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收藏导游词:济南市导游词

文化旅游院 我们的文化旅游院
2024-09-24


山东省,中国华东地区的一个沿海省份,简称鲁,省会济南。位于中国东部沿海,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
山东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东部是山东半岛,西部及北部属华北平原,中南部为山地丘陵,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貌,类型包括山地、丘陵、台地、盆地、平原、湖泊等多种类型;地跨淮河、黄河、海河、小清河和胶东五大水系;属暖温带季风气候。
截至2020年6月,山东省辖16个地级市,共58个市辖区、26个县级市、52个县,合计136个县级行政区。664个街道、1092个镇、68个乡,合计1824个乡级行政区。 
截至2019年末,山东省常住人口10070.2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71067.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70653元。

山东省辖16个地级市:

1、济南 2、青岛 3、淄博 4、枣庄 5、东营 6、烟台 7、潍坊 8、济宁 9、泰安 10、威海 11、日照 12、滨州 13、德州 14、聊城 15、临沂 16、菏泽


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导游词


1、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总概况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位于济南市的市中心,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通过“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游览全景图”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该景区由“一河(护城河)、一湖(大明湖)、三泉(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三大泉群)和四园(趵突泉公园、环城公园、五龙潭公园、大明湖风景名胜区)”组成,其中的趵突泉公园是天下第一泉风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接待游客量最多的核心区域。 
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总面积 3.1 平方千米,是集独特秀美的自然山水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于一体的精品旅游景区,2013 年 8 月被评为国家 5A 级景区,是泉城特色标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区以天下第一泉趵突泉为核心,泉流成河、再汇成湖,并与明府古城相依相生,泉、河、湖、城融为一体,集中展现了独特的泉水水域风光。泉城最负盛名的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三大泉群 71 处名泉齐聚景区,其数量之多、形态之美、水质之优、历史文化之厚、科普科研之价值,堪称世界之最。护城河宛若一条玉带环绕古城,又如一条项链串联景点,全长 6.9 千米的航道可谓“一河连百景”,沿护城河乘画舫前行,可一览黑虎啸月、趵突腾空、龙潭观鱼、鹊华烟雨、汇波晚照、超然致远等 310 余处名胜景观,形成了一条资源独特、风景秀美、文化厚重、保存完整、全国独一无二的泉水游览景观带,让游客“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
 
2、趵突泉公园概况  
【甴图导入】:各位朋友大家好!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就是趵突泉景区的导览图,大家请看,趵突泉景区有东门、南门和北门三个门。我们今天的游览是从东门进园,南门出园,主要游览的景区(点)有龟石、漱玉泉、李清照纪念堂、三大殿、趵突泉主景区和万竹园等。 
接下来,我先为大家介绍趵突泉景区的概况。 
趵突泉公园建于 1956 年,因内有趵突泉而得名。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城区的中心,总面积 10.5 公顷,是一座以天然泉水为主要景观,融合江南园林特色,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自然山水景区,是天下第一泉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 
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与其附近的金线泉、漱玉泉、柳絮泉、马跑泉等 20 多处泉组成趵突泉泉群。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趵突泉是我国最早有记录的泉。根据 2002 年考古专家从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的考证,早在公元前 1541 年,趵突泉就已经有文字记载了。 
趵突泉水水质洁净,清冽甘美,水温四季恒定在十八摄氏度左右,三座泉眼浪花飞溅。 
“趵突腾空”为济南古八景之首。
 
3、李清照纪念堂  
李清照纪念堂是一组仿宋风格的古典建筑,是 1956 年根据“李清照故居在漱玉泉边”的记载利用丁宝祯祠堂改建而成。经过屡次维修和扩建,从原来的 300 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4000 多平方米,是国内面积最大的李清照纪念堂之一。
门上“李清照纪念堂”6 个大字是郭沫若先生的手迹。迎门屏风上是郭沫若先生于 1959年为李清照纪念堂的题词,前面是“一代词人”,后面是“传诵千秋”,取自郭沫若先生为李清照写的一首诗《题济南李清照故居》,全诗是: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秋是著书。 
院落里种植的芭蕉、海棠和桂花等都是李清照生前十分喜欢的植物。 
纪念堂正厅门前抱柱上有郭沫若先生题写的木刻楹联,上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下联“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上联讲的是李清照故居所处的优美环境,下联讲的是李清照写的词集以及她为丈夫赵明诚的《金石录》所作的序具有南唐后主李煜的风格。 
纪念堂正厅中的塑像就是李清照,由著名的雕塑家王昭善创作。后墙东部是李清照 31岁时的画像。 
纪念堂的后部是蜡像馆,分为父母教诲、诗坛绽秀、志同道合、流寓江南四部分,用蜡像的方式展示了李清照的一生。 
李清照是两宋时期著名的爱国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著有《漱玉集》。在名家辈出的宋代词坛上,李清照独树一帜,成为词人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后世有人称之为“词圣”。
 
4、趵突泉及周边  
趵突泉历史悠久。在三千五百多年前的甲骨文上就有记载。趵突泉古称“泺”。春秋时期,鲁桓公十八年(前 694)曾“会齐侯于泺”。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在《水经注》第八卷上讲“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北宋时称为“槛泉”、“瀑流”,直到宋代文学家曾巩才开始正式称作“趵突泉”。清朝作家刘鄂在他的作品《老残游记》中写道:“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气势壮观,所以“趵突腾空”列济南古八景之首。由于景观奇特,被历代文人赞咏。蒲松龄称赞趵突泉“海内之名泉第一,齐州之胜地无双”;老舍先生的《趵突泉的欣赏》更是把趵突泉描写得淋漓尽致。趵突泉水水质清冽甘甜,素有“不饮趵突水,空负济南游”之说。 
泉池西边为建于明代的观澜亭,是观赏趵突泉的绝佳位置。亭名取自《孟子·尽心》里的“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之义。观澜亭上的楹联是张养浩的诗句,“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长吼半空雷”道出了趵突泉的喷涌气势,楹联由我国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题写。附近有几块石碑。“趵突泉”3 个字是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题写的,“观澜”2 个字是明代山东布政使张钦书写;“第一泉”3 个字是清代道光年间王钟霖题写的。 
泉池东边为来鹤桥。桥最初是明朝历城知县张鹤鸣建的木桥,1956 年建公园时改为石桥。桥头的牌坊上写有“蓬山旧迹”,另一面写有“洞天福地”。 
泉池北边为三大殿景区,从南往北依次为泺源堂、娥英祠和三圣殿。此处最初曾巩建设的泺源、历山二堂。现在的建筑是清朝重新修建的。 
在泺源堂和娥英祠之间用玻璃罩起来的这幢碑叫双御碑。清朝的二位祖孙皇帝康熙和乾隆曾经多次游览趵突泉,两人都对趵突泉赞不绝口。康熙皇帝(1684)游览趵突泉后题词“激湍”,描写了趵突泉喷涌的气势;乾隆皇帝(1748)游览趵突泉后,专门写一首“再题趵突泉作”的诗,对趵突泉的美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因为两个皇帝的诗词题刻刻在同一块碑上,所以得名“双御碑”。
 
5、万竹园  
万竹园是趵突泉公园的园中园,位于公园西部,占地 1.2 万平方米,有 3 处庭院,13 个院落,房屋 186 间。院内有望水泉、东高泉、白云泉等名泉。它是吸取北京王府、南方庭院、济南四合院的建筑风格而形成的古建筑庭院,是一处独具风格的园林胜景,园中的木雕、砖雕和石雕被称为万竹园三绝。 
万竹园名字最早见于元朝,后几易其主。明朝宰相殷士儋归隐济南,将万竹园改名为“通乐园”;清康熙年间济南著名诗人王苹认购了这个园林,改名为“二十四泉草堂”,取园内望水泉居济南名泉第二十四位之意;到了清末民初,山东督军兼省长张怀芝奉袁世凯的授意为袁总统修建生祠选中这里。期间由于袁总统忙于做皇帝对山东建祠堂不感兴趣,张怀芝就乘机建立了私人住宅。为了满足居住、办公、娱乐、宴客的需要,他邀集江南江北的能工巧将,并动用军队,历时 10 年之久,建成今天这样的规模。万竹园由四个院落组成,前、东、西三院成品字形排列,花园位于西部。园区建设时充分利用泉水丰富的条件,在北方四合院的基础上,借用江南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在有限的面积内,仿效自然,移天缩地,小中见大。按照使用功能的要求,全园被划分成若干小景区,每区都具有主题和特色。每个院落种植的植物都不相同,并用植物命名,如石榴院、玉兰院、木瓜院、海棠院、杏花院等。 
李苦禅纪念馆位于万竹园内,共有 18 个展室,常年展出李苦禅遗作和生前收藏的书画文物 400 余件,其中《红梅怒放图》、《晴雪图》、《墨竹图》、《盛夏图》等精品为大师的代表作。其中《盛夏图》面积达到 21 平方米,是李苦禅在 84 岁高龄时绘制的,这在写意花鸟画史上是罕见的。
 
6、五龙潭公园概况  
五龙潭公园兼具南北造园风格之精华,既有南方小桥流水人家的精巧,也有粗犷豪放、质朴野逸的北方园林特色。五龙潭历史悠久,从公元 500 多年左右的北魏到唐宋元明清均有文字记载。《水经注》记载,此水域在北魏时颇大,为大明湖之一隅,称“净池”,宋代称“四望湖”,时至元代水面面积缩小,仅剩泉池及纵横溪流。元代至正年间,有民间人士在潭边修建五龙神庙,内塑五方神龙,自此,五龙潭一名得来并延传至今。 
五龙潭景区内散布着形态各异的多处古名泉,构成济南四大泉群之一的五龙潭泉群。环绕诸多泉池,形成了庞大的五龙潭泉系。公园内的 20 多处名泉中,列于济南 72 名泉之中的就有 11 处。 
2010 年 9 月,五龙潭景区内新修建的秦琼祠正式对外开放。秦琼祠的装饰集浮雕、圆雕、壁画、碑刻等于一体,采用了线刻、铜腐蚀、锻铜、景泰蓝等多种工艺。正殿祠内有一尊 3.6 米高的秦琼塑像,塑像的甲胄、服饰及配饰均是根据国家军事博物馆专家提供的图片资料制作而成。正殿壁画选取的题材是正史中能够体现秦琼一生的代表性事件,由 “聚义瓦岗寨”、“黎阳义救主”、“陪葬昭陵”等十个事件组成。 
五龙潭水深 9 米,长 70 米,宽 35 米,是济南所有泉池中最深的一处,因此称为五龙潭而不是五龙泉。
 
7、大明湖景区概况  
【甴图导入】:各位朋友大家好!这里是大明湖风景名胜区导游图。大家请看,大明湖景区水面辽阔,水域面积占了景区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大名鼎鼎的历下亭位居湖中显眼的位置,铁公祠、北极阁、南丰祠、超然楼和辛稼轩纪念祠等主要景区(点)同历下亭一起,构成了大明湖景区的主要游览内容。接下来,我先给大家介绍大明湖景区的概况。 
大明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泉城特色风貌带核心区域,是天下第一泉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水是由城内四大泉群的泉水汇集而成,水源充足,有“众泉汇流”之说,这在全国独一无二。平均水深 2 米,最深处约 4 米,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素有“泉城明珠”的美誉。 
大明湖最早见于文字记载是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中,至今已经有 1500多年的历史了。这里水陆美景连绵不断,自古以来就是名人雅士聚集览胜之地。意大利大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中国游记》中写道:“园林美丽,堪悦心目,山色湖光,应接不暇”;杜甫、刘凤诰等历代名士都为其美景所陶醉,在湖畔留下诗文墨宝,传颂千古。“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对大明湖风景的最佳写照。 
大明湖在 1958 年开辟为公园并对游人开放。经 2009 年扩建后,面积达 103.4 公顷,其中水面面积 57 公顷。在济南古八景中,大明湖景区就有四景:鹊华烟雨、明湖泛舟、历下秋风和汇波晚照。 
扩建后的大明湖,由“园中湖”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城中湖”,同时实现了与环城河的全面通航,形成了环湖休闲游览景观线,不仅为游人提供良好的亲水空间,还成为一处汇集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休闲健身、文化娱乐等多种资源为一体的特色风景名胜区。
 
