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导游词:浙江省导游词
目录:浙江省概况导游词、杭州概况导游词、西湖导游词、六和塔导游词、虎跑寺导游词、雷峰塔导游词、灵隐寺导游词、乌镇导游词,柯岩导游词、普陀山导游词
浙江省概况导游词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杭州概况导游词
杭州市浙江省的省会,位于浙江省北部,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最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之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城市的由衷赞美。元朝时曾被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列为“世界上最美的华贵之城!”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杭州拥有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环境,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和以大潮闻名的钱塘江穿城而过,江河纵横、湖泊密布、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茶叶之都”“人间天堂”的美誉。
有着2200年地悠久历史的杭州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隋开皇九年废钱塘,臵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她曾是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建都地。杭州名称最早的由来是大禹治水时曾经在这里舍杭登陆。行就是方舟,船的意思。后人把大禹登陆之地成为“禹杭”,“禹杭”后来有改写成了“余杭”,“多余”的“余”,现在杭州的余杭区。
说到杭州的水,不得不说到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最早是春秋时期吴王下令开凿的邗沟,但是真正开凿的是隋炀帝时期,直至元代才大体全线贯通,这条贯穿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两市的人工运河,沟通了长江、黄河、海河、淮河、钱塘江五大水系,也为杭州这个城市带来了无限的繁荣。
钱塘江是杭州另外一大水系,每到阴历八月中旬,就形成了壮观的钱塘江大潮。浙江的地形多种多样,丘陵山地占到了七成,水域面积占到一成,平原占到二成,所以浙江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说法。由于有限的土地种植水稻只能填饱肚子,所以浙江人都种植经济价值更高的桑树,发展蚕丝养殖业,因此杭州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府。
茶叶在全国各地都有,可是绿茶中的精品——龙井,只有杭州西湖边才有。“虎跑泉水配龙井茶叶”就是杭州的双绝。十大绿茶之首的龙井茶更不是浪得虚名。西湖龙井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而闻名于世。成茶扁平挺秀,光滑匀称,翠绿略黄,泡在杯中,嫩芽成朵,一旗一枪,交响生辉,芽芽直立、栩栩如生、馥郁若兰、清高持久,汤色明亮,滋味日鲜。人们夸称它为“黄金芽”“无双品”,是国家级礼品茶。所以杭州被称为“茶叶之都”。
杭州被称为天堂般的城市,南宋在杭州的阶段起了最重要的作用。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军事力量相对弱小的王朝,一直边患不断。1127年,金兵南侵,首都开封被攻占,
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史称“靖康之耻”,北宋灭亡以后,宋徽宗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南逃到了杭州,定都临安,史称南宋。临安指在杭州临时安家,希望有朝一日能还都开封但是很遗憾,宋高宗定都杭州后,发现杭州怎么样啊?山美水美人更美,于是天天在西湖边花天酒地,莺歌燕舞,早把还都开封的事忘到九宵云外去了,结果南宋在杭州一待就待了150多年,使杭州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
宋高宗是个昏庸无能的皇帝,他听信奸臣秦侩的谗言,连颁12道金牌把在前线打仗捷报频传的岳飞召回,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和岳云杀害于风波亭,酿成了千古奇冤。现在西湖边还有岳坟、奸臣秦侩和他的老婆王氏,还有陷害岳飞的张俊和万俟谢都被铸成了反绑着手对着岳飞墓跪着的四尊铁像,世代受人唾骂。当时还有位叫林升的诗人敬仰岳飞,对于岳飞的被害感到非常愤怒,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在西湖边的一家酒店的墙壁上提了一首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说完了杭州的历史,再说说杭州的经济:江苏是对外型经济、出口型经济、工业产值很大,但是利润的大头都被跨国企业拿去了,中国人只拿了少部分的税收、房租、工资。而浙江的主体经济是民营经济,公司都是自己的公司,企业都是自己的企业,赚的钱都在自己的兜里,钱都留在了浙江,所以说浙江是藏富于民,著名的企业有哇哈哈、天堂伞、张小泉剪刀、温州报喜鸟西服、森马休闲服、宁波的雅戈尔、杉杉、太平鸟,说明浙江是藏富于民的。把杭州比喻成人间天堂,很大程度是因为有了西湖。千百年来,西湖风景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她的丰姿倩影,令人一见钟情。就连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离开杭州时还念念不忘西湖,“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诗人说他之所以舍不得离开杭州,其主要原因就是杭州有一个美丽的西湖“天下西湖三十六,最美一处在杭州”。
1、杭州之美,美在西湖,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景区,也是全国首批的十大文明旅游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1年6月底,西湖申报成为杭州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她三面云山,中涵碧水,山水辉映。面积约60平方公里,其中湖面6、5平方公里。
2、西湖之美,美在其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西湖四周,绿荫环抱,山色葱茏,画桥烟柳,云树笼纱,逶迤群山之间,林泉秀美,溪涧幽深。100多处各具特色的公园景点中有三秋桂子、六桥烟柳,九里云松、十里荷花,更有著名的西湖十景,将西湖连缀成了色彩斑斓的绸带,使其春夏秋冬各有景致,阴晴雨雪独有风韵。
3、西湖之美,美在湖山与人文的自然相融。西湖不仅独擅山水秀丽之美,林壑幽深之胜,且更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把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的融为一体。杭州历史名人众多,三国吴国的建立者孙权、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升,<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明朝的抗金名将于谦等等,而在这里任职过的最著名的就是白居易、苏轼、岳飞等,无一不为杭州的山水风光增添了无限风采。
杭州除了西湖,还有灵隐寺、六和塔、云溪竹径、九溪十八弯、岳庙、万松书院、宋城等众多景点,这些景点都充满了优美的传说,而其中的白娘子与许仙、梁山伯与祝英台、苏小小与阮郁、石娃与花姑等故事使得杭州成为了一个爱情之都。
关于杭州,关于西湖,历来就有很多美丽的传说,但关于杭州西湖的来历,也有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据说远古时期,天河东边石窟里住着一条玉龙,天河西边里住着一只金凤,他们有一次在银河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璞玉,他们一起琢磨璞玉,多年后璞玉成了一颗摧残的明珠,这颗明珠的光芒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这个消息后来传到了天宫,贪心的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把明珠偷走,玉龙和金凤得知后,赶往天宫向王母索取,王母誓死护珠争夺中,明珠从天宫滚落人间,变成了晶莹碧绿的西湖。
西湖古称武林水,钱塘湖,又名西子湖。西湖原本为海湾,因为江潮夹带泥沙长期堆积,日积月累,使海湾与大海隔绝,形成泄湖,又经历不断疏浚建设,最终稿成为半封闭的浅水风景湖泊。
南宋时期的“西湖十景”基本围绕这西湖分布就位于湖上,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锋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正所谓“西湖景致六吊桥,闽株杨柳夹碧桃。”苏堤两遍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天色空蒙,青山滴翠,杂树生烟。正像苏东坡描述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纵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的美景不仅是春天的繁花绚烂,更有夏日里的接天莲碧,秋夜中月印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梅。还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即使是同一景色也随节气的变化具有不同的特色。一年有四季,一季有六节,六节上中下,七十二变化。无论你何时来到这里,都会领略到她不同的风韵。
断桥
位于白堤的东边,长8、8米,宽8、6米,单孔净跨6、1米,有段评说西湖胜景的妙语:西湖之胜,晴湖步入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
断桥的名字最早取于唐代,宋代称为宝詁桥,元代称为段加知。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取名断桥呢?断桥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由于断桥所处的位臵背城面山,处于北里湖和外湖的分水点,视野开阔,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的最好地方。每当瑞雪初晴,桥的阳面已经冰雪融化,而桥的阴面还是白雪皑皑,远远望去,桥身似断非断,断桥残雪因此而得名。还有,断桥又是白堤的终点,从平湖秋月而来的白堤到此中断。
杭州历史悠久,并有很多传说。像吴山酥油饼,油炸桧。相传岳飞被秦桧夫妇谋害后,
杭州百姓痛恨他们夫妇。当年望仙桥有家专卖油炸面食的小店,业主眼见奸臣秦桧天天坐轿,从店前经过,愤恨不已,一天,他将面食捏成了秦桧的样子,放入油锅,边炸边喊道:油炸秦桧,油炸秦桧。从此而得名。
杭州又有哪些旅游景点呢?除了西湖以外,还有凤凰山。凤凰山因梁祝故事而得名。相传梁山伯与祝英台曾经在杭州凤凰山北坡的万松书院同窗共读。由于他俩千古情缘,使得凤凰山的游赏魅力再一次得到提升,在一座煌煌禁院的历史名山之中,叠加了爱情之山的美誉。
此外,还有吴山景区,是纵览西湖风光的最佳之地,登高远眺,左江右湖,风景绝佳。白沙堤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为贮蓄湖水灌溉农田兴建的。以风光旖旎而著称,白居易有诗云《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江原名浙江,又名之江,源于安徽,江西两省交界的怀玉山。全长605公里,是浙江省流程最长、流域最大的河流。
林徽因纪念碑在杭州花港观鱼公园。在这块新颖别致的纪念碑上,人物像和记叙文字全部镂空。纪念碑由杭州市政府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共同建造。
林徽因是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学者和诗人,祖籍福建福州人,生于杭州,出身官宦家庭,祖父进士出身,父亲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她曾在美国留学,参与国徽设计。改造传统景泰蓝,参加天安门英雄纪念碑设计,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丈夫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她与丈夫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同时他又是一名著名的作家,被胡适誉为中国才女。她的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九十九度中》等。1944年时任中国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奉命向美军供中国日占区需要保护的文物清单和地图,以免盟军轰炸时造成破坏,这份材料是梁思成历经心血完成的。但梁思成希望盟军能将另外另外城市也排除在轰炸目标之外——日本的京都和奈良。他说:要从我个人的感情出发,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但建筑绝不是某一个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梁思成不一定有徐志摩的艺术才华,也不一定有胡兰成的浪漫,但是他确是那种有胸怀的男人。
东坡肉
苏轼因为写诗得罪了朝廷而被降职,下派到河北黄州后,她自称是东坡居士,居士是对那些在家里的佛教徒的称呼,居士信佛,但可以不受佛教的一些戒律的限制,所以自称东坡居士的苏轼虽然看破红尘进入佛门,但肉还是可以吃的,当过大官的她,仍爱好美食,却没有心情爱去酒楼饭店,便亲自动手烹饪,由此派遣寂寞与烦闷,文人出身的苏东坡是个手不
释卷酷爱书画的才子。他既要烹饪美食,又要写写画画,为了兼顾用文火炖肉的办法,比便照看火候,他还写了一首食猪肉的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屑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晚,饱的自家君莫行。他第二次回到杭州啊做地方官,发动了数万民工除封田啊,疏湖港,把挖来的泥土堆成了长堤,并建桥以畅通湖水而使西湖秀容重现。又可蓄水灌溉。这条长堤改善了环境,增添了西湖景色。后来形成了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的苏堤春晓。老百姓感谢他,听说他喜欢吃红烧肉,都不约而同的送猪肉给他,苏东坡觉得应该同数万疏通西湖的民工一起享受才对,就把肉切成方块,连酒一起按照民工名册送到每家每户,他的家人把连酒一起送,领会成连酒一起煮,结果烧纸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醇味美。以后除夕夜,家家户户烧东坡肉。
西湖导游词
来杭州之前,您一定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名言吧!其实,把杭州比喻成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西湖。千百年来,西湖风景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她的丰姿倩影,令人一见钟情。就连唐朝大诗人白 居易离开杭州时还念念不忘西湖,“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诗人说他之所以舍不得离开杭州,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杭州有一个美丽迷人的西湖。“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啊!
