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冈仁波钦峰、22.雅鲁藏布大峡谷、23.鲁朗景区、24.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25.布达拉宫雪城、26.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27.江孜宗山抗英遗址、28.定日岗嗄关帝庙和清军墓、29.山南烈士陵园、
21.冈仁波钦峰
冈仁波钦是冈底斯山的主峰。藏语的意思是“雪山之宝”或“雪圣”。是 八千万世界西方的圣山之中最伟大、最高的岗底斯圣山。岗底斯藏语称“岗仁波且”、“岗仁波且”的意义是雪山之宝。这个岗底斯圣山是八千万世界之中西方的俄摩隆仁或西方极乐世界之地曾诞生八千万贤能并传播佛法的圣地,是赡部洲的地理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吐蕃和象雄地方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佛教之源,雍仲本波佛教的故乡。雍仲本波佛教是藏族的原始佛教,它是为了一切众生,离苦遇乐、和平世界,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如意宝。冈底斯山是被世界公认的著名神山。有无数史记证明,该山是象雄本教的大神山。其一、幸饶弥沃如来佛祖亲自莅临该山,向象雄国王传授大圆满诀窍;其三、该山是象雄三大本尊(即瓦亲盖阔、古昔忙盖、阿德母伟三怙主)居住之圣地;五、吐蕃诸史记中公认冈底斯是藏族的上区神魂山,年青唐拉是中区魂山,玛积雪山为下区魂山;六、从历史以及地理上证明冈仁波切为象雄的中原地带。本波佛教,流传深远、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舵手。印度佛教没有传入西藏之前,本波佛教是象雄和吐蕃的国教,藏传文化的来源,藏族信仰的唯一佛教。西藏人民离不开本波佛教,本波佛教也离不开西藏人民的关系。本波教的气息弥漫于雪域高原,弥漫于人们的内心深处。象雄与吐蕃之冈底斯山,萨迦班智达曾云;圣猴哈尼玛达将大食冈底斯之一部分,用手捧来扔置于吐蕃而形成。俄摩隆仁有居净天之俄摩隆仁,物质世界的俄摩隆仁,精神世界的俄摩隆仁。冈仁波钦被西藏象雄佛教雍仲本教、印度佛教、印度教及古耆那教的信奉者尊为神灵之所在的世界中心。相传它是佛主释迦牟尼的道场。印度教说它是湿婆大圣的殿堂,在〖西游记〗里佛教中称的须弥山便指此山。冈仁波钦峰顶终年冰雪覆盖,在阳光照耀下光芒四射,而其形状奇特而壮美,峰形似金字塔,山尖如刺,直插云天,四壁十分对称,与周围的山峰迥然不同。由南面望去可见到它著名的标志:自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水平方向岩层构成的佛教万字符(佛教中精神力量的标志,意为佛法永存,代表着吉祥与护佑)。冈仁波钦外形有如巨大水晶钻石,四周有八瓣莲花状的群峦护绕,雪峰洁白晶莹,一如圣女。其周围自然风景非常美丽:与藏族人称之为“圣母之山”的纳木那尼峰相距100公里遥遥相望,两峰之间是圣湖玛旁雍措和鬼湖拉昂措。它也是亚洲四大河流的发源地。由冈仁波钦、纳木那尼、玛旁雍措和拉昂措两山两湖组成的地带被藏胞称为“神山圣湖”之地,藏语名为“冈措”。自古以来冈仁波钦和玛旁雍措湖被雍仲本教、印度佛教、印度教、耆教誉为神山、圣湖,雍仲本教信徒更把它看作是圣地和“世界中心”。神山、圣湖周围各教派的寺庙林立。神山冈仁波钦是朝圣者心中的明灯,万千佛教徒的精神家园。雍仲本教、印度佛教、印度教、耆教都有围绕象征纯洁与仁慈的冈仁波钦转山可以洗去罪孽的传说,因此转山是来自不同地方朝圣者最常采用的方式。冈仁波钦被西藏原始佛教雍仲本教、藏传佛教、那教、印度教一致认定为世界中心,是众神聚会的香巴拉。西藏的原始佛教本教认为它是“九重万字山”,山内居住着雍仲本教的360位神灵;佛教称其为著名的须弥山,“一小世界之中心也”,在冈仁波钦腹中筑有金碧辉煌的宫殿和法轮常转的经堂,据说佛祖释迦牟尼曾在此为各方菩萨讲经说法;那教把它视为最高之山“阿什塔婆达”,坚信他们的创始人瑞斯哈巴那刹就是在这里获得了解脱;印度教则把冈仁波钦看作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即法力最大、地位最高的毁灭之神湿婆的天堂。22.雅鲁藏布大峡谷
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雅鲁藏布大峡谷不仅吸引了我们中国人,也吸引了大批来中国冒险的外国朋友们。是中国人,我们有权利有义务宣传祖国的大好河山。今天,就由我来做导游,介绍人间仙境——雅鲁藏布大峡谷。朋友们,你们可知道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一个是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一个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世界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拦腰切开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这是人间奇迹。
朋友们,原来雅鲁藏布江河床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高的大河”。它的下游围绕喜马拉雅山东端的最高峰,形成一个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在青藏高原上切割出一条长504千米的巨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但他们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这就是大拐弯的神奇——长、深、窄。
朋友,你想见雪峰、冰川、草原、森林收于一圈的神秘地带吗?你想看涓涓细流、帘帘飞瀑、滔滔江水吗?那么,来吧,到雅鲁藏布大峡谷来吧!
