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导游词:江苏无锡(11—14)

文化旅游院 我们的文化旅游院
2024-09-26


徐霞客故居


01景区概况


徐霞客故居是徐霞客出生以及青少年时代居住的地方,1985年7月由国家拨款按原貌进行了修复,现存有三进十七间。1987年11月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徐霞客故居和晴山堂在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由徐霞客故居、仰圣园、晴山堂及晴山堂石刻和徐霞客墓组成。


02各景点介绍


【故居*门厅】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第一进——门厅。中间悬挂的是陆定一同志的亲笔题匾,这屏风上刻有北京大学著名教授侯仁之先生撰写的纪念文章。


【故居*轿厅】

这里是第二进——轿厅。堪称“一介布衣,千古奇人”的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生于万历十四年(1587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卒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二十七日,是我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探险旅行家、游记文学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他自幼便立下了“穷五岳”之志,从22岁开始出游直到53岁鸡足山病归,足迹踏遍我国今19个省、市、自治区,发现了黄果树瀑布,发现了茶陵麻叶洞,发现了长江正源是金沙江,提出了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三十多年间,他一路走来,就破壁枯树下,即燃脂拾穗记之,留下了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更为可贵的是他开创了世界岩溶地貌研究的先河。他研究的喀斯特地貌要比西方学者早150多年。徐霞客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我们可以用四个精神来概括,那就是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献身精神。


这是电子手翻书,它从领导评述、史海钩沉、霞客故居、霞客神韵、霞客艺苑、徐学活动这六个方面介绍徐霞客的整个情况。


我们看到有《徐霞客游记》的电子书籍展台,大家可以用手指来翻看其书的内容,《徐霞客游记》之所以被称为奇书,首先徐霞客更注重山川地貌的忠实记录,内容来自于他的亲身实践,另外游记以优美的散文语言和日记体裁写成的野外考察,文字形象鲜明,文学色彩浓郁,与此同时又精确地描述了岩溶地貌和洞穴,还有峰林的形态,纠正了《禹贡》的错误,对当时的典籍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这边是徐霞客的旅游路线图,红色实线代表游记里有明确记载的,虚线是有目的地但中间部分遗失的,是我们推测出来的。原来我们只是单纯地从文字上来表达,现在增加了多媒体设备使我们在看这张路线图的时候更加直观。我们可以发现路线图上每个小红灯的跳动与屏幕上出现的具体内容是相辉映的。


悲壮东归的雕塑形象再现了丽江木增送别徐霞客的情景,当年木增派了一个管家八个轿夫花了六个多月的时间将徐霞客安全护送到家,时年崇祯十三年(1640年)六月,霞客55岁。正是木增的这一份深厚情谊,徐霞客才得以生还故里。


故居正厅前院左侧还有一棵罗汉松,杆粗叶茂,可两人合抱,距今已有四百五十余年的历史了,是徐霞客父亲徐有勉从京都带回来的一棵盆景,徐母为鼓励儿子寄情于山水,献身于科学事业而启发徐霞客将它移栽于庭院内。是徐霞客故居唯一活着的历史见证。


【故居*正厅】

这里是第三进——正厅,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客厅。崇礼堂及对联由沈鹏题写,内容是徐霞客的名句“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当年是徐霞客自勉自励的句子,如今也成了后人对徐霞客的称颂和赞扬。上联写徐霞客的精神千古流芳,下联写徐霞客的品格像梅花一样,是清高和洁雅的象征。


进入书房。明代是一个科举盛行的时代,科举入仕是走向富贵之路的唯一正途,但徐霞客的祖上从太祖徐元献到祖父徐衍芳这四代人近百年的科场角逐中,可以说耗尽了四代人的精力,造成了五代人的丧命,尤其是高祖徐经曾经跟唐伯虎一起上京赶考,由于所谓的考试作弊,锢禁终身,不得进入仕途,这不仅是唐伯虎的人生转折点,更是徐氏家族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回到正厅。东汉豫章徐孺子,名徐稚,是整个徐氏的七十四世祖,当时被公认为中国的高士之首,所以我们称徐霞客为南州高士之后。


这是江阴梧塍徐氏世系表,也是一张简单的家谱图。一世祖徐锢为北宋的开封府尹,也就是相当于我们现在北京市市长这个职位。第五世徐千十一是我们江阴的始迁祖,后人为了光宗耀祖封徐锢为一世祖。明初第九世徐麒,字本中,号心远,朱元璋刚上台,以布衣应诏,奉命出使西蜀,功成返京,但他传承了南州高士之风,不愿为官,以一品朝服荣归故里,朱元璋赏赐良田数十万顷,从而徐家成为富甲一方的江南大族。马镇的始迁祖为徐洽,他当时在三兄弟分家的时候,得到了12597亩土地。徐霞客为徐氏第十七代,他有四个儿子,至今还有很多的直系后代在这里生活,离他最近的是徐霞客的第十代。


游子见慈母塑像。徐霞客数十年的野外旅行考察,和母亲对他的鼓励和支持是分不开的。每次霞客远游归来,来不及卸去行装,就把沿途所带回的各种奇花异草、嶙峋怪石献给母亲,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及感激之情。


南旸岐古村落全景图。随着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未来更好地纪念徐霞客,在政府各部门的重视和关心下,将逐步恢复徐霞客出生地——南旸岐古村落。


生平年表。徐霞客1587年出生,当时父母都已经40多岁了。19岁时父亲徐有勉去世,在家守孝3年,从22岁开始出游到50岁,基本上每年出去每年归来,51岁开始到55岁才是他一生当中出游时间最长、行程最远、成就最大的一次旅行,由于当时交通工具极其简陋,一般都靠步行,双腿不幸感染了山里的瘴气,“足不良于行”,迫不得已应邀在云南修了《鸡足山志》,最后由木增派人一路护送到家,这也就是“悲壮东归”的由来。回到家,徐霞客一直卧床不起,过完年也就是1641年的3月8日,就未竟其志,与世长辞。


这是恢复的徐霞客卧室。徐霞客出生于一个封建家庭,他的婚姻嫁娶规则是极重门第的。他的一生中有四个妻妾,原配夫人许氏为江阴有名学者许学夷的侄女,但30岁就去世了,又续娶了罗氏,还有两个小妾。他与侍妾周氏最情投意合,周氏怀孕后,罗氏害怕她生子动摇自己的地位,以嫁婢女的方式把她嫁到了姓李的人家,儿子生下来后姓李,且由于他介于两朝之间,两姓之间,所以名寄字介立。李寄对于徐霞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徐霞客游记》的最后收集和整理是由李寄来完成的。



