年代,由南通近代著名建筑师孙支厦设计,是当时“西风东渐”的重要见证。


孙支厦先生是我国培养的首批建筑师之一,他所设计的江苏省咨议局,现在位于省会南京市湖南路上,以及南通总商会大厦,被认为是新类型的建筑实例而编入《中国建筑简史》一书。


【西式别墅】

这座英式别墅具有典型的英式别墅三大特征:附在山墙上的壁炉、带顶盖的烟囱以及屋面上的“老虎窗”。大家都找到了吗?此外,孙先生还特别设计了宽大的转角长廊以及造型独特的窗户,不但增加了房内的采光,使房间更为通透,而且富有装饰美感。即使是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让来到这里的每一个游人感叹它设计之精巧,与周围环境之协调。特别是红瓦楼顶,在园区的万绿丛中尤觉赏心悦目。


【荷花池】

我们再来看看别墅对面雕花水泥质地的西式荷花池,跃跃欲上的鲤鱼造型栩栩如生,历经百年仍然鲜活如昔。鲤鱼是我国流传最广的吉祥物,鲤鱼跳龙门的美好传说更是家喻户晓,人们在鲤鱼身上寄托望子成龙的期盼。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条大鲤鱼不仅造型生动,而且鱼嘴中藏有喷水口,是一座西式喷泉!盛夏时节,池内碧叶如洗、荷花似玉,到了夜晚,更是清香拂面,蛙声阵阵,别一番“荷塘月色”!鲤鱼喷泉激起点点水花,让静谧的园林绽放动感的活力!


绿树丛中的红瓦别墅与西式荷花池形成了园林构建中常见的“对景”,一动一静,一高一低,在两个不同的视角都能欣赏到别样的景致。


荷花池还蕴含着一个秘密。据说当年别墅的主人陈葆初在赏荷之时就可知数里之外潮汐之涨落,令人称奇。其实秘密就在这个荷花池中,当时的池水下面有一个涵洞直通园外的芦泾港河,而芦泾港的河水又直通长江,设计之巧妙可谓一绝。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别墅主人心系水利的拳拳之心。同时这里也是拍照的最佳位置,大家可以在此合影留念。


【六角亭】

荷花池边的六角草亭曾经是陈葆初以及诸位高朋高谈阔论的所在,可惜抵挡不住时间的摧残,早已荡然无存。现在咱们眼前的这座草亭是根据有限的史料及本地仅有的几位九旬老人的回忆复原、重建的,由于修旧如旧,风采犹似当年。


请大家继续随我参观,在我们行走的小路周围,低矮的是带刺的枸骨球,高大的是罗汉树,配以山茶、桂花等小型乔木,这边的龙柏,是城市绿谷中数量较多的一种古树名木。这一带有十多棵百年以上的龙柏。眼前的八株,饱经风霜,姿态各异,组成了一幅令人遐想和震撼的“古柏图”。


我们接下来看到的是两棵高大的百年古榉树,是南通市现存的约29棵百年古榉中的“巨无霸”,有的150年树龄。



【说云馆】

走过小桥来我们来到说云馆。


说云馆正门对面有三段珍贵的树化石,树化石又称木化石、硅化木。它是由树木演化而成。大约在1.5亿年前,树木因地质作用(或火山喷发或地壳运动)将其埋入地下,由于处于缺水的干旱环境下,或由于与空气断绝木质不易腐烂,而在漫长的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二氧化硅取代了木质的纤维结构,并保存了枝干的外形。几经地质变迁,沧海桑田,陆地上升,使这些埋藏地下的树干重见天日。它的木质细胞经矿物填充和代替后,给溶于水中的铁、锰氧化物染上黄、红、紫、黑和淡灰等颜色,就成了今天五彩斑斓、镶金叠玉的树化石。


请大家进入奇石馆参观,馆内陈列了我国知名的观赏石种,涉及“造型石”、“纹理石”、“色彩石”、“切磨石”、“生物化石”、“矿物晶体石”、“特色玉石”以及“特异石”等大类,尤以江南造园名石为主,琳琅满目、精彩纷呈。这里是人们了解自然,鉴赏奇石的天地,更体现“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


奇石是大千世界的缩影,古往今来,人们常以“立体的画”、“无声的诗”给予赞誉。其造型之奇特、纹饰之变异、色彩之绚丽,着实令人心旷神怡。“花不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千奇百怪的石头,由于给人以不同的意象,因而自身也获得了“灵魂”,变成能与人交流沟通的文化载体。