雅鲁藏布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神秘莫测。大峡谷的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态。大峡谷的山,从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景色世间罕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见了之后,你肯定会说比想象中壮观几千倍、几万倍。所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可以预料,在本世纪,雅鲁藏布大峡谷必将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一个热点。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峡谷。据国家测绘局公布的数据:这个大峡谷北起米林县派镇大渡卡村(海拔3000米),经由排龙乡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海拔115米,在藏南地区靠近印度阿萨姆邦的地方),主体在墨脱县。从墨脱县甘登乡多卡村往上,一直到米林县派镇加拉村,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无人区。雅鲁藏布大峡谷北起米林县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海拔115米),雅鲁藏布大峡谷长504.6千米,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第一大峡谷。整个峡谷地区冰川、绝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错在一起,环境十分恶劣。许多地区至今仍无人涉足,堪称“地球上最后的秘境”,是地质工作少有的空白区之一。《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已于2000年4月通过专家评审。这标志着雅鲁藏布大峡谷即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总体规划》中,西藏的有关专家和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带的动植物保护、地质地貌保护等都作了非常详细的规划,划分了各个保护区域和保护物种,制定了完美的保护措施,拟议中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保护区,总面积9600多平方千米,人口1.49万人。雅鲁藏布大峡谷不仅以其深度、宽度名列世界峡谷之首,更以其丰富科学内涵及宝贵资源而引起世界科学家的瞩目,世界最大降水带分布在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流域世界最北的热带气候带和自然带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濒临绝种的古老物种生息繁衍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最丰富的水能资源、稀有生物资源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使全球热带气候北移了五六百千米,是世界上同纬度最大的降水区,是全球抬升最快的地区。2005年10月23日,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发布。评选出的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分别是:雅鲁藏布大峡谷、金沙江虎跳峡、长江三峡、怒江大峡谷、澜沧江梅里大峡谷、太鲁阁大峡谷、黄河晋陕大峡谷、大渡河金口大峡谷、太行山大峡谷、天山库车大峡谷。2009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中国地理学会值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地理学会成立百年、我国近现代地理学创立和发展百周年之际,共同发起了“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评选活动。其中就包括1994年雅鲁藏布大峡谷论证为世界第一大峡谷。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罕见的四处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体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峡谷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季雨林等9个垂直自然带,麋集了多种生物资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种类的2/3,已知哺乳动物的1/2,已知昆虫的4/5,以及中国已知大型真菌的3/5,堪称世界之最。雅鲁藏布峡谷北起米林县的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雅鲁藏布江下游,江水绕行南迦巴瓦峰,峰回路转,作巨大马蹄形转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峡谷。1994年,中国科学家们对大峡谷进行了科学论证,以综合的指标,确认雅鲁藏布干流上的这个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深1880米,长400千米)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深3203米)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一个是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一个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雅鲁藏布江河床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河。它的下游围绕喜马拉雅山东端的最高峰,形成一个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在青藏高原上切割出一条长504千米的巨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但它们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雅鲁藏布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神秘莫测。大峡谷的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态。大峡谷的山,从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在同一坡面上,从高到低形成了九个垂直自然带。不同高度的自然带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在这里,可以见到从寒冷的北极到炎热的赤道分布的动植物。许多珍贵的林木和花卉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各种野生动物攀援穿梭其间,真不愧“植物类型博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誉。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可以预料,在本世纪,雅鲁藏布大峡谷必将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一个热点。提起西藏,人们一般想到的是雪域高原上的牦牛、金碧辉煌的寺庙和载歌载舞的藏族同胞。其实,这块号称世界屋脊的土地还有异常丰富的景观,它不但有世界最高的山峰,还有世界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1992年的春天,我随一支科学考察队从帕隆出发,经过三天的艰辛路程,来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顶端扎曲。傍晚,站在扎曲的山顶,白云从身边飘过,对面的雪峰近在咫尺。向下看,怪石突兀,绿树掩映,浩浩荡荡的雅鲁藏布自西而来,然后转向,绕着南迦马瓦峰作马蹄形大拐弯,向南奔腾而去。滔滔大河突然转了一个直角,令人惊叹不已,教人不可思议。门巴族向导说:“那是雅鲁藏布江在追赶弟弟妹妹呢!”传说冈底斯神山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老大叫雅鲁藏布江、老二叫狮泉河、老三叫象泉河,小妹叫孔雀河。有一天,冈底斯把他们叫到跟前说:“现在你们长大了,‘好儿女志在四方’,正是你们闯荡天下、开阔眼界的时候了。”于是他们四兄妹各自奔流而去。老大雅鲁藏布江流到这里的时候,罹起弟弟妹妹。