【仰圣园】

2001年为了表达对“旷世游圣”徐霞客的敬仰和纪念,江阴市人民政府拨款建成了以徐霞客游记碑廊为主体的仰圣园。该园位于徐霞客故居和晴山堂之间,并将两者连为一体,形成占地20亩,内涵丰富、品位高雅,具有一定规模的徐霞客故里景观区。仰圣园是典型的江南园林,园内湖面开阔,体现了徐霞客故乡地处江南水乡的特点。环湖有曲廊、水榭、扇轩、廊桥及厅、亭等仿明式建筑,格调简洁朴素,追求文气雅致,体现了徐霞客“一介布衣”的身份和学养深厚的人文气息。首先看到的这块屏风,正面是毛泽东讲话“我很想学徐霞客”,反面是黄道周(徐霞客友人)对徐霞客的评价“天下骏马骑不得,风霄雪尾走白日。天下畸人癖爱山,负铛泻汗煮白石。江阴徐君杖履雄,自表五岳之霞客”。而“徐霞客游记碑廊”就镶嵌于曲廊之中。碑廊集中展示了《徐霞客游记》中的名段佳句,由启功、沈鹏等为代表的当代著名书法家书写,共132个条目135块碑刻,书体以小字楷、隶书为主,兼及草、篆。碑廊的书法家阵容强大,代表了当今中国书法的最高水平。徐霞客游记碑廊是《游记》的精选本,是“会动”的《游记》,是赋予了艺术生命的《游记》。它与明代的《晴山堂石刻》古今合璧,互相辉映,必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又一文化瑰宝而流传永久。


【晴山堂及晴山堂石刻】

徐霞客故居文化最为深厚的当属晴山堂及晴山堂石刻。晴山堂始建于明泰昌元年(1620年)六月,徐霞客35岁时,徐母王氏身患重病,长久不愈,徐霞客四处求医,后偕同族人徐芳若入浙,过江山县清湖至福建兴化府之九鲤湖,于九鲤湖之西,见有仙祠,便问母寿,祁梦祠中,结果乃“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谶语。第二年,徐母的病经治疗果见转好,他就于当年为祝母寿而建了新的堂舍,并请人绘制了《晴转南山图》,题堂名为“晴山”,这就是“晴山堂”的来历。晴山堂建成不久,适逢徐母八十大寿,徐霞客又邀四方文人墨客如董其昌、黄道周、高攀龙、王思仁、张大复、陈继儒、陈仁锡、陈函辉等题诗作图,共庆母寿。


《晴山堂石刻》是明代262年间,由88位诗文书法大家用隶、楷、行、草为徐霞客及其先辈所题赠的94篇诗文墨宝汇集而成的。原为纸书,是年徐霞客开始请人镌刻于石,以示纪念。徐母逝世后,徐霞客为纪念贤母,又请人将表彰他祖辈而提撰的诗文、记、序、传志编次,并刻石砌嵌在晴山堂内壁,故称为《晴山堂石刻》。石刻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称誉徐霞客祖上的诗文;赞扬徐母教子的颂词;记述徐霞客生平的史料。这是徐霞客除了游记之外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增添的又一光辉夺目的文化遗产。


现在晴山堂除了保存有76块石刻外,我们还塑了一尊“徐母教子像”,古人称“父母在,子不远游”,而徐霞客的母亲从小就教导徐霞客“志在四方,男子事也。即《语》称:‘游必有方’,不过稽远近,计岁月,往返如期,岂令儿以藩中雉、辕下驹坐困为?”可以说徐霞客的成就和他母亲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徐霞客墓】

在晴山堂后院。仿明式移葬墓。1978年从前马桥中村头东首迁入,1985年按《徐氏宗谱》所附墓制图重建。墓地面积754平方米,墓圈青石砌就,高1.50米,墓围7.93米,土堆坟尖高0.37米。墓坐西朝东,竖有清初花岗石原碑,碑高1.20米,宽0.40米,碑顶横书阳刻“十七世”3字,中间直书阳文“明高士霞客徐公之墓”。碑前有青砖侧砌铺成的祭台,长6.20米,宽4.90米。墓园内遍植松柏花卉,并有鹅卵石小径环绕。


徐霞客故居还有一处不能忘却的遗迹——胜水桥。在徐霞客故居东南约100米处,有一座横跨在沈塘河上的南北向的古老小石桥,它就是“胜水桥”,具有明代江南小桥的风格。此桥始建年代不详,1924年重建,2006年进行重修,并建“游圣亭”。桥墩的石柱内外两侧刻有对联,至今清晰可见。内侧对联是“曾有霞仙居北宅,依然虹影卧南阳”,外侧的对联是“胜境重新舟驶人行通海宇,水影依旧清流激湍映天然”。这两副对联,把徐霞客故居的风光和地理位置以及人们对徐霞客的怀念和爱戴之情,描摹得清清楚楚。当年徐霞客放舟远游的时候,他的母亲、妻子和家人到胜水桥畔的码头为其送行;每当徐霞客考察弃舟归来,他的母亲、妻子和家人又等候在码头迎候,体现了一片深情。


徐霞客故居和晴山堂石刻在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江阴市最早的“国保”单位,作为一处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徐霞客精神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将不断延续和发展,传承于千秋万代。


善卷风景区01景区概况


螺岩山位于宜兴西南部的丘陵地区,山腹中的善卷洞是中国著名石灰岩古溶洞,善卷洞最初时被称为“石室”“龙岩”,被誉为宜兴“三奇”之首。


善卷风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中国第一旅游溶洞、世界三大奇洞之一、万古灵迹而闻名,全洞面积约5000平方米,洞内游程800米,共有三层,层层相连;上、中、下、水四洞,洞洞相通,就像一幢石雕大楼。尤其是“洞中有河,河可通舟;船在水中行,桨往天上撑”堪称一绝。与比利时的“汉人洞”、法兰西的“里昂洞”并称为世界三大奇洞。


因梁祝化蝶传奇爱情故事而闻名,是梁祝化蝶千古传奇的发源地。梁祝史料记载最早、记述最丰、史据最足、遗迹最多。现存英台书院、碧鲜庵、梁祝双井观影、英台墓、英台琴剑冢、梁祝结拜的草桥等。以国宝江南第一碑国山碑和恐龙时代的国珍银缕梅而称奇,以陶文化的中国第一陶吧和世界一绝圆通阁的五十三尊紫砂悬雕观音而称绝,以华东第一滑道而称险。


善卷风景区巧夺天工、璀璨奇异。难怪齐梁著名道教思想家陶弘景评价善卷洞为“欲界仙都”,唐代大司空李宾奏称善卷洞为“万古灵迹”了。


02各景点介绍


【门楼前】高大巍峨、气宇轩昂的门楼在绿树翠竹的映衬下,显得古朴、华贵而典雅。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先生题写的“善卷洞”三个大字赫然醒目,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


前面巨大而奇崛的太湖石上镌刻着四个隶书大字“万古灵迹”,这是由宜兴籍著名书画家、原江苏省国画院院长钱松喦先生写的。善卷洞古在何处?一是溶洞形成于100多万年前;二是洞得名于尧舜时期;三是有这儿生长着被称为植物世界活化石的银缕梅。