8、历下亭  
历下亭,又称古历亭,因最初建在历山,也就是现在济南南部的千佛山脚下而得名。具体建造年代不详,几多变迁。唐朝时在今五龙潭附近。今天看到的历下亭是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由济南知府李兴祖重建并移到湖心岛上的,1965 年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 
门上楹联:“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为《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中的诗句,楹联由何绍基书写。唐天宝四年(745),著名诗人杜甫来齐州看望时任主簿的弟弟杜颖,途经济南,与当时由青州赶来宴请他的北海太守、大书法家李邕同游大明湖,并宴饮历下亭,杜甫即兴做诗一首《陪李北海宴历下亭》,历下亭由此得名。 
岛上有一座八角攒尖重檐式的亭子,亭上匾额“历下亭”3 个大字为清乾隆皇帝手书。后面的建筑为“名士轩”,其中的“名”字多了一点,“士”字多了两点,共多了三点,这是清朝文学家和画家朱庆元先生在此游览后题写的,他的意思是希望济南的名士多点、多点、再多点。门前抱厦上楹联为郭沫若先生所题,上联是“杨柳春风万方极乐”,下联是“芙蕖秋月一片大明”。轩内西墙上是李邕、杜甫的线刻雕像。北边的墙上还有邹衍、伏生、义净、李清照、辛弃疾、李攀龙等济南历史上 15 位名人的石刻画像,神态自然,栩栩如生。
 
9、铁公祠 
铁公祠是一座亭廊环绕的园中园,为纪念明代兵部尚书铁铉而建。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山东盐运使阿林保重建。由铁公祠堂、小沧浪亭等景点组成,是一座民族形式的庭园。
铁公祠堂位于庭院中央偏西北处,大门上“铁公祠”匾额是清代大书法家翁方纲题写的。
门柱上有清代文人严正琅对联:“湖尚称明问燕子龙孙不堪回首,公真是铁为景忠方烈差许同心”,表达了后人对铁铉爱国忠君的敬仰之情。 
祠堂内石砌台上置铁铉铜像,像高 2.3 米,重 1.8 吨,仿古青铜色。铁公着明代文官服饰,冠带袍笏,双眉微蹙,面带愁戚,人物传神,栩栩如生,造像以传统手法与现代雕塑相结合,较好地刻画了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堂内墙上嵌有古今书法家手书石刻八方,真、行、草、篆、魏碑各有千秋,功力深厚。 
铁公名铁铉,自幼聪明好学,深得明太祖朱元璋的赏识,赐字为“鼎石”。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继位后,任命铁铉为山东参政,后提升为兵部尚书。靖难之役后被燕王朱棣俘获,在南京受磔刑而死,时年 37 岁。乾隆来济南时,为了宣扬铁铉的忠心,在这里修建了铁公祠。现在的铁公祠是 1996 年铁铉的二十二世孙铁明正出资重建的。 
铁公祠西面圆门内两侧有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清嘉庆年间山东提督学政、文学家刘凤诰的佳联,著名书法家铁保书写,也成为济南市的市联。 
铁公祠南门为“小沧浪亭”,是清乾隆年间仿照苏州沧浪亭的设计风格建造的,由水榭、湖滨回廊、八角亭、荷花池等组成,其名取自屈原的《楚词·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10、北极阁  
北极阁也叫北极庙、真武庙,是济南市区最大的道教庙宇。北极阁始建于元至元十七年(1280),高耸于 7 米台基之上。明朝及以后多次修建,至今已经有 700 多年的历史了。现在的建筑是 1981 年重修的,占地 1078 平方米。有钟楼、鼓楼、正殿、后殿、庑殿和门厅等建筑组成。 
大门上“北极阁”3 个大字由周福森书写,门上的楹联:“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是集王羲之的字,形象地描述了北极阁高峻的地势。 
正殿真武庙里供奉真武大帝。真武原名玄武,是道教的四方神之一,中国传统说法中真武是镇守北方的神,北方神主水,而济南多水,人们把真武大帝供奉在大明湖畔就是希望他能镇住水里的妖魔鬼怪。正殿中央神龛内供奉真武大帝的金身坐像,高 2.5 米,神龛上面高悬“位极天枢”黑底金字巨匾。真武大帝威武端庄,彩塑金童玉女侍立左右,供案上有长方形的铜铸龟蛇合体造型,即是真武大帝手下的龟蛇二将,铸造于明代嘉靖年间。神龛前下方为火(执旗)、水(持剑)、龟(吞魔)、蛇(杀魔)四大将领。神龛的两边为青龙、白虎、赵天君、马天君、关天君、瘟天君、仙真、仙曹、风伯、雨师、雷公、电母等塑像。塑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殿内东西两侧壁上,绘有关于真武大帝传奇故事的壁画:从真武辞别父母到深山跟“真人”刻苦学道,直到修炼成仙,最后玉皇大帝派仙人把他接到天宫,封为北方之神。故事情节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正殿后面是启圣殿(父母殿),明成化初年(1465)德王朱见麟建。殿内中央供奉真武大帝父母坐像,左右两侧有玉女立像。殿内墙上绘有演奏、舞蹈、献果等祝寿场面的壁画。 
上方的匾额上书有“父母天长”,取“天长地久”之意,祝愿父母长寿,是艺术大师刘海粟1983 年 88 岁来济南时的题字。落款为“年方八八”,其含义是:在父母殿中,有父母在,儿女永不言老。
 
11、南丰祠  
南丰祠,原名曾公祠,是为纪念“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而建。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昌都(今江西南丰)人,世称“南丰先生”,宋熙宁四年(1071)六月,调任齐州知州,熙宁六年(1073)二月离任,在济南仅 1 年 8 个月时间。 
他任(齐州知州)济南太守期间,主要做了三件大事:除暴安良,惩治恶霸;构建亭馆(趵突泉畔的泺源、历山二堂,大明湖周围的百花堤、北渚亭等),美化齐州;疏通河道,筑城防水,整治西湖(修筑北水门,筑建百花堤,构建七桥)。曾巩深得齐州人民爱戴,以至当他调离济南时,“州人闭门绝桥留之,至夜乘间乃得去”。 
今日的南丰祠为四面封闭、清静幽雅的中国古典式庭园,由祠堂、戏楼、雨荷厅、明昌钟、藕神祠等建筑构成。西门上的“南丰祠”3 个大字由武中奇题写。 
曾巩祠堂建于 1994 年,祠堂门上的“南丰祠”3 个大字由朱学达题写,门前抱柱楹联为:“北宋一灯传作者,南丰两字属先生”。祠堂内的曾巩雕像是由来自江西南丰的千年古樟树雕刻而成。雕像高 2 米,重约 1 吨。曾巩峨冠博带,宽袍大袖,手持书卷,栩栩如生,很好地体现了曾巩的文人气质和儒吏风度。 
南丰戏楼为济南市区乃至山东省内现存最大的清代戏楼。 
明昌钟亭内悬挂重 8 吨的铁钟,铸造于金明昌年间(1190--1196),距今有 800 多年历史,被誉为“齐鲁第一钟”。
 
12、超然楼  
超然楼始建于元代,为元代学士李泂的别墅,《历城县志》记载:李泂建大明湖天心水面亭后,又建超然楼。清代著名文人蒲松龄也曾在此居住。2007 年景区根据记载在原址重建。重建的超然楼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建筑面积 5673 平方米,楼高 51.7 米,坐落在宽大的花岗石台阶上,是大明湖的制高点。超然楼采用了多种铜构件及铜装饰件,很好地提升了整个建筑的装修层次标准和文化内涵,为超然楼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北第一楼”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超然楼体现济南泉文化、城市园林文化及老济南民俗文化,是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新地标。迎门匾额“超然楼”和抱柱楹联“寄兴超然物外,承天德化心中。”由大书法家欧阳中石书写。 
超然楼一层现改造为泉水电子体验展馆。该馆以“泉甲天下、云游古今”为主题,通过历史文化节点相连,采用时空穿越的展现手段,虚实结合贯穿整个游线,打造一个追忆千年泉水文化历史,回味泉城往事的体验之旅。馆内分为序厅、泉生济南、湖畔听泉、曲水流觞、泉水园林、济南胜景、泉城传奇、泉耀世界等 8 大项目、10 个展区,展示面积 1200 多平方米。 
 在这里,你可以跟随虚拟主持人“老残”穿越到清末,去感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老济南市井民巷的风情画卷;可以穿越到宋朝,去感受李清照笔下“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情景;可以身临其境,感受荷花缓缓盛开,荷香扑鼻而来,鸥鹭腾空而起的那种意境······ 
二楼是木雕的世界。进入正门,迎面是一幅大型木雕作品“泉城揽胜”,作品采用的是印尼产的楠木雕刻而成。整幅作品高 8 米,宽 6 米,依据泉城的真实景观来布局,把泉城济南具有特色的景点展示在内,自上而下雕刻有鹊、华二山,有大明湖及历下亭,有趵突泉、五龙潭等五处名泉,有济南的老街巷芙蓉街,有护城河,最下面是佛教圣地千佛山。这样一幅大画置于江北第一楼内,可谓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由浙江东阳著名雕刻大师冯文土先生率领 18 名工艺雕刻师花费半年时间制作完成。  
在四周的墙面上镶嵌着八幅木雕作品,描绘了济南的老八景:趵突腾空、锦屏春晓、龙潭观鱼、灵岩胜境、鹊华烟雨、佛山赏菊、黑虎啸月、白云雪霁,八景木雕作品都是选用东北产的椴木雕刻而成;另外还有鲲鹏展翅、龙吐九鲤、万马奔腾等木雕以及明湖荷花会大型紫铜壁画。 
电梯的正对面是一棵用酸枝木雕刻的白菜,还有喜鹊和蜗牛刻于其上,取“千福百财”之意,正对电梯寓意开门见财。白菜的后面,是元代画家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这是采用德国技术复制放大的,原作长度不到 1 米,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北厅为“老残▪济南印象”之老济南的陶艺馆,馆内布局完全按照《老残游记》中的描述所设置。通过陶人的夸张表情、肢体动作、交际活动,配合场景、道具,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清末济南的市井风情。大型陶艺群雕艺术展,为青年雕塑家汉方用一年多的时间策划创作完成。 
乘电梯登上超然楼的六楼,泉城秀姿和明湖无限风光尽收眼底。
 