当天上的苍鹰告诉他弟弟妹妹向着印度洋方向匆匆忙忙呼啸而去,于是便形成了雅鳍藏布大峡谷。听了这一美丽的传说,再看那好像被雅鲁藏布江冲刷出来的峡谷,让你更加不能不为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据科学考察得到的结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江水冲刷形成的。它又长又深又窄,全长504.6千米,两侧高峰与谷底的相对高差达到6009米,最窄处宽度仅二十几米,可以隔着峡谷交谈,但从这边走到那边最少也要三天。雅鲁藏布大峡谷比号称世界最长的美国科罗罗拉大峡谷长154.6千米,比号称世界最深的秘鲁的大峡谷还要深两千多米。它的神奇壮丽,更是任何一个峡谷无与伦比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在于它为印度洋的水气穿越喜马拉雅山提供了通道。大峡谷之外,荒山秃岭,雪山高原,翻过山口进入大峡谷地区,顿然是另一番景象。谷底是奇花异草、亚热带雨林,山坡上生长着温带的常绿阔叶林,峡谷的高处则生长着松柏等寒带的针叶树。大峡谷的两边可以说是垂直的自然博物馆,它为人类保留了许多珍稀的动物、植物。而在大峡谷的台地边,不时能见到藏族和门巴族同胞的木屋。河谷平原上,黄色的油菜花、紫白色的豌豆花,镶嵌在绿浪翻滚的青稞地里,好似一幅精美的水彩画。由于大峡谷水气通道带来的水分和热量,造就了藏东南优美的自然环境,难怪这里被人誉为“西藏江南”。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后一块秘境,是世界仅存的一块处女地。它的激流至今没有一人敢于漂流,它的谷底至今没有一人能全程穿行。这里有世上最纯净的天空,最飘逸的云彩,最雄伟的雪峰,最漂亮的大拐弯,最丰富的宝库。这里的确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一位美国总统曾说,没有到过科罗拉多大峡谷,等于没有到过美国。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不看看雅鲁藏布大峡谷,就不能说看过人世间最壮丽的山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一般指南迦峰(南伽峰)周围的南迦大拐弯(在林芝县排龙乡),广义说雅江的大拐弯很多,在墨脱县里有等县城约12公里的果果塘大拐弯等等。
23.鲁朗景区
鲁朗,藏语意为“龙王谷”,也是“叫人不想家”的地方,是西藏自治区下林芝县所辖镇。鲁朗海拔3700米,位于距林芝地区八一镇80公里左右的川藏路上,坐落在深山老林之中。这是一片典型高原山地草甸狭长地带,长约15公里,平均宽约1公里。两侧青山由低往高分别由灌木丛和崐茂密的云杉和松树组成“鲁朗林海”;中间是整齐划一的草甸,崐犹如人工整治一般;草甸中,溪流蜿蜒,泉水潺潺,草坪上报春崐花、紫苑花、草梅花、马先蒿花等成千上万种野花怒放盛开,颇崐具林区特色的木篱笆、木板屋、木头桥及农牧民的村寨星落棋布、崐错落有秩,勾画了一幅恬静、优美的“山居图”。鲁朗林海由灌木丛和茂密的云杉、松树组成,是鲁朗最美的景致。林海绿得丰富,正所谓“幼林葱翠母林幽”,尤其是高耸入云的南迦巴瓦峰的皑皑白雪与林海相互映照,越发显得西藏高原的雄奇壮丽。色季拉国家级森林公园是鲁朗景区的必经之山,位于林芝县以东,八一镇78公里处,为念青唐古拉山的一个分支,也是鲁朗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季拉森林公园是尼洋河流域与雅鲁藏布江的分水岭,著名的川藏公路蜿蜒其间,沿川藏公路行驶至色季拉山垭口,即可饱览云海、林海雄伟壮观的美景,若天气睛好,还可以远眺南迎巴瓦峰 。扎西岗民俗村位于林芝县东久乡政府所在地。具有浓厚藏式风格的民居和一些融合了藏、汉、门巴等民族特点的楼宇错落有致地点缀在高山田园牧场之间,恬静祥和。庭院干净整洁、花香弥漫整个院落。房间里传统的藏式装饰格调,佛堂里的酥油灯终年不熄 。到鲁朗不吃石锅鸡是一件遗憾的事,石锅是用一整块石头掏空而成,鸡则是当地藏民养的土鸡,用雪山上流下的溪水配以人参、藏贝母、百合、枸杞等药材慢慢地炖,绝对是人间美味。鲁朗这个素有天然氧吧和东方瑞士之美誉的小镇,因“国际旅游小镇的打造在一次成为焦点。2012年11月,中国西藏林芝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总体规划通过审评。目的是打造一个凸显藏文化、自然生态、圣洁宁静、现代时尚的国际旅游小镇。2013年2月,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区顺利完成各项拆迁任务。未来的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希望达到圣洁、宁静的境界。具体设计上,在建筑与景观的设计上加强了藏式文化元素,在经过浓缩和提炼的藏族文化渲染下,形成圣神的氛围。同时注重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方法的应用,提升鲁朗小镇的城镇化水平,优化城镇功能,为游客提供一个高品质而不可代替的精神空间。为城镇居民提供一个宜居的家园。朋友们,大家好!鲁朗林海位于林芝县境内,从八一镇向东,翻过色季拉山即到。此地风光优美,远处的雪山、冰川,与近处的原始森林、利落、河流交相辉映。鲁朗林海的树木以青冈为主,林中有大量鸟类栖息。色季拉的杜鹏海也为林芝著名景观,鲁明林海位于距林芝地区八一镇80公里左右的川藏公路上。这是一片典型高原山地草甸狭长地带,两侧青山由低往高分别由灌木丛和茂密的云杉、松树组成鲁朗林海。中间是整齐划一的草旬。草甸中,溪流蜿蜒,成千上万种野花竞相开放。木篱笆、木板屋和农牧民的村落星罗棋布,山问的云雾时聚时散,雪山、林海、田园勾画了一幅恬静、优美的“山居图"。鲁明,戴语意为“龙王谷”,也是"叫人不想家”的地方。鲁明海拔3700米,位干距八一慎80公里左右的川藏路上,坐落在深山老林之中;这是一片具型高原山地草句狄长地带,长约15公里,平均宽约1公里。两侧青山由低往高分别由灌术从和崛茂密的云杉和松树组成“鲁朗林海”;中间是整齐划一的草甸,崛犹如人工整治一般:草侧中,溪流蜿蜒,泉水潺潺,草坪上报春崛花、紫苑花、草梅花、马先蒿花等成千上万种野花怒放盛开,颇崛具林区特色的木篱笆、木板屋、木头桥及农牧民的村寨星落棋布、崛错落有秩,勾画了一幅恬静、优美的“山居图”。夏季,清风吹嵋拂,翻起金色的麦浪:秋冬季节,鲁明除了山腰的松树青葱不凋,崛两侧山脚的树叶由绿变黄,再由黄变红,弥漫满天的红霞。举目辽望,前蓝的天空中,白云飘飘,时而象奔驰的驶马,时而又恰似高原上的牦牛;时而呼啸而去,时而又闲庭信步,象少女婀娜多姿,象小伙热情奔放。远处,她皑白雪婉如厚厚的棉花,温暖地滋润着座座裸露的山峰:绵延起伏的山丘上,覆盖着一层嫩绿的草甸,大草甸中零星点级着藏式民居,牛羊在草甸上悠然自得,咀嚼着可口的青草,戏嬉迫逐。在这里,山间的云雾时聚时散,与雪山、林海、田畴构成一幅梦幻般的图画。还是人大副委员长崛蒋正华说得好,“雪山林海,云涛彩霞,一岭四季,十里九景,生态优美,资源丰富,沃野万顷,清泉百转。”置身于这鸟语花香的景区,晃若到了“神仙居住的地方”鲁朗林海位于西戴林芝地区林芝县鲁朗镇境内,距八一镇80公里左右的川戴路上,座落在深山老林之中,素有“西藏江南”美称。“鲁朗”戴语意为“龙王谷”,是龙王爷居住的地方,也是“叫人不想家”的地方。区内树满青山、河流纵横,有规模巨大、终年碧绿苍翠、林木慧茏的原始森林和漫山遍野的杜鹃花。鲁朗海拔3700米,是一片典型高原山地草甸狭长地带,长约15公组,平均宽约1公里。两侧青山由低往高分别由灌木丛和茂密的云杉和松树组成“鲁朗林海”,中间是整齐划一的草甸,犹如人工整治一般;草甸中,溪流蜿蜓,泉水潺潺,草坪上报春花、紫苑花、草梅花、马先蒿花等成干上万种野花怒放盛开,颇具林区特色的本简笆、木板层、木头桥及农牧民的村寨星落棋布、错落有秩,勾画了一幅恬静、优关的“山居图”鲁朗林海云蒸霞蔚、大气磅确、风光优美,远处的雪山、冰川,与近处的原始森林、村落、河流交相辉映。鲁朗林海的树木以青冈为主,林中有大量鸟类栖息,色季拉山的杜鹃花海也为林艺著名景观。每年4月中旬到6月初,这里是杜鹛花的季节,各色杜鹃尽情缝放,是一片鸟语花香、神仙居住的地方。近年鲁朗林海通过发展旅游让农牧民增收致富,变砍树为种树,全力保护生态环境。景区尉蓝的天空中,白云飘飘,时而象奔驰的骏马,时而又恰似高原上的牦牛;时而呼啸而去,时而又闲庭信步,象少女婀娜多姿,象小伙热情奔放。