朋友们:下面就随我一起从岳庙码头乘船去游览西湖。在船未启动之前,我先来介绍一下西湖的概况:西湖位于杭州城西,三面环山,东面濒临市区,南北长约3.2公里,东西宽约2.8公里,绕湖一周近15公里。面积约5.68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55米,最深处在2.8米左右,最浅处不足1米,蓄水量在850万到870万立方米之间。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外湖、北里湖、西里湖岳湖和小南湖5个部分。
西湖处处有胜景,历史上除有“钱塘十景”、“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妈: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南屏晚钟、双峰插云、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橹浪闻茑。如以每个字来点的内涵,它们是:春夏秋冬花,晚云夕月柳。点出了无论春夏秋冬,无论明晦晨昏,西湖胜景时时皆有,处处都在的特色。1985年又评出了“新西湖十景”。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公里的园林风景区内,颁着主要风景名胜有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有30多处。
概括起来西湖风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园、七洞、八墓、九溪、十景为胜。1982年11月8日,国务院将西湖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之一。1985年,在“中国十大风景名胜”评选中,西湖被评为第三。
西湖这么美,当然孕育着许多奇妙动人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天上有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起琢磨了很多年,白玉就变成一颗光芒四射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后天消息传到天宫,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前来把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遭到王母拒绝,于是就你争我夺,王母被掀翻在地,两手一松,明珠就掉落到人间,变成了晶莹清澈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降落,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在西湖之滨。
刚才有的朋友问西湖的水为什么这样清澈纯净?这就从西湖的成因讲起:西湖在12000年以前还是与钱塘江相通的浅海湾,耸峙在西湖南北的吴山和宝石山,是环抱这个海湾的两个岬角。后来由于潮水的冲击导致泥沙淤塞,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开来,到了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4年)西湖的湖形已基本固定,西湖真正固定下来是在隋朝(581-618年),地质学上把这种由浅海湾演变而成的湖泊叫泻湖。此后西湖承受山泉活水的冲刷,再经历过历代由白居易、苏东坡、杨孟瑛、阮元等发动的五次大规模的人工疏浚治理,终于从一个自然湖泊成为风光秀丽的半封闭的浅水风景湖泊。
历史上西湖有很多名称。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时称为武林水、金牛湖、明圣湖;唐朝(618年-907年)时称石函湖、钱塘湖。此外还有高士湖、贤者湖、上湖、龙川、钱源等称呼。到了北宋(960-1127年),苏东坡做杭州地方官时,写了一首赞美西湖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别出心裁的把西湖比作我国古代美女西施,于是,西湖又多了个“西子湖”的雅称。
西湖作为著名的风景地,许多中外名人对这情有独钟。毛泽东一生中共40次来杭州,最长的一次整整住了7个月之久,他把杭州当作“第二个家”。毛泽东常常称赞西湖秀美,但他生前从未正式发表过描写西湖的诗词。中国伟人喜欢西湖,国际友人对西湖更是流连忘返。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两次来杭州,他赞叹地说:“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而杭州是这个国家的心脏,我还要再来。”尼克松还把家乡加利福尼亚州出产的红杉树送给了杭州。
我们船已缓缓启动了。我先把整个游湖的行程简单的介绍一下:环湖一周的景点有一山和二堤。一山指的孤山,孤山景区的名胜古迹多达30多处,沿湖们所能欣赏到的有西泠桥、秋瑾墓、西泠印社、楼外楼、中山公园等。孤山之后是白堤,起自平湖秋月,终于断桥残雪,桥后还有著名的宝石流霞等景观。欣赏完沿湖景色,我们再去湖中三岛,游船最后将在苏堤靠岸。 现在船正在自西向东行驶,各位到的是孤山一带的景色。孤山西接西泠桥,东连白堤,海拔35米,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孤山景色唐宋年间就已闻名,南宋理宗曾在此兴建规模宏大的西太乙宫,把大半座孤山划为御花园。清朝康熙皇帝又在此建造行宫,雍正皇帝改行宫为圣因寺,与当时的灵隐寺、净慈寺、照庆寺并称“西湖四大丛林""。
或许有的朋友要问:孤山既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为什么要取名“孤山”呢?这是因为历史上此山风景特别优美,一直被称为孤家寡人皇帝所占有,所以被为孤山。从地质学上讲,孤山是由火山喷出的流纹岩组成的,整个鸟是和陆地连在一起的,所以“孤山不孤,断桥不断,长桥不长”被称为西湖三绝。 大家再看前方那座环洞石拱桥,地处孤山西面,名叫西泠桥。它和断桥、长桥并称为西湖古代的三大情桥。
过了西泠桥,孤山后麓的绿树丛中有尊汉白玉塑像,只见这位女英雄左手叉腰,右手按剑,目光炯炯,昂首注视前方,似在探求着革命的真理。她是谁呢?她就是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为推翻清王朝,争取民族独立而壮烈牺牲的“鉴湖女侠”秋瑾。这尊塑像高2.7米,墓座高2米,正面碑石上该有孙中山手书“巾帼英雄”4个大字。秋瑾烈士的塑像,给了我们一种启示:西湖的闻名,不仅仅是占了山水之胜,它更因众多的历史人物而倍增光彩。在西湖风景区内,被誉为“湖上三杰”的岳飞、于谦、张苍水,还有与秋瑾一起为振兴中华而献身的近代发主革命者徐锡麟、陶成章等,都安葬了西子湖畔。
我们的船继续徐徐往东行驶,各位看到前面的一道 粉墙,院内便是著名的西泠印社。印社右侧,这幢中西合璧的建筑,就是百年老店楼外楼。楼外楼创建于1848年,店名取自南宋诗人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名句。楼外楼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曾经接待过许多中外名人。楼外楼的当家名菜数西湖醋鱼了,它是选用西湖中在规定范围内养殖的草鱼,先在清水中饿一二天,除去泥土味,然后烹制而成的。成菜后的西湖醋鱼,色泽红亮,肉味鲜嫩,酸甜可口,略带蟹味,是杭州最有代表性的风味名菜。
现在船已驶向中山公园,孤山的正门就在这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孤山既是一座风景名山,又是一座文化名山。孤山的地位在西湖景区中之所以这么重要,是因为它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景区内有著名的“西湖天下景,”还纪念北宋隐逸诗人林和靖的放鹤亭。这些景点等上岸后我们起前往参观。
中山公园旁,我们看到的这一组建筑是新近修建落成的“浙江省博物馆”。进而面陈列着上至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下到近现代的文物展品1700余件。博物馆后面的古建筑是清代的皇家藏书楼文澜阁,它是我国为珍藏《四库全书》而修建的七大书阁之一。
请看前面那座突出湖面的水泥平台的重檐亭子已展现我们眼前,这座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的建筑,名叫平湖秋月。它是白堤的起点,也是杭州的三大赏月胜地之一。历史上杭州人中秋赏月有三大去处:湖中首推三岛之一的三潭印月,山上应是凤凰山坡的月岩景点,至于岸边,就数这月白风清、水天共碧的平湖秋月了!
现在各位看到前面这条“间株杨柳间株桃”的游览长堤就是白堤。当我们的船驶到这里,西湖最秀丽的风光就呈现在大家面前了。瞧!堤上两边各有一行杨柳、碧桃,特别是在奏,柳线泛绿、桃树嫣红,一片桃红柳绿的景色,游人到此,仿佛如临仙境。白堤原名“白沙堤”,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以风光旖旎而著称。它虽与白居主持修筑的白堤不在一个方位,但杭州人民为缅怀这位对杭州作出杰出贡献的“老市长”,仍把它命名为白堤。它与苏东坡主持建造的苏堤犹如湖中的两条锦带,绚丽多姿,交相辉映。大家再看,白堤中间的这座桥叫锦带桥,以前是座木桥,名中“涵碧桥”,如今更名为石拱桥。
在白堤的尽头,到了断桥,全长1公里的白堤就由此而“断”了。 断桥的名字最早取于唐代,宋代称宝祜桥,元代又叫段家知,以前是座苔藓斑斑的古老石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桥虽然是座很普通的石拱桥,但它的名字和《白蛇传》故事联系在一起,因而成了西湖中最出名的一座桥。 讲到这里,我看到有的朋友已经在仔细观察,或许你们马上会问:这座桥根本没有断,为什么要取名“断桥”呢?这个问题就让我来解答吧。断桥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由于断桥所处的位置背城面山,处于北里湖和外湖的分水点,视野开阔,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最好的地方。每当瑞雪初晴,桥的阳面已经冰消雪化,而桥的阴面却还是白雪皑皑,远远望去,桥身似断非断,“断桥残雪”就因此得名。还有,断桥又是白堤的终点,从平湖秋月而来的白堤到此中断。讲到这里,或许大家已经明白,原来是“堤断桥不断”。
大家再看断桥后面那座山叫宝石山,海拔78米。这座山的岩石和西湖群山不同,主要由火成岩中的流纹和凝灰岩构成,其中有一种名叫碧玉的“宝石”,嵌在紫灰石中,在阳光照射下,分外耀眼,这就是宝石山得名的由来。山上那座秀丽挺拔,高高耸立的塔,名中保俶塔。保俶塔初建为九级舍利塔,现在的是1933年重建的。它是用成的实心建筑,塔身呈八棱型,高45.3米,上下匀称,线条柔和优美,在湖上诸塔中,保俶塔的造型最为俏丽,体态最为窈窕。历史上与保俶塔相对应的还有一座雷峰塔,在西湖风景布局中,同位于一条中轴线上,一南一北,隔湖相望,一个敦厚典雅,一个纤细俊俏。在雷峰塔未倒塌前,西湖上曾呈现出“南北相对峙,一湖映双塔”的对景,所以民间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的说法,道出了当年雷峰塔和保俶塔的不同风姿。
各位朋友:西湖沿岸的景观就介绍到这里,接着我们去观赏湖中三岛。
首先我们来看西湖中最大岛“三潭印月”,也叫小瀛州。这是一个“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湖上花园。全面积7万平方米,其中水面占60%。全岛呈“田”字形,东西连柳堤,南北建曲桥,曲桥两侧,种植着大片红、白各色的睡莲。此外,历史上三潭钱月还以种植西湖莼菜而著名。 下面请随我上岛游览,三潭印月这座小岛,初建军于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是用疏浚的湖泥堆积而成的。它的精华就在于岛南面的三座石塔。
接着我们再来看湖中那座飞檐翘角的亭,名叫湖心亭。它是西湖中最大的一座亭。也是在西湖三岛中最早营建的一座岛,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距念已有440年有历史的。“湖心平眺”是钱塘十景之一。站在湖心亭处眺望西湖,水光山色,尽收眼底,西湖风光,一览无余。 湖心亭西北的那个小岛,称为阮公墩。是西湖三岛吧最小的一个,面积仅5561平方米。它是在清朝嘉庆年间(1800年),浙江巡抚阮元用疏浚西湖后的淤泥堆积而成的。阮墩垂钓已成为杭州市民假日休闲的好去处,阮墩夜游则是为各地旅游者隆重推出的西湖夏季的一个特色旅游项目。 游完湖中三岛,我们的船已驶向即将停靠在方向----苏堤。
大家请看:前面这条自南而弱横贯西湖,全长2.8公里的湖中长堤就是苏堤。堤上共有6座石拱桥,分别是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堤岸种植桃柳、芙蓉,形成“西湖景致六条桥,一枝杨柳一枝桃”的景色。说到苏堤,人们自然会想起北宋诗人苏东坡,苏东坡曾二次担任杭州的地方官,他组织20万民工疏浚西湖,然后利用湖泥葑草,筑成了这条从南屏山下直通栖霞岭麓的长堤,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取名“苏堤”。现在 堤的南端修建了“苏东坡纪念馆”供人们参观,缅怀苏东坡的功绩。
各位朋友:人们常常把杭州西湖和瑞士日内瓦的莱蒙湖比喻为世界上东西方辉映的两颗名珠,正是因为有了西湖,才使意大利的马可波罗把杭州经喻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西湖做为著名景点,接待过世界各国的元首不计其数。因此,西湖不仅是杭州的明珠,更是东方的明珠,世界的明珠。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这是白居易为颂扬西湖给后人留下的回味无穷的千古绝唱。各位朋友,当我们即将结束西湖之行时您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呢?但愿后会有期,我们再次相聚,满觉陇埯赏桂子,钱塘江上看潮头,让西湖的山山水水永远留住您美好的回忆。
六和塔导游词