13、环城公园(护城河)概况  
环城公园的主体是护城河。护城河亦称“环城河”,别称泺水,泺河,也叫娥英河,它是一条与泉城历史文明相伴而生的城市河流,也是国内唯一一条由泉水汇流而成的河。护城河全程 6.9 千米,地处济南市中心,周边名胜荟萃,名泉众多,风光优美,文化厚重,如一条玉带环绕济南老城而行,沿途可观赏黑虎泉、泉城广场、趵突泉、五龙潭、大明湖、解放阁等多处著名景区(点)和济南的代表性景观。沿途还有河道湿地、亲水栈道、老水电站、泉水浴场等新建景观,特色街区各具风貌,可谓“百泉汇一水,一水连百景”。游客乘坐画舫穿行其间,可以尽享“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的都市休闲意趣。 
依托护城河及其周边资源形成的泉水游览景观带将泉、河、湖、城融为一体,已成为泉城旅游的标志区域。 
护城河始建于汉代,形成于元代。历史上济南护城河除了具有重要战略防御功能,还能够排涝、运输、观赏。河道直通小清河由潍坊羊角沟注入渤海。
护城河泉水景观带是济南市为“突出府城魅力、彰显泉城特色”打造的重点景观项目,由“一环(护城河)、一湖(大明湖)、一城(明府城)”组成。护城河泉水景观带仿佛一条翡翠项链般环绕济南老城明府城。


沂蒙山风景区导游词

1、蒙山龟蒙景区概况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先看一下龟蒙景区全景图。从图上可以看到龟蒙景区有三条登山路线:东路是车行路,全长 11 千米,游客乘景区中巴车上山大约用时 30 分钟,非常便利;虚线为古道西路,是当年乾隆皇帝和康熙皇帝的登山大道,现在尚未对外开放;中间为景区步游道,也是我们今天的登山线路,由 2888 阶台阶铺成,沿途可以欣赏九龙潭、鹰窝峰、东天门、蒙山玻璃桥、悬崖栈道等景区(点)。好了朋友们,景区全景图先说到这里,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龟蒙景区的概况。 
蒙山龟蒙景区位于临沂市西北部,现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沂蒙山旅游区的核心区域之一。蒙山龟蒙景区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著名养生长寿圣地。 
龟蒙景区主峰龟蒙顶海拔 1156 米,为山东省第二高峰,沂蒙山区最高峰。景区内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达 98%以上,负氧离子含量极高,被誉为“天然氧吧”。佳山、秀水、幽林、清气,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著名的养生长寿圣地和休闲度假胜地。龟蒙景区拥有世界最大山体雕刻—蒙山寿星、江北最长栈道—蒙山悬崖栈道、临沂对外宣传标志性旅游景点—鹰窝峰、江北最大道观—万寿宫、齐鲁海拔最高的玻璃桥—蒙山 3D 玻璃桥,以及群龟探海、九龙潭、伟人峰等百余处自然人文景观。
 
2、福寿康宁鼎  
 福寿康宁鼎位于蒙山文化广场次中心,整个大鼎采用纯天然黑墨玉青石制作,两耳高耸,仰对苍穹。大鼎设计为圆形,鼎高 9.99 米,周长 6.19 米,重 606 吨,是目前国内最大、最高的石鼎。大鼎由三只赑屃托住。赑屃,“龙生九子”之一,形似龟,好负重,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俗称“龟驮碑”。因为福寿康宁鼎太大太重,所以需要三个赑屃大力士合作才能完成。从远处来看,整个宝鼎上圆下方,象征天圆地方,庄重和谐,大气磅礴。鼎身三足分别对应福、康、宁三字,两字之间嵌一寿字,共刻六个大字。这个寓意是很明显的,健康是福,安宁是福,长寿是福,在所有的福中,最大的福当然是长寿了,全鼎共刻有 999 个小寿字,寓意为健康长久、福寿无疆。
 
3、万寿宫  
万寿宫原称古蒙祠,始建于西周初期,当时用于鲁国的附庸国颛臾国王在此代表周天子主祭蒙山;宋朝时将古蒙祠改为道观—玉虚观;明朝时,改为万寿宫。清朝康熙年间万寿宫达到鼎盛时期,道众达到 500 多人,占地面积达 100 亩,地产近千亩。在全国道教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声誉。 
万寿宫是蒙山道教文化最为鲜活的见证,整个万寿宫总占地面积 120 亩,总建筑面积12000 平方米。共分三进院落,错落有致。 
一进院落为山神殿,供奉的是蒙山山神及灵官,中间的神像就是蒙山山神颛顼王,两侧的两位灵官是道教的执法神。 
中间院落为玉皇殿,是万寿宫的主体建筑。玉皇殿东西两边各有配殿。东边配殿是药王殿、财神殿、文昌殿。西边配殿为雨王殿、观音殿、长寿殿。 
玉皇殿坐落在 1.85 米的须弥座台基之上,高 19.7 米。总建筑面积近 1000 平方米。玉皇殿为纯木结构建筑,殿前檐八根巨石雕刻的石龙柱是参照曲阜大成殿的石龙柱雕刻而成,造型古朴大方,在它们的映衬下玉皇殿更显得气势恢弘。 
玉皇殿内居中供奉的是玉皇大帝,托塔李天王、太白金星陪祀。玉皇大帝高 6.6 米,威严肃穆。各神像均采用南方香檀木雕刻而成,栩栩如生。 
三进院为三清阁,是万寿宫唯一的一座双层建筑。一层供奉三清,中间是玉清元始天尊,左为上清灵宝天尊,右为太清道德天尊。 
二层供奉的是吕祖吕洞宾,道号纯阳真人。这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仙人,属于八仙之一。
 
4、鹰窝峰  
鹰窝峰是蒙山的十大景点之一,古人把它比喻成蒙山的灵魂。这里群峰林立,林海叠翠,四周如刀劈斧削,险峻异常,所以人是爬不上去的,只有老鹰可以飞临其上,筑巢栖息,那里成了老鹰的家园,故而称之为鹰窝峰。相传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登临蒙山时,为观赏对面的鹰窝蜂而建造望峰亭,也就是我们所在的这个亭子。立于望峰亭,远观鹰窝峰,有“放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之感。 
在鹰窝峰的石缝里,长出许多奇松古柏。最引人入胜的是两处:一是山峰顶端有棵松树似华盖罩顶,又似一柄硕大的灵芝,这棵奇松是蒙山的骄傲。“石为母,云为乳,蒙山奇松不知土”,它是靠吮吸天地的灵气生长起来的,为鹰窝峰增添了无限生机。二是从山顶顺势往下第三个山峰上有一棵龙头状的松树,叫龙头松,再往下还有一个翘翘的尾巴样的,整个像一条巨龙正在腾飞的样子。 
鹰窝峰与张家界的砂岩峰林地貌非常相似,所以有“小张家界”之美称。“鹰峰夕照”被列为古蒙山十景之首。自古便有“不到鹰窝峰,枉为蒙山行”的说法。1998 年,鹰窝峰的巨幅照片曾被送往昆明世博会参展,受到各方人士的交口赞誉。鹰窝峰北崖峭壁上刻有“鹰峰奇观”4 个大字,为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手笔。蒙山之险,鹰窝蜂是典型代表。
 
5、蒙山寿星巨雕 
蒙山为东方著名的养生长寿圣地,寿星巨雕是其标志性景点,位于龟蒙顶西北侧的裸岩山体上,利用山体依山就势造型,以古代南极仙翁为模本,高 218 米,宽 198 米,头部高 85 米,大脑门,白须飘逸长过腰际,一手拄鸠杖,一手托仙桃,慈眉善目,笑逐颜开,近观宏伟、慈祥、亲切,远看轮廓清晰,气势雄伟,有缓步从山体走向人间的效果,达到了耐人寻味的仙境神韵。游人站在拜寿台祈福祷寿,仿佛已经沐浴在南极仙气充盈的祥光里。 
蒙山寿星巨雕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山体雕刻,是四川乐山大佛的 3 倍,已载入吉尼斯世界“山体雕刻之最”的纪录。寿星巨雕工程自 2000 年 10 月开工至 2003 年 4 月 26 日竣工,总工期恰好是 999 天,这也是蒙山旅游主题养生长寿的吉祥数字。平时说“眼睛像山洞”,像山洞的神魔鬼怪只是想象和虚构,而此处寿星的眼睛就是个“山洞”;平时说“眼睛里面容不得沙子”,而老寿星一只眼睛的长度就是 13.5 米,横着就能站十几个人;他微笑着一张嘴的长度就是 19 米。寿星之大,寿星之逼真,让人叹为观止!
 
6、群龟探海  
群龟探海是一处自然景观。从东天门上行 1 千米左右,可见路右边有一片山崖瑰奇万状,似有许多乌龟或闭目沉思、或匆匆前行、或东张西望,形态各异。因峡谷中常能形成云海、雾海,这些爬行的乌龟在“海”中极富动感,游客可以清楚地看到,下边的巨龟已爬进海底,中间的巨龟有的在踽踽前行、有的在左右回顾,最上边的几只小龟可能是刚从蛋壳中爬出来,还不敢下海,正在东张西望,可爱至极。此景被命名为群龟探海,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龟是长寿的象征,有“龟龄鹤寿”的说法。蒙山是一座长寿山,第一,因为蒙山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国内最高,即便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这给养生长寿在客观上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第二,在航空照片上看龟蒙顶及其周围海拔千米以上的几座山峰,恰好构成一个“寿”字形图案。第三,蒙山龟状象形石极多,是长寿的福音。当然后两者是自然的巧合,印证了天、地、人之间绝妙的统一与和谐。
 
7、江北第一悬崖栈道  
从虎踞龙盘石开始,便是蒙山的特色景点—蒙山栈道。于 2013 年 5 月份正式开通,全长 2999 米,由悬崖栈道和森林木栈道组成,悬崖栈道长 1999 米,森林木栈道长 1000 米,为江北第一栈道。栈道险峻处如飞龙凌空,游走于绝壁深壑,气势磅礴,令人惊心动魄,震撼不已;平缓处若卧龙蟠曲,奇松怪石,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蜿蜒处似游龙出没,林海掩映,鸟语花香,令人流连忘返。心随境迁,行走在栈道的不同位置,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有龙行天下之豪迈,有平步青云之喜悦,有临风啸傲之胸襟,有闲庭漫步之悠然,有坎坷曲折之感慨……行在栈道上,沿途可以欣赏醉美沂蒙、沂蒙脊梁、群龟拜寿、百鸟朝凤、八戒背媳妇、金冠龟等景观。 
其中“沂蒙脊梁”的命名很有意境:走在栈道上,但见一道道的山脊朝着龟蒙顶聚集,就像沂蒙人民坚实的脊梁。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老区人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陈毅元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那是支前沂蒙人推小车的脊梁,是沂蒙妇女支前烙煎饼推磨时的脊梁,是忍辱负重的脊梁,是无私奉献的脊梁,又是开拓奋进的脊梁。此处的一道道脊梁成就了蒙山的巍峨高大、壮丽秀美,也象征着沂蒙山人的不屈不挠和艰苦卓绝的伟大精神。

8、蒙山极顶“龟蒙顶” 
看到摩崖石刻“龟蒙顶”这 3 个红色大字,标志着我们已经到达了蒙山的主峰。大家看,在字的右上方有一苍松,层次分明,长枝伸展,极富情调,为蒙山的“迎客松”,常年一直坚守在这里欢迎游人的到来。前面牌坊上“蒙顶奇观”4 个大字,是从旁边的石碑上拓写下来的,而这个石碑来自西路的南天门;坊的背面“万古风云”4 个大字是明代王寿庸题写的。 
龟蒙顶海拔 1156 米,是山东省第二高峰,沂蒙山区最高峰,因酷似一神龟伏卧于云端天际而得名。峰顶立有孔子小鲁碑,传为孔子登临之处,《孟子·尽心》:“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东山”即指蒙山。 
龟蒙顶上最主要的建筑就是这座巍峨高耸的大殿玉皇殿了,供奉的是道教四御之一的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在民间信仰里,他被视为天上的最高神,连太上老君都是他的臣子。 
 “伟人峰” 站在龟蒙顶向西北方望去,掩映在青松翠柏之间的一座山峰,就像纪念堂里的毛主席他老人家面向南方,安详地仰卧着,因为酷似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神态而得名“伟人峰”。伟人峰可谓是极尽造化鬼斧神工之妙,头像上,额头、眼睛、鼻子、脸孔、下颌、直到发型,无一不与毛主席相吻合,形态慈祥逼真,惟妙惟肖。特别是在晴朗的下午观看尤为清晰,更为逼真。 
更为神奇的是伟人峰脚下方的村庄叫毛家庄,头下方的村庄叫金皇殿。毛家村一村全为毛姓。这么多巧合堆积成这旷世奇观,耐人寻味。
 