24.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于2001年5月22日建成,坐落在布达拉宫广场。碑名由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于2001年10月1日亲笔题写,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同志于2001年7月18日亲自参加了奠基仪式。该纪念碑坐落在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布达拉宫广场的南端,南以远山绿树为背景,北与巍峨壮丽的布达拉宫相距三百五十米,整个碑体只在入口门洞上方和基座处饰以富有西藏地方风格的装饰造型,风格简洁。其造型是抽象化的珠穆朗玛峰,希望借此表现出纪念碑高耸入云的气势和与天地同在的永恒性。在纪念碑前方将安放两座铜像,表现西藏人民欢欣鼓舞迎接和平解放的场景。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掀开了西藏历史上崭新的一页,西藏人民从此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侵略的羁绊,中华民族实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大团结。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从西藏的历史和当时的实际出发作出的英明决策和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按照民族平等、团结的原则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成功典范。为纪念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修建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纪念碑坐落在布达拉宫广场南端,造型为抽象化的珠穆朗玛峰。西藏各族人民如今昂扬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由中科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所教授齐康设计。纪念碑总高37米,主体以灰白色为主色调,挺拔、简洁,浑然一体。基座
底部基座高3米,采用草坡形式,结合跌落式片墙、台阶,使纪念碑犹如从大地中生长而成,庄严、神圣。碑身
碑身局部嵌入不规则的金色、红色镜面玻璃细带,与布达拉宫的色彩遥相呼应;碑体南面铭文上端设五条金带,代表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入口
入口处设有五级台阶,代表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圆形象征着各民族的大团结;入口门洞顶部和两侧墙体饰以高浮雕,表现了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碑前方设计有两组青铜群雕,以西藏农奴翻身得解放和解放军筑路为主题。纪念碑铭文
公元一九五一年五月二十三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订。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驱逐帝国主义势力,西藏和平解放。从此,西藏进入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建走向开放的新时代。一九五九年,西藏平息叛乱,实行民主改革,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一九六五年,成立西藏自治区,实现民族区域自治,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文化日益繁荣,社会祥和进步,人民安居乐业。值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周年,谨立此碑,以志先烈,永昭后世。纪念碑的造型是抽象化的珠穆朗玛峰,主体呈灰白色。纪念碑碑体南面雕刻铭文,前方设计有两组青铜浮雕,以翻身农奴得解放、解放军筑路赞等为主题。纪念碑碑身顶部设计有按国旗上排列的五星图案,象征国家主权和西藏和平解放,象征各民族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有今天的繁荣发展和美好未来,使纪念碑的政治内涵更为突出。从整体气势上充分体现了西藏和平解放、农奴翻身做主人所蕴涵的伟大精神,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意义重大而深远。该纪念碑是为牢记历史,缅怀先烈,根据曾在藏工作过的老同志们提议和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这使纪念碑在具有时代性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西藏地方民族特色,整体造型更为成熟和完善。1951年,西藏的 和平解放 ,掀开了西藏历史上崭新的一页, 西藏 人民从此永远摆脱了 帝国主义 侵略的羁绊, 中华民族 实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大 团结 。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运用 马克思主义 民族理论,从西藏的历史和当时的实际出发作出的英明决策和伟大创举,是 中国共产党 按照民族平等、团结的原则处理我国 民族 问题的成功典范。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的建立,是对西藏和平解放这一中国现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永久纪念。为纪念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西藏自治区 党委 、 政府 决定修建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纪念碑坐落在布达拉宫广场南端,造型为抽象化的 珠穆朗玛峰 。高耸入云的珠峰象征着西藏和平解放50年来,在这块神圣的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藏各族人民如今昂扬向上、奋发图强的 精神风貌 。 [1]今天,在西藏和平解放51周年前夕,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揭幕仪式,这是全区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原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彻底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为苦难深重的西藏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开创了西藏历史的新纪元。50年来,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央三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中,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改善。这50年是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辉煌的50年。西藏半个世纪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祖国大家庭中,走社会主义道路,西藏才会有发展繁荣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此时此刻,我们更加缅怀在进军西藏、和平解放、平息叛乱、民主改革、自卫反击作战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中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更加缅怀为西藏革命和建设事业、为西藏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作出过重大贡献的革命前辈们,他们的光辉业绩和伟大精神将永远铭刻在西藏历史的丰碑上,永远铭记在西藏各族人民的心中。?为了牢记历史、缅怀先烈、激励当代、昭示未来,表达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经中央批准,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决定建立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以此,作为西藏和平解放50年来的历史见证,作为半个世纪西藏发展进步的历史丰碑,作为对西藏和平解放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永久纪念。中央十分关心和重视建立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江泽民总书记亲笔为纪念碑题写了碑名,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同志亲自参加了奠基仪式,中央对纪念碑铭文进行了审定,这使我们再一次深切感受到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西藏人民的亲切关怀。同志们,气势恢宏的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高高耸立在布达拉宫广场上,将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历史教材,成为不朽的精神力量。它昭示我们不忘过去、不忘历史;激励我们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为新世纪西藏的发展和进步再立新功。