观赏六和塔的全貌要走一段小小的山坡。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六和塔的来历。关于它的来历,民间一直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钱塘江里住着一个性情暴躁的龙王,它喜怒无常,常常使潮水涨落无定。江水泛滥,淹没了沿江两岸的屋舍良田,人民饱受其害。后来有个名叫六和的小伙子,发誓要跟龙王争斗,率众搬石填江,终于制服了龙王。从此,江边的荒滩重又变成了良田,年年五谷丰登,人人得以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后人为了纪念这个勇敢的小伙子,就在六和填江的地方,造起了这座以六和塔命名的六和塔。另一个传说是:春秋战国时,列国纷争,弱肉强食,当时七国中势力最强的秦国,常常借故欺侮邻近的弱小诸国。纵横家苏秦就往来游说于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之间,使六国和好联盟,合纵抗秦。据说当年这六国君主的结盟大会,就是在这钱塘江畔的月轮山上召开的,后人就在此建塔纪念。因六国联合,故六和塔又叫“六合塔”。这些虽然都是传说,但它表达了杭州人民对这座古代建筑的珍爱。
其实,根据历史记载,这里曾是吴越国王的南果园。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吴越王钱弘俶听从延寿、赞宁两位和尚的建议,在此建塔以镇江潮。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六和塔”,指的是“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利和同均,口和无争,意和同悦”。
这是佛教的六种规约。此塔建成后,就取“六和塔”之义,定名为“六和塔”。塔旁的塔院,也就称之为六和寺。南宋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改六和寺为开化寺。至于又叫六合塔,则取“天地四方”之意。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了六和塔前。塔前有一座二龙抢珠的石坊。再看雄伟壮观的塔身为平面八角形。这座楼阁式砖木结构的塔,占地867平方米,塔高59。89米,外观13层,每两层为一级,实际塔内只有七级。每级之间,铺有螺旋形阶梯,回旋上升,可直登至塔顶。塔内还有南宋的石刻佛经。每层塔壁的须弥座上雕刻着花卉人物、鸟兽虫鱼等各式图案。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乾隆皇帝来到六和塔,在塔内每层各书匾额,第一层叫“初地坚固”,第二层叫“二谛俱融”,第三层叫“三明净域”,第四层叫“四天宝网”,第五层“五云扶盖”,第六层叫“六鳌负载”,第七层叫“七宝庄严”。塔内共有226级台阶,从外到里分外墙、回墙、内墙、小室四部分。各层木檐由下而上层层向上递减,使檐上明亮,檐下阴暗,一明一暗,衬托分明,宜于远眺,这说明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已注意到了登高远眺的艺术构思。在塔的每层檐角上还挂有104个大铁马,起风时,铁马会发生悦耳的声音。
六和塔虽然是宗教建筑,但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据有关文献记载,六和塔初建时规模很大,塔身共有九级,高170米左右。据传此塔初建时,北宋建筑名匠喻皓参加了设计,他所著的《木经》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著作,书中对宋代建筑的结构、装饰、营造方式等,都有详细记载,六和塔就是按照《木经》的建筑方式建造的。六和塔顶上,当时还装有塔灯,在钱塘江上夜航的船舶,都利用它作为指示方向的航标。六和塔建成后,到了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就完全毁于兵火。现存的塔身是南宋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开工重建的,历时11年,到南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才全部竣工,但高度远不如前,只有七级了。清代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修建外部木檐时,光搭一个施工用的脚手架就花了三年时间。可见在当时技术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建造这样浩大工程是相当艰巨的。解放后,国空于1953年、1971年和1990年分别进行了三次大修,并在塔内装上扶手栏杆和电灯。六和塔自南宋重建迄今,虽经多次修缮,但整座塔身还基本上保持着南宋时期的风貌。
六和塔还有不少文物古迹。塔后侧壁上有石刻镇海神像,是明代万历年间重刻的。塔左侧有“敕赐开化之寺”石碑,是南宋碑文。塔后高台上,有清乾隆皇帝游塔时手书的六和塔塔碑。另外,据《水浒》记载,梁山泊英雄花和尚鲁智深在南征后,因不满朝廷统治,就在六和塔“听潮而圆,闻信而寂”,死后葬于开化寺。那位在山东景阳岗上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行者武松,后来也老死在这里。故旧时六和塔内,曾绘有鲁智深和武松的画像。最近,在月轮山上又建起了一座“中华古塔集萃园”,使前面的古塔与后面的塔群相映生辉,给六和塔增添了新的游览内容。
游完六和塔,大家请往南看,这就是著名的钱塘江。江呈“之”字折叠形,所以钱塘江又名“之江”,“浙江”省名也由此而来。钱塘江是浙江省第一大江,古称罗刹江,发源于安徽省东南部休宁县的六股尖,全长605公里,流域面积4。88万平方公里。因钱塘江口阔身狭,至杭州湾后呈喇叭状,海潮倒灌形成气势澎湃的钱塘江大潮,全世界只有巴西亚马逊河的海潮可以与之媲美。钱江潮在每年农历8月18这一天最为壮观,最佳观赏地点在海宁县的盐官镇。
大家再看,在钱塘江上有一座横贯南北的铁路公路双层两用桥,这就是钱塘江大桥。在钱塘江大桥未建立之前,过往行人都通过六和塔下的古龙山渡摆渡过江。钱塘江大桥是我国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负责此桥设计和施工的,就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学专家茅以升教授。大桥始建于1934年8月8日,建成于1937年9月26日,大桥全长1453米,分正桥和引桥两部分,共16个桥孔,15个桥墩。上层通公路、行人,下层通铁路,浙赣线、杭甬线都通过此大桥。建桥资金共花费540万两银元。钱江大桥建成后三个月,因日军逼近杭州,被近于1937年3月1日,才又重新修复通车。
1990年,国家在大桥下游13公里处又建成了一座铁路公路平行的钱江二桥,总长度为3100米。1993年12月,钱江三桥的兴建已经动工。届时,我们再来登塔观江,看到的将是杭州外滩的一番新景象.
灵隐寺导游词
杭州西湖灵隐寺导游词1
各位游客“湖山昼明寺,明寺藏深山”作为杭州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大的千年古刹——灵隐寺。灵隐寺讲究山门开阔,以炫耀法门,而气势宏伟的灵隐寺却深隐在西湖群峰密林中,就是到了寺庙前,也寻不出“灵隐寺”这个寺名。各位要了解其中缘由,我得先简要介绍灵隐寺的历史。
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元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杭州最大的丛林寺院,也是全国十大古刹之一。佛教信徒素有“朝普陀必先经灵隐”的说法。据《灵隐寺志》记载,公元326年,印度来了一个和尚叫慧理。见这里山水奇秀,怪石嶙峋,很像印度的灵鹫山,认为是仙灵所隐之地,一时便在此建寺取名“灵隐”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灵隐第一殿——天王殿前面。大家请看大殿重檐下悬挂的两块横匾,一块“靈鷲飛來”是由近代著名佛教居士书法家黄元秀所提,而另一块“雲林禅寺”的匾额是清康熙皇帝的亲笔手书。那清康熙皇帝为什么要把“灵隐寺”改为“雲林禅寺”呢?据灵隐寺记载,清康熙28年,康熙皇帝在寺院主持谛晖法师陪同下一早登上了寺后的北高峰,之间寺院笼罩在晨雾之中,眼前云林漠漠,分外幽静,下山回寺后,触景生情,引用杜甫“江汉终吾老,云林的尔曹”的诗句挥笔写下了”雲林禅寺”四个大字,赐为寺额但300多年来,杭州人们从来没有承认过康熙的改名,大家还是叫“灵隐寺”。
从看天王殿前两座经幢,刻于北宋开宝二年,是吴越国王家庙“奉先寺”遗物,宋时由迎珊移置于此,经幢也称石幢,是一种刻着佛名活经咒的石柱,是古代佛教标志物,作为镇邪祈福之用,下面请大家随我进殿内参观。
灵隐寺自创建至今,重要的毁建有14次,历史上灵隐寺规模最大要数五代吴越时,当时全寺有9楼18阁72殿,僧房1300余间,僧徒3000余人。清代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四次巡游灵隐寺;乾隆皇帝也六次南巡到灵隐寺,足见灵隐寺在当时的地位。可惜后来,灵隐寺遭天灾人祸,破坏严重。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大部分建筑化为灰烬。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灵隐寺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修复。现在灵隐寺的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藏经楼、华严殿等五大殿,两边有东西禅室、碑室、方丈院和五百罗汉堂建筑。实现了灵隐“还灵鹫之壮观,复名山之胜景”的梦想。
杭州西湖灵隐寺导游词2
各位朋友:
我们的车刚经过苍松夹道的九里松,已到灵隐风景区了。
灵隐景区背靠北高峰,占地约36.9公顷。整个景区由灵隐寺、飞来峰、中华石窟艺术集萃园等组成,还流传着济公抢新娘,康熙皇帝错题云林寺等传说。我们先参观1993年新增添的“中华石窟艺术集萃园”。游览飞来峰石窟造像时,我们还要钻一下青林洞,摸一下“济公床”,看看理公塔、龙泓洞,找一找“一线天”,然后看一看飞来蜂石窟造像中最大的一龛大肚弥勒佛。经过壑雷亭和冷泉亭后,便是隐在清泉秀峰之间的灵隐寺。灵隐寺的主体建筑分三进: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灵隐是杭州的旅游热点,游人很多,请诸位跟随我,游览后,不仅能使你感到“灵山、灵峰、灵水、灵鹫、灵隐”秀丽山水,使你欣赏到宋元石窟造像的精湛艺术,更让你为“西湖第一名胜”灵隐寺的雄冠而赞叹。
大家请看黄色粉墙的照壁上写着“咫尺西天”四个大字,这就告诉我们只要再跨上一步,便到佛国世界了。
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即公元326年,距今有1600多年的历史,比少林寺还早170多年(少林寺建于495年),是杭州最大的佛教寺院,也是全国十大面,重檐翘角,上挂72个风铃,如遇风起云涌,风铃丁当作响,宛如天乐合奏。塔内供奉的药师佛可为众生消灾延寿,所以香客常年不断。据说,当年侯景突然兵变,太监也去抗击,留下柴火与米。梁武帝纵有菩萨心肠,却不知长明灯可以点火烧饭,最后终于活活饿死。鸡鸣寺旁有口胭脂井,因为南朝陈后主,他在位时间是583。589年,他因为贪恋酒色而导致国破家亡,最后携王妃投入此井,被后人称之“辱井”。鸡鸣寺和北极阁北面,是一块被称为西家大塘的水面,清末胥自修在此栽荷植菊,沿塘建园,名声大噪。后因战火,日渐荒芜。天长日久,胥西谐音,胥家大塘被西家大塘所取代。如今,这块被明末顾文庄夸赞的“水田村舍,世外桃源”的仙境已被高耸林立的楼群所代替,古貌换新姿。
现在我们依女儿墙向下俯瞰,这一片掩映在参天大树中的幢幢墨绿琉璃瓦大屋顶古建筑,是南京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这里曾经是六朝最大的皇家园林华林苑遗迹和供奉关羽的武庙旧址,明代这里是可以容纳九千大学士的国子监的一部分。民国时,这里是中央政府的考试院。
再向前走,我们可以登上木板搭建的观景台,让玄武湖尽收眼底。晚唐诗人韦庄在登临这段城后,曾在《台城》这首诗中写道:“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时诗人在这里吟诗赏景,是不是给人一种身在图画中的感觉。大家请看:这里东界钟山,南临九华,西对清凉,环抱在群山之中的玄武湖,碧波百顷,娟秀妩媚,像一面清澈明亮的镜子,将“龙蟠虎踞”的古城映说。传说飞来峰有七十二洞,由于年代久远,大多湮没无考。而在东部和北部的几个洞壑中却布满了五代至元代的大批石刻造像。那艺术精湛的石刻造像,石缝中的奇树古藤,给山峰增添了神秘的色彩。飞来峰一带风景秀丽,可以称得上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无水不清。
1993年,飞来峰旁又增添了一处新景观,这就是“中华石窟艺术集萃园”,它借飞来峰山林之势,塑造了大足石刻、安岳卧佛、龙门、麦积山、云冈石窟、乐山大佛等代表不同地方、各个年代的佛像近万尊,大大丰富了杭州灵隐景点的文化内涵。
现在我们去看看飞来峰东南侧最大的一个洞??青林洞。它因洞口形似虎嘴,又称“老虎洞”或“金光洞”。大家请看,在洞口上方有三尊小佛,称为“西方三圣”,是飞来峰现存有题记造像中年代最早的一龛,它雕于五代后周广顺元年,即公元951年,中间那尊叫阿弥陀佛,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称无量寿佛、接引佛。两侧分别是他的左右胁侍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再看洞口崖壁上有一龛北宋乾兴元年,即公元1022年雕刻的“卢舍那佛会”浮雕,是飞来峰中雕刻最精致的佛像。中间的卢舍那佛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能以光明普照众生,故名大日如来即佛光普照的意思。卢舍那佛头戴宝冠,身着袈裟,坐在正中的莲花座上,上举双臂做说法状。左面骑狮子的是文殊菩萨,牵狮的是拂森;右侧骑象的是普贤菩萨,牵象的是獠蛮;旁边还有四天王和四菩萨像及随身供养一共15尊像。这组浮雕,结构完整,主次分明,造型生动,场面热烈,颇有装饰味。洞内除了古代石刻,还有不少济公传说中的遗迹呢。我们前方这块酷似床样的岩石就是“济公床”。传说济公常隐在洞内喝酒吃狗肉,吃饱喝足了便在石床上呼呼而睡。再请人洞看看,这就是济公为救被飞来峰压住的小孩,用力顶开倒坍的石块而留下的“手印”,下方还有一顶济公戴的船形“帽子”。身后黑黝黝的小洞里,还有一张石桌,传说是济公吃狗肉的地方。