【南书苑】

现在我们来到南书苑,拾级而上,粉墙黛瓦,悠致娴雅,这里原为陈氏书房,这里的藏书曾有数万册之多,当时在南通也算排得上号了。历经风雨,当年的藏书早已不知去向。这座书房现在是中国龙文化艺术馆,馆内陈设以“龙”为主题的字画、瓷器、铜器等工艺品。


书院四周的回廊,曲曲折折,长长短短,延绵不尽,回味无穷。最有特色的是回廊东西两侧的砖雕和南北两侧的窗雕。砖雕是书院回廊的灵魂。这砖雕上刻的是清代乾隆年间南通著名诗人李懿曾所作的诗词《望江南·通州好》,用不同字体篆刻而成。李懿曾,字拾珊,号渔衫,清乾隆间通州人,是扬州八怪之一、南通著名画家李方膺兄弟之孙,与南通状元胡长龄、文人马有章合称为“江东三俊”。


《望江南·通州好》词百首,涵盖了南通建城以来近千年的历史文化、地理变迁、家桑军政、风土民情、山水名胜、名人轶事、神话传说等。用诗词的形式绘出的南通民间风俗,是南通历史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



【九龙柱广场】

现在我们来到城市绿谷的标志性景点九龙柱喷泉广场。


广场中间的圆形水池中雾起龙腾,宛若仙境,中央的九龙柱高20.99米,是用20块总重量500吨粉红色花岗岩石雕刻拼叠起来的。底座用8块大石雕成四龙掀浪吐水,播向四方。柱上盘五龙腾云驾雾,载飞载舞,既象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又表示伟大的祖国复兴强大,如巨龙腾飞。柱下底座四龙戏珠的立体浮雕镶饰左右。圆形水池四周有8个可爱的童男童女,造型各异,身跨鲤鱼,手擎荷叶,作跃起之势。这是描述民间鲤鱼跳龙门的情景,也表达了人民和谐幸福、蒸蒸日上的意愿。


【篆刻阁】

在九龙柱喷泉广场的对面的南侧有一幢高两层的建筑,是“篆刻阁”。里面陈列有西泠印社百年庆典特辑,建于1904年的西泠印社,是中国成立最早的著名印学社团,以篆刻书画创作、研究的卓越成就和丰富的艺术收藏在海内外久享盛誉。


【休闲娱乐区】

经过瞻龙桥,我们来到休闲娱乐区,右手边的大草坪可供游客休憩,左手边为绿谷小筑、锦鱼池等,可游可赏可停。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城市绿谷景区的参观游览到此结束,“好书不厌百回读,绿谷妙处需细品”,希望绿谷的生态环境、人文底蕴、石刻文化、休闲游乐项目能给大家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欢迎大家下次光临。



啬园导游词
游览线路: 啬园大门——鸟类知识展——环溪观鱼(鱼乐廊、鳄鱼园)——张氏飨堂——憩厅(史料陈列馆)——张謇墓——张孝若墓——三夫人墓——花溪水车——勇者之路——啬园大门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啬园景区导游×××。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啬园风景区欢迎诸位来到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啬园观光游览!

啬园是南通清末状元,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的墓园。这里距离南通市中心7公里,与中国佛教八小名山之一的狼山相距3公里。

张謇晚年自称“啬翁”,所以这里旧称“啬公墓”,1958年由张氏后人提议,改称“南郊公园”,1984年更名为“啬园”。啬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啬园,是张謇生前于1922年亲自选定的墓址,1924年建成。1926824日,张謇病逝于南通城里的濠南别业,享年73岁(虚岁七十有四),同年111日,归葬于啬园。

张謇墓园,自1926年至解放初,一直由张氏后人管理;1956年交由政府管理;“文化大革命”期间,墓园遭到严重破坏,张謇铜像被毁;1976年,南通市人民政府征地扩园,修复景点,园林总面积由原来的80亩增加到175亩;1985年复立张謇铜像。 

啬园环境幽静,绿树成林,花香鸟语,空气负离子多,犹如天然氧吧。啬园以张謇先生丰厚的人文资源,以独具江海文化特色的自然风光,成为吸引人们郊游踏青、放松心情的休闲胜地,成为中外游客游览狼山风景名胜区的必到景点。啬园人文积淀厚重,环保堪称楷模,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科普教育的理想基地。 