让我们牢记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的重托,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现我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 [2]人民网拉萨5月23日电 (张帆、扎西、杨庆军) “雪山霞光万丈,雄鹰展翅翱翔。”23日清晨,拉萨的天空,蓝得如洗过般透彻,一轮红日,在蓝天中显得更加闪耀。西藏各族人民通过升国旗、唱国歌,召开座谈会和文艺演出等形式,热烈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当日,在高原古城拉萨,在后藏谷地日喀则,在藏东三江流域,在藏北万里草原,五星红旗在世界屋脊各地高高飘扬。历经1300余年风雨沧桑的布达拉宫,也聆听着60年来世界屋脊不断发展前进的脚步声。在花团锦簇的布达拉宫广场,69岁的藏族老阿妈次仁培穿着藏袍,喜气洋洋的等待着升旗时间的到来。“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我们一大早就来到了广场,来庆祝我们自己的节日。”次仁培说,和平解放前,次仁培的爸爸妈妈在当雄宗政府做佣人,割草、喂马、捡牛粪,整天有干不完的活,当时还是小孩的次仁培也跟着父母亲干活。“苦的不得了,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和平解放,特别是民主改革后,我们农奴都翻身做了主人,在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援助下,我们的生活过得幸福美满,做为经历过新旧两个社会的人,我们要好好教育下一代,珍惜现在的好生活,永远跟着共产党走。”升国旗唱国歌活动现场,经历新旧社会两重天的次仁培老人留下激动的泪水。上午10时,布达拉宫广场,五星红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缓缓升起。60年前,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雪域高原。“西藏各族人民永远铭记着这个伟大的日子。”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向巴平措在升旗仪式上说,他向为西藏解放、革命和建设牺牲的先烈表示深切的缅怀,向为西藏发展进步作出贡献的前辈和所有人致以敬意,并衷心感谢支持西藏的国际友人。升旗仪式结束后,在西藏各族各界人士的注目礼中,年轻的战士迈着庄严的步伐,向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敬献花篮。5000多人一齐向为西藏和平解放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英勇牺牲的烈士默哀。下午,在各族各界人士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座谈会上,全国和自治区党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党外知识分子代表,非公有制经济、宗教界等各族各界代表纷纷发言,从不同角度深刻揭露了旧西藏的黑暗残酷和腐朽没落,热情讴歌了社会主义新西藏的文明进步和繁荣发展,充分表达了对党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旧西藏,农奴除了自己的影子,别无所有。”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佛协西藏分会会长珠康·土登克珠说,旧西藏是不到总人口5%的噶夏政府、贵族、寺院“三大领主”的天堂,是百万农奴的人间地狱。通过民主改革,西藏人民享受到了真正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政教分离不仅纯化了政治,而且符合宗教的教义,纯洁了宗教,是一件喜人的大事。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西藏达氏集团董事长达娃顿珠说,60年来,在党中央的关怀和全国的大力支援下,在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西藏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晚上8时,由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山南地区乃东县克松村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农奴泪》在西藏人民会堂上演。话剧以农奴赤来多吉一家六口、三代人的悲欢离合为故事主线,描述其不堪忍受压迫,奋起反抗,最后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故事。情景再现的演出,引起了场下观众的强烈共鸣,台上剧情牵动台下观众心弦,时而有人落泪,时而有愤怒之音,时而有欢乐的掌声。群培老人说,这就是我们以前的生活,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铭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记得解放前我才19岁,当时我也是农奴,我的家人没有过过一天‘人’的生活。经过民主改革和土地改革后,我们成为自己的主人,当时就感觉像太阳升起,阳光驱散了乌云一样。”观众次仁罗布曾经饱尝身为农奴的苦,如今,住在宽敞的藏式小楼房里,享受着温暖的春光。夜幕下,雪域高原欢声笑语,璀璨的烟花划过拉萨的星空,这片祥和的雪域高原将是一个不眠之夜。藏北当雄县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扎西在画唐卡(2005年4月25日拍摄)。西藏和平解放特别是民主改革后,国家十分重视保护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专门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制度,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保护西藏的优秀文化遗产。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先后成立了设有藏语语文教学、藏学研究职能的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学院以及西南、西北、青海和西藏等民族学院,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藏学人才。1982年,西藏社会科学院成立;1986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使藏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快速、稳定的发展轨道。 国家高度重视藏语文的学习、使用和发展,切实保障藏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1997年,藏文编码形成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藏文成为中国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少数民族文字。古老的藏医藏药在继承中发展,藏医药已列为西藏自治区着力扶持发展的支柱产业。对西藏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进行大规模、有系统的普查、收集、整理、研究和编辑出版工作正在加紧进行。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每年出版的藏文图书都在100种以上,发行数十万册。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西藏文化日益走出高原,参与国际交流,向世界人民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过去5年,国家和自治区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资金,专项保护西藏非遗代表作,其中九成以上的经费来源于中央投入,且投入经费在逐年递增,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西藏的藏戏和格萨尔王传2项进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此外,西藏还有7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53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继承人。
25.布达拉宫雪城