看完青林洞,我们再去看看玉洞。此洞因洞顶岩上滴下的含有石灰岩溶液,呈乳白色而名,又因蝙蝠出没栖息,顶部呈蝙蝠状,又称“蝙蝠洞”。洞内曲折通明,有点像桂林伏波山下的伏波洞。伏波洞有宋代造像,玉洞四壁所刻20多尊真人大小的罗汉也都是北宋真宗咸平四年,即公元1001年的作品。洞前这块岩石平台,称“翻经台”,相传南北朝诗人谢灵运曾在这里翻阅过经书。此洞还有个名字叫“岩石室”,传说晋代道人葛洪的祖父葛孝先是在此洞修炼而得道成仙的。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理公塔。灵隐寺开山祖师慧理和尚的遗骨就埋在塔下,现塔为明万历十八年重建。塔旁有两尊石刻,一为佛母像,一为金刚手像。这是元荣禄大夫宣政院使脱脱夫人至元二十九年,即公元1292年出钱镌刻的。按密宗的传说,金刚手就是夜叉神,应是凶、怒、丑、恶之相,可这里看到的金刚手却头戴金冠,手持金刚杵,身围飞舞飘带,洋溢着天真的稚气,是唐宋传统风格同藏、蒙民族艺术相结合的特有风格。
据专家考证,自北魏到唐代的佛雕艺术主要集中在西北、华北和中原地区,自晚唐以后趋向衰落,而飞来峰的五代、宋、元造像,正好弥补了这个空白,起到衔接前后的作用。飞来峰造像起自青林洞,缘溪上行,经过灵隐寺,延伸到法云弄,在长约600米,宽约200米的区域内,共有153龛470余尊造像。现保存完整和比较完整的有335尊,而元代造像近100尊。飞来峰石窟是南方石窟的代表,与北方石窟比较有三方面的区别:其一,北方石窟的地质形成大都为花岗岩,南方石窟的地质形成大都为石灰岩;其二,北方石窟大都为唐代以前的石窟艺术,如敦煌莫高窟等,南方石窟大都为五代宋元的作品;其三,北方石窟大都是石窟造像,而南方石窟大都为摩崖石刻。飞来峰造像有三个全国之最:一是全国元代造像最多最集中的一处;二是雕造的对象从以佛为主体过渡到以罗汉为主体,成为全国石窟中雕造罗汉最多的地方;三是汉族地区供奉与西藏喇嘛教有关的佛像最多的地方。因此在中国石窟雕刻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196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前面就是龙泓洞。你看洞口上方的如来、观音像,仪态庄重,面容慈祥,衣褶飘动自然。此洞因端坐一尊观世音像,又叫“观音洞”,大家抬头又能看到洞顶开一小口,可以直接看到天,俗称“通天洞”。看!洞顶那一大一小的自然石块的背影像不像送子观音?旁边是射旭洞。请大家抬头仰望黑咕隆咚的洞顶石缝间微露一线天光,这就是著名的“一线天”胜迹。
飞来峰上造像艺术,最引人注目的,要数正前方对崖壁间那袒腹露胸,笑脸相迎的大肚弥勒佛了。大家一看是否也会“开口便笑”呢?他这一笑整整笑了997年了,这尊讨人喜爱的佛像正好雕于公元1000年,是浙江省奉化县契此和尚的化身。因他一手执布袋,一手挂念珠,所以又称“布袋和尚”。你看他那丰满的身躯,不羁的坐势,宽阔的天庭,那眉开眼笑所表现出来的乐观和智慧,摆脱了佛教仪规的束缚。石刻采用写实的手法,还将十八罗汉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天然岩壁间,起到陪衬作用,也反映了宋代作品结构完整,技法精练。这尊弥勒佛像是整个飞来峰造像中最大的一翕,长9米,高2.6米,成为飞来峰造像的标志作品。面对各位来访的朋友,弥勒佛怎么不笑逐颜开呢?“眼前都是有缘人,相亲相近,怎不满腔欢喜;世上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有道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看到他,天下事还有什么不难为之宽怀呢?
杭州西湖灵隐寺导游词3
各位游客,杭州市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七大古都之一,历史上素有“东南佛国”之称。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意境今天在杭州仍能感受到。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灵隐景区。
灵隐景区不仅有闻名全国的千年古刹灵隐寺,还有古代石窟艺术瑰宝飞来峰造像。这里名山胜水,名人逸事,名泉名亭,名寺名佛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幽雅、秀丽,文化氛围浓郁的仙山佛国。
请看这面写有“咫尺西天”的照壁。“咫”,是我国周代计算长度的单位,“咫尺”是距离很近的意思。就是说,从这里只要在往前迈一步就是佛国世界灵隐寺了。现在请各位游客随我进入景区游览。
“飞来峰概况、青林洞”: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我们眼前的这座海拔仅168米的奇秀的小山风,就是苏东坡诗句中提到的飞来峰了。相传在1600多年前,印度高僧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奇峰怪石,风景绝异,惊奇地说:“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时飞来?”因此后人命此山为飞来峰,又名“灵鹫峰”。还有人说,飞来峰是从峨眉山飞来,并流传着济公活佛抢新娘就生灵的故事。真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其实飞来峰形成于地质史上的二叠纪时期,已有2亿年历史,是一座石灰岩山峰。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质地松脆,易受水蚀和风化,长年累月就 ......
杭州西湖灵隐寺导游词4
各位游客,杭州市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七大古都之一,历史上素有“东南佛国”之称。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意境今天在杭州仍能感受到。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灵隐景区。
灵隐景区不仅有闻名全国的千年古刹灵隐寺,还有古代石窟艺术瑰宝飞来峰造像。这里名山胜水,名人逸事,名泉名亭,名寺名佛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幽雅、秀丽,文化氛围浓郁的仙山佛国。
请看这面写有“咫尺西天”的照壁。“咫”,是我国周代计算长度的单位,“咫尺”是距离很近的意思。就是说,从这里只要在往前迈一步就是佛国世界灵隐寺了。现在请各位游客随我进入景区游览。
“飞来峰概况、青林洞”: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我们眼前的这座海拔仅168米的奇秀的小山风,就是苏东坡诗句中提到的飞来峰了。相传在1600多年前,印度高僧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奇峰怪石,风景绝异,惊奇地说:“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时飞来?”因此后人命此山为飞来峰,又名“灵鹫峰”。还有人说,飞来峰是从峨眉山飞来,并流传着济公活佛抢新娘就生灵的故事。真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其实飞来峰形成于地质史上的二叠纪时期,已有2亿年历史,是一座石灰岩山峰。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质地松脆,易受水蚀和风化,长年累月就形成众多形状迥异的岩洞,大自然造就了“无石不奇,无水不清,无洞不幽,无数不古”的飞来峰。特别珍贵的是,在天然岩洞里和山崖上,布满了五代、宋、元时期的大批石刻造像。在长约600米,宽约200米的区域内共有153龛,470余尊造像,保存较为完整的有338尊。这些精湛的雕刻艺术品不仅给奇峰秀石增添了神秘色彩,而且是飞来峰成为我国石窟造像中的艺术宝库。好,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叫“青林洞”,因洞口形似虎嘴,故又称“老虎洞”。
请大家抬头细看,位于青林洞口上方的三尊大型佛像就是“华严三圣”:中间是“毗卢遮那佛”,是佛教密宗中最高的神,左边是文殊菩萨,右边是普贤菩萨。这龛佛像建于公元1282年,是元代作品中最早的一龛。
在“华严三圣”旁还有3尊小佛像,人称“西方三圣”,它雕刻于五代后周广顺元年,即公元951年,这是飞来峰所有雕刻中年代最早的作品。中间那尊叫阿弥佗佛,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称无量寿佛、接引佛;两侧分别是他的左右胁侍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这件作品虽然已经风化,但仍能看出五代时期精湛的艺术风格。
让我们再看那洞口右边的崖壁上,是佛教故事《卢舍那佛会》浮雕,这是飞来峰中雕刻最为精致的作品。石龛里正中坐在莲花座上的是卢舍那佛,他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能以光明普照众生,故名“大日如来”。卢舍那佛头戴宝冠,身披袈裟,双臂上举,呈说法状,左右两侧骑在狮、象之上的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还有四大天王和四菩萨像,再加上随身供养,一共15尊。龛外还有两个“飞天”浮雕,都是北宋乾兴元年,即公元1022年的作品。这组浮雕,雕刻线条非常细腻生动,很有现代装饰画风格。
虎跑梦泉导游词1
虎跑梦泉是新西湖十景之一,位于西湖之南,大慈山定慧禅寺内,距市区约5公里。相传公元九世纪初,唐代有个叫寰中的高僧住在这里。后因水源缺乏,准备迁出。一夜,高僧梦见一神仙告诉他:南岳童子泉,当遣二虎移来。第二天,果真有二虎“跑地作穴”,涌出泉水,故名“虎跑”。
虎跑泉水从石英沙岩中渗过流出,清澈见底,甘冽醇厚,纯净无菌,饮后对人体有保健作用,被誉为“天下第三泉”。杭州有句俗话:“龙井茶叶虎跑水”,龙井茶和虎跑水素称 “西湖双绝”。用这里的泉水泡出的龙井茶,其茶味更觉清香。在此观泉、听泉、品泉、试泉,其乐无穷。
虎跑泉附近还有滴翠轩、叠翠轩、罗汉堂、钟楼、碑室、济公殿、济公塔、虎跑梦泉塑像、弘一法师(李叔同)之塔等众多景点,供游人观赏。虎跑所在的大慈山谷,自唐代以来即建有佛寺,至今山上虎跑泉后,仍设置了大型雕塑《梦虎》,只见两只猛虎接踵跑地出泉,高僧性空禅师却犹自怡然梦中;石雕前,一泓清泉潺潺流往山下。整件雕塑依山临水,浑若天成,与层峦幽谷、茂林修竹的背景和谐融洽,使得虎跑这座由昔日湖上名刹演变而成的山林公园有了画龙点睛笔。
虎跑泉是一处以“泉”为主题的观泉、听泉、品泉、试泉的泉源景观,又是以性空、济公、弘一法师传奇故事为特色的人文景观,位于西湖之南的大慈山定慧禅寺内。民间传说唐代性空大师游历此山,这里风景优美,只是无水源,决定去别处,忽然有神人告诉他即将有二只老虎会来挖泉,翌日,果然有二虎跑山出泉,甘冽醇厚,纯净无菌,从此“龙井茶叶虎跑泉”被称为 “西湖双绝”。宋苏东坡赞虎跑泉诗中,留有“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尊自在尝”的佳句。虎跑经全面改造,恢复了济公塔院、罗汉堂,并塑造栩栩如生的“梦虎”和济公传说浮雕。
虎跑梦泉导游词2
虎跑梦泉新西湖十景之一,位于西湖之南,大慈山定慧禅寺内。
民间流传美丽神话,明宋濂在《虎跑泉铭》序中写道:“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性空大师来游慈山,乐其灵气盘郁,栖禅其中。寻以无水,将他之。忽神人跪而告曰:自师之来,我等缴惠者甚大,奈何弃去?南岳童子旋当遣二虎来移,师无忧也。翌日,果见二虎跑山出泉,甘冽醇厚,纯净无菌。誉为:“天下第三泉”。
“龙井茶叶虎跑水”,素称“西湖双绝”。在此观泉、听泉、品泉、试泉,其乐无穷。虎跑经全面改造,恢复了济公塔院、罗汉堂,并塑造栩栩如生的“梦虎”和济公传说浮雕。宋苏东坡赞虎跑泉诗中,留有“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尊自在尝”的佳句。虎跑泉为杭州名泉之一,水质纯净,甘冽醇厚。用虎跑水泡龙井茶,清香溢口,沁人心脾,被誉为西湖双绝。郭沫若曾赋诗赞道:“虎去泉犹在,客来茶甚甘”。虎跑泉水有较大的分子密度和表面张力,在盛满水的杯子中轻轻放入硬币,硬币能浮在水面而不沉。即使水面高出杯口达三毫米,水也不外溢。
虎跑泉附近景点有滴翠轩、叠翠轩、罗汉堂、钟楼、碑室、济公殿、济公塔、虎跑梦泉塑像、弘一法师(李叔同)之塔等众多景点,供游人观赏。
虎跑梦泉导游词3
杭州虎跑梦泉是一处以泉为主题的泉源景观,它的游览乐趣在泉,从听泉、观泉、品泉、试泉、寻泉直到梦泉,能使人自然进入一个绘声绘色、神幻自得的美妙境界。同时虎跑又是以性空、济公、弘一法师等传奇故事为特色的人文景观,各式建筑、石刻、景观让人目不暇接。传说唐代高僧性空住在这里,后来因水源短缺,准备迁走。有一天,他在梦中得到神的指示说,附近藏有一处泉眼,很快就会有老虎过来挖泉。次日性空果然看到两只老虎在刨山挖泉,石壁涌出的泉水甘冽醇厚,纯净无菌,虎跑梦泉由此得名。
今日虎跑,是西湖风景区集多重文化内涵于一地的山林公园。它汇聚了以虎跑泉为代表的自然景观和以虎跑寺为主的人文景观。全园以虎跑泉、溪为主脉,利用旧虎跑寺建筑遗构在泉池周围及沿溪坡地设翠樾堂、罗汉亭、钟楼、及茶室、餐馆等,并建有李叔同纪念馆。林泉丰茂加上人文荟萃,虎跑梦泉在新西湖十景评选时金榜题名。
虎跑梦泉导游词4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风景如画的世界自然遗产之地——颐和园。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张迎明,现在我们就走进颐和园。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但在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做消夏游乐的养老之地。
颐和园的景色优美如画,但最美的景色还是昆明湖和万寿山。游客们请看,现在我们面对的就是昆明湖,它的总面积可达300多平方公里,有五个北海那么大,每年都会有很多外国游客来此观光。或是游走观赏,或是泛舟湖上。
各位游客刚刚游玩了昆明湖,现在我们登上的就是著名的万寿山。你们可以向下望,颐和园大半的景色尽收眼底,从此地欣赏昆明湖又是另一番景象,湖面犹如一面镜子,镶嵌在颐和园的中央。万寿山的半山腰上还坐落着一座三层建筑佛香阁,看那黄色的琉璃瓦正闪闪发光。在佛香阁的下面还有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那就是排云殿。
颐和园的景色非常迷人,下面就请各位游客自由欣赏,在游玩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希望你们玩得开心!