    【鸟类知识展】   张謇曾经为他创办的南通博物苑中馆题写了一副对联: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虫木之名。啬园面积近12公顷,绿树成林,古木参天,堪称鸟类的乐园。这里春夏秋冬,鸟鸣啁啾。鸟类知识展图文并茂,让我们在增加对鸟类了解的同时,增强爱护鸟类的意识。诸位不妨走马观花地浏览一下。 

【环溪观鱼(鱼乐廊,鳄鱼园)】   从进大门起,我们就踏上了方砖拼砌的园内道路。啬园里的路,原先是水泥路,2005年,把水泥路全部改成砖铺路,这样显出古朴大方,与啬园的幽静格调相和谐。   

走过一座小桥,稍一转弯,就觉得眼前豁然开朗,这弯弯曲曲的池塘,池塘里的曲桥,北侧的“鱼乐廊”,南侧竹树林丛中“迎宾小筑”和“环溪映山楼”两座建筑,组成了啬园里“人气”最旺的景点:环溪观鱼。环溪观鱼荟萃了金鱼、热带鱼、锦鲤三大类80多种,一万多尾观赏鱼。

    大家看,鱼乐廊墙上玻璃缸里养着几十个品种的金鱼,有五彩花狮、红虎头、黑蝶尾、紫绒球、鹤顶红、龙眼等,鲜艳靓丽夺人眼球,神态各异惹人喜爱,喜欢养金鱼的朋友就更不必说了.大家在曲桥上,回廊边,扶栏赏鱼,是不是觉得心气平和,自得其乐?环溪观鱼在2005年又增添了一个新景观:鳄鱼园。诸位看到的这些鳄鱼,是从泰国引进的。 

   【张氏飨堂】   我们现在来到了张氏飨堂。这是一座具有江海文化特色的四合院式建筑,后面毗连一座古朴典雅的八角亭。飨堂青砖粉墙、回廊相通,前有场院,后有天井,小巧精致。飨堂建于1927年,后来修缮多次,最近的一次修缮是在2005年,而基本格局不变。

    飨堂,从字面讲,指祭奠场所;张氏飨堂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缅怀张謇丰功伟绩的纪念场所.

    我们进入月洞门,迎面就是飨堂的正堂。堂内正中条案上是张謇先生的像。上方是胡子昂题写的“万古流芳”匾额。“万古流芳”四个字,张謇先生当之无愧。很多人都知道毛泽东曾经说过:说到中国的民族工业,有四个人不能忘记,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毛主席对张謇的这番评价,是他与黄炎培谈话时讲的。黄炎培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是近代职业教育的倡导人之一。他于1917年任江苏教育会副会长,曾经先后五次来南通,与张謇交往很深。两人曾在江苏省咨议局共过事,张謇任局长,黄炎培是常驻议员。1926年张謇逝世,黄炎培写长联表示哀思,称赞张謇“着眼远处,着手近处”。 

    两旁柱子上的这副对联:“勋名事业永流人间,经济文章大魁天下”,是称赞张謇不仅是文章考场上的状元,也是搞经济、办实业的状元。 

    正堂内主要陈列张謇不同时期的照片、家庭合影,其他历史照片也很珍贵,这是张謇在其恩师翁同龢墓前的照片,这是张裕钊为张謇母亲金太夫人所写的墓表,这是张謇与张之洞、梅兰芳、欧阳予倩等社会名流的合影。 

    在飨堂的后房陈列着张謇生前所用的一套红木桌椅——美人榻。椅背镶嵌着珍珠粉、贝壳粉,闪闪发光。这些家具,如今已成为老古董了,大家也可以看一看。 

   【憩厅(史料陈列馆)】这座建筑名叫“憩厅”,又名“待吟书屋”。它坐落在张氏飨堂的西侧,啬园的中部,是由张氏后人于1956年建成的。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张謇继承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同时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东西,他在城里的濠南别业也好,在狼山北麓的林溪精舍也好,都堪称中西合璧的完美建筑。张氏后人所建的憩厅,与张謇钟爱的建筑风格相吻合。

    1956年憩亭落成时,郭沫若赠送他题写的“张季直先生纪念馆”匾额,原件已在“文化大革命”中散失,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临摹作品。 