布达拉宫雪城东西长317米,南北宽170米,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22处,总面积33470平方米。雪城是布达拉宫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功能划分,主要有三类:一是三大领主(地方政府、贵族和寺院)设立的集行政、司法、监狱、税收、铸币等职能为一体的办公场所;二是为统治者提供生活服务的机构;三是僧俗贵族、官员的宅院及低等职员、工匠、农奴的住所。
雪城是历史的教科书,清朝中央政府批准设立在这里的宝藏局等,真实地反映了中央政府有效治理西藏,西藏历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事实;雪城是阶级教育的展览馆,旧西藏每天发生在雪城的人吃人的黑暗、残酷的历史事实,生动地说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虽然被达赖称作三大领主的天堂,却是西藏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地狱;雪城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生在这里的新旧变化,雄辩地说明,新西藏比旧西藏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西藏、发展西藏。
雪城保存着十分丰富的建筑内容和文化内涵,是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生动体现,是认识旧西藏社会、经济、文化的重要实物例证,是反映旧西藏封建农奴制度的一个缩影。雪城还是拉萨旅游的新景点、展示西藏历史文化的新窗口,这里开辟了别具特色的、演示藏族传统民族手工艺制作全过程的动态展示区,增强了与游客的互动性、参与性,可以使游客更深入、更生动地了解西藏的历史文化。游览雪城,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布达拉宫的了解,了解一个全面、真实、历史的布达拉宫,也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的认识,深切感受旧西藏的黑暗统治,三大领主的奢靡生活和广大农奴的悲惨境地,而且还可以了解和认识西藏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
五座院建筑总面积1020平方米,是布达拉宫二期维修中对五座小型连体建筑的统称。分别是贵族平措热旦府邸、那洛院(官员住宅)、噶尔本宁巴院(宫廷乐队负责人住宅)、贡塘达热(马厩管马员住宅)和尼热那院(农奴居所)。现将此处大部辟为唐卡、金属加工、毛纺织和布艺等传统手工艺技法演示点,展示西藏独特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文化。
雪奇惹建于公元17世纪,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由四个小院组成,分马厩和奶牛院两个部分,主要用于饲养达赖及其官员日常出行时所用马匹;为达赖及其官员提供日常所用牛奶和酸奶。
东印经院。雪城印经院建于公元17世纪,建筑面积760平方米。因为面积不大,使用不久便改做它用,主体建筑仍保存原有风貌。设《西藏书法艺术展》、《藏文书法用具展》,滚动播放藏纸制作工艺电视短片,演示刻板、印刷和装订的全过程并提供互动服务。
堪苏宅是旧西藏地方政府僧官阿旺旦增的宅院,现复原陈列,来反映旧西藏僧官的奢侈生活。建筑面积900平方米。阿旺旦增是色拉寺籍僧人曾任拉里宗(今嘉黎县)宗本,1933年至1950年,先后任旧西藏地方政府“卓尼”(接待官)和“基巧堪布”(三品僧官)职务。后因渎职而卸任。“堪苏”即退位堪布。
龙夏宅。龙厦家族是藏传佛教宁玛巴大师苏穷----西绕扎巴的后裔,其世袭领地在达那(今谢通门县)。龙厦---多吉次杰(1881-1940年)8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他爱好广泛,精通藏医数学,通晓宗教,同时是一位技艺娴熟的乐师,也是西藏社会较早地走出去并了解西方社会的人,曾任过旧西藏地方政府四品官职。1914年,他护送首批四名西藏贵族子弟到英国留学,期间他考察了西方历史、政治和经济,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过程和经济状况中感受到西藏社会制度与这个世界的差异和落后,由此开始孕育了一些改良主义思想。回到拉萨后,为了对西藏的社会制度进行改良,龙厦曾组织了一个名叫“吉确公吞”的组织(公谋同乐),这一组织曾以秘密方式开过一系列会议。1934年,龙厦准备对西藏政制进行改良,因而触犯了保守势力的利益,被投入监狱,受到挖去双眼的酷刑。关于龙夏?多吉次杰遭受挖眼的过程,有关资料记载道:挖眼之刑非常残忍,用皮带勒了之后只出了一个眼珠,于是不得不用小刀把另一只眼珠挖出来,然后把滚烫的油倒入眼窝里烧灼伤口。1940年,龙夏---多吉次杰病故于此宅。
造币厂位于布达拉宫雪城东北角,为庭院式二层建筑。底层两间紧邻的房屋,内间设置铸币机,外间为动力车间。上层几间房屋,用于人员居住和存放原料和成品等物。现存建筑已经维修,整体结构和风貌保存依旧,当年所用造币机器保存基本完好。西藏称之为宝藏局,主要职责是承担供料、监造、储存、发行,并在其院内设雪造币厂,先后在藏铸造了两面印有藏汉文的乾隆宝藏、嘉庆宝藏、道光宝藏、宣统宝藏等钱币。
羌仓。公元17世纪下半世纪叶重建布达拉宫时向宫内各殿堂的护法神敬献神饮所建,后逐步演变成酒馆,建筑面积1490平方米。现辟为游客休息点,并通过复原青稞酒制作作坊,展示西藏独具特色的酿酒过程。
雪监狱。五世达赖时期,西藏地方政权机构迁到布达拉宫后设雪监狱。雪监狱是雪巴列空专门用来关押犯人的地方,它与八廓街朗孜夏一样,同为旧西藏名声在外的拉萨两大监狱。在达赖统治时期,这里阴森恐怖,是吃人的魔窟,人间的地狱,令人闻之胆颤。同波宅。因旧西藏地方政府僧官同波-堪绕旺秋居住于此而得名,建筑面积5 1 O平方米。同波宅具有典型的藏式建筑风格,故在此设《西藏建筑专题展》。以图片、文字等反映国家对西藏历史建筑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有效保护;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建筑的大力兴建;突出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牧民安居工程的实施,从西藏的建筑历史和发展体现社会主义新西藏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比喜宅。因旧西藏地方政府俗贵族比喜家族居住于此而得名,建筑面积540平方米。现将此宅辟为《西藏概况展》,以图片、文字等综合介绍西藏经济社会的演变及发展,反映社会主义新西藏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雪巴列空。“雪”藏语意为下方、山下,“列空”意为办事机构,因此称“雪巴列空”建筑面积5280平方米。是旧西藏地方政府管理“雪”和拉萨近郊18个宗(旧西藏的县和庄园),为达赖及其随侍官员提供服务的办事机构。现复原展示雪巴列空办公处、粮仓,设布达拉宫保护维修专题展。
26.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
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历史上在拉萨多处设立过,修复的点是因为旧房子依然存在,所以作为旧址陈列馆,2012年1月居住在这个大院的144户整体搬迁到了贡布塘的是现代化公寓。 陈列馆所在的藏式传统大院名为“冲赛康扎康”,是三层藏式楼房院落,位于古城拉萨八廓街北街,地处拉萨老城区中心地段,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清朝政府曾在这里成立首座驻藏大臣衙门,供驻藏大臣办公和居住。由于驻藏大臣可以从大院南楼的窗户近距离欣赏八廓街的繁华景象,因此这里被称为“冲赛康”,意为“可以看到集市的房子”。驻藏大臣(藏文:བོད་བཞུགས་ཨམ་བན)特指中国清代中央政府定制式派驻西藏地方并参与西藏日常管理的驻扎大臣,由非定制式留守大臣演变而来。早期称“钦差驻藏办事大臣”,简称西藏办事大臣,后提高职权而全称为“钦命总理西藏事务大臣”。设正副各一员,副职称帮办大臣。雍正六年(1728)始置,至宣统三年(1911)改任西藏办事长官,历一百八十三年驻藏大臣共八十三任,计五十七人(内有再任及三任者)。帮办大臣共五十二任,计四十九人。陈列馆所在的藏式传统大院,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清朝政府曾在这里成立首座驻藏大臣衙门,供驻藏大臣办公和居住。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清内阁学士僧格、副都统马喇来到西藏,办理西藏事务,次年宣布为参与西藏的日常管理(新功能异于以前的留守大臣),自此开启近两个世纪的驻藏大臣制度。1750年,时任驻藏大臣傅清、拉布敦在冲赛康衙门成功诱杀了勾结准格尔部、意图谋反的郡王珠尔默特那木札勒,两人也在变乱中遇害,驻藏大臣衙门遭焚毁。为纪念两位驻藏大臣的英勇事迹,乾隆皇帝下令将冲赛康衙门改建为双忠祠。