关于善卷洞名称的由来,民间流传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故事,众说纷纭。古籍《庄子》中说:“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相传4000多年前的尧舜时期,善卷是位贤能之士,舜要将帝位禅让给他,他却慨然答道:我逍遥于天地间,又何必要什么天下?善卷非但不肯接受,还认为帝舜侮辱了他,污了他的耳朵,于是忙到河边把耳朵清洗了,向南方逃走。他不辞辛劳万里跋涉来到江南这处荒山石洞中隐居。后人就把他的藏身之所称为善卷洞。


徐霞客和宜兴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他多次到过宜兴,视宜兴为自己的故乡。事实上他的溶洞考察活动首先是从善卷洞开始的。


【洞口】这块挡住我们去路的巨石,有7米多高,你可别小看这块石头,它已经是3万多岁的高龄了,而且是每50年长1厘米,一点一点长高的。因为洞顶岩层滴下的水中含有丰富的碳酸钙,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这些碳酸钙就逐渐凝固起来,“滴水穿石”在这儿变成了“滴水长石”。遗憾的是,1957年洞口出现塌方,加固后的洞顶不再滴水,巨石停止了生长。它好像黄河激流中的中流砥柱,因此称为“砥柱峰”,古时也叫“小须弥山”。



【中洞】中洞的这个大厅叫“狮象大场”。既然叫狮象大场,就应有狮有象。我们先看狮子,大概因为长时间的站立,它感到十分疲惫,正躺下来休息,还张着大嘴在打哈欠,嘴里露出一对大门牙,侧过的头上只能看到一只眼睛,腰身凹进,臀部突出,尾巴自然地拖在地上,仔细看,身上还长有长长的狮毛,颜色是青色的,真是地地道道的青狮。大家看像不像?


请大家换个角度来看大象。大象精神抖擞地站着,长长的鼻子拖在地上,象牙、前腿、后腿清晰可见,唯独看不见它的尾巴。为什么呢?原来象王的尾巴又短又小,和它庞大的身躯相比,实在有损它象王的威严,因此它偷偷地把尾巴藏进了山洞。


青狮、大象如此之大,称它们为狮王、象王大概不过分吧。狮王、象王分列两旁,而且脑袋都朝着洞口,既像守卫善卷洞的两名卫士,又像两位好客的主人,欢迎各位的光临。


因为洞内的钟乳石都是形象化的石头,一定要站好位置才能看得逼真。用我们的行话讲,“不说不像,说了看看有点像,角度站得好,越看越像”。


在这石壁上刻有“欲界仙都”四个大字,在佛教教义中,欲界指的是红尘,也就是人类居住的这个花花世界,从字面上解释就是“人间天堂”的意思。这四个字是梁代的贞白先生陶弘景给善卷洞赞语。陶弘景是我国道教中有名的人物,为道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在当时,他有“山中宰相”之称。好,既然这位“山中宰相”都给了善卷洞这么高的评价,那么请随我上天堂一游。


【上洞】抬头看一下洞顶,上面的岩石似云雾布满了整个山洞,四周白茫茫一片云雾迷漫,雾气腾腾,好似站在海中心一样看不到边,所以上洞称为“云雾大场”。


上洞的特点是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终年温度保持在23摄氏度左右。也许有的朋友要问:上洞是否安装了空调,要不,怎么会保持恒温呢?不,不是安装空调的缘故,而是靠一块大石头起了一定的保温作用,整个山洞都是由石头组成的,至于是哪一块,朋友们在游览时不妨仔细观察一下,等上洞游览完之后,我再为大家揭开谜底。


请看上面一只硕大的蝙蝠正展开双翅向各位飞来,在它的身后还紧跟着一只小蝙蝠。在古代,蝙蝠是被当作一种吉祥物来看待的,有“万福来朝”、“五福临门”、“福寿双全”之说。


在这小水池旁还长着一棵杨柳树,从树干中的小窟窿可以看出它已生长了许多年了,可仍显得生机盎然,树枝茂盛,那下垂的柳枝,似乎对各位的到来正表示着热烈的欢迎。


头顶上这片钟乳石和中洞中的“砥柱峰”一样,也是由滴水长成的,不同的是,这片钟乳石现在还在不停地往下滴水,不停地往下生长。


站在这个角度看,这片钟乳石好似一片含苞待放的荷花,朋友们想看荷花开放,就请跟我往前走。请朋友们往下看,这个景象不由得想起古文《爱莲说》中的描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矣。刚才还是含苞待放的荷花,现在到了水里已竞相开放了,不知可有哪位朋友已闻到了荷花的清香。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只是水中的倒影,十几厘米深的水面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幽深,也显得更加漂亮了。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匹白马,身上的颜色是白的,因为坐着而看不到它的后腿,现在让我们换一下角度到对面来看一下,看一看它变成了什么?这是什么动物,哪位能猜得出来?对,这是一只老绵羊,从它背上隆起的部分来看它像是西藏的牦牛,从它长长的耳朵来看像是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单单从它头部朝下的三角区来看却是一条小金鱼,而从它的整体上看更接近于一只老绵羊。“骏马踏雪归去,灵羊迎春而来”,这块石头因站的角度不一样而能看到两种动物,我们称它为“坐马立羊”。


请各位再转身看一下这石壁上有一条黑色条纹,这是一条乌龙,这条龙的尾巴正拖在水池中吸水。上洞其他几个池子里都有水,唯独这个池子里是干的没有水,水都已经让它吸干了,又从它抬起的嘴里喷了出来,“乌龙喷水一条线,喷到空中一大片”。马上这里要下雨了,请大家马上离开,免得淋湿了会感冒。


现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大自然这位超级雕塑家给我们画的一幅幽默画:狗熊爬树。在这树干趴着一只狗熊,它看见乌龙在喷水,吓得急忙往树上爬,由于这只狗熊平时养尊处优,难免身胖体重,到了关键时刻露馅了,爬了几百万年也没能爬上去,相反地连自己的尾巴却爬掉了。站在树枝上的是一只山鹰,尖尖的嘴巴朝下,好像正在嘲笑这只笨狗熊。不过依我看,这狗熊虽说笨了一点儿,可它这种不屈不挠、努力向上的精神还是值得学习的。


上洞不失为一处拍电影的好地方。《智取威虎山》中的威虎厅就在此取景,当时,这座山雕的虎皮宝座就放在平台中间,栾平就是我们刚才走过来的路上被带过来的。另外,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第八集的黄风洞以及电影《塞外奇侠》等也都是在此拍摄的。


在大家的右侧有一颗奇特的梅花树,名曰“万古双某”,“万古”是形容这棵树的树龄已有数百万年的时间,“双”则指树干是由上面的钟乳石和下面的石笋两个部分相向而长连接而成,“某”是通假字意为“梅”的意思。