9、云蒙景区概况  
【甴图导入】:各位朋友大家好!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蒙山云蒙景区导览图,从图中可以了解到该景区的整个路线构成为三纵两横,方便游客根据体力选择路线游览。三纵是中路、南路和索道,两横是木栈道环线和野葡萄沟环线。其中的中路为大众游客登山路线,也是我们今天的游览线路,我们将沿途游览瞻佛亭、中国瀑布、小东关等景区(点),最后登上木栈道环线观光。接下来,我先给各位介绍蒙山云蒙景区概况。 
蒙山云蒙景区是国家5A 级旅游区—沂蒙山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蒙景区旅游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山岳景观、森林景观、瀑布景观和人文景观。景区内奇峰耸立、水缠云绕,动植物资源丰富。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9%以上,空气中负离子含量丰富,有“天然氧吧”之称,是中国最佳绿色健身旅游胜地。 
景区一年四季景观各异:春季层峦叠翠,林海花潮;夏季飞瀑流水,云雾飘渺;秋季漫山红叶,层林尽染;冬季银装素裹,玉琢冰雕,是沂蒙山好风光的典型代表。 
景区先后投资十多亿元,建设和完善了系列配套设施,倾情打造了森林冲锋车、森林索道、森林漂流、森林大巴车、非常挑战游乐场和蒙山会馆等一系列精品参与性服务性项目。 
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十佳林场等多项荣誉称号。
 
10、金刚文化广场  
 金刚文化广场地处蒙山主景区云蒙景区入口处,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由金刚广场、金刚门等建筑组成。广场正面廊道镌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广场前端有七座石雕佛塔,从左到右分别是毗婆尸佛塔、尸弃佛塔、毗舍婆佛塔、拘楼孙佛塔、拘那舍佛塔、迦叶佛塔和释迦摩尼佛塔,记载着过去七世佛的圣迹。广场里侧是般若波罗蜜金刚门。广场中央为圣泉池,观自在菩萨安坐池内莲花中间。广场建筑风格中西结合、阴阳和谐。金刚文化广场由金江先生设计,整组石雕由福建惠安石雕世家精心制作,工艺精美细致,堪为传世精品,是沂蒙山旅游的重要景观。
 
金刚门全称般若波罗蜜金刚门,门柱由八尊整石雕凿的金刚塑像组成。金刚为佛教中护法力士,面向东的四尊金刚,从左到右分别是青除灾金刚(手持三棱宝剑,能除宿灾)、辟毒金刚(手拿降妖斧,能除病患)、黄随求金刚(手持金刚杵,能令如愿)、白净水金刚(手拿净水瓶,能除苦恼),面向西的四尊金刚,从左到右分别是赤声火金刚(赤髯红脸能照光明)、定除灾金刚(手持金刚杵除去灾难)、紫贤金刚(双手合十能令开悟)、大神金刚(手托赤龙能令成就)。 金刚门顶部有四大菩萨,面向东从左往右分别是金刚眷(juàn)菩萨(主慈)、金刚索菩萨(主悲)、金刚爱菩萨(主喜)和金刚语菩萨(主舍),周围是以古印度恒河岸边为背景,释迦牟尼佛降天、托胎、出生、出家、降魔、成道、说法、涅槃八相成道的浮雕长卷。四菩萨之间是象征鹿野苑的梅花鹿及象征中华的汉龙卫护着的经坛和宝刹。金刚门为泰国皇恩寺释圣智以其梦境创意设计,福建泉州石雕工艺大师精心营造,金刚门凸显中西结合、阴阳和谐之风格,整座建筑气势雄伟,工艺精湛,既体现传统之继承与发展,亦表达人文与自然之和谐统一,为沂蒙山人文地理重要标志。
 
11、中国瀑布  
因瀑布所挂崖壁的轮廓酷似中国版图而得名,是蒙山标志性景观。此瀑布为江北罕见的三叠式瀑布,水流从高约百米的悬崖上一跃而下,中途受两道断崖阻隔,稍作盘旋随即又腾身直泻,形成了典型的叠式跌水。瀑布从天而落,如银河倒挂,气势磅礴,蔚为壮观。瀑布周围水雾缭绕,彩虹时现,绚丽多彩,与雄伟的山峰、青翠的林海构成一幅绝美的自然画卷。 
瀑布左侧石崖中间有一石门被水帘所掩,因此也叫水帘洞瀑布,相传是战国时期孙膑、庞涓,在此跟鬼谷子王禅学艺并修炼得道成仙的地方,每五百年开启一次。明朝诗人公鼐(nài)有诗赞曰:岂是银河落,飞来万丈余。谪仙如可见,不复问匡庐。
这座观瀑亭是观赏中国瀑布的最佳位置,瀑布胜景尽收眼底。不仅可以观赏瀑布“叠瀑飞涛声湍齐鲁三千里”的雄伟壮观气势,而且充分抒发“濯缨振衣鹏举沂蒙八百乡”的豪迈胸怀。 
在瀑布的左下侧还刻有一个涛字,为书法家邓小川所题,字高 6 米,宽 3.5 米,字面 21 平方米。此字有五层寓意,春看花涛,夏望云涛,秋赏风涛,冬观雪涛,一年四季都能听见阵阵松涛。右半边的“寿”字明显高于左半边的三点水,寓意寿比水长。
 
12、沂山风景区概况 
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我们看一下“沂山风景区全景图”,沂山的游览通常有两条线路,路线一:东大门乘景交车至法云寺广场—沿步行道至山顶广场—乘车至歪头崮广场,步行游览歪头崮—乘车返回山顶广场,步行游览玉皇顶—乘滑道下行—法云寺广场—体验漂流—赏百丈崖瀑布—步行至南门乘车—游览东镇庙—乘车返回;

 路线二:东大门乘景交车至神龙大峡谷—步行上山—游览玉皇顶—乘滑道下行—法云寺广场—体验漂流—赏百丈崖瀑布—步行至南门乘车—游览东镇庙—乘车返回。今天我们按照线路一进行游览,体验具有南险、北奇、东秀、西幽之特点的沂山五大景区的风采。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沂山风景区的概况。 
沂山风景区位于潍坊市临朐县城南 45 千米,是国家 5A 级沂蒙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山东省级地质公园、山东省风景名胜区,总面积 65 平方千米。 
沂山古称“海岳”,有“东泰山”之称,居中国五大镇山之首。主峰玉皇顶海拔 1032 米,被誉为“鲁中仙山”。 
沂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古代 10 朝 16 位皇帝登封于此,从而留下名垂青史的“东镇碑林”,其留存的御碑数量为世界之最。 
沂山风景区是国家级森林公园,生态资源优良,森林覆盖率达 98.6%,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氧吧”。 
2014 年 12 月,东镇沂山祭仪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沂山风景区共分为五大景区,自东向西依次是:以东镇碑林、庙宇古建筑为主的东镇庙景区,以飞瀑流泉、古亭石刻为主的百丈崖瀑布景区,以古寺佛雕、古松名树为主的法云寺景区,以极顶览胜、天然景观为主的玉皇顶景区,以古庙神刹、奇峰怪石为主的歪头崮景区。 
五大景区交相辉映,具有南险、北奇、东秀、西幽之特点。


泰山导游词

这里是步行上山路的起点,这里有个“0”的标志碑,从这里一直到南天门有6666级台阶,这个数字非常吉利,意思是预祝登山的朋友一切顺利。这条路大约有10公里的路程,从这里登到南天门大多需要4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这里就是关帝庙,里面供奉的是武财神关羽,明清的时候山西的盐商经常在这里集合,他们与关公是老乡并把他视为幸运之神,于是就把他供奉在这里,原来称山西会馆,现在改为关帝庙。

前面这座石坊就是一天门,泰山有三座门,一天门,中天门,南天门,每道天门上都有三重天,这就是人们说的九重天,这是一座跨道式石坊,明创建,“一”是万物的起点,就是说跨过这道门,就算跨进了天界的大门。根据泰山学者的考证:《西游记》就是以泰山为样板儿创作的。

这旁边有明杨可大题刻的“天下奇观”和孙价题刻的“盘路起工处”。

前面这座四柱三间门式牌坊上刻“孔子登临处”,是由明嘉靖三十九年山东地方督察院右副都御史朱衡等创建。为纪念孔子登泰山走到此处发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感叹而创建的,旁边这棵紫藤,传说是何仙姑来登泰山坐在这里宽衣解带休息,走后却把腰带落下了,就变成了这棵紫藤。

坊的东侧有明嘉靖年间济南府同知翟涛题“登高必自”,此语源于《中庸》,意思是说,千里之行或攀登万仞高山都要始于足下,应具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西侧还有巡抚山东监察御史李复初题书“第一山”大字碑;碑阴有明代人书道家秘文符篆“入云有路”。相传道人带着它可驱鬼怪、治百病。西边还有清代嘉庆初年泰安知府金启撰书的《泰山种柏树记》碑,记载他于嘉庆初年率领各县官民从红门宫至升仙坊,共植柏树23000株。在坊前台阶之上的两侧,放置着形似碌碡的圆柱体大石磙,还戴着一顶荷叶帽,传为“泰山镇”,是镇山之宝。

再往后是双柱式“天阶”坊。明代嘉靖四十三年即公元1564年建。意思是这条登山的阶梯,就是登天的台阶,登天当然很苦了,也就是告诉咱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了!