虎跑梦泉导游词5
关于虎跑泉,有一个传说故事。很久以前,有个性空和尚住在这里,但是这里没有水,生活非常不方便,于是他准备离开。一天夜里,他梦见一位神仙告诉他:“明天有两只老虎会将南岳童子泉移来。”第二天一大早,果然有两只老虎从山上跑下来,刨出了一股清泉。所以叫作“虎跑泉”。
虎跑泉旁边的森林里,常常用传来一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泉边有一块块各种各样的鹅卵石,像颗颗镶嵌在剑上的宝石。虎跑泉水是那么清,又是那么绿。清得能看见泉底形状各异的鹅卵石。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映衬过的一样。舀一口泉水尝了尝,还带有一丝丝清凉的甜味呢,听很多人说虎跑泉水还能用来治病呢!
最有趣的,当然是关于虎跑泉的张力了。虎跑泉表面的张力很大,如果用杯子将水放满,再将钱币一个一个放入杯中,泉水渐渐高出杯面3毫米还不会外溢,可有趣了!
这就是美丽的虎跑泉!这就是家乡的虎跑泉!
乌镇导游词
乌镇地处浙江北端,与江苏省相邻,曾经是两省三府七县交界之处。春秋时期,乌镇是吴疆越界,吴国曾驻兵于此以防越国,当时称乌戌。乌镇的称呼,首次出现是在唐咸通十三年。南宋嘉定年间,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河东为青镇,解放后,统称乌镇。
关于乌镇一词的由来,还有一个典故。据说在唐宪宗元和年间,浙江刺史李琦妄想割据称王,举兵叛乱,朝廷命乌赞将军率兵讨伐。乌将军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打得叛军节节败退。李琦突然在市河河畔挂牌休战,正当乌将军就地扎营伺机再战时,李琦却于当日深夜偷袭营地。乌将军仓促应战,最后连人带马跌入李琦设下的陷阱,被叛军乱箭射死。虽说仗是打输了,但是乌赞将军那种正直、忠诚、爱国的表现,让老百姓十分钦佩。大家为了纪念他,就把镇名以他的姓氏为名,改称乌镇。
草木本色染坊
整个工坊占地2500平方米,地面是青砖铺就的,上面竖立着密密麻麻的高杆和阶梯式晒布架,规模相当庞大。这里除了制作蓝印花布外,还有独特的彩烤工艺流程,而且当时的彩烤色彩也十分丰富,都是从当地的草木原料中提取出来的,像茶叶啊,桑树皮啊,杭白菊啊,都是提取色素的原料。红茶可以染成浅红色,绿茶可以染成浅绿色,杭白菊可以染成浅黄色,桑树皮可以染成浅褚色,因此,这个染坊在当地被叫做草木本色坊。
叙昌酱园
中国是酱油生产起源最早的国家,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而叙昌酱园是乌镇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的酱园,它是镇人陶叙昌于清咸丰九年创立的。
酱园前店后坊,自产自销,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它晒酱的地方。满院子都是青灰色的酱缸,我们从缸身上,斗笠上都可以看到叙昌酱园的字样。大晴天的时候,工人们就把斗笠取下,露出盖着蚕丝棉的酱缸,让里面的豆瓣酱尽情的吸收阳光。或许大家要问,为什么要盖一层蚕丝棉呢?首先这是因为要防灰防蚊虫,另外一方面,蚕丝有很好透气性,让豆瓣酱可以在烈日下更好的呼吸发酵。晒的时间大概要34个月,直到变成黑褐色为止。
这里是陶家的一个会客厅,旁边还有一些照片,上面是做酱的工艺流程。做酱的工艺比较复杂,要先浸泡黄豆、蚕豆、小麦等原料,再利用竹匾制曲,再发酵,发酵好了加盐水放到外面暴晒,而暴晒的时间是最久的。以前江南一带的人家几乎都是自己做酱的。
亦昌冶坊
亦昌冶坊也是前店后坊的性质,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口锅被称为天下第一锅。明代嘉靖年间,湖州铁匠沈济带着一身熟练的冶炼技术来到乌镇开了个小作坊,当时它是浙西唯一的一家冶铁作坊,因此生意兴隆,发展的很快。这口大铁锅就是同治五年家族生意最鼎盛的时候做出来的,既展示了自家冶炼的高超技能,也展现了他家的经济实力。旁边墙上的照片有关于这口大铁锅的资料记载,我们面前的这一口铁锅,也是根据资料仿制的,并不是真品。
往左走上楼是一个体验区,每个礼拜的二、四、六下午2点到4点,这里会有专门的师傅给大家展示铁锅的制作过程。这个屋子的建筑结构也非常特别,所有立柱都是用石料雕凿而成,因此有石脚屋之称,其实这也是为了防止冶炼过程中四处飞溅的火花引燃木料,酿成火灾。这面墙上描绘了冶炼铁锅的所有制作步骤,其中最耗时间,也最难的一步就是给炉子升温,因为要铁水熔化,温度一定要达到1400度以上才行。我们身边这个就是给炉子鼓风的风箱,大家可以在这里绕一圈参观一下。
昭明书院
昭明书院得名于曾在此地读书的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萧统编辑整理的《文选》是我国第一半诗歌散文选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文选》和《古文观止》、《唐宋八大家文钞》都是古代读书人案头必备的文学读本,影响深远。
前方庭院中有四眼水池,四周古木参天,正门入口有明朝万历年间建立的一座石牌坊,上题六朝遗胜,龙凤板上有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的字样,在文革期间,被有心人涂上了石灰,才得以幸存。
书院的后册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及作品展览馆。乌镇是文学巨匠茅盾的故乡,自第五届开始乌镇已经成为茅盾文学奖的永久颁奖地,第五届是在乌镇一期东栅,第二期是在我们西栅。
三寸金莲馆
中国封建历史里的缠足现象存在了上千年,对于这段缠足历史,历来都是褒贬不一。这个三寸金莲馆用大量珍贵的实物和图片给大家讲述中国历史上的缠足文化,如此系统全面的介绍,在世界上也是第一家。
我们现在进的是当初西栅大街大户人家的房子,这里很多景点包括客栈都是把几个大户人家的房子打通建成的。我们现在第一进的地方是做商店用的,主要卖一些工艺品。第二进是蜡像区,让游客了解一下当时裹小脚的场景。这边是我们的女孩到了一定年纪,长辈给她裹小脚的场景。裹脚一般都是在女孩58岁的时候,如果年龄太小,脚还很软,可能会裹的不到位,落下终身残疾,没办法走路,如果年龄太大,脚掌就定型了,裹起来更痛苦,而且也裹不漂亮。现在我们到里面的展览馆去看一下。
那个时候就已经有高跟鞋、坡跟鞋了,为的是让脚显的更小些。大家看他们的鞋子都是尖头鞋,那我们现在穿尖头鞋是为了漂亮,为了时髦,那时候他们的脚本来就被绑成了尖形,所以鞋子都是尖头的。当时她们只有大脚趾是不动的,其他四个脚趾都被折断压在脚底板下面,同时还要把脚面骨折断,从而把脚裹成一个弯弓的形状。
大家过来看一下这边的两双鞋子。这是一双富贵高筒靴,是富家小姐或有钱人家的小姐穿的,平常的鞋子都是自己做,做靴子的话就要请专门的鞋匠来订做。这靴子上的花卉是牡丹花,也表示大富大贵的意思。这边这双是专门给古时的歌舞妓跳舞时穿的,脚后跟这个抽屉是放花粉用的,下面还有个镂空的莲花形状图案。跳舞的时候,随着脚步的移动,会有一朵朵的莲花印在地板上,因此这被称为步步生莲鞋。
往里面进去,这些都是小孩子的童鞋,有虎头鞋、十二生肖鞋等等。再进去就可以看见更多的鞋子,这里的鞋子有按种类分,按地区分的。像这几双鞋子普遍要偏大点,因为是民国初年的时候的鞋子,那时候缠脚不是很讲究,所以脚还是比较大的。现在我们看看这些小的,这几双单个的鞋子很有特色,它们都是单个的,叫做订婚鞋。因为当时男婚女嫁都是靠媒婆做媒的,媒婆会把女孩子的绣花鞋其中一只拿到男方家给女孩做媒,而男方的父母就看着这鞋子来选媳妇。他们主要看两方面,一方面看大小,因为当时以小脚为美,另一方面是看鞋的做工,也就是鞋面上的绣花。因为女孩子裹了小脚之后,干不了重活了,只能在家里做些家务活,女工方面当然也是非常看重的,因此挑媳妇主要就是看鞋子的大小和做工这两个方面。
这里还有一双睡鞋,顾名思义是睡觉时穿的鞋子。这鞋的底是软的,睡觉前套在脚上,出门的时候在这双鞋子外面再套一双硬底的鞋子就可以了。
这边有四个地区的鞋,南方的,北方的,中原地区的,江南地区的。其中中原地区的脚型是最漂亮的,像湖南湖北这一带,而且那里做的鞋大多是坡跟鞋。大家都知道,相同长度的鞋子,做成坡跟和做成平跟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做成坡跟后看上去明显更小些。中原地区的女孩有纤骨的称号,她们骨骼长的比北方女孩要小,因此脚也相对小些。而缠脚是要按比例的,缠的过小了会影响女孩子的正常行走,所以北方的鞋子要相对的大一些。
这边是72双精品鞋,这些大一点的是民国时期的,这些有点少数民族味道的是青海地区的,都是从山区农户家收集回来的。
这边还有两双镇馆之宝两双出土文物。这里是故意放着一大一小两双,做一个对比。这双是北宋年间的,到现在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当时还没有广泛流行缠脚,当时没有缠过的脚是跟我们现在一样,自然生长的,那这个鞋子也是蛮大的,按现在的标准来说有39码的样子。那旁边这双就明显小很多,这是明朝的鞋子,也是从乌镇近郊出土的一双三寸金莲鞋。因为明朝是缠脚最鼎盛的时期,那个时候如果女孩子不缠脚是嫁不出去的。
刚开始流行缠脚是在南朝的时候,李后祖有个宫女叫媚娘,她本身脚比较小,经常在跳舞的时候不穿鞋子,用布把脚绑一下,在棉花上面跳舞,李后祖就赞誉她是凌云之态。那时候开始就以小脚为美,到了宋代的时候开始有了三寸金莲的说法。它从宫廷传到一些富贵家庭,再传到妓院,慢慢的开始广泛流行。那时候民间老百姓还不怎么会缠,特别是在农村,农村里的女孩子是家里劳动力的一部分,缠脚后就意味着不能下地干活了。那到了明朝的时候,如果说女孩子不缠脚肯定是嫁不出去的。皇帝朱元璋娶了马皇后,因为上轿时一阵风吹来,把轿帘吹开,露出了马皇后的一双大脚而被人耻笑,于是就有了露马脚之说。
清朝的宫廷里面是不缠脚的,因为满人认为江山是从马背上打来的,缠了脚还怎么骑马呢?康熙皇帝在康熙三年的时候下了一个禁缠令,就是说凡是我康熙元年出生的女孩一律不准裹小脚,可是汉族的老百姓太多了,而且缠足的思想也根深蒂固了,他们还是在偷偷给自己家里的女孩子裹小脚。于是在康熙七年的时候,朝廷就索性不管了,也把这个禁缠令罢免了。真正没有裹小脚是在民国的时候。
这个脚是我们乌镇90多岁的老人家的脚,她这个脚已经不是三寸金莲的小脚了,而是有点畸形。因为这位老人家10的时候父母给她裹了一段时间的小脚,后来又不裹了,但是脚始终长不好,就变成这样畸形的了。
雷峰塔的导游词(1)
各位游客大家好,西湖以其一山二堤三岛十景而闻名于世,而在西湖十景中,雷峰夕照是唯一损毁又恢复的景点,现在我们所来到的便是刚对外开放不久的雷峰塔景区。
各位可能还记得在两年前,也就是2001年3月11日,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曾连袂直播了发掘雷峰塔遗址的过程,当时在雷峰塔的地宫还发掘出很多文物,其中最珍贵的就是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发髻舍利子的阿玉王塔。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塔就是在老塔的遗址之上,这样的建筑形式很好的保护了原塔的遗址,而这种建筑格式在目前尚属首创。现在就请大家跟随我走上电梯一同到塔里去看一番究竟。
(第一层)
好,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所来到的是雷峰塔的遗址保护层,在我们面前用玻璃罩罩着的便是老雷峰塔的遗址。
透过玻璃罩,我们可以看到塔的遗址,在正前方有台阶可以上去的就是塔的正南门,老塔共有八个门,分别对应八个方向,而我们现在游览的新塔,塔门也是和老塔相对应的。旁边有木台阶的是前两年发掘雷峰塔地宫时,专家学者们走的。
看后可从塔内楼梯步行上至二层,俯瞰老雷峰塔遗址。
各外可能要问,这座塔为何叫雷峰塔呢?其实也很简单,在过的去这里叫夕照山,山上有个姓雷的老翁,老百姓也就称这座山为雷峰山,山上的塔也就称为雷峰塔。当然,这个雷峰和学习雷锋好榜样的雷锋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各位游客,看过雷峰塔遗址后,我们从外面的台阶上到塔的第三层,这层也是新塔的第一层。在这里,我们将直接乘电梯上到顶层。
雷峰塔的导游词(2)
雷锋塔,有名黄妃塔、西关砖塔。建立时间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1924年倒塌,整修完后的时间:2001年10月25日。
接下来,我就带你一起去一览雷峰塔的壮观景象吧!