左侧这棵寒梅,虬根蟠屈,枝叶纷披,其间小枝分披,或孤削似笔,可密聚如林。更为奇特的是上面有只小熊猫,圆圆的耳朵,黑黑的眼睛,两条前腿还抱着一只绣球在玩耍,显得非常活泼、可爱。


在神说传说中,天地是由盘古分开的,请看这里有一只肌肉发达的手掌,五指叉开,手心朝上,似乎正用力托住洞顶,我们称它为“盘古托天”。善卷洞的最早形成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这水池中的水比日常所用自来水重百分之三,含矿物质较多,晶莹澄澈,万古常清,且可治眼疾。


善卷洞里是山中有洞,洞中有楼,楼上还有楼,现在请朋友信步登高,更上一层,饱览一番上洞全景。


朋友们,在游览上洞之前,我曾说过,上洞能保持恒温,主要靠一块石头起了保温作用,在刚才的游览过程中不知有哪位朋友找到了这块石头?现在到了揭开谜底的时候了,请往前看“一片飞云掩洞门”,这块石头似一片飞云把上洞口给遮住了,只留下一条小小的缝隙,加上它还在上洞的地平线上,阻碍了洞内外的空气对流,这就形成了上洞终年保持23摄氏度的气温。


善卷洞的神奇佳景主要集中在下洞、水洞,请朋友们随我继续游览下洞。



【下洞】“百病消除”四个字,原来并非荣毅仁所书,而是由民族资本家荣德生老先生所书。荣老先生和储南强先生是好朋友,当荣老得知朋友为了整修善卷洞耗尽家产,便伸出援手,捐赠了洞内所需的全部水泥。1934年当溶洞整修完毕正式对外开放时,储南强先生特邀荣先生前来游玩,荣老非常高兴,尽管当时身体不太舒服,还是应邀而来。没想到,当他上上下下游了一圈之后,就被善卷洞的神奇佳景深深吸引住了,感到心情非常舒畅,连那点不适之感也不治而愈了,一时兴起提笔写下了“百病消除”四个字,可惜的是,原迹在“文革”时当作“四旧”被毁掉了,后由他的儿子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复书于此。


“梯口”是下洞的进口,从这里下去要经过105级台阶,有五层楼深。中洞和下洞原来只有小小的溶洞相通。为了使游客在游览时不走回头路,从1925年开始,每天有20名工匠在这里开凿,整整用了10年时间才打通。在这途中还要经过四道门:风雷门、波涛门、金鼓门、万马门。每当下雨时,下雨声和下洞的流水声经过折射传到这里,产生共鸣,站的角度不同,能听到四种不同的声音,风雷交加,波涛滚滚,金鼓齐鸣,万马奔腾。


上洞、中洞的特点是高大宽敞,下洞却好像一条狭长的走廊,加上流水潺潺,仿佛来到了另外一个天地,下洞又称“又一天”。


请看前面石壁上有一串香蕉、几只扁豆、一条老丝瓜和玉米、辣椒,下面的是老鹰,就像一位守护神,在看守这些瓜果,只能供各位欣赏,不能品尝。下面还有位老寿星在笑眯眯地看着各位,光光的脑袋,长长的胡须,这叫“寿星开口笑,祝愿各位身体好”。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是我国十大元帅之一的陈毅元帅赞扬青松刚直不阿的品格而写的一首诗,请看前面这棵松树,树干粗壮,枝叶遮天,高大挺拔,树枝上还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雪,但是,它仍不畏严寒,傲然挺立,它称为“通天石松”。


抬头看上面有“华盖顶”三字,这是下洞最高点,距地面有22米,此处还有两尊佛像,一坐一立。善卷洞中原有佛像五百余尊,大部分在“文革”时被当做“四旧”砸掉了,这两尊佛像因放得太高,地势险要,没人敢玩命地爬上去,才幸免于难,得以保留下来。


前面就是洞口,能看见一线光明,却又被洞顶下垂的片片钟乳石挡住,这些钟乳石犹如佛手、幕布一般,所以这里称为“佛水幕”。京剧《盘石湾》中的“蜂窝洞”就取景于此。


掀开幕布,对面石崖上有一道瀑布,水从上面冲击而下,水击石,石抛水,相互冲击,溅起串串飞珠玉液,较之一般的天然瀑布另有一种风韵。主持整修善卷洞的宜兴名流储南强先生曾对此写诗一首“千涛万浪上边来,倒挂银河笑口开,收入先生肠腑里,荡为湖海郁为雷”,此处不失为一处照相留影的佳景,各位想照相可前去照相,照完后我们再去游览善卷洞的精华处一—水洞水晶宫。


【水洞】现在我们来到了水码头,这里也是山洞的心脏,称“壑心”,各位刚才上、下漫游数百米,想必都有点累了,请在“洞庭”处休息一会。


在唐朝时有位叫李蠙的人,年轻时曾择居善卷洞后的碧鲜庵苦读诗书,一天清晨起床后,看见一条龙从水洞里游出,龙头朝着洞口,在呼吸天地间的灵气,后来李蠙写了封奏章给皇帝,说“神龙出现,必是天子祥瑞”。在大门牌楼处有一巨石,上有著名书法家钱松岩所书“万古灵迹”,这四个字就是李蠙对善卷洞的奏称。中国人历来是把龙作为至高无上的崇拜物的,这位举足轻重的李蠙先生既然有辞为证,后人也难以分辨,李蠙这一题铭,大大提高了善卷洞的知名度,给善卷洞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同时也给后人整修带来了不少麻烦。


1933年,当地名流储南强先生决心打通下洞、水洞的连接口,无奈石工们迷信千年神龙的传说,不敢大胆施工。凑巧的是德国海京伯马戏团正在上海举行驯兽表演,轰动了整个上海市,储先生知道这个消息后,就托人去跟马戏团联系,希望他们能来捕捉这条白龙,洋先生对龙并不忌讳,只是对于做生意十分精明,认为这条白龙未必能够捕来,捕来之后能不能演出更是个问题,虽说驯兽已有二十多年,狮象都能指挥如意,可捕龙尚属首次,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砸了牌子可划不来,就婉言谢绝了。储先生憋了一口气,非要探个真假,他亲自督率石工,夜以继日磨了好几个春秋,终于打通了,他又第一个驾小船在小洞里探险,结果呢?连一条水蛇都没有看见,更别说什么千年白龙了。


从此水洞隐白龙的神话就只作为传说流传民间了,然而,在这窈窕曲折的水洞里“船在水中行,浆朝天上撑”的幽奥意境,在人们心中终究是个谜。


大家是不是忍不住想去探个究竟了?那就请各位随我坐船去领略一番水洞的意境吧。水洞原是一条古老的地下河,长120米,弯弯曲曲有三个转弯,水面最宽处达6米,最深处将近5米。“水头”是水洞岩层最低处,请把头低下,前面水中倒映,五彩缤纷,四壁生辉,水石一色,好似来到神话里的“水晶宫”中。