这就是红门宫,之所以称之为红门,是因为在他西侧的大藏岭上有两块红色的形状像门的岩石而得名,他的左侧是佛教的弥勒院,右侧是道家的碧霞庙,后来便佛道合一了。

过了红门宫这个院落就是小泰山,原来在这里有块巨石形似泰山,所以就名为小泰山了,为的就是方便年老体弱不能登上山顶的人进香而建的。

红门宫后有清代和民国年间所立的“合山会记”碑等26块,记载着当年朝山进香的盛况,今称“小碑林”。西边碑墙上镶嵌着清代光绪八年即公元1882年任道熔所书刻的《修泰山盘路碑记》,俗称“泰山之碑”。碑文中说:去泰山顶40余里,6700级。您还可以看到在碑的上面压着很多石块,这是泰山一带的民俗,叫做“压子压福”。每当农历三月或九月,大家还可以看到很多老太太头上带着树枝或带着花,意思是:头上戴朵花,媳妇来到家;头上戴个枝,回家抱孙子。

从红门宫往前走约100米处,沿野径下行就是中溪内的小洞天。深涧内巨石如屋,平面有10余平方米,厚1.5米,南侧刻有明代知泰安州事甘应甲题、范广书“小洞天”三个大字。东侧有圆柱形巨石横卧,断面西向,上有“醉心”二字。石前断崖层叠,横瀑飞流,自北向南有柳条、饮马、石峡三个碧绿的水湾。醉心石两侧谷底到处是圆柱形黑色花岗岩巨石,横断面向内,层层包裹,酷似枯木年轮,称为“黑石埠”。这是发育在17亿年前元古代时期的环状节理杂岩,为“涡柱构造”,俗称“汽油桶结构”。对于它的构造成因及发育历史是当今地质学界研究的新课题,在国内首次发现。这里清溪碧潭,茂林涧草,森森蔓蔓,清净幽深。仰视西崖盘道,行人如在画里,终日不绝,别有洞天。从小洞天到万仙楼的中途,在西崖上刻着“勇登仙境”四个字,下面就是龟洞。相传在明朝,泰安有一个贪官在调离泰安时,为了掩盖罪行,就让人们给他树碑立传。当他将龟和碑将要运到万仙楼时,游人无不唾骂,石龟感到万分羞耻,于是将背上的石碑甩进了溪谷内,自己就钻进了石洞里。

三义柏,是根据《三国》中桃园三结义而命名的,这边有一座大型石刻浮雕,建于1999年,是为纪念泰山林场建场50周年而建的,建国前泰山的古树残木仅有200余公顷,现在扩大到了12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90年代初被评为国家示范森林公园和全国国有林场一百佳。

前面就是万仙楼,又叫望仙楼,明代万历四十八年即公元1620年创建,后来多次重修,1959年翻修。它是跨道门楼式建筑,下层为拱形门,门额题“万仙楼”;上层有正殿三间,黄琉璃瓦九脊歇山顶,前面是重檐步廊式。楼上原来祭祀着王母娘娘,两侧配以列仙,所以又称王母殿,后来增加了碧霞元君,民国年间塑像全部毁坏。

据传这里是王母娘娘召集泰山万仙聚会的地方,泰山管理部门于1998年在楼上的东、西、北三面墙壁上,塑造了128位神仙和众多的异兽亭台等,集宗教传说、泰山神话、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为一体,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大殿的墙根四周镶嵌着明代朝山进香碑63块。古人都说:“泰山的神最多,济宁的货最全。”为什么泰山的神最多呢?这与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传说有关。他俩人的儿子叫白氏郎,儿时上学要经过一条小河,每次都有一位老爷爷背他过河说:“我是天上派来的保护神,将来你就是一国之君。”白牡丹知道此事后,每天做饭都敲着灶王爷的头喋喋不休地说:“等我的儿子当了皇帝后,我就有怨的报怨,有仇的报仇。”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就把此事告诉了玉皇大帝,玉帝为了防止白牡丹的残暴,决定在来年的七月七派雷公拔掉白氏郎的御牙和全身的龙筋。吕洞宾一听慌了手脚,就到下界偷偷地告诉了儿子,并一再嘱咐:“到这天你可千万不要开口说话,虽然做不了皇帝,但还有御牙呢!”白氏郎照此办理后终于保住了御牙,他恨透了天下所有的神仙,便手拿宝葫芦狠狠地说:“可恶的灶头王,快到我的葫芦里来吧!”只听嗖的一声,灶王爷化成一缕青烟钻进了葫芦。于是他手提葫芦走遍九州大地,见庙就进,见神就收,最后来到泰山准备收泰山老母。这时泰山老母掐指一算就知道了他的想法,于是变成一位白发老人,一手提水壶,一手提饭篮,迎着白氏郎来到十八盘。白氏郎又渴又饿,就跪下来要饭吃,老人说:“这是给我儿子吃的,你要想吃除非叫我三声娘。”白氏郎无奈,就连连叫了三声娘。当他来到元君庙要收泰山老母时,却听到大喝一声:“大胆我儿,你竟敢来装你娘!”白氏郎一惊,就把宝葫芦摔到了地上,顺着十八盘一直滚到山下。所有的神仙都跑出来了,见庙就进,见洞就钻,一直滚到万仙楼,但是还有一些神仙没有找到地方,就都居住在这里了。

在楼洞背阴镶嵌着石碣,额书“谢恩处”。传说古时候香客登泰山归回后到此叩头,感谢碧霞元君保佑一路平安;又传古帝王登泰山时,地方官员送驾至此而止,众官员便叩谢皇恩。在泰山周围还流传着一段关于萧大亨的故事,他当时是泰安最大的京官----兵、刑两部尚书。据说当年萧大亨与万历皇帝登泰山时已70多岁了,家有百岁老母,萧大亨向皇帝提出要回家探望老母。皇帝不答应,萧大亨一边叹气一边自言自语地吟颂唐朝诗人贺知章的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皇帝一听就对萧大亨说:"爱卿,我给你出一幅对联,假如你对上了,就让你回去;对不上,就跟我回京。"萧大亨一听便高兴地答应了。皇帝慢慢地说:“十口心思,思家思乡思父母。”萧大亨灵机一动接上了下联:“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龙恩。”说完即刻跪拜“谢主龙恩”!萧大亨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达到了探乡的目的。

万仙楼向北是革命烈士纪念碑,建于1946年,后来被飞机炸毁,1953年又重建。碑是由碑座、碑体和碑首三部分组成,碑首呈方锥体,南面贴金题额“革命烈士纪念碑”。碑体的南面是新四军一纵三旅的政治委员何克希所题书的碑文:叙述了整个部队转战南北的壮烈事迹;东、西、北三面刻记着一纵三旅于1946年夏季为解放泰安而牺牲的708名烈士名单。英名与泰山共寿!

从万仙楼至纪念碑之间的东溪内,古时称为桃花涧。原来这里桃花浓艳若绮,游人疑为武陵桃源。又因在它的南头多樱桃、翠竹,又名“樱桃涧”。古诗曾有“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的名句。如今涧中樱、竹、桃虽已无存,但杨槐满谷,柏林夹岸,横瀑如帘,石刻映衬,别有情趣。另外,涧中石坪宽广,断崖跌宕,溪水潺潺而来,潆洄湍急而去,尔后沿着陡坡石峡奔流而下,汇为深广的碧池,美其名曰“碧泉湾”。

从这里向上,在盘路的西侧先后有:蔚然深秀、万古凌霄、洞天福地、 肤寸生云、步玉清、望岳诗、及虫二等碑刻。“洞天福地”按道教讲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泰山属于三十六小洞天之一的蓬元洞天。“步玉清”是道家修仙后进入最高境界的玉清宫,据说天上的仙界有三重天:元始天尊居于玉清宫,太上老君住在上清宫、灵宝天尊在太清宫。“肤寸升云”来源于《春秋公羊传》。古代的长度单位,一指为一寸,四指等于肤寸,这里是形容在极小的空间内,泰山的冷气很快就化为云雾,然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雨遍天下了。这是描述泰山云雨的神奇。“望岳诗”是杜甫的名作,由清代光绪年间的大臣、金石学家吴大澄用小篆书刻。诗中说:“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虫二”是历下名士刘廷桂于光绪年间题刻的字谜。这二个字是“风月无边”的意思,即把繁体字“风、月”二字拆去边框,描写周围的景色蔚然而深秀。这里面还有一个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在杭州西湖曾为“风月无边”亭题写匾额,如果刘廷桂在这里再次重复这四个字就是犯上,所以就别出心裁的写了个字谜。又传刘廷桂当年看到斗母宫的尼姑放荡不羁,就题二字讽剌她们风花雪月。

字谜的东溪内有巨石如罗汉,上面题写着“罗汉崖”三个大字,这就是“小罗汉崖”。谷东有罗汉峰,被称为“大罗汉崖”。

再往前跨过斗母宫石坊之后就是斗母宫。它位于龙泉峰下,是一组完整的古建筑群,因为有龙泉之水自西北山崖而下,环绕宫墙东注中溪,所以古称“龙泉观”。庙宇创建无考,是泰山最古老的道观之一,里面供奉着北斗众星之母,称之为“斗母宫”,又名“斗姥宫”,别称“妙香院”。从此以后道观就成了尼姑庵,到了清代光绪年间,宫宇辉煌,尼僧众多,陈设豪奢,香火特盛。因此,当时的黄河总督刘鹗在他的小说《老残游记续集》中曾生动的描写了这里的尼姑生涯及其风流佚事。斗母宫分为前、中、后三院。南山门内是一进院落,院中有光绪二十五年即公元1899年泰安名士赵尔萃修建的“天然池”,内有两股泉水,每逢夏、秋之季双泉突涌,俗称“孪生泉”。池旁有古槐,并有小槐相偎依,被人们誉为“母子槐”;池东有寄云楼五间,修建在深谷绝壁之上,上边是环廊式楼阁,旧时专供达官贵人在此饮茶赏月,抚琴对诗;楼下是地下室。后院大殿供奉的是泰山老母和她的两个姐妹,送生娘娘和眼光奶奶。

西山门外有著名的卧龙槐,巨枝伏地,如卧龙翘首。据说,原来这里只有一棵树,后来又长出了侧根,成了另一棵小树。小树长大后,枝繁叶茂,老树却枯萎了。在这过程中,小树突然发现母树上有一窝乌鸦,先是老乌鸦叼食喂小乌鸦,当小乌鸦羽毛丰满以后便又去捕食给老乌鸦,共计18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的故事。从此之后,小槐树便把自身的养料输送给了母树,使它重获新生,所以如今卧龙槐仍是枝繁叶茂。

桥北是三官庙。在明代时为人祖庙,祭祀的是秦始皇,传说是秦二世登泰山时创建的祖龙庙遗址。到了清代改为三官庙,供奉天官、地官、水官。据传它们是尧、舜、禹的化身,后来庙宇荒废,大殿、客房、僧舍渐毁。建国后改为三官庙小学,1994年又重修。1994年又重修,这里是海拔最高的三官庙,崂山的三官庙是装饰最好的,而最大的三官庙在广东。

庙内还有一株古柏,传说是秦二世胡亥所植。在它那粗壮而低矮的主干上,生长着五条巨大的侧枝,人们附会为秦始皇的化身,说他功德盖世,一手遮天,使子孙世代相传,所以被称为“五指树”。

在庙东侧的盘路上有石坊,额书“经石峪”,坊后有一条岔道,是通往经石峪的小盘路。经石峪位于龙泉峰下的山坳里,翠峰围抱,溪水环流。每当阳春三月,桃红柳绿之时,那潺潺流水声与山鸟的争鸣声组成了一曲高雅的梵呗清音,好一处佛家禅定的胜地。石坪东北的“水帘泉”漫石而下,颇有“枕流漱石”、“万颗明珠”之感。有关经石峪的来源,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当年唐僧西天取经,回来时曾路过泰山,在通天河里湿了经卷,便派孙悟空找个地方晾经,悟空一个跟斗翻到了凌汉峰,手搭凉棚一观察,就找到了这块缓坡大石坪。因此,后人便把此山谷称为“经石峪”,把唐僧师徒晾经的石坪取名“曝经石”,俗称“晒经石”。

当然,这只是一个神话罢了,关于石刻产生的真正年代及撰写人是谁?这在历史上曾有分歧。明代以前传为王羲之书;明代以后的学者,特别是清代乾嘉学派,多认为是北齐人书写的;1961年夏天,郭沫若先生来泰山观赏了经石峪大字后,留下了“经字大如斗,北齐人所书”的诗句。后来又与山东邹县等地的摩崖刻石相对照,进一步印证了石刻产生的年代为北齐,并将书写者定为当年的高僧安道壹。经石峪刻文的内容为佛教重要经典《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简称《金刚经》。“金刚”即金中之刚之意,引申为牢固锐利,无坚不摧;“般若”意为智慧;“波罗密”是彼岸及无极之意;“经”就是途径。佛家认为,教徒们若想功成名就,必须以金刚般坚韧不拔的毅力,加上潜心投入的智慧,再经顺乎宇宙发展规律的途径,才能到达彼岸的极乐世界。《金刚经》全文有5000余字,分上下两篇。此处经刻是它的上篇,共计2799字。经刻历经1400多年的山洪冲刷和风剥雨蚀,如今还存有1069个字。