    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光彩夺目的人物,也可以说是一个传奇式人物。为了让来啬园凭吊张謇先生的游人志士能较为全面地了解他的生平业绩,憩厅里专门布置了张謇生平事迹图片陈列室,以珍贵的历史图片简要地展示了张謇勤奋务实、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功成名就的辉煌一生,展示了张謇在实践“父教育、母实业”理念的征途中留下的一串串脚印。 

   【张謇墓】

    现在我们来到了啬园最主要的景点:张謇墓。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座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石牌坊,它和周围的苍松翠柏一起,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让我们对张謇先生肃然起敬。墓阙石额正面,镌刻有“南通张先生墓阙”七个大字。张謇自号啬翁,“啬”也有节俭的意思,他一生自奉节俭,墓上不铭不志,只嘱咐家里人在他的墓阙上刻上这几个字。石额背面,镌刻着墓阙铭。石额正反面的篆隶书,都出自著名书画家李苦李手笔。墓阙石柱上,刻有张謇门人陈保之(邦怀)撰写的石柱铭。  

     张謇墓茔是坐北朝南的方形陵台,由混凝土筑成。四周有石雕栏杆,外围环植高大的龙柏树。墓墩在陵台中央,后面是方形墓碑,碑上立着张謇先生全身铜像——他身着大衣,手持书卷,目光深邃,越过前方的狼五山,遥望天际苍穹,睿智的大脑似乎仍在进行哲理性思考……手持书卷,可以说是画龙点睛的大手笔。张謇一生爱读书,他说:“一个人一生要定三个时期:三十岁以前是读书时期,三十岁到六七十岁是做事时期,七十岁以后又是读书时期。”为此,他在南郊五山一带营建了一些别墅,用作老而读书的场所。而事实上,张謇在他自己所说的“做事时期”,仍然做到了稍有闲暇就读书学习。  

1926年8月1日,已感觉到身体不舒服的张謇冒着盛夏酷暑,带着工程师视察南通沿江保坍工程,几天后病情加重,8月24日中午与世长辞,享年73岁。如按虚岁算,享寿74岁。张謇逝世,举国悲哀,各地挽唁函电如雪片飞来,许多地方开会追悼。南通各界于10月29日举行了庄严隆重的追悼大会,与会全体人员高唱《南通各界追悼张啬公歌》,歌词里有“公西归,不可回,薄海悲嗥震悼如惊雷”等表示痛悼的句子。追悼会当天,南通县(南通在清代称通州,民国成立后废州设县,改称南通县)政府通令全境禁屠,并下半旗致哀。11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出殡仪式,那天天气异常晴朗,天空湛蓝到一片云都没有,南通城万人空巷,四方来参加葬礼的和地方人士共有万余人,都步行执绋,数十万城乡百姓排满柩车经过的道路两侧,屏息嗟叹,注目作别。从此,张謇先生在这里长眠安息。

      照我们南通本地上了年纪的人传说,啬园是一块风水宝地。大家请看,张謇墓对面的剑山仿佛一张供桌,剑山顶文殊院仿佛是供桌上的香炉,军山上的气象台和狼山上的支云塔,就好像高高擎起、分立左右的一对蜡烛台。这是偶然的巧合呢,还是张謇生前自选墓地时就已注意到了的呢,诸位不妨见仁见智地加以诠释罢! 

    张謇逝世两年后,其门人故旧出资铸造先生铜像安置于墓前,供人瞻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张謇墓茔、墓阙遭到破坏,铜像也被砸冶化。1983年,南通市人民政府在原地重建了张謇父子的墓茔、墓阙。1985年8月8日举行了张謇铜像复立揭幕仪式。   五四运动的风云人物、著名文学家胡适先生对张謇先生有过很中肯的评价,他说“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英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终于因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胡适的这番话,对我们全面认识张謇很有借鉴意义。  

   【张孝若墓】张謇墓的东侧,翠竹围护着的是张謇的独子张孝若的墓。张謇的独子张怡祖,字孝若,是“民国四大公子”之一(“民国四大公子”是指孙中山的儿子孙科,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段祺瑞的儿子段宏业,张謇的儿子张孝若)。张謇搞“实业救国”,长期在军政派系中周旋,颇有声望;张孝若在父亲的影响下,也参与孙中山、张作霖、段琪瑞结盟的活动,所以被列入“民国四公子”。  

张謇46岁时中年得子,张謇的父亲对孙子十分喜欢,因此张謇给儿子取名怡祖,取字孝若。1904年,张謇聘日本女教师森田政子做张孝若的启蒙老师。张孝若于1913年去青岛读书,1917年赴美国留学,次年回国。 