在前方突出的是一条来自扬子江的鳄鱼,它来到善卷洞后再也没能回得去,一气之下,把眼都急红了。各位看过鳄鱼头,要小心自己的头,旁边有一只老鳌正在休息。“人过鳄鱼头,雪山脚下可行舟”,鳄鱼头旁边有座雪山,山中冰雪融化,中间有条羊肠小道直通山顶。


山洞中划船稀奇古怪,与众不同,别处划船桨在水里划,各位看我手中这根浆却是往上撑的,这叫朝天撑船。“壁堵疑无路,水迥别有天”,转过九十度直角弯来到二弯,转弯处的角落里有一只轮船,不是东风号,也不是远洋号,是善卷洞里的“石头号”,因为船上的设备太落后,开了4000多年才开出一个轮船头,估计还要再开5万年才能全部开出,到那时欢迎各位再次光临。


各位仔细听那声声滴水,似一首永不停息的“滴水协奏曲”,就像在声声呼唤着那条传说中的白龙。清代诗人谢方连曾写过一首《善卷小水洞》诗:“石晴闻雨滴,窦冷欲生风,只恐弹琴久,潭深起白龙。”在欣赏曲折的河弯、陡峭的悬崖、压顶的天穹、千奇百怪的自然造型时,各位可凭借丰富的想象力,想象自己正在游览地下画廊、地下博物馆,或者是地下探险。转过最后一道弯,前面豁然开朗,我们从水晶宫又回到了人间。



【碧鲜庵】离开洞府,拾级而上,石壁上镌刻着古今中外许多游客赞美善卷洞府的诗词歌赋。各位游客不妨一边休息一边吟咏。请看,这儿是龙阳才子易君左先生游览后的留言:“好书不厌百回读,好山不厌百回游;美人不厌千回看,二洞不厌万回来。”在这面加固的石壁上,原刻有“一片飞云化彩蝶”的诗句,据传,这是缘于梁山伯、祝英台化蝶双飞的故事。


这一座古老的四角碑亭中,碑上“碧鲜庵”三个大字,为唐代太守、昭义节度使李蠙所书,此碑是储南强先生当年在后洞疏浚河道时挖到的,并重新树立。相传晋代才女祝英台仰慕才学,女扮男装在善卷后洞口的学堂读书,遇到老实忠厚的梁山伯,三载同窗,英台倾心相许。二人分离之时,十八相送,依依惜别。梁山伯把自己的传家宝剑和古琴送给祝英台,英台则将随身带着的一把扇子回赠山伯,扇子上她亲笔写下两个大字“碧鲜”,意思是:我的心就像世间少有的无瑕碧玉一样。“碧鲜庵”亦由此而来。


奈何天不遂人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把英台许配马家。祝英台抗婚不成,以死殉情,生不能夫妻配,死也要同坟台。梁祝双双化蝶,翩然而去,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则传颂千载。祝英台死殉梁山伯的消息传到朝廷,这位奇女子非凡的决心和勇气使宰相谢安大为震动,深感痛惜,便奏报皇上,请封祝英台为“义妇”,皇上准奏。由于祝英台被皇上册封“义妇”,所以祝英台墓葬的地方便称祝陵,离此不远的“祝陵村”因此得名。护陵河上还有一座玉带桥,相传是苏东坡捐玉带所造。有人说:祝英台是一个民女,死后葬地怎么可以称陵呢?受天子册封,便是皇家女儿,称“祝陵”也就会合情合理了。


碑后侧上方就是“晋祝英台琴剑之塚”,埋葬着当年梁山伯赠给祝英台的宝剑古琴。邓拓同志1960年游览善卷洞时,为祝英台琴剑冢写下了不朽诗篇:普天儿女哭英台,泪尽相思百代哀。琴剑沉埋心不死,千年封建化尘埃。


对面“蝶亭”,依岩而立。在这一带有个传统的“观蝶节”,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男女青年成群结伴会集在此,观看那成千上万、五彩缤纷的蝴蝶在青山花丛中比翼双飞,其间有一对硕大的蝴蝶于中午时分出现,据传是“梁祝”的精灵所化,双双飞舞,最后绕亭三匝,飞向碧鲜庵后隐去。古有诗云:“清阴寂寞云松路,蝴蝶双飞芳草间”,“蝴蝶凝山魄,花开想玉颜”。


“祝英台读书处”,这是一座一步一景的仿古建筑群,1992年在“碧鲜庵”旧址上重建。让我们进园一观。


坐北朝南的是“英台阁”,下面是梁祝读书、操琴、娱乐的场所,二楼是卧室。英台阁右侧的“英台书屋”中陈列着八块漆雕屏风,记述着“草桥结拜”、“十八相送”、“英台抗婚”等八个小故事。



【圆通阁】善权寺在明代就建有“圆通阁”,主要是供奉观音大士。现在的圆通阁是于2000年复建的。阁内陈列着一尊高8.8米的涂金水月观世音。座像背后有三十二座化身色彩悬雕,四周更有巧夺天工的53尊观世音紫砂悬雕,悬雕姿态万千,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这是中国紫砂工艺大师徐秀棠精雕细制而成的,现被公认为“中国第一”、“世界一绝”。


【国山碑】“江南第一碑”——国山碑碑形如鼓,高八尺、围一丈,立于三国吴天玺元年,276年,据记载碑文为中郎将苏建所书。国山碑是中国现存的,为数不多的,仍能看清字迹的皇帝封禅碑之一,历经了1700余年的历史,堪称国宝。古时的阳羡(宜兴)善卷山区发生了多次地震。到了第六次,有块大石头,忽然站了起来,被称为“自立大石”。地方报到朝廷,吴王以为出了“祥瑞”,于吴孙皓天玺元年,封为“国山”并派司徒董朝到阳羡建立国山碑,从此,阳羡成了东吴一方宝地,大家都争着到国山祭天,同时游览善卷洞,古代欧阳修、苏东坡、赵明诚、吴骞等学者,对国山碑都很感兴趣。特别是北宋大文豪宋东坡在善卷洞留下了著名的词《国山碑怀古》感慨天下兴亡。词曰:“离墨山上,望烟寺茫茫,悄然神物。僧指孙吴封禅处,漫说银象玉璧……”


国山碑是宜兴地震史的佐证资料,是文字研究和书法学习的宝贵史料,是天下兴亡的见证。



华西村01景区概况


华西村,1961年建村,因为是江阴市华士镇最西面的一个村,所以叫作华西村。2001年6月份以来,按照“一分五统”的方式,华西村将周边20个村纳入华西共同发展,形成了大华西。