经文西北有巨石,高约5米,宽约13米,中劈为两半,上题“试剑石”,又叫“仙峡石”。明代人河道总督万恭于隆庆六年即公元1572年依崖筑石亭,并就崖摩刻《高山流水亭记》,与大字辉映。据清代《岱览》引《列子》所记:“伯牙善古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两人相约某年后再在泰山相会,但到时钟子期已仙逝,伯牙长叹道:“知音已去不复返,吾之留琴有何用?”然后将琴摔毁。高山流水亭就是因此而命名的。

从经石峪返回盘道,向北一走就是水帘洞。这里一涧深广,石桥横跨,称之为“注水流桥”。桥西北是危崖千仞,飞瀑垂珠,如带若帘,被称为“天绅岩”,俗称“水帘泉”。又因在岩壁上有横阔石缝如洞,又被称为“水帘洞”,这就是《西游记》中所描述的“水帘洞”原型。

拾阶而上是碧霞灵应宫,1995年重建,里面供奉着碧霞元君。在宫的左侧有一通高大挺立的龟驮碑,碑文叙述了历代重修的情况;龟是力大能负重的赑屃。泰山一带有一种传说:“摸摸赑屃的头,一辈子不受穷;摸摸赑屃的腚,一辈子不生病。”请大家摸一下,也许会给您带来好运气。前面是一段平地,在路的西侧耸立着一群似怒剑刺空的怪石,这是泰山花岗岩垂直节理发育的结果。在怪石之阴镌刻着“万笏朝天”四个字。笏版是古时大臣参见皇帝时,使用的一种特殊道具:一来遮面以示对天子的尊重;二是在上面书写着参奏或进谏的题纲。这里是说:泰山是神灵的象征,山前的小山头不能正视泰山,因此要用笏板遮面参拜,意为“群峰拱岱”。

前面就是“东西桥子”,传说是乾隆命名的。他曾11次到达泰山,6次登临岱顶。有一年乾隆微服私访,当走到这里突然想起了文武大臣常戏称山东人为“山东侉子”、“齐鲁棒子”,于是便想戏弄一下“侉子”和“棒子”。这时,正巧碰到一个老翁在桥头拿着竹篮子捡东西,他便问道:“老人家,你这个篮子干什么用的?”老翁说:“盛东西啊。”乾隆说:“你为什么盛东西,不盛南北啊?”老翁奇怪地说:“我这篮子只能盛东西,不能盛南北,别看我没上过学,三纲五常、四书五经、文王八卦、天干地支我都懂点。按照五行来讲,东方为木,西方为金,南为火,北为水。我盛东,东为木,捡些木柴能做饭;我盛西,西为金,拾一篮子废铁能卖钱。如果我盛南北就不行了,南方为火,北方为水,不是被烧烂就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乾隆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又说:“那就把这座桥叫做东西桥子吧。”老翁说:“我是泰山人,你凭什么说了算呢?”乾隆接着说:“那我也让你说了算一次。”于是老翁便说:“礼仪之邦为泰山,尊老爱幼孝为先。今天让我说了算,回去反省明天攀。”乾隆只好回去了,并一边走还一边自我安慰地说:“侉子满山东,棒子遍齐鲁,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从东西桥子向北,盘道的东侧有石崖悬空欲坠,如棚如屋,原来被称为“马棚崖”,明代吴维岳更名后大书“歇马崖”。据传是皇帝登泰山时在此遇雨歇马而名。

歇马崖的北侧是总理奉安纪念碑.为纪念1926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运往南京而途经泰安时所建。“奉安”是古代帝王或圣贤安葬时的专用名词。它的碑座为五棱形,代表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五权宪法,即行政、司法、立法、考试、监察,上面题写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嘱;碑身呈三棱形,象征着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正面书写着“总理奉安纪念碑”七个大字。碑下地面上是用南京雨花石铺筑而成的国民党党旗。

再向北走古柏夹道,浓荫遮天,人行其中,如入洞穴,即使是炎夏酷暑也让人感到凉气袭人,所以在清代光绪二十五年即公元1899年张玢在这里题“柏洞”。洞的北边叫“四槐树”,这是因为有四株古槐而命名的地名。传说是唐朝鲁国公程咬金重修泰山盘路时种植的,据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古槐高大擎云,蔚然葱翠,后来又继生了三株小树,现在已经是老幼难辨了。如今四槐树已被洪水冲走三株,仅存者也于1989年10月5日被一场暴风雨刮倒,稍加修整后被命名为“拦路槐”。

古槐旁有古意浓浓的几间大草棚,这是著名的泰山女儿茶庄。棚下放置着一张张用古槐木做的圆桌,周围还放着一些用古槐根雕琢的椅凳和各种古趣盎然的根雕艺术品。女儿茶在明代中期李曰华的《紫桃杂缀》中就有记载:“泰山无好茗,山中人摘青桐芽饮用,号女儿茶。"明代查志隆在《岱史》中也说:泰山人在扇子崖青桐涧中,采青桐芽泡制而成女儿茶,“异于南茗”。因为青桐涧背阴天寒,云雾萦绕,小气侯温和多雨,所以青桐芽鲜嫩清香。《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也描述道:三春众姐妹为宝玉庆贺生日,好不快活,先醉了史湘云憨卧芍药栏,又醉了贾宝玉回到怡红院,那袭人连忙沏了一杯女儿茶为宝玉醒酒,由此可见当时女儿茶已闻名大江南北。古时在泰山下一些14至18岁的少女,每年都要到青桐涧去采青桐芽,在五年中采集后制成的女儿茶分为两种:第一年的茶留到结婚时送给丈夫;其余四年的茶要由泰安知府收购,送到京都,被称为“御茶”。

现在这里已成为游人聚会的重要场所了,有的品茗小憩,有的奏乐畅谈,有的专门观赏行行色色的根雕,所以不少中外名人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诗文。

四槐树北是壶天阁。因为这里山势陡峭,翠峰环抱,足下仅有一席之地,游人至此恰似壶中窥天,便被称为“壶天阁”。这里海拔为800米,大致是泰山高度的一半,按道家的说法“壶天”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壶天阁就是仙山琼阁之意。传说秦始皇当年派方士徐福到东海取长生不老之药时,就见到了三座形状若壶的神山,即蓬莱、方丈、瀛洲。

壶天阁北是回马岭,双柱式石坊,1937年重修时吴绍曾题额“回马岭”。这里重峦叠障,形势险要,峰回路转,陡绝难行,当古帝王骑马至此时就不能前行了。此处古称“石关”,又名“瑞仙岩”。旧志书传为宋真宗回马处,但他是乘辇而上,并未骑马;而东汉光武帝刘秀登泰山时却是“乍步乍骑,且相半至中观留马”,据此疑为是刘秀回马处。

岭巅有金星亭,又名“药王殿”,供奉唐代孙思邈。西边有大殿三间,前廊式五脊歇山顶,供奉着观音、普贤、文殊菩萨,因称“三大士殿”。观世音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浙江普陀山就是她显灵说法的道场,所以又称“南海观音”;文殊是智慧的象征,手持宝剑,坐骑狮子,她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普贤主持佛的理德,大德行善,道场在四川峨眉山。

再往北是鹰石涧,因为在涧的东侧有一块高耸的巨石,如鹰而名。溪谷之上建有石桥,俗称“步天桥”,桥北是十二连盘,直通中天门,共有666级。在盘路的西侧有集《兰亭贴》题刻:“峻极永其天,云云迩已迁。临风俯万类,怀古一幽然。”

中天门又叫“二天门”,双柱式石坊,题额“中天门”。海拔847米。这里既是泰山主峰的天然屏障,又是中、西两溪的分水岭。坊北有虎阜石,如虎卧伏;东北是二虎庙,里面祭祀着镇虎大将军骑着黑虎神,这座庙的西侧恰巧占压着虎头。古时在黄岘岭的北边是个大山坳,古木参天,荫荫森森,猛兽出没,虎狼伤人,特别是在夜晚,人们走到这里心里发毛,只好聚集在一起打着锣鼓、举着火把通过,于是后人便在这里建庙镇虎。

1983年国家投资在黄岘岭的西北侧创建了泰山索道中天门站。泰山客运电缆索道,下起中天门,上至南天门西侧的月观峰,全长2078米,落差602米。2000年对其又进行了改造,引进奥地利循环吊箱式索道。索道的上、下站房是依山而建的仿古建筑,富丽堂皇,与山色相映。

中天门与岱庙相距5.5公里,与南天门相距3.5公里,至大众桥为14.35公里,是游人上上下下的汇合处:或沿盘路继续攀登,或乘缆车空中一游,或步行沿中溪盘道直达泰城,或是乘旅游车沿西溪公路到火车站,都非常方便。西溪公路沿途还有抗金运动时四面绝壁的九女寨,有赤眉军起义遗址天胜寨,有惊险奇绝的扇子崖,有号称“云龙三现”的龙潭奇观以及神奇的“龙洞甘霖”----白龙池。走进西溪窈然而深,蔚然而秀,别有洞天。另外,在中天门后面还建有大型停车场和各种类型的商店、旅社及饭店,2000年又对其进行了整修。

由此向北至云步桥南叫做“快活三里”,又名“快活天”或“快活山”。人们久登盘道忽逢坦途,气爽景幽,舒畅欢快,大自然的神工造就了波浪起伏的节奏感。沿倒三盘下行是马蹄形的后弯,中途有名泉,崖壁上书刻着“玉液泉”三个字。此泉与山下的王母泉、广生泉并称为泰山三大名泉。泉水甘美无比,含氧量高,又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常饮此水能延年益寿,所以古人称之为“泰山神水”,现在是全国优质矿泉水之一。

从后弯向北沿石阶而上就是增福庙,里面祭祀着福、禄、寿三尊神像。再往上有巨石挺立,似剑凌空,上刻“斩云剑”。此处是谷口,云雨变幻莫测,泰山主峰的寒云顺谷而下时与暖云相遇即化为雨,因此而名。这还有一个传说:当年山下一帮年轻人上山来砍柴,返回时走到这里闪电雷鸣乌云密步,有的人呆了,有的人在跑找地方躲雨,可有一位小伙子,却用手中的刀在空中挥舞着,也怪,不一会儿云就散了,可是这个小伙子却不见了,再仔细一看,原来他化成了这块石头了。前面路东又有巨石,纹理盘旋若龙,上书“蛟龙石”,又名“龙纹石”。碑刻作为泰山不可缺少的人文景观,会让游客回味无穷,而石刻字谜更增加了泰山的情趣。在斗母宫附近我们曾看到“虫二”,在这里又看到了民国年间李和谦书写的形似小松鼠的字谜。李和谦原来在泰城当饭店小伙计,在店主的熏陶下也略通文墨,经常借助抹桌子的机会渐渐练了一手好字。一天,他与几个伙计登山,走到这里一看:青山绿水,景色绝佳。便兴奋地在石壁上狂书了一个字谜:近看像松鼠,远看似玉兔,宛如在与游人逗乐。但至今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如果的“如”字,有的说是“如意”的草书,还有的说是“大好山河”的组合狂草等。

这座石坊上书“迎天”,因为登泰山如登天,现在是迎着天梯而上,所以称为迎天。

请看这边有《泉》石刻,这是唯一与泰山景色无关的题刻,文中说一位清官生病了,而且病得严重却没钱治病,可是怎么办呢?于是一位道长指点他,让他在泰山上找块石头写下“钱”字,但他来到泰山上觉得在神山上写钱字不好,于是就写了与钱谐音的“泉”字了,是由民国初年李星源撰写的。