    张孝若于1920年任南通淮海银行总经理,南通县自治会会长;1921年创设南通棉业、纱业、证券、杂粮联合交易所,任交易所理事会理事长;1922年,被北洋政府任命为考察各国实业专使,去美、英、法、德、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瑞士、日本等9国考察,1924年回国后,被任命为中国驻智利公使(未到任)。1925年,张孝若任大生纺织公司董事会董事长,1926年,任扬子江水道委员会委员长。 

    正当张孝若在事业上如日中天之际,1935年,38岁的他在上海寓所不幸遇刺身亡,令人扼腕叹息。

    张孝若墓也在“文革”中被毁坏,这是南通市政府在1983年重建的。墓碑正面上方的张孝若半身照片,由江西景德镇市艺术瓷厂制作,碑阴刻辞介绍张孝若生卒年月日,以及墓名题为“南通张公子之墓”的原因,诸位不妨浏览一下。  

    【三夫人墓】我们现在来到了三夫人墓园。这里归葬了张謇的两位夫人和张孝若的夫人。   

    请看墓园四周的围栏由汉白玉雕成,外围绿树成荫,苍翠欲滴。三座墓椁(ɡuǒ) 一字排开,墓的主人,中间是张謇夫人、张孝若的母亲吴道愔,东首是张謇原配夫人徐蒨宜,西首是张孝若夫人陈石云。三夫人墓原来在南通城东文峰塔东侧,“文化大革命”期间遭破坏,三夫人的骨灰盒只得存放在张氏飨堂内,2000年10月归葬现在的墓园。

    徐蒨宜是张謇的原配夫人,她是海门人,1856年出生,1908年去世,享年53岁。张謇与她在1870年冬订婚,1874年完婚。徐夫人23岁时生下一个女孩,3个月夭折,此后终身未有生养。徐夫人因“谓为人妇而不能为夫延嗣”,心里愧疚,于是遍访良家,为张謇先后纳妾陈氏、梁氏和吴氏。陈氏梁氏也未有生育。陈氏于1885年进张家,1893年病逝,年仅29岁,归葬于海门常乐镇。梁氏心情忧郁,一心向佛,遁入空门。徐夫人勤劳贤淑,为人宽厚,张謇在《亡妻徐夫人墓表》中称赞她有仁有义,遇事果断决策,资助贫家子弟上学。张謇感恩徐夫人,视为知己。 

    吴道愔是张謇夫人,她是如皋林梓人,1873年出生,1943年去世,享年71岁。她比徐夫人小17岁,她于1898年农历正月十八为张家添了香火,生下儿子张孝若。张謇那年46岁,为感谢神灵,在狼山北麓园建造观音堂,以示还愿。1908年,张謇原配夫人病逝后,吴氏被立为正室夫人。 

    陈石云是张孝若的夫人,她祖籍安徽石埭,1895年出生,1947年去世,享年53岁。张謇为儿子选择配偶十分慎重,迟迟数年才选中了这位儿媳妇。陈石云生在诗礼大家,祖父、父亲为官清正廉明口碑好,陈石云读过四书五经,在上海徐家汇教会女学上学时考试成绩都在前列。1915年11月,陈石云与张孝若完婚,由“仿真绣”创始人、刺绣艺术大师沈寿女士担行婚礼傧相。陈夫人生育二子四女,依次为:非武、柔武、融武、粲武、聪武、绪武。其中张绪武当过江苏省副省长,如今在北京工作,大家比较熟悉。陈夫人的墓表由穆煊撰写、张晏书写,诸位有兴趣也可以浏览一下。

    【花溪水车】啬园里也有几座亭榭供游人休息。这一处水榭叫“松鹤轩”。池塘里的几只白鹤雕塑形态多异,栩栩如生,有的低头饮水,有的昂首向天。 

在憩厅北边的那座亭子形状像扇子,人们称它扇亭。坐在扇亭里休息时,能欣赏到溪水中的鹤雕,因此扇亭又有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叫望鹤亭。 

张氏飨堂北边的亭子叫八角亭。我们刚才经过的亭子叫碧云亭。再往南,曾有一座茅亭,可惜毁于“文革”期间。 现在我们来到的景点叫花溪水车,在这里拍照留念,又是另一种风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我们的文化旅游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