华西建村50多年来,始终与“两头”保持一致,即一头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一头与人民群众保持一致,始终坚持以集体经济为主,走共同富裕之路,最终实现了共同富裕。华西村的典型示范也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高度评价,称华西村为“希望之地”、“共富之地”。


主要景点有:华西金塔、60周年纪念馆、幸福园、农民公园、龙西湖、世界公园、高科技农业大棚。


02各景点介绍


【华西金塔】眼前的这座塔叫作华西金塔。为什么叫金塔呢?因为塔顶上的葫芦是由纯金浇铸而成的,花了3.5公斤黄金。1996年4月18日竣工落成,7级17层,建筑面积22800平方米,是融餐饮、娱乐、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大楼。整座塔具有浓郁的华西特色:外看不洋,内看不土;外看不大,内看不小;外看不今,内看不古。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各级领导来华西视察,有的说华西搞得太土了,农村要城市化;有的说华西搞得太洋了,不像农村了。所以吴仁宝老书记干脆就来个“不土不洋,不城不乡”,这样各级领导的意见都听了,并且塔式建筑古色古香,永不过时,而且越久越有价值。


1998年4月30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华西村,在十五楼题写了“华西金塔”四个字,鼓舞了华西人。乘电梯到十五楼观光层,可俯览华西中心村的全貌,领略华西村美丽的风光,感受华西村“山南钱庄,山北粮仓,中间天堂的发展格局。



请看东面——下面有5个动物塑像,每个塑像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第一个是牛,代表着华西村的村徽,因为华西村是1961年建村的,那一年是农历辛丑年,同时希望村民发扬老黄牛精神;第二个是羊,利用谐音,发洋财的意思,要赚外国人的钱;第三个是龟,代表着健康长寿;第四个是甲鱼,富甲天下的意思;第五个是螺,象征着华西各项事业兴旺发达,蒸蒸日上,因为螺的生命力特别强,在水里生活,在陆地上也能够生存。


请看南面——远处是华西村的工业园区,面积8平方公里,也是华西村的钱庄。华西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那一方。在那里建了2个火力发电厂,1个自来水厂,所以说,水电是华西村自己供应的。再看前方,是华西村民的住宅区,也是华西村的天堂。这片井然有序、整齐划一的房子,是华西村第三代中式别墅。在这些房子的前面还有8幢欧式别墅,那是南苑宾馆的总统别墅,每幢投资1300多万元,内设4套总统套房。目前,华西村共有33套总统套房。


西南面的那栋高楼是我们华西的龙希国际大酒店。龙希国际大酒店高度328米,74层(地下2层,地上72层),高度暂列世界第15位,国内第8位。造型“三足鼎立,明珠置顶”,象征着华西三制相承、如日中天,体现了振奋向上的华西精神和节节攀升的美好寓意。酒店于华西村庆祝建村50周年庆典之时,正式对外投用。龙希,也就是龙的希望,英文名为 Long wish,与龙希谐音,又蕴含着一生夙愿、梦想成真的美好寓意。


酒店不仅美在外观,更是美在文化内涵。酒店根据中国传统五行理念,设置了“金、木、水、火、土”五大汇所,功能多样,内涵丰富。金汇所,代表华西的诚信,一诺千金。步入金汇所,赏金艺术品,探金文化源,品金箔盛宴,购金纪念品,五行补足金。木汇所,象征华西的育人,培养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步入木汇所,看木文化广场,观亭台楼阁,溯木文化源,品茶听戏曲,五行补足木。水汇所,寓意着华西的包容,海纳百川。步入水汇所,游海底隧道,看水幕电影,赏五彩水晶,泡水疗足浴,五行补足水。火汇所,象征华西的创新,与时俱进。步入火汇所,感受火文化,练体操瑜伽,乐棋牌乒乓,进运动火花,五行补足火。土汇所,代表着华西的务实,脚踏实地。步入土汇所,展名窑精品,跨春夏秋冬,吃农家土楼,购泥人紫砂,五行补足土。


请看西面——这个广场叫华西广场,也叫龙凤广场。那边是千米巨龙,这边是凤凰,龙凤呈祥,吉祥如意。在这个广场上,华西村经常举办“万人宴”,摆上一千桌,一万个村民和员工代表一边开会,一边用餐,场面非常壮观。


请看北面——右前方龙砂山的背面是华西村农业区,也是华西村的粮仓。下面这条河叫华士河,是一条界河,这边是华西中心村,那边是向阳村。


那边墙上的“天下第一村”几个字是江苏省书协主席、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尉天池书写的。四周的墙壁上还有中央领导视察华西村的图片和题词。



【60周年纪念馆】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全面回顾和展示60年来,华西村在党的领导下,在吴仁宝老书记的团结带领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发生的巨大变化,将原“龙头长廊”改造成了一座纪念馆。纪念馆分为两大展区:


“龙头长廊”底层为图片展,利用“千米巨龙”的长廊通道,以华西20世纪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21世纪“造人”为主线,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全面展示“华西之路”的发展历程,再现了华西昨天的成就、今天的新貌、明天的蓝图。


“龙头长廊”二楼为综合展,整个展廊共分九大部分。


第一大部分为“巨大鼓舞,亲切关怀”图片展,展示了中央各部委,江苏省及各大军区、省、市、自治区,无锡市、江阴市及各市、县、镇、村领导视察、考察、学习华西村的照片;外国友人参观华西村的照片;中央及有关部门领导、江苏省历届领导视察华西村的名单;中央、省市领导、各界朋友、国际友人对华西村的评价和题词。


第二大部分为1961年华西村原貌地形图。


第三大部分为华西村村民新旧生活的对比,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用大量的实物、图片、文字展示了60年来华西村村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四大部分为吴仁宝同志廉政文化馆。


第五大部分为华西“88位先进人物事迹”图片展。


第六大部分为华西增地空中大楼、江阴外滩开发项目规划简介和规划图片以及“天下第一村,看天下第一景”图片展示。


第七大部分为华西村获得的各种奖牌展示。


第八大部分为“一分五统”后,大华西1-13村变化情况,展示了各村“今昔对比”示意图,“党支部”、“优秀党员”“优秀村民”照片,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周怡评华西村“一分五统”文章以及部分支部书记、副书记、村民代表对“一分五统”的感受。


第九大部分为高科技农业展示,包括长廊植物和植物生态园。



【幸福园】2006年9月28日新开放的一个公园,里面有5个世界第一和3个天下村级第一的景点。


首先看看5个世界第一的景点。


这里的塔群总共有九座塔,每座投资6000万元,高69.8米,建筑面积12250平方米,可住288人,地下有停车场,上下用电梯。主要是以宾馆、办公楼、人才楼、农村干部培训、文体活动和健康体检中心为主。