雷峰塔分七层,分别是暗层、二层、三层、四层、五层、天宫、塔刹。走进去,迎面扑来的是一种古来而神秘的气息,我跑过去一看,原来是旧雷峰塔的砖块,上面还有许多钱呢!据说如果把钱扔到最上面就能梦想成真。随后我又走到了第二层,第二层也是雷峰塔遗址,只是比第一层看得更清楚罢了。
接着,我从二楼来到了暗层,走出电梯一看,天哪!我惊呆了,新塔暗层一周都是黄杨木浮雕,讲述了白蛇传的故事。这些浮雕刻得栩栩如生,如真的一样,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让我赞叹不已。我想,这些一定一位技术高超的艺术家刻制而成,这可是大师毕生的心血啊!
然后,我坐电梯来到顶层,一出来,感觉眼前一的亮,啊!我看见了顶上方金碧辉煌;亮闪闪的,一周又刻着无数阿育王,我出塔门看了看外面的景象,可真是壮观啊!虽然我的脚软了,但是看到这壮观的雷锋塔还是值得的!这让我想起了王之涣的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柯岩大佛导游词1
大家好。
柯岩风景区位于绍兴城西八公里,距杭州东郊十二公里处,毗邻萧山国际机场,宛台一颗镶嵌在江南水乡这方神奇土地上的明珠。
绍兴柯岩风景区有三大特色景区:柯岩景区、鉴湖景区、鲁镇景区,游玩这些景区要三至五小时的游程。
现在大家跟我游玩的是柯岩景区,它是柯岩风景区的核心景区,体现石文化,佛文化和名士文化。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莲花听音,地上的石莲花,半径九点九米,由九十九块巨石雕刻而成,喻意“九九归一”。右侧为国内最大的砖雕回音经壁,上刻金刚经,又名“莲花听音“。如果站在莲花的中间说话,就会出现回声,大家可以试一试。
再往前走几步就来到拜台,大家可以看见天工大佛。天工在佛开凿于隋代,竣工于初唐,历经石工三代凿成,高二十点八米,两耳可通人,为浙江四大名佛之一,。佛前拜台长二十三米,宽二十一米,高一点二米,刻有佛教万字符及六字真言。四周石栏外雕刻有四十作尊佛像。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大家可以在拜台上拜一拜天工大佛。
只要再走几步,绕个弯,大家就可以看见天下第一石――柯岩云骨。柯岩云骨耸立在水中,上大下小,犹如一支巨大无比的冰激凌。柯岩云骨又名“炉柱晴烟”。炉柱即云骨,为隋唐以来采石遗迹,高三十米,底宽六米,最薄处不足一米,远观如一柱烟蔼,袅袅升空,故名“炉柱晴烟”。
大家继续往前走,我们到达了百船码头,请大家和我一起上船。
现在我们到达码头了,走了几分钟后,我们到了五桥步月,走过五桥步月,再走过高桥,白玉长堤(古纤道)就映入眼帘,一边走着白坟长堤一边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鉴湖,鉴湖为柯岩景区一个集水文化、桥文化、酒文化于一体的景区,面积一点四七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占百分之四十八点七,有东汉笛亭、南洋秋泛、五桥步月、葫芦醉岛四大景点。
走了五分钟左右,我们到了葫芦醉岛,亭子里有一个大葫芦,大葫芦上还有两个小葫芦,大家可以和大葫芦照相。不过,不要被咬成大熊噢,因为这里有许多小蚊子。
大家照完相,跟我往前参观一下“投醪劳师”的雕像。故事讲的是越王勾践经过卧薪尝胆,越国国力大增,公元前四百七十五年,越王勾践将父老赠送之黄酒投于江中,从将士沿流畅饮,勇气百倍,所向披靡,逐灭吴,称霸。
现在我们在鉴湖酒岛码头,请大家上船。
我们大概要坐十几分钟的船,所以请大家听我介绍一下鲁镇,鲁镇是我国首个鲁迅文化主题景区,新世纪之初,柯岩风景区将鲁迅小说中虚构的平面故事还原成建筑实体,构成鲁镇景区。鲁镇包容了绍兴的水、桥、酒、石、建筑、民俗、戏曲等诸多文化无素,再现绍兴水乡特有的民俗风情。“祥林嫂寻阿毛”、“阿Q造反”、“孔乙已逗小孩”、“杨二嫂卖豆腐”、等鲁迅笔下人物的街景表演,让游客在游览中“读点鲁迅”。坐(拉)洋车、坐(抬)花轿、登台唱戏、茶馆点曲、竹庐品酒、坐盘称人、押宝讨彩等“铜钱系列游戏”,更是让游客在体验式活动是,玩出情趣,玩出刺激,玩出品位,玩出文化。
我们已经到达鲁镇了,大家可以随便走走,半小时后我们在出品集合。
我们柯岩风景区的游程已经结束了,大家这次玩的开心吗?欢迎下次再来玩。
柯岩大佛导游词2
柯岩风景区,位于绍兴城西12公里处,总面积为6.87平方公里,是鉴湖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她北依“日出万丈绸”的中国轻纺城,南濒“如在镜中游”的盈盈鉴湖,是一个以石文化为主要景观特色,融自然、园林、宗教及娱乐休闲项目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柯岩风景区是绍兴久负盛名的传统旅游胜地,被历代誉为绝胜之地。三国时期,这里曾是一处采石场,历代匠人不断采石,鬼斧神工般地造就了姿态各异的石宕、石洞、石潭、石壁等石景,宋代已成览胜之地,陆游曾留有《柯山道上》诗作。明代祁彪佳、潘守城等文人雅士在这里建有别业亭园,其中寓园曾为中国造园史上的经典之作。
到了清代,又形成东山春望、炉柱晴烟、七岩观鱼、清潭看竹、石室烹泉、南洋秋泛、五桥步月、棋坪残雪等八景。千百年来,随着自然的雕琢与宗教的介入,加上文人名流的点染,特别是现代别具匠心的开发,柯岩景观更引人入胜。目前已形成柯岩、鉴湖、鲁镇等三大景区,是近年来绍兴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风景旅游区。其建设成就被省内外专家称为“柯岩现象”,并被省主管部门授予“浙江省风景名胜区优秀建设景点”和“浙江省游客喜爱的美景乐园”。2000年1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先后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双认证,成为我省首家具备ISO质量环境管理双认证的单位。
步入具有唐代风格的景区正门,迎面一座古朴石亭,亭中石碑上“柯岩绝胜”四字为王羲之手迹。此时,探幽揽胜之趣由然而生,无限遐想纷至沓来。右首照壁前,有一净池,池水清澈如镜,历来为善男信女拜佛前净手所用,意为洗净尘世所染污垢。照壁上“一炷烛天”与对面云骨相映成趣。
沿石板路继续往前走,低头可见石板上刻有形状各异的莲花,莲花在佛教中比喻法性纯洁无瑕,三步一莲花,也含有“脚踏莲花步步高”之意。甬道尽头,是一朵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石莲花,半径9.9米,由99块巨石拼接而成,象征“九九归一”。
每逢天朗气清,在10时10分,人立莲心,人影与佛影就会在一条直线上,称为“人佛合一”,此时默默祷告最具灵验。石莲花右侧是回音壁,为国内最大的砖雕回音经壁,上刻佛教大经《金刚经》,经在佛教中是智慧的意思,金刚经就是无坚不克的智慧。此经共五千七百余字,诵读金刚经,会使你开智益慧。立于莲心,面壁低语,即有朗朗回声,象征“佛在心中语”,故称“莲花听音”。当人在莲心两侧,左右相对,能互通音讯,犹如鸳鸯传声。
再向前走,便是柯岩大佛,大佛为弥勒佛即是释迦牟尼的转世佛。大佛为盘坐造像,佛高20.8米,佛相宽颊广额,顶有螺形发髻;法相敦厚慈祥,仪态文静端庄。大佛左手抚膝,右手屈举作阐经说法状。此大佛,为浙江四大石佛之一。大佛开凿于隋开皇间,距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据记载:“有石工发愿为此,未成而逝,以禅之子,子复禅孙,三世讫成”。从佛面的丰满圆润与佛身的庞大雄浑来看,为典型的隋唐风格。此佛雕琢,别具一格,其大佛造像与石龛、华盖、香炉、大佛莲台及佛殿石阶均由同一巨石雕成(香炉、莲台、石阶已毁于战火);大佛的背部与佛龛不相缀连,俗称“圆雕”,而国内石佛多为半圆雕或浮雕,更为奇特的是大佛两耳相通,可容一人自如往来,为世所罕见。佛前原有普照寺,大佛全身贴金,普照寺已毁于战火,贴金也于战乱时被人所窃。
佛前拜台,气势恢宏,长30米,宽20米,由44块大青石板围成,每块石上刻有一尊佛象,分别为十八罗汉、十二伽蓝,十四仳卢。台上有两只石香炉,每只重达万斤,以龙头作炉脚,精琢细刻。拜台中心,刻有佛教“卍”字符和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菩萨祝福语,意即“菩萨好”),为天工大佛平添了一种庄严气氛。据民间传说,第一次在大佛前祷告三分钟,应验率极高。石佛四周水池,雅称大佛池,为古石宕遗址,大小宕穴数十处,如舟,如履,如葫芦,如奇禽。这些石宕被泥土湮没数百年,1995年夏开掘水池,使这一独特石宕景观重现于世。
沈园导游词
沈园导游词1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小章,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中国第一爱情名园林-----沈园。
沈园是江南著名的私家园林,因为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和他的结发妻子唐婉之间一段凄婉的爱情故事而名闻天下。沈园之所以叫沈园,是因为园的主人姓沈,当然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不知道他名什么了,只知道他是当时绍兴的一位富商。买下了这个在战地面积达70多亩、景致怡人的园林,所以人们将这个园林称为“沈氏园”也就是沈园。
沈园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了,为什么沈园历经800年而不衰呢?下面请各位游客带着这个问题,跟我一起参观这个仿宋园林,整个景区由三大部分组成:沈园古迹区、东苑、南苑。
下面首先请大家随我参观古迹区。现在大家所看到的这个园子,叫“诗境园”,是为了纪念诗人陆游所建,其中在这个园子里有一块形状奇怪的石头,取名为“诗境石”。上面的“诗境”两字便取自陆游的手迹。
现在我们所站的是一个仿宋建筑,形状古朴,取名“问梅槛”,这三个字是由绍兴书法协会会长沈定庵老先生所写的。“问”是询问探求的意思;“梅”是指陆游生平最喜爱的梅花,而我们沈园内种植最多的植物也是梅花,冬天的沈园梅香满园,尤其是到了下雪天更是沈园最美丽的时候。据说,陆游是中国历史上留下诗文最多的作家之一,至今保存下来的只有9300多首。其中描写梅花的就有200多首,可见陆游对梅花的情有独钟了。“槛”是像这种建筑在水上的一种建筑名称。所以“问梅槛”三个字便由此而来。下面我们往这边走。
我们绍兴有“石乡”的美称,那么我们现在所走的这痤古朴的小石桥叫做“伤心桥”。为什么取这名字呢?因为陆游曾在老年重游沈园时,触景生情,在沈园《二绝》中有这样一句话“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走过伤心桥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孤鹤轩。沈园的建筑布局是以“孤鹤轩”为中心,这三个字是由著名画家谢稚柳和金右学家康殷所分别题写的。那么为什么取名为孤鹤轩呢?大家都知道陆游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在82岁时写有《城南》诗一首,在诗中,诗人以”孤鹤“自喻,所以,我们就把这处建筑取名为”孤鹤轩“,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在轩中还有一幅对联”宫墙柳一片柔情付与东风飞白絮,六曲栏几多倚思频抛细雨送黄昏“。由萧挺撰文,钱君匋手书。其中的宫墙柳和细送黄昏分别取自陆游和唐婉的《钗头凤》的一句词。