(背景:珠尔默特那木札勒的父亲颇罗鼐很受清朝信任、封为郡王爵位、统治西藏几十年、为西藏做出巨大贡献,他则杀兄夺权、图谋叛乱,被平定,此后清朝建立噶厦政府:珠尔默特那木札勒的堂弟班第达是平定他的重要人物,受到清朝重用,为第一届噶厦政府4噶伦里的首席噶伦,因为达赖喇嘛在这次平乱里发挥重要重要,清朝提高了达赖喇嘛在政权体系的地位,以前是规定郡王居首要行政地位、达赖喇嘛是居宗教领袖地位、驻藏大臣主要是监理政务,此后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的地位都得到提高、都居于首级地位——以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的共治体制取代郡王的独揽大权,在西藏不再设立郡王。打退廓尔喀两次入侵西藏的事件后,乾隆五十八年(1793)福康安会同各方面人士制定了全面管理西藏的章程和实施细则,即《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定驻藏大臣总理西藏政务,名称由“钦差驻藏办事大臣”,变为“钦命总理西藏事务大臣”,加强了驻藏大臣对西藏一些传统的改革,以适应恶劣的全球新形势,这个时期,西方列强正在向亚洲大进军,不到半世纪,占据印度很久了的英国就发动了鸦片战争)辛亥革命后,双忠祠先后用作邮局、警察局等机构。西藏和平解放后,大院分配给民众居住。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是三层藏式楼房院落。仿古重建项目建设规模约为4374.17平方米,沿街建筑修复总建筑面积2069.8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6443.99平方米,整体工程约投入2.97亿元。在展馆里,记者看到身着盛装的罗布用手机挨个房间拍照,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出生到去年搬迁,在这里生活了31年,看到今天的变化心里特别开心:“2012年1月,我们居住在这个大院的144户整体搬迁到了贡布塘,现在住的是现代化的公寓,房子很大,条件也好。这里没有修复的时候,房子有些陈旧,今天看到修复后的大院特别兴奋,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这里参观,了解西藏的历史。” 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2013年7月1日正式在拉萨开馆,展现了西藏自古以来属于中国的历史事实。
陈列馆的前言,概述了驻藏大臣制度的作用、地位: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划的领土,自元代以来,历代中央政府都对其有效行使主权,实施管辖。驻藏大臣制度是清朝实施的重要治藏制度,它不仅与蒙古汗王制度、郡王制度、噶厦制度、金瓶掣签制度、摄政制度一道,共同构建起比较完整的清中央治藏政策制度休 系,而且对上述政治制度起着统揽全局的功能,对于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的行使主权和施政管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近两个世纪的时间里,驻藏大臣制度历经初创、发展、鼐盛、 巩固完善等历史阶段。期间,一百多位驻藏大臣先后赴藏任事,多项治藏章程相继出台,机构建制不断充实健全,驻藏大臣职能设定与职权范围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增强,政治地位更加巩固,中央对西藏行使主权与施政管辖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和加强。作为拉萨老城区56座古建大院的重点修缮工程项目之一,驻藏大臣衙门旧址修缮工程于今年初正式启动,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大院进行修缮,并在其中开辟陈列馆,进行永久性展览,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民众免费开放。
沿着院内的石梯拾阶而上,一进二楼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唐、宋、元、明四个朝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和治理介绍。在三楼,复原当时驻藏大臣衙门的书房、公堂和议事厅如同将人带回了当年。
陈列馆中的展览共分为5个部分,分别是清政府驻藏大臣治藏事迹专题展、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复原陈列展、清政府驻藏大臣诗词书画生活展、民国中央政府治藏事迹专题展以及中国共产党治藏新纪元展等。展览通过展厅陈列、复原陈列、场景展示、图版展示等表现形式,展出各类展品数百件,充分表明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随着政策制度体系的不断调整完善,历代中央政府能在西藏有效行使主权并施政管理。走在曲折回环的展廊里,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同治七年的《英国外交大臣就传教士在拉萨传教事外交照会》、光绪十四年九月十二日的《升泰就领土争端事致印带兵英官函》、光绪二十一年四月的《亚东关税务司就亚东关务事致驻藏大臣奎焕照会》……一张张历史官函记载着驻藏大臣制度建立的185年间里,138名驻藏大臣为边疆巩固所作出的努力。通过展厅陈列、复原陈列、场景展示、图版展示等形式,展馆展出各类展品数百件,所有的这些都在默默地诉说着数百年来西藏的变与不变——变的是王朝兴替、政权更迭,不变的是中央政府对西藏一以贯之、行之有效的管辖和治理 。历史上在拉萨多处设立过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其它几个点因为时间久远没有任何痕迹。历史上,有的旧址的形象只存在于古代绘画和近代照片里。
27.江孜宗山抗英遗址
江孜宗山抗英遗址,位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宗山上 ,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西藏爱国主义军民抗击英国侵略军遗址 ,总建筑面积7064平方米 。江孜宗山抗英遗址东西长360米,南北宽约80米,建筑依山而建,高低措落,建筑包括炮台、碉堡和城墙 共有大小房屋193间 ;其中孜结拉康殿位于宗山抗英遗址顶部,总面积878.36平方米 。江孜宗山抗英遗址上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纪念地,较完整地保存了封建农奴制时代宗政府的原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1961年3月4日,江孜宗山抗英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英帝国主义侵略军对西藏进行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侵略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英帝国主义侵略军以西藏不履行《藏印条约》,侵犯印度边境为借口,派兵200人侵入西藏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英帝国主义侵略军又以谈判为名,派兵入侵西藏南部边境岗巴宗,并派3000英军从亚东、帕里一线发动对西藏入侵 ;7月,1万英帝国主义侵略军对西藏进行第二次大规模的武装侵略;12月12 日,英帝国主义侵略军偷越则利拉山口;12月13日,英帝国主义侵略军进驻仁钦岗;12月21日,英帝国主义侵略军占领帕里 。光绪三十年(1904年1月),英帝国主义侵略军相继占领了堆拉、戈吾等地,矛头直指江孜;4月,英帝国主义侵略军600人从亚东向北入侵江孜,在宗山受到江孜军民和自居寺僧侣的拼死抵抗;7月5日—6日,英帝国主义侵略军在炮兵支援下7次进攻宗山,宗山上约5000名藏族军民用土火枪、大刀、弓箭、抛石器击退英军 [5] ;7月7日,宗山堡垒中的火药库被英军炮火击中,英帝国主义侵略军乘机占领宗山,西藏军民只有少部分人突围,其他人冲入英军之中展开肉搏战坚持抗击,到最后的数百名藏军全部跳崖身亡 。英军侵略西藏时的罪证:江孜宗山抗英遗址存有抗英炮台、抗英勇士跳崖处、驻藏大军巡边石碑、江孜宗政府议事厅、法王殿等。
抗英炮台,江孜抗英保卫战中西藏军民在这个炮台上,用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福康安大将军曾使用过的“黄色兄弟”大炮,英勇抵抗外强侵略。抗英勇士跳崖处,江孜保卫战历经三个月,最后在寡不敌众、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勇士们绝不向敌人投降,从宗山北侧悬崖跳下,此处立有“跳崖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 。驻藏大军巡边石碑,刻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记载了驻藏大臣松筠、和宁巡视边防的经过和戊边要领 。
江孜宗政府议事厅,以塑像形式再现了宗政府官员办公情形,展厅内的江孜宗政府土地清册等原始资料 。
法王殿建于明代,亦称如意宝寺,殿内留有英军侵略西藏时的罪证。