华西健康体检中心,坐落在6号塔,是华东地区第一家以国际健康体检标准、2007年与上海长海医院共同创建的专业健康体检机构。


龙王高18.6米,龙嘴里可喷出6米长的水,水喷到龙头前面的莲花座里,寓意吉祥如意,同时蛟龙出水,象征着健康长寿。“神龙见首不见尾”,在这里我们只见到一个龙头,那么龙身和龙尾在哪里呢?龙身和龙尾是龙头后面的奋进河,这是华西村1964年开挖的一条排灌两用的河流。在龙头的前面有9个塑像,这是传说中龙的9个儿子。


神牛长7.2米、高4.8米、宽2.8米,是用400多吨重的金山石雕凿而成,现有重量108吨,象征华西人艰苦奋斗的精神。


鼓王在鼓楼二楼,鼓高1.98米,鼓面直径3.38米、周长11.8米,重达1吨多。采用民族传统造型,上下鼓面各彩绘太极八卦图一个,寓意天地合一,社会和谐。鼓身表面彩绘4条腾龙,寓意华西腾飞。这只鼓是陕西省杨凌区上川口村刘志斌等14名工匠,耗时108天,用钢木架构和整张俄罗斯进口优质黄牛皮制作而成,无缝无接口,在全国可是首屈一指的。


钟王高8.4米,钟口直径6米,厚度32厘米,重148吨,造价1998万元。在钟王的旁边还有4个小钟,分别是美丽钟、幸福钟、健康钟、长寿钟。每个钟都配有一个钟亭,呈五角星状,从上往下看,就像一面五星红旗,象征着华西人心向党,一辈子跟党走。钟亭下面还有208张石桌,1664条石凳,是举行各种宴会和活动的理想场所。



中国烹饪协会华西美食营养培训中心2006年9月3日成立。


八卦音乐喷泉,共有688个喷头,中间主喷泉的高度108米,四周的45个龙头是次喷泉,高度20米。2006年是华西建村45周年,建45个龙头主要是庆祝华西村建村45周年。


四季园,春园以春亭、桃花、沿湖垂柳来体现;夏园以荷花池、荷花仙女塑像来体现;秋园以桂花、叠瀑来体现;冬园以“岁寒三友”松、竹、梅来体现。在四季园里留有一些老房子,这是华西村工业发源地的见证,典型的有小五金厂、发电厂、氨水池旧址,其中小五金厂奠定了华西村工业发展的基础。旁边是十二生肖,都是以群体的形式出现的,目的是希望华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建设大华西。在这个公园里还有一个亮点,那就是塑像多,既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伟人的汉白玉雕像,又有各个教派的塑像,还有古今中外先贤、神话、英雄模范人物的塑像。这里是缅怀伟人、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人物,崇拜自己所敬仰对象的绝佳之处。


【农民公园】华西村的土公园,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进门左手边的建筑物叫民族宫,是2001年华西村建村40周年时建的,它的外观是按照伊斯兰教建筑风格设计的,里面是仿照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式样装饰的,是一个能够容纳1000多人开会的大会堂。之所以叫作民族宫,是因为这座建筑物落成的时候,吴仁宝老书记邀请了全国56个民族的劳动模范在这里庆典,象征着全国各民族大团结。在民族宫里,游客一般每天都能听到吴仁宝老书记或其他村领导的现场报告,欣赏到华西特色艺术团精彩的文艺表演。右手边是“长寿亭”,有60岁的花甲亭、70岁的古稀亭、80岁的喜耋亭、90岁的庆耄亭和100岁的期颐亭。旁边是荣誉馆,展示了中央和地方领导的题词、华西村获得的各种奖牌以及华西举办各种活动时各友好单位送来的礼品。


在这个公园里还有“大华西党员馆”、“生肖亭”、“桃园”、“五牛园”、“建邺窑”、“金佛殿”、“二十四孝亭”等景点。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


01景区概况
宜兴陶瓷博物馆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专业性陶瓷博物馆,已有近50年的历史。馆内藏品系统地反映了宜兴陶瓷发展演进的轨迹,常年陈列的8000余件陶瓷产品,展示了宜兴悠久的制陶历史和巧夺天工的紫砂陶艺。馆舍依山而筑,气势宏伟,集陈列、研究、展览、旅游、购物、制作和陶艺学术交流于一身,是目前我国规模和影响较大的陶瓷博物馆,并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02各景点介绍


【古陶馆】古陶馆分四个展厅,珍藏着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200多件陶瓷精品,展现了宜兴制陶先民的聪明才智。其中就有距今6000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烧制的原始夹沙红陶和部分泥质红陶,陶器的成型基本上采用手制,是属于太湖流域马家浜文化的早期类型,从而证明了远在5000多年前,生活在宜兴的先民聚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和烧制原始的陶器。大家请看,这是距今有着1700余年历史的“青瓷谷仓罐”,在高仅40厘米的形体上,装饰有24只鸟、6条苍龙,又恰到好处地堆贴有7个人物的形态;有国家一级文物紫砂陶“黑衣回纹瓶”,它似喇叭状,呈古铜色,四个层面用2310个回字纹饰精制而成,让观赏者聆听到远古陶艺遗韵的绝响。宋代,是我国陶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北宋时,作为宜兴的一个重要陶器门类——紫砂陶已开始登上了陶瓷业的舞台,并崭露头角。北宋梅尧臣的《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中出现了“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之句,其中出现的“紫泥新品”是紫砂陶登上茶文化殿堂的最早记录。这绝不是想象杜撰,丁蜀镇羊角山北宋古龙窑废旧遗址上,发掘出的大量紫砂陶就足以证明其“新品”存在的合理性。明代,制作紫砂壶的名家逐渐增多,名壶佳作辈出,是紫砂壶极为兴盛的时期,紫砂壶的工艺体系逐渐完备起来,此外明代的紫砂壶造型简单大方,随着茶艺的盛行,宜兴紫砂壶也名扬海内外。清代宜兴紫砂壶的式样繁多,有花果型、几何型、仿古型,壶的式样各有特点。壶的颜色也更丰富起来,以紫泥为主,出现了白泥、乌泥、梨皮泥等颜色。自康熙年间开始,紫砂壶受到了王宫贵族们的喜爱,宫廷内部也重视起紫砂壶的生产和设计,宜兴的工匠们设计制作好壶胎后,送到皇宫里,由宫廷画师们在上面画上珐琅彩或雕漆,再进行烧制。到乾隆年间紫砂成了御用茶具,紫砂壶的地位再次提高。在嘉庆、道光年间,文人开始参与紫砂壶的制作,中国传统文化与紫砂壶完美结合,使宜兴紫砂壶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著名的曼生十八式就出现在这个时期。