现在我们来到的便是千古绝唱的《钗头凤》碑,在欣赏这两首词前,先听我讲一下陆游和唐婉那凄美的爱情故事吧。据史书记载,陆游在20岁左右的时候 娶表妹唐婉为妻,陆游英俊豪爽,才华过人,唐婉才貌双全,通晓诗词,和陆游可谓是情趣相投。但两年后陆母竟逼迫陆游休妻。为什么她要这么做呢?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在当时的社会中,他们结婚两年了,却一直没有生育子女,而古代人们非常看重这一点,认为女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由于唐婉与陆游情趣相投,两人整天在闺房内饮酒作诗,在陆母眼里就是不误正业,所以作为媳妇的唐婉一直没有得到婆婆的欢心。在封建社会中,母命难违,陆唐两人只得忍泪吞声,依依分别,各自娶嫁。在绍兴二十五年的春天,沈园按例对外开放,当时的小说笔记《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宋朝惯例,每年的农历三用初一至四月初七,私家花园都要对外开放,包括皇帝的御花园。每到此时,也是游人最多的时候,因此作为越中名园的沈园,每年到此时当然会吸引很多游客来此游玩。陆游与唐婉在这里不期而遇了,唐婉对陆游非常殷勤,派家人给陆游送去了酒菜。陆游回
忆起往事,感慨成千,即兴在沈园的园壁上题写了《钗头凤》词:“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绵书难托,莫、莫、莫。”当时,陆游已经另娶了四川王氏为妻,而唐婉也改嫁了绍兴名士赵士程。所以,当年的山盟海誓好像还在耳边回响,但两人之间已经不能够再通书信了,此时的陆游不管有多少悔恨多少遗憾,却只能无奈地说一声“莫、莫、莫”了。相传,唐婉看了这首词之后十分伤感,回到家里也和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追问,咽泪妆欢,瞒、瞒、瞒。”从沈园回家后,唐婉一夜没睡,独自倚阑垂泪。但是,这种刻古铭心的思念却是无法向人诉说的。所以,她只能“咽泪妆欢”,这种过分压抑使她不久便而死,大约是30岁左右。这是封建礼教所造成的爱情悲剧,唐婉的死给陆游造成了很大的创伤,使他终身难以释怀。他晚年每当重游沈园时,都会作诗来表达他对前妻唐婉的思念。正因为如此,800多年来,人们总是将沈园与陆游联系在一起,使它成为人们追思这份至死不渝的真挚爱情的千古名园。可是经过了那么多年,宋代的地表建筑已经都不存在了,陆游当年题写《钗头凤》的墙也已经无法找到。现在这块《钗头凤》碑是我们用陆游的手迹,重新组合而成的。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一口古井,它是宋朝留下来的遗物,所以取名为“宋井亭”,那么这块匾额中的井字中间为何多一横呢?跟我走进来,大家就可以迎纫而解了。大家可以看到,这口井的形状看上去好像人的眼睛,所以又称为“双眼井”,从而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个眼睛代表陆游,另一个眼睛就代表唐婉,当中一横就代表陆游的母亲将他们给分开了,但是大家可以看到井中的水是相连的,可见陆游与唐婉的心始终连在一起。那么这口井的形状呢原来不是这样的,当中原来是有一堵墙,是两户人家合用的一口井,沈园重建时把这堵墙给拆除后就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形状。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口池原名为“荷花池”,由于它的形状好像葫芦,民间把它称为“葫芦池”。我们在1985年考古发掘时,在这里发现了一条葫芦池的排水沟,这是沈园唯一的原物。
下面我们要参观的是沈园古迹区的最后一占“双桂堂”,双桂堂原是沈家的堂屋,因为旧时在堂前种了两株桂花树,左边为银桂,右边为金桂,故称“双桂堂”,屋内的建筑是从民间征集过来的,所以看上去比较新。
好了,沈园古迹区就参观到此,那边还有东苑和南苑,东苑是爱情园,南苑是陆游纪念馆,都是2000年新扩建的景点,大家可以自行参观。
沈园导游词范文2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是沈园。沈园在宋朝面积有70多亩,园内景致怡人,是江南著名的私家园林。因为主人家姓沈,而据今也不知道名什么,所以称为“沈氏园”。
现在我们来到的便是千古绝唱的《钗头凤》碑,在欣赏这两首词前,先听我讲一下陆游和唐婉那凄美的爱情故事吧。据史书记载,陆游在20岁左右的时候表妹唐婉为妻,陆游英俊豪爽,才华过人,唐婉才貌双全,通晓诗词,和陆游可谓是情趣相投。但两年后陆母竟逼迫陆游休妻。在封建社会中,母命难违,陆唐两人只得忍泪吞声,依依分别,各自娶嫁。在绍兴二十五年的春天,陆游与唐婉在这里不期而遇了,陆游回忆起往事,感慨成千,即兴在沈园的园壁上题写了《钗头凤》词:“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已经另娶了王氏为妻,而唐婉也已改嫁。所以,当年的山盟海誓好像还在耳边回响,但两人之间已经不能够再通书信了,此时的陆游不管有多少悔恨多少遗憾,却只能无奈地说一声“莫、莫、莫”了。相传,唐婉看了这首词之后十分伤感,不久便郁郁而终,唐婉的死给陆游造成了很大的创伤,使他终身难以释情。
在他晚年每当重游沈园,都会作诗来表达他对前妻唐婉的思念。正因为如此,800多年来,人们总是将沈园与陆游联系在一起,使它成为人们追思这份至死不渝的真挚爱情的千古名园。,陆游当年题写《钗头凤》的墙也已经无法找到。现在这堵《钗头凤》碑是我们用陆游的手迹,重新组合而成的。大家是否也为这段爱情故事唏嘘不已!
普陀山导游词
各位团友,大家好。现在我们要参观的是普陀山最新建成的南海观音景点,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去参观。
(检票口——上台阶前)
大家请看,我们脚下的大理石路中间很规律地铺有青石板,每块青石板上都雕有莲花。莲花是佛教的吉祥物,它有一个特性:“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象征我们佛教来源于尘世又高于尘世。青石板每三步一块,正好可以让进香朝圣的信众三步一拜。(说到这里客人会学着做)
请大家看左手边的栏杆,也是用青石雕成,每一块青石板的正反两面皆有雕刻佛教小故事,一共60幅关于佛教的放生图。表明我们人和动物之间是有感情的,动物们也是知恩图报的,体现了佛教所说的忌杀生、多放生的思想。这些诗词皆是李叔同写的,画则出自于我国著名书画家丰子恺的手笔。
(走完大理石路,上台阶)
现在我们要上台阶了,请大家猜一下共有多少个台阶?(随客人乱猜,然后让大家自己步行上去验证)
这里一共有33个台阶,这33个台阶可不是随便乱凑的,它有多层含义在里面。
其一、岛上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九(观音出生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是观音的三大香会期;
其二、三六九是佛教的吉祥数字,三加三合六,三乘三得九;
其三、观音的正殿——圆通宝殿(普济寺内)供奉着观音的正身像,加两边的32化身,正好是33尊;
其四、普陀山环岛一周是33公里(巧合)。
这些也就是我们的南海观音铜像为什么造33米高的原因。
(至礼佛广场,左手边有块石碑,上书《华严经》其中有段“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客人会问:观音明明是女儿身,怎么是勇猛丈夫?解释略)
各位团友,现在正对着我们的就是普陀山标志性建筑——南海观音。像高18米,重约72吨,脚底莲花台高2米,直径8米,底下两层功德厅高13米,三部分加起来共33米(33米的解释前面已有,分成三部分是因为每年有三大香会期)。于97年农历九月十九动工,99年的农历九月廿九(避香会期高峰,又是药师佛诞)开光(开光显灵故事略),共用了96块1厘米厚的亚金铜合金,从洛阳铜加工厂水运至普陀山现场焊接后抛光打磨而成,用X光线透视无裂缝后再在其外侧加涂一层树脂漆以防腐蚀。观音脸部是第97块,融合了13斤纯黄金,重约2吨,是最大最重的一块。整个观音铜像造价为3500万(不包括捐赠的黄金),这么多钱政府没有出一分,皆来自于民间信众捐赠,每位捐赠2000RMB(含)以上的信众名字皆刻在功德厅内,等下让大家进去参观。
观音像微微朝前倾斜15度,衣袂飘扬,左手持法轮,右手施大无畏印,这是漂海观音的造像。请大家仔细观察:观音手中的法轮像什么东西?(客人回答)对!是渔民船上的方向盘——舵。大家请看(手指过去)对面就是全国有名的沈家门渔港,当地很多百姓打渔为生,靠天吃饭。舟山夏天多台风,古时渔民出海捕鱼碰到天气不好通常都是有去无回,所以他们把对生活及收成的希望全寄托在观音身上。观音把舵稳稳地托在手心,施大无畏印,表示她为渔民出海捕渔保驾护航,一切灾难皆可消除。再看:南海观音前面的水道就是渔民出海捕渔的必经之路,通常渔民经过此地,都会跪下来朝观音敬三支香拜三拜后插在船头,保佑他们这趟出海平安并且满载而归。
(回过头来看)观音的脸部呈满月型,这是唐朝观音的审美,眉如柳叶,双目低垂。据说观音两眼睁开也是有规定的,约15度左右,睁太大或太小都不行。有两层含义:一是观音慈悲为怀,慈目视众生,她怀着一颗慈悲心来看我们世间的一切有情;二是观音她不同于我们凡人,我们只有在离她很近的时候,虔诚地仰起头,才能与她双目对视,也表示她跟我们凡人很亲近,没有距离感,你有什么烦心事都可以跟她讲,你看她双唇紧闭,她听后也绝对不会告诉第三个人。大家有没有发现佛、菩萨、罗汉的耳朵都特别长,这是在告诫我们,平时要多听——即不能听一方意见,要广泛地听多方面意见;多看,少说话,多做事。
大家请看观音铜像的右侧,即西边,有大型石雕《玄奘取经》;东边则有《鉴真东渡》,两幅石雕连环画把我们佛教历史上有名的两位人物和史实都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在广场上欣赏到了铜雕、石雕,现在请大家随我到功德厅参观木雕和玉雕。在进功德厅之前,大家请看中间那扇圆拱门上有两个金色的三角,能猜到是什么含义吗?(一般客人是非常聪明的)对了,就是双手合什!我们要双手合什,恭恭敬敬地进去参观(客人很听话,都这么做,当然导游要先做)。
(功德厅内)
我们面前的这根大柱子可是顶梁柱,直径达13米,除了承托观音像的重量外,还能抗12级以上台风和7级地震,其外围为了美观用紫铜做成壁画,为了防腐又加上3CM厚的玻璃罩。紫铜的东南西三面雕塑的是观音十方世界说法图,北面雕塑的是普陀山首任全山方丈妙善大和尚,89年被选为首任方丈后,用十年时间(当时文革刚结束)恢复普陀山的建筑,并在海内外尤其是东南亚享有盛誉实在不容易。南海观音是他倡建的 [因当时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生前与妙老是好朋友)曾有个愿望:在祖国的东西南北中,用五个露天佛像来保佑中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五尊露天佛像分别是:(东)普陀山南海观音,(南)海南南山观音,(西)四川乐山大佛,(北)辽宁千山大佛,(中)无锡灵山大佛。]除此之外他还有三大功德,分别是:杨枝庵——给山上年老的师父养老用;佛学院——全国佛教精品寺院隐秀庵;普济医院——本着救死扶伤的精神,为岛上百姓及香游客提供医疗服务。免挂号费门诊费,药品按成本价供应,检查费用是国家标准定价的一半。这四个功德都被雕在妙老铜像的周围,妙老于2002年2月26日圆寂,92岁高龄,他把自己一生所有的积蓄全部捐给了普陀山佛教协会,有2亿多人民币。
功德厅的两边的四幅木雕分别是普陀山四大名间传说故事,长6米高1.6米,选用进口柚木,请浙江东阳的木雕师傅做的,四个故事分别是:短姑胜迹、二龟听法、飞沙填海、蓝公护法(故事略)。还有两副玉雕分别是:莲池夜月(普济寺放生池)、朝阳涌日(百步沙),后面是功德碑,捐赠者的名字都刻在上面,最少的2000元,最多的500万元,由台湾普觉法师捐赠,是人民币可不是台币哦!大家可以去找一下有没有自己认识的人,下面自由活动,二十分钟以后请在检票处集合。
往南走,便可以来到礼佛广场,参观普陀山近年来新建的标志性佛教建筑"南海观音铜像",铜像前有一对花岗岩巨狮,每只重约7吨,而这四尊金刚力士,高3.9米,也是用花岗岩雕刻而成,威武庄严,镇守佛门。