原来在快活三里北头有木桥,叫“雪花桥”。1937年改建为石桥,因谷深林茂,常有云雾萦绕,杨承训在桥头西崖上大书“云步桥”。桥北大壑忽临断崖,壁立如削,这就是泰山三大断裂之一的云步桥断层。悬崖上石坪宽广,因传宋真宗曾在此搭帐驻跸,所以被称为“御帐坪”。如今柱窝仍历历在目。传说当年宋真宗登封泰山时见这里景色奇好,于是就决定在这里驻跸而且在这里歌舞升平,正好这是泰山神黄飞虎巡查至此,见到此景非常生气,于是点化一块大石头,要把宋真宗赶走,当石头往下滚落时,旁边的侍卫大臣四处逃跑,有一位大臣拉着非常生气大喊“护驾”的宋真宗藏在了床下,可是过一会却没动静了,这位大臣起来一看,石头不动了,于是赶紧圆场,对宋真宗说:“万岁不要惊慌,这是泰山神派来护驾的,真宗一听出来一看,非常高兴,于是赶紧上山叩拜谢恩,这块石头取名为护驾石,又叫飞来石。谷内诸水从云间奔流而来,飞瀑下泻,溅沫迸珠,生云化雾,蔚为壮观,因而命名为“飞瀑岩”、“天河”或“护驾泉”。崖壁上到处是大字题刻:红桥飞瀑、霖雨苍生、河山元脉、太古清音等。在石桥的周围有:月色泉声、云步跻天、绝岩飞流、耸壑昂霄、快活天、气象岩岩等题刻50多处,真、草、隶、篆、行书、飞白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真是名副其实的天然书法展览。

自桥头西沿石阶而上是三蹬崖,因为陡险难攀,俗称“三瞪眼”。上面的平地上的石头就是“飞来石“了。
飞来石北有五大夫松石坊,旧称“诚意门”,又名“小天门”。原来石坊已毁,1984年重建。坊西有古松,据《史记》载,秦始皇封泰山时中途遇雨,避于大树下,护驾有功,被封五大夫。秦代官爵共有二十级,五大夫是第九级。东汉《汉官仪》、《泰山记》均说“小天门有秦时五大夫松”。到了唐代,由于陆贽在《禁中青松》一诗中有“不羡五株封”之句,便演义成五棵松树了。后来暴雨冲走了三棵,至明代万历三十年即公元1602年又被洪水冲走两棵,所以清代雍正八年即公元1730年,钦差丁皂保奉皇帝之令重修泰山时又补植了五株松,如今仅剩两株:拳曲古拙,苍劲葱郁,被誉为“秦松挺秀”,列为泰安八景之一。
这里是全神庙,里面供奉的是福,禄,寿,喜等各路神仙。
古松西侧是五松亭,又名“憩客亭”。古亭面阔五间,环廊卷棚歇山顶,今为历代帝王塑像展室。为保护古松,2000年在北侧建秦封殿,将秦松置于半封闭的院落中。五松亭后拦住山上有“望人松”,长枝下垂似躬身招手邀客,这是泰山最珍贵的古树名木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标志之一。
望人松西北是朝阳洞,因有天然石洞向南而名,旧名“迎阳”,又叫“云阳”,洞的后壁有线刻元君像。如今朝阳洞前有一组现代建筑,是茶舍、饭馆。院北原是元君庙旧址,院南是乾隆驻跸亭旧址。
朝阳洞东北有深涧大壑,高耸入云的绝壁上书刻着乾隆的《咏朝阳洞诗》:“迥峦抱深凹,曦光每独受。所以朝阳名,名山率常有。是处辟云关,坦区得数亩。结构寄幽偏,潇洒开窗牖。历险欣就夷,稍息复进走。即景悟为学,无穷戒株守。”碑高20余米,宽约9米,字大一米见方,因名“万丈碑”,又叫“青摩崖碑”。在它的东面又有摩崖石刻,是张宗昌于民国间题书。洞北有巨石,上面有大字题刻:“峻极于天,发育万物。”这就是泰山的主题。
再往后是对松山石坊,前面有两座大山,双峰对峙,这就是著名的“对松山”,又名“万松山”、“松海”或“十三层松”。请看山上的松树,东朝西长,西朝东长,正好相对的所以得名。
在对松山北,高阜之上双崖夹道,旧称“云门”,今名“开山”。东壁上题写着“问心朝山”,十八盘自此处开始。开山之北,西崖上有清道光年间魏祥摹书一笔大草“龙门”二字。这里今有龙门坊,东为大龙峪,众水归峡,飞泉若泻。前为新盘口,明万历年间参政吕坤因见春节后朝山者甚多,旧盘道拥塞不堪,往往有人被挤坠崖谷,于是就在这里跨溪建拱桥,名为“度天桥”。并且顺大龙峪源头修建新盘,直达碧霞祠神门,让登岱顶的游人分上下两道,以免拥挤践踏。桥与新盘均毁于清代乾隆年间,1996年泰山管理部门重建新盘,直达碧霞祠。著名的十八盘就从这里开始了,分为三个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十八,紧十八,共有1633级台阶,这三个十八长度不到1公里,垂直高度有400多米,非常险,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其实十八盘并不是只有十八个盘道,而是古代人觉得这里难于攀登,就在周边各立了十八跟柱子,并有铁链连接,方便上山,所以取名为十八盘。从“问心朝山”到龙门坊为慢十八,由龙门坊到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十八,到南天门为紧十八。
紧十八两侧有:天门长啸、层崖空谷、天门云梯、云路千盘诸刻。中途有悬空巨岩,如佛头侧枕,高鼻秃顶,慈颜微笑,名为“迎客佛”。登上中天门翘首北望,南天门象嵌在翠峰间的红宝石,十八盘像玉皇大帝的天绅玉带飘挂在天门下的峡谷中,神采飞腾,令人遐想。登上十八盘,仰望天门,近在咫尺,门若悬空,陡崖欲坠,这时虽汗流浃背,万分艰险,但两旁“天地交泰”、"如登天际”、“努力登高”、“共登青云梯”等题刻却在不断鼓励着你登峰造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明代诗人祁承业有《十八盘诗》:“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径从穷处见,天向隙中观。”
终于到了南天门,这里是海拔1460米,跨入南天门,就登入天庭了。这座城楼式的建筑,创建于元代初年由岱庙住持道长张志纯集资创建的,李白登临此处留下了千古绝句“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这里有个不引人注意的小石屋,在他的西墙上刻有“天门铭”,又元代著名书法家杜仁杰撰文,东平路总管严忠范正书,是1264年立的碑,重要讲述了张大炼师创建南天门的艰苦过程。
跨过南天门,正殿原祭祀周朝的谏官唐定,葛雍,周武这三位灵侯,后迁入岱庙,现在改为财神殿,里面供奉的是武财神关羽。
后面为观景台,建于1984年,西面山峰为月观峰,上面的小亭子为月观亭,可以在那里观赏晚霞夕照,黄河金带等胜景。
这座石坊就是著名的天街坊,是一座四柱三间式花岗石牌坊,有武中奇题刻“天街”二字,从这里到碧霞祠被称为天街,既是人间天上又是天上人间。这些商店在明清时期由贫困的山民经营,他们不认识就挂出所卖的实物来招徕客人,这里也是独具特色的天上集市。
这里是凤凰山,据说有凤凰在此落过而得名,这“气通帝座”是由清嘉靖3年1798年泰安知府金棨在凤凰山顶所题。这里是民国年间的石刻是道家的符篆《仙子流芳碑》,上面自左至右有4个大字中有4个小字“仙子流芳”,自上而下四个大字中有4个小字“莺歌燕舞”,它们表达了什么意思呢??这是民国21年潍坊香客上山许愿,愿望达成后特地制作的还愿碑,向谁许愿?自然是泰山老奶奶!清代刘鄂在老残游记中写道:夜登泰山者,星星点点,人头攒动,十有九求!!求谁?泰山老奶奶!我已经向大家介绍过这位泰山女神了,她是有求必应,灵应昭昭,无所不能,无所不及的,在明清时期人们对泰山老奶奶的敬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这块碑就表示:泰山老奶奶的恩德流芳百世,在她的庇佑之下,必定会九州升平,莺歌燕舞,构筑和谐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您别笑,登泰山,保平安,是泰山老奶奶对咱们每个人的祝福,过会到了碧霞祠和玉皇顶一定要上柱香来表达对泰山老奶奶的敬意!
这道石坊上写“升中”,是2000年照原来的升中坊重建的,因为这里是古帝王祭天报告成功的地方,所以被称为升中,背面写“蓬元”,因为泰山是36洞天之一的蓬元洞天。
这里是邓颖超在1984年6月10日登泰山时题的,当时她已经80多岁高龄了,写字也没劲,所以他的这题字又称做“童迹“。之后大家可以看到乔石和李鹏的字。这里被称为象鼻峰,因为它突出的石头像大象的鼻子而得名,对面是青天洞,洞的南面深谷峻削,又名百丈崖。
这里是望吴圣迹坊,坊后是孔子庙,据《孔子家语》记载,当年孔子与颜回登泰山时,走到这里时向南望去,一下子就看到了吴国的都城,孔子就问颜回:“你看见吴国都城了没有?”他说:“看见了。”孔子又问,你看我们称门外有个什么东西?颜回答:“好象是半匹白绢。”孔子说:“差异,那是一匹白马。”因为孔子知识渊博,能看清事物的全面,而颜回只看到了局部,后人为了纪念孔子,就在这里建起了望吴圣迹坊。
山上是一座三星级宾馆,神憩宾馆,原来这里是神憩宫,有正殿和东西配殿组成,供泰山老母休息,里面供奉着木雕的碧霞元君卧像,有机械操纵,能坐能卧,可1946年国民党3个特务挑拨共产党与群众的关系,就来到这里砸毁雕像并放火焚毁了,1990年改建为宾馆,是我国海拔最高的三星级宾馆。

这里是碧霞祠,为二进院落,正殿五间,九脊歇山式顶,瓦垄360条,象征着全年的周天之数,上面有一排小水兽,因为当时没有灭火器,就利用水兽辟邪。这里有乾隆御笔“赞化东皇”,殿内有雍正亲题“福妥海宁”,两侧是送生娘娘和眼光奶奶。

碧霞元君又叫泰山玉女,按道家的说法男子得道称真人,女子得道称元君,又因为她身穿碧衣红裙,所以叫碧霞元君。那里有康熙皇帝写的“万代瞻仰”。这里是大观峰,也叫“弥高岩”,有著名的摩崖石刻,这边贴金的题刻为唐玄棕李隆基御制的《纪泰山铭》高13.3米,宽5.7米,加上“天下大观”4个字,正文1028个字,是唐玄宗东封泰山时歌颂功绩的记事碑,唐摩崖西是云峰,常有云雾在此聚集而得名,有清康熙皇帝手书“云峰”二字,还有乾隆所作《夜宿岱顶作诗二首》被称为清摩崖,这里原有东岳庙,是泰山神的上庙,可是民国被毁了。这里有许多题刻,请看这块“五岳独尊”刻石,是泰山的标志之一。您可以拿出新版的五块钱人民币,在背面找一下,看到了吗??对,就是“五岳独尊”刻石,现在咱们可以零距离的来看这块历经百年沧桑的刻石,,这五岳独尊四个字是正楷书体,在清光绪丁未年间(公元1907)年由泰安府宗室玉构题书的,所谓宗室,也就是王室的子孙,皇帝的亲戚,所以说,当年题写五岳独尊四个字的人叫爱新觉罗玉构!
这里有“无字碑”,高6米,宽1.2米,厚0.4米,据说是汉武帝所立,他认为自己的功德没有办法用语言了表达,所以就立了无字碑,加上上面的碑帽的意思是高上加高。这里就是泰山极顶玉皇顶了,这是玉皇庙,正殿供奉的是明朝所奉的玉皇大帝铜像,这个莲花池里有极顶石,这里是海拔1545米,这里有古登封台,证实了历代帝王都在此设坛祭天。这里是日观峰,因为这里是观日出的最佳位置,这块石头叫“拱北石”,也是泰山的标志。
这里就是泰山极顶玉皇顶了,玉皇庙里供奉的是玉皇大帝铜像。
这里是瞻鲁台,相传孔子曾经在这里瞻望鲁国都城曲阜而得名,这里是1983年。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造化钟神秀”。

齐文化博物馆讲解词

壁画:这是齐文化博物馆的青铜浮雕主题壁画“海岱齐风”。壁画长14米,高15.5米,主体部分是齐国的八大名人,中间是开国元君姜太公,左边是齐桓公、管仲、晏婴,右边是齐威王、孙武、孙膑、田单,左文右武。壁画的上部是大海,下面是泰山,中间有齐长城。自上而下由一条“s”形的河流---淄河贯穿起来,(四周还散落着一些像凤鸟图腾、青铜礼器、国之四维、稷下学宫等齐文化符号,)整幅壁画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主题:在海岱之间,在淄河流域,灿若星辰的齐国名人创造和发展了辉煌的齐文化,齐人与天地共融,祖先与日月同辉!