【名人名作馆】馆内珍藏有陶瓷精品500余件,尤以紫砂茗品为“大宗”让你体会到精美绝伦。


宜兴紫砂壶的最早文献资料是明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中记载的金沙寺僧制陶故事,明正德年间工匠供春曾向金沙寺僧人学习制壶,开创了紫砂匠人制壶的先河,而供春是紫砂工艺史上第一位被记载下名字的大师,是紫砂壶正式的创始者。
明代的时大彬是继供春之后知名度最广和影响最大的人,后人提起他的作品赞不绝口,“千奇万状信手出”被推崇为“明代良陶让一时”,其代表作有“大彬款如意纹盖三足圆壶”、“大彬款紫砂圆壶”等,对紫砂壶发展功绩非凡。至清朝康乾时期,陈鸣远以开创自然造型的紫砂壶而极富佳名,他作品的题材和形制之广,大大超越前人,包括壶、杯、瓶、盒,多达数十种,“构思之脱俗,设色之巧妙,制作技巧之娴熟”为他前后左右的同行所不及。其代表作有“浴后妃子壶”、“南瓜壶”、“包袱壶”、“束柴三友壶”等。其次,杨彭年、杨凤年、邵大亨也都是当时的壶艺名家。尤需提及的是,嘉庆、道光年间的陈曼生将金石字画和壶体形态融为一体,他不仅开创了多种几何造型的紫砂壶,也为紫砂壶由简易的茶具演变成艺术品奠定了历史基础。陈曼生对壶艺有超众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制壶名家杨彭年和才子陈曼生合作创作,对后人制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开始以几何形为主,尽量超出大的空间,展示文人书法,文人的诗、书画,开始成为紫砂壶装饰的主要形式,文人气息浓厚,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诗、书、画”三位一体的风韵内涵,应该说,到了陈曼生,紫砂壶才完成了它所承载的全部美学价值,从而迈进了高雅的艺术殿堂。新中国成立之后,传统紫砂工艺又一次获得新生,涌现了一大批知名紫砂艺人,如顾景舟、王寅春,裴石民、吴云根、朱可心、蒋蓉等。改革开放后,由于港台市场的热衷,又涌现出一批新的壶艺名家,如吕尧臣、徐汉棠、谭泉海、周桂珍、吴鸣等。


再看顾景舟的这几件作品。顾景舟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具有较深的文学艺术素养,熟悉陶瓷工艺学,其基本功扎实,风格多样,“花货”、“光货”俱佳。“大梅花茶具”是其花货的代表作,“六方水平”是其方壶的力作。他的紫砂技艺“集紫砂之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被海内外艺术专家誉为“壶艺泰斗”、“一代宗师”。顾景舟在50余载艺术生涯中,不仅为我国古老的紫砂工艺开拓新路,争得荣誉,且“桃李芬芳”,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出于他门下的紫砂新秀有徐汉棠、周桂珍、高海庚等。大家看这两件作品,是顾景舟的代表作——提壁壶和汉云壶,都是“光货”作品。



这件是蒋蓉的作品,叫莲花壶。蒋蓉是“花货”制作的代表人物。她的很多作品题材来源于大自然中植物的根、茎、叶等,像这把莲花壶,我们一起凑近看一下:以荷花为身,莲蓬为盖,盖子上还栩栩如生地歇着一只小青蛙,蛙眼可来回动,壶嘴是一只小菱角,真让人爱不释手。


名人名作馆珍藏着制陶艺人稀世佳作,里面的艺术品件件都是巧夺天工,各具风采,是宜兴陶艺精品、名品的集中体现。


【五朵金花馆】现在我们来到了五朵金花馆参观。五朵金花是指宜兴的紫砂、青瓷、均陶、精陶、美彩陶,紫砂浑金璞玉,均陶国色天香,青瓷素雅丽质,精陶莹润端庄,美彩陶夸张传神,它们代表了宜兴陶瓷艺术的最高水准。


青瓷厅 青瓷盛于唐代,宋代以后中断,1961年恢复生产。青瓷在宋代官窑原有的灰白、灰青两种纹片釉色的基础上发展出月白、黛青、粉青等十种珍贵釉色。片纹交错,就如同冰开裂似的,古朴端庄,质地细润,釉色晶莹,青中泛蓝,如冰似水,宛若碧峰翠色,犹如一湖清水。宜兴青瓷曾远销美国,并贏得了“东方的蓝宝石”的赞誉。


紫砂厅 紫砂陶是宜兴五朵金花中最独具特色、最有影响力的,是中国陶瓷中的一枝奇葩,有“世间茶具称为首”的赞语。紫砂壶之所以在众多泡茶器具中脱颖而出,是因为用紫砂壶泡茶不会走味儿,贮茶不会变色,盛暑也不容易变馊,且紫砂壶能吸收茶汤,积聚“茶锈”,年代越久,泡出来的茶也会越发浓郁芳香。常常使用紫砂壶,器身会因为抚摸擦拭而更加光润亮泽,真所谓“外如紫玉,内如碧云”。对于紫砂壶冲茶的良好功效还有科学依据,制作紫砂壶的紫砂陶属于细陶器,介于陶和瓷之间,里面还有一定的气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而且砂质原材料导热慢。不至于在喝茶时烫到手,也不会因为水温过热而使壶炸裂。大家看这些紫砂展品,会发现紫砂壶颜色丰富,主要是因为紫砂壶取材的紫砂泥被称为五色土,基本的有紫、红、黄、绿、青,各种不同颜色之间还可搭配,所以紫砂壶的颜色非常丰富。紫砂壶古朴淳厚,不媚不俗,紫砂壶“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脱尘如衲子”,真可谓“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一丸土”。


精陶厅 精陶即精细的陶器。精陶,似瓷而非瓷,既有瓷器的华丽,又有瓷器所不具备的功能。精陶是1962年开始生产的宜兴陶瓷的新产品。装饰土是宜兴精陶有特色的装饰,在各式器皿上分别涂上粉红、墨绿、银灰、天蓝等不同色泽的装饰土再经过雕、刻、堆,描绘出各种图案,用装饰土烧成的制品,不褪色、耐磨、无毒,特别适合制造精美的餐具。


美彩陶厅 美彩陶有红、蓝、黄、白、黑等20多种单色釉及金星釉、毛皮釉、雨点釉等50多种高温变色釉,各种色泽的釉料在烧制中,流窜、熔化、聚散,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美彩陶有日用器皿、花瓶、工艺台灯。主要是工艺品和装饰品。


均陶厅 均陶生产始于宋,盛于明代,以明代欧氏制陶匠烧制的最为著名。均陶之美,首先在釉彩。它以“红若胭脂,青若葱翠,紫若墨黑”三色为基本釉色,产品以天青、云蓝、云豆等色居多,而以灰蓝色最为珍贵。拇指堆花是均陶特有的装饰工艺,也就是均陶艺人用各色泥团在坯体上堆贴出各种画面,再用竹片略加工而成,真是“拇指堆出大景致,竹尖点出龙虎睛”。大家仔细看,那片龙鳞上都有大拇指的指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我们的文化旅游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