站在广场上,抬头瞻仰南海观音的大悲妙相,要是遇上晴朗的日子,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观音宝相更像是轻移莲步朝我们走来,让人顿生膜拜之心。这尊大佛身高18米,莲花座高2米,总重量为70吨,仅佛面就重1.42吨,含纯金6.5公斤。整座铜像由96块亚金铜壁板拼装而成,并用打磨抛光法将焊缝处磨得天衣无缝,其精湛工艺令人叫绝。
据说在1997年九月观音像开光的那天,原本乌云密布,早晨8点妙善法师宣布开光时,铜像上方天空顿时乌云散开,佛光普照,在场的4000多位海内外信众亲眼目睹这一盛况,无不惊叹。
如果您感兴趣,还可以到铜像基座处的五百观音堂以及功德厅参观,五百观音堂中供奉着500尊各式妙相的观音圣像,而功德厅中的壁画精雕细刻,栩栩如生,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其高超的雕刻工艺,还体现了普陀山佛教文化的深厚内涵。
导游词二: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普陀山的第一大寺--普济寺。普济寺又名"前寺"。它的前身是有名的"不肯去观音院"。宋嘉定七年,皇帝御书"圆通宝殿"匾额,把这里定为专供观音的寺院。后来这里多次被毁,到了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朝廷派太监张千扩建宝陀观音寺,并赐额"护国永寿普陀禅寺",寺院规模宏大,一时甲于东南。康熙三十八年,赐额"普济群灵",到了雍正年间,基本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如今的普济寺,共有十殿、十二楼、七堂、七轩等共231间。
普济寺前有一个高约20米的石牌坊,四柱三门,柱上横眉雕刻有精致的云绫和石葫芦。坊内北侧,树有一块石牌,写着"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据传这是皇帝下达的圣旨,过去官吏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观音菩萨的崇敬。
石牌坊后是一个约15亩的莲池,名叫"海印池",也叫"放生池",建于明朝。"海印"是指佛的智慧能像大海一样,印现一切之法,而"放生",则是与佛教的"慈悲"、"不杀生"等教义融合,进而发展成为的一种普遍的佛事活动。
海印池上有三座桥,走过中间的一座,您便可以来到御碑亭,它建于雍正年间,御碑的碑文上记载了普陀山的历史,碑额上雕龙栩栩如生,书法遒劲刚健,可谓双绝。当然,要是您感兴趣的话,还可以到东面的"观自在菩萨"墙看看,相传观音菩萨除了有大慈大悲的心肠外,还有广大的智慧可以看清世间万物,所以有时被称作"观世音",指她能听到人民的疾苦声音,有时又被称为"观自在",是指她体察世间万物的能力。
当您来到寺前肯定会奇怪的问:"寺庙的正门关着,怎么进去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相传乾隆皇帝夜游普陀山竟然忘了回去,当他返回到普济寺的时候寺院大门已经关了,他要求开门却遭到了拒绝。把门的小和尚说:"国有国法,寺有寺规",乾隆没有办法只能从东山门进入寺内。乾隆回宫后对此极为恼怒,下了圣旨:从今以后,此门不能开。这也就延续到了现在,只有在国家元首、寺院菩萨开光或者方丈第一次进门时才能打开,平时的游客们就只能从旁边的侧门进入了。
经过供奉着弥勒佛的天王殿,我们便可来到普济寺中供奉观音菩萨的主殿--大圆通殿。殿堂面宽七间进六间,宏大巍峨,可容数千人,有"百人共进不觉宽,千人共登不觉挤"的说法,于是也被称为"活大殿"。走进大殿,可以看到正中供奉的一座毗卢观音像,高约九米,头戴毗卢天冠,天冠上有阿弥陀佛像,眉慈目善,慈祥含笑,身边还站立着善财和龙女,神态天真活泼。
在中国,观音菩萨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据佛经记载,遇到危难时只要念诵其名号,菩萨就能听到,并前往拯救解脱,所以叫做"观世音"。唐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沿用至今。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不一定知道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但却很少有人不知道观音菩萨,观音实际上已成为民间佛教乃至整个民间宗教信仰的核心人物。
而我们眼前的这座观音殿为什么叫做"圆通殿"呢?其实啊,正是因为观音只要听到苦难的呼救声,便能眼观,表示"耳根通,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通"。于是"圆通"便成为了观音的代名词,其意是"不偏倚,无阻碍",圆满通达。
毗卢观音两旁还各塑有16尊不同服饰和形态的观音菩萨,称为"观音三十二应身",这些都是观音以不同身份教化世人的现身说法形象。三十二应身观音只能以整体形式供奉,不能单独出现,加上中间供奉的观音佛身,这种塑法也正是观音道场的独特之处。
主殿两边还各有一个配殿,东配殿供奉文殊菩萨,西配殿供奉普贤菩萨,另外在法堂中还建有地藏殿,供奉地藏菩萨。
游览完普济寺的大小殿堂,您还可以到位于其东南的"多宝塔"看看。多宝塔建于元朝,是由普陀山僧人从江南带回的太湖石堆砌而成,取《法华经》中的"多宝佛塔"之义定名。塔的外观朴拙,稳重端庄,不像中国传统的塔玲珑小巧,每层塔的四面都雕有佛龛,里边供奉着全跏趺坐式佛像,属于古代蒙古族统治者信仰的佛教密宗造型,极富元代风格。据考察,这样的塔在中国只有两座,另一座在洛阳龙门石窟,所以它也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多宝塔东面,就是普陀山著名的海滨浴场百步沙,这里沙质纯净、滩形优美,浪花连绵不绝,时间充裕的话你不妨前去感受一番。
导游词三:
普陀山是著名的观音道场,与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并称为佛教四大名山。它位于浙江省东部,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形似苍龙卧海,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 之称。
唐咸通年间,日本僧人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乘船行至普陀山附近的莲花洋时,因为风浪所阻,触礁,以为观音不肯东渡,于是便在潮音洞上岸,建"不肯去观音院",成为普陀佛教开山之起始。后历代皇帝拨币累建,全盛时期,曾有3大寺,88庵院,128茅蓬,僧尼达4000余人。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香烟燎绕、烛火辉煌;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每逢佛事,信众求拜,时有天象显祥,更增添了普陀山的神奇、神圣、神秘的色彩。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观音大士结缘四海,"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有人曾经对普陀山的美景作出这样的评价:"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作为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坐落于海上的佛教胜地,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除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的寺塔摩崖、山石林木以外,岛上林木丰茂、鸟语花香,不仅有树龄近千年的古樟树,还有我国特有的普陀鹅耳枥。而岛四周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银涛金沙环绕着青翠的峰峦、幽静的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
"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普陀山以其观音道场的神圣地位,以及优美的自然风景,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相信您也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踏上这次朝圣之旅了,现在就请带上我们精心为您打造的普陀山游览攻略,以及景点导游词,随我一同走进这海天佛国吧。
导游词四: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普陀山。我把普陀山的概况简单介绍一下:普陀山位于杭州湾以东,舟山群岛的东部,与我国著名渔业重镇沈家门隔海相望,相距6.5海里。岛呈菱形,南北长 8.6公里,东西宽3.5公里。地势西北高峻,东南平缓,主峰佛顶山海拔291米。岛四周海岸曲折,西北部岸坡较陡,北部和东南部多沙滩。环岛一周约33公里。
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44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山上景物迷人,寺庙都建造在古樟丛中,素有“海天佛国”之称。人们曾将桂林、杭州西湖和普陀山进行比较,认为:“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川之胜,则推桂林;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普陀山的山海美景,可谓全国之最了。
相传,普陀山是观音修身得道处,山上寺庙众多,至民国十三年曾有3大寺,88庵院,128茅蓬,寺院建筑面积达14万多平方米,共有4700多间殿宇、楼阁、厅堂,3000多僧侣。在历史上香火鼎盛时期,曾有诗描述“山当曲处皆藏寺,路遇穷时又遇僧。”寺院无论大小,都供奉观音大士,可以说是“观音之乡”了。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是观音圣诞日,得道日和出家日的三大香会,全山人山人海,寺院香烟缭绕,一派“海天佛国”景象。
各位团友,普陀山的佛教历史悠久,作为观音道场初创于唐代。唐大中年间,有印度僧人来山礼佛,传说在潮音洞目睹观音现身。唐咸通四年(公元916),日本有个叫慧锷的僧人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圣像回国,船经普陀山海面时受阻,在潮音洞登岸,把佛像留在一个民宅中供奉,称“不肯去观音院”,观音道场从这时开始。宋元两代,普陀山佛教发展很快。公元967,赵匡胤派太监王贵来普陀山进香,并赐锦幡,首次开创朝廷到普陀进香。公元1080,朝廷赐予银两建宝陀观音寺(即今前寺)。当时,日韩等国来华经商、朝贡者,也开始慕名登山礼佛,普陀山渐有名气。公元1131年,宝陀观音寺住持真歇禅师奏请朝廷的允许,易律为禅,山上700多渔户全部迁出,普陀山于是变成了佛教净土。公元1214,朝廷赐钱修建圆通殿,并指定普陀山为专供观音的道场,与五台山(文殊道场)、峨眉山(普贤道场)、九华山(地藏道场)合称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
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六月,敕封宝陀观音寺住持一山为妙慈弘济大师,带着国书到日本去弘扬佛教,与日本通好,从此,普陀山知名度日益远播。清朝康熙皇帝赐“普济群灵”额于前寺和“天花法雨”额于后寺,“普济禅寺”、“法雨禅寺”各由此而得。
清末至抗日战争前夕,是普陀山佛教发展史上的全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