远眺江孜宗山抗英遗址。江孜宗山抗英遗址东西长360米,南北宽约80米,建筑依山而建,高低错落,建筑包括炮台、碉堡和城墙 [2] ,城墙为土、石夯筑,墙体高4—8米,厚约1米—4米,墙内存建筑有孜结拉康殿、哲拉康大殿、生宁宗、哲布岗会议厅、宗本官邸、宗府宿舍、仓库、马房等,共有大小房屋193间,总建筑面积为7064平方米 [1] ;其中孜结拉康殿位于宗山抗英遗址顶部,总面积878.36平方米,五层楼,为土木结构;孜杰拉康下面的折布岗拉康大殿,坐西朝东,长25.30米,宽14.40米,建筑包括经堂和殿堂两部分,经堂16柱,殿堂2柱,广范使用木构件,柱头雕刻精美 。
英雄城。吐蕃王朝末代(967年),赞普达摩(朗达玛)之孙白阔赞曾在江孜喀山顶修建宫殿,统治年楚河流域,后江孜法王帕巴贡桑布又在其宫殿旧址上修建“江喀孜”城堡(“江喀孜”后简称“江孜”,意为“王城之顶” ),并为后来的江孜宗政府所用,遂称“宗山”(藏语“宗”意为城堡、要塞,也是原西藏地方政权县级行政单位的名称) 。江孜宗是西藏对外的重要窗口之一,英国、印度、尼泊尔、锡金邦、不丹等均在此设有商务机构。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江孜人民不畏强暴,浴血卫国,谱写了一曲英勇悲壮的爱国主义赞歌,江孜宗山抗英遗址也因江孜战役,而被称为“英雄城” 。
抗英勇士跳崖处。江孜宗山抗英遗址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纪念地,遗址上的抗英炮台、抗英展厅、勇士们跳崖处、原西藏地方政府江孜宗议事厅、原西藏地方政府江孜宗差税厅、地牢和旧西藏对犯人用刑的场面等参观点,是文物的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作用的标本,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教材和基本阵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
1961年3月4日,江孜宗山抗英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把江孜宗山抗英遗址公布为全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6年,江孜宗山抗英遗址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列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2009年,江孜宗山抗英遗址被评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2018年—2019年,西藏自治区重点实施江孜宗山抗英遗址等保护展示利用项目 。
28.定日岗嗄关帝庙和清军墓
定日岗嘎关帝庙位于定日县318国道南侧,海拔4390米的岗嘎山上。清乾隆五十六年,福康安在此设汛置守备、把关外委,并带兵四十名驻扎。岗嘎关帝庙是清军抗击廓尔喀期间,在西藏修建的最后一座关帝庙,也是西藏最大的一座关帝庙。原关帝庙位于岗嘎山中部南侧,面积约350平米。为一层建筑,坐西向东,大门朝东,院子中间为庭院,庭院西侧有两间殿堂,门均朝东,南侧一间供奉着格萨尔王和夫人塑像以及八十多名勇士像,北边一间供奉着关公塑像,现存部分原建筑顶木构建等,地面清晰可见房屋土坯块房基遗址和阿嘎土遗迹。关帝庙附近有清军墓地、抗击廓尔喀的炮台、碉楼及江泽民主席题写的“珠穆朗玛自然保护区”石碑。说起关帝庙,首先要了解清朝时期在西藏地方发生过的一次有名的战争——“廓尔喀战争”。“廓尔喀”就是今天的尼泊尔。1769年到1790年,廓尔喀人首领沙阿用武力统一了尼泊尔,建立了“廓尔喀王朝”。而当时尼泊人所需的食盐,则从西藏地方引进。廓尔喀王朝建立后,改革币制,另铸新钱,声称新币的成色好,一个要当旧币两个使用,西藏地方不想吃亏,抵制使用新钱。此后又出现了其他贸易纠纷,比如廓尔喀人声称西藏地方输入的食盐中掺土、西藏地方任意加税等等,矛盾逐步激化,直至1788年廓尔喀人侵入中国西藏,在抢掠一番后,因大雪封山,多数回撤到尼泊尔。奉乾隆谕旨,由川入藏的清军,见尼军已撤,天寒地冻,也就撤回内地。不料,过了两年(1791年),廓尔喀军队再次入侵中国西藏。驻守日喀则的清军“都司”(官衔,相当于团级)徐南鹏率80名清军,坚守当地宗(县)堡,但也制止不了抢掠。此后廓尔喀军队携财物退守边境一带观望。正在承德避暑山庄的乾隆,接到廓尔喀再次入侵的消息后大怒,任命嘉勇公福康安,率领满、汉组成的1.7万“天兵天将”,挥师入藏。福康安带兵打的那场仗漂亮,一直兵逼廓尔喀都城“阳布”(今加德满都),迫使尼泊尔称臣纳贡中国清中央政权。而且在战后,还与当时的驻藏大臣和珅的弟弟和琳、四川总督惠龄以及当时的西藏地方摄政“济咙呼图克图”等,共同拟定了处理藏事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史称“钦定二十九条”)。其中规定了西藏建立常备兵制度、军官升迁制度、在西藏铸造“乾隆宝藏”货币制度、驻藏大臣管理藏地事务制度等。最有历史影响的,就是西藏地方活佛转世采用“金瓶掣签”制度,这一条至今依然有效。击退廓尔喀入侵后,西藏各地筹资修建关帝庙,海拔4300余米的定日岗嘎关帝庙便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座,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抗击外敌入侵、保家卫国的历史见证。随着岁月的流逝,此庙年久失修,渐成废墟。2014年5月9日,西藏定日县岗嘎关帝庙开工奠基仪式在定日县岗嘎镇岗嘎山头举行,至此沉寂两百多年的关帝庙得以恢复重建。如今经过两年多的重建,新的珠穆朗玛关帝庙主体工程已竣工,成为珠穆朗玛自然保护区内的新地标。新建关帝庙大殿建筑面积为8800平方米,内空440平方米,这“8844”,正好是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因此又称“珠穆朗玛关帝庙”。重建岗嘎关帝庙,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巩固藏汉民族大团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又一重点工程。岗嘎山清军墓是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汉藏两个民族共同抗击廓尔喀入侵西藏边境时,清军英勇牺牲后葬在岗嘎山关帝庙以南的墓葬。岗嘎墓葬群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岗嘎镇岗嘎山东西两面山坡上,人称“甲追”(意为清军墓)现有封土墓108座,这处墓地是于1792年(乾隆五十八年)福康安率领大军击退廓尔喀入侵后以“前后藏拨出空地两三处,作为就义冢公地,报官掩埋”之旨意,设立的就义清军公墓。整个墓地封土平面有梯形和圆形两类,梯形封土只有15座,石块砌筑封土底边,最大着宽边长9米,窄边长6米,腰长6.3米,残高0.5米;最小着宽边长1.3米,窄边长0.7米,腰长1.2米,残高0.06米。属普通古墓群。西藏定日县的岗嘎关帝庙和清军墓,见证了自清朝以来汉藏各民族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抗敌御侮、浴血奋战的历史,也见证了汉藏民族之间水乳相交的文化交融。
29.山南烈士陵园
山南烈士陵园,位于西藏自治区乃东县。建于1965年,陵园内安葬着在和平解放西藏、西藏平叛改革、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以及在西藏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英勇牺牲的781位烈士。陵园由大门、陈列馆、观赏池、纪念碑和墓区五个部分组成,是西藏自治区规模最大、资料最完整的革命烈士纪念建筑。陵园陈列馆内陈列着102位烈士的事迹和遗物,有照片96幅、雕塑11座、插画62幅和烈士遗物400余件。山南烈士陵园位于泽当镇以西的西扎山东麓,环境幽静,庄严肃穆。陵园内绿树成荫,鲜花争娇,亭台楼阁,古朴典雅,建筑独特,精美别致。1989年8月10日,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南烈士陵园是为解放西藏、平息叛乱、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和建设新西藏中光荣牺牲的烈士而建。1963年破土动工,则年建成并对外开放。总面积约5.5万平方米,陵园共分三个部分,即纪念馆、纪念碑、陵墓群。山南烈士陵园建成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当地政府极为重视。庄重的陵园大门上有朱德同志题写的"烈士陵园"四个大字;纪念馆朱红大门上有邓小平同志题写的“烈士纪念馆”横匾。纪念馆正堂右侧是第一陈列室,主要陈列在进军西藏、修筑公路、平息叛乱过程中光荣牺牲的一部分烈士遗物和事迹介绍。纪念馆正堂左侧是第二陈列室,主要陈列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建设新西藏中牺牲的一部分烈士的遗物和事迹介绍。第三陈列室陈列着党和政府对烈士家属的优待|和抚恤证明、文件等以及烈属们继承烈士遗志,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新的贡献的有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