序厅:我们的基本陈列分为五个展厅,现在首先来到的是序厅,您的正前方是我们齐文化历史陈列的主题“泱泱齐风”。齐国是周王朝分封下的东方诸侯国,分为姜齐和田齐两部分。在您的两侧是姜齐和田齐的主题雕塑。其中您的左手边是姜齐的主体雕塑(领军人物是开国元君姜太公,其后是春秋首霸齐桓公、名相管仲等一共8人),它的背景是泰山,您的右手边是田齐的主体雕塑(领军人物是第一代国君田和、开创了稷下学宫的桓公田午以及齐威王、齐宣王等一共12人),它的背景是渤海,而齐文化就诞生在海岱之间的这片古齐大地上。请继续参观。古代的“齐”字,字型丰富且极富美感。(这里您依次看到的是西周时期刻有“齐公”铭文的青铜卣上的“齐”字、春秋时期洹子孟姜壶上的“齐”字、战国时期齐国量器上的“齐”字以及汉代“天齐”瓦当上的“齐”字。)这是“齐”字在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写法。关于“齐”字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齐地人夷羿最先发明和使用弓箭,取箭头的形状而得名;另一种是说我们齐地盛产小麦,而“齐”字就像吐穗的麦子。这是“齐”字从商代到战国时期的演变过程。这边通过图表的变化可以直观地看到齐国在古代文化圈中的位置、春秋时期的疆域、战国时期的疆域以及整个齐国的地势图。这里看到的是齐国历代君王世系表。姜太公做了齐国的第一代国君,他给齐国带来了开放务实的国风,后来经过春秋桓公称霸、战国威宣称雄,一直到公元前221年被秦统一,齐国共有40位国君执政,历经800多年,为中国历史写下了辉煌的篇章。接下来请参观整个陈列的第一部分“先齐文明”。


先齐文明:齐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早在姜齐立国以前的远古时代,就已经有人类在这里生产、生活和繁衍。这是临淄地区出土的旧石器时代的动物下颌骨化石、鸵鸟蛋化石和野牛角化石、距今约70万-20万年。就在这一时期,在我们淄博的沂源县生活着一群远古人类,他们与北京人大约同一时期,距今4、50万年,被称为“沂源人”,这也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山东人。这是复制的沂源人的牙齿和头盖骨。到了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时候,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逐渐进入了以磨制石器、家畜饲养和原始农业为主要标志的新石器时代,在临淄周围也形成了丰富的古文化。请看展厅中间的场景:首先看到的是沂源人采集、狩猎的场景和后李文化时期人们制陶以及用石器加工粮食的场景。在这些场景中间,还有文字组成的溪流缓缓流淌,这些溪流最终汇聚成河,这也象征着齐文化的孕育与繁衍。这边我们了解一下后李文化。后李文化是1990年在我们临淄区齐陵街道的后李官庄发现的,是目前已知山东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距今8500年--7800年。这时候的陶器,造型古朴、质地松软,以夹砂红陶和红褐陶为主。这几件陶釜就是当时煮饭用的炊具,相当于今天的锅。我们经常说的“破釜沉舟”、“釜底抽薪”中的“釜”指的就是这种器物。这里看到的是大汶口文化时期人们酿酒的场景以及龙山文化时期人们制玉的场景。


(北辛文化,因1964年最早发现于滕州市北辛村而得名,距今7500年-6500年。)


大汶口文化是1959年首次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而得名,距今约6500年——4500年。这时候从手工制陶发展到了轮制,陶器造型比较规正,厚薄也比较均匀,(陶器上常刻上花纹或镂孔)并且出现了色彩鲜艳的彩陶。这里展出的陶杯和陶觚是古代喝酒的用具,相当于现在的酒杯。并且在这个时期的陶器上还发现了很多刻画的符号,被认为是文字的最早的雏形。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晚期的一种文化,(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所以称龙山文化)距今约4500年——4000年。临淄地区已经发现了12处龙山文化遗址,其中最大的是桐林田旺遗址。大家看到的这些文物就是从桐林田旺遗址中出土的。这几件叫陶鬶(guī),是古代烧水的用具,也用来温酒。(我们的祖先把它设计成三个袋状足,既稳当,又加大了容量,还增加了受热面积。)您看,它的造型就像一只昂首挺立的鸟,这也是东夷人以鸟为图腾的反映。另外,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在黑陶中还出现了一种薄而有光泽的“蛋壳陶”,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我们这里有两件蛋壳高柄杯,也是盛酒的酒杯。蛋壳陶的厚度能够达到0.5毫米左右,所以形容它是“薄如纸,明如镜,黑如漆,声如磬”,被称为史前制陶工艺的巅峰之作。(而且,蛋壳黑陶是我们山东地区龙山文化所独有的,出了山东您就见不到了。) 这是两件从桐林(田旺)遗址出土的陶甗,大的这件被考古工作者称为“甗王”。它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可以蒸饭,叫甑,下半部分可以烧水,叫鬲,中间细腰内有孔为箅子可以往上透蒸汽,所以跟现在的蒸锅一样,是专门用来蒸饭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懂得用蒸汽把食物蒸熟的国家。)这件“陶甗”高116厘米,一次蒸煮的饭食可供十几人同时用餐,反映出父系大家族的昌盛。桐林田旺遗址是山东省规模最大的“龙山文化城”,面积50万平方米,也是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这是出土的部分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齐地的先民被称为“东夷人”,他们创造的这些古文化是日后齐文化形成的胚胎和萌芽。岳石文化(1960年)得名于平度的岳石遗址,距今约4000年--3500年,基本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夏代。亚腰石斧和半月形双孔石镰,是岳石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这些新型的、进步的生产工具,显示出这个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岳石文化时期已拥有了大型的都城。您看(沙盘模型),在桓台史家岳石文化遗址中,还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木结构的祭祀坑。(长9米,宽7米,)上下27层,结构复杂,建造精细。出土了两件带文字的卜骨(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甲骨文,比安阳殷墟的早300多年),还出土了部分陶质祭器。这一富有特色的文化现象,说明这一时期的祭祀礼仪已经趋于制度化。(岳石文化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是石器与青铜器并存的时代,从这里开始逐步向青铜器时代过渡。)到了殷商时期,人们已经完全掌握了青铜冶铸技术,能够铸造出很精美的青铜器了。(在古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所以青铜器也最早应用在祭祀和战争中。)


您看这是一组青铜“戈”。戈是古代的常用兵器,有个成语“大动干戈”,“干”是指盾牌,“戈”是钩杀兵器,所以用“干戈”来比喻战争,便非常贴切。


再看,这件人面斧头形的器物叫“钺”,青州苏埠屯墓出土。它不仅器形巨大,最主要的还在于它外形的特别。您看它的器身为透雕的人面纹,张口怒目,威猛庄严。正反两面铸有“亚醜”二字,所以又名“亚醜钺”。钺在发明之初也作为兵器,后来逐步演变成王权的象征。而”亚醜”二字据考证是一个部族的族徽,这也证明,曾经有一个经济繁荣、实力强大的亚醜部族在这里建立过方国。夏商时期,东夷人在山东大地上建立了多如繁星的小国(135个)。(当时所谓的“国”,实际上大多还是一些带有浓厚部族特征的居民集团的城邦。)这当中,实力较强的有莱国、纪国、蒲姑国。另外,还有娄国、杞国、郯国等。众多的部族方国共同创造了古老的齐地文化。据史书记载,在夏商时期,在姜太公建国以前,曾经有爽鸠氏、季荝氏、逄伯陵和蒲姑氏先后在齐地建立了自己的方国,也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解放阁讲解词

欢迎各位游客来到解放阁参观游览。解放阁于1977年12月23日被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山东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您现在正在参观的是济南战役攻城突破口纪念展览。
前 言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记忆,而历史遗址则是固化记忆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黑虎泉畔古城墙的一角,由于承载着一段厚重历史,已成为济南家喻户晓的历史文化符号。古城墙作为济南战役战场遗址,铭刻着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坐标——公元1948年9月24日(中华民国37年9月24日),既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新生的起点,更是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胜利起点。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无视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方略,无视全国各阶层民众对和平的苦苦期盼,悍然发动对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解放区军民被迫自卫反击。一场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生死决战不可避免。经过两年的作战,人民解放军由弱到强,1948年下半年国内的战局特别是中原、华东战场更有利于人民解放军。9月16日至24日进行的济南战役,拉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如今硝烟散尽,让我们回望历史,寻找启迪未来的智慧;记忆战争,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让橄榄枝遍插环宇,让和平永驻人间。
一、战役源起
1948年下半年,解放战争(1946年6月起进入解放战争时期)进入第3年,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国民党军由于不断丧师失地,被迫改“分区防御”为“重点防御”。在华东战场,蒋介石为屏障徐州,隔断华北、华东两解放区的联系,并迟滞华东野战军南进,令第2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所部9个正规旅、5个保安旅及特种兵部队约10万人固守省城济南,将集结于徐州附近的主力部队约17万人编成3个兵团。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其地理位置特殊,居津浦、胶济铁路的交汇处,是连结华东、华北地区,屏障徐州的军事重地。它北靠黄河,南倚泰山,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而经过从1946年7月开始的两年作战,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击。虽然与国民党军相比,人民解放军在兵力上仍稍处劣势,但在整体力量上已占优势,特别是在战略态势上处于有利地位,在某些战区打大规模歼灭战的条件日渐成熟。
在华东战场,华东野战军的山东兵团于1948年先后进行了胶济路西段、中段战役和津浦路中段战役,整个山东省境内除济南、青岛、烟台、临沂等几个孤立据点尚为国民党军盘踞外,其余地区均已获得解放。
中共中央军委通过对全国形势的分析,于1948年7月中旬,提出了攻克济南(之前有攻下潍县的经验)的作战任务。在这种形势下,华东野战军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准备夺取济南。
二、排兵布阵
中央军委根据战局发展,命令华东野战军集中全力发起济南战役。8月25至29日,华东野战军前委在曲阜召开作战会议,研究部署济南战役,制定出“攻济打援”的作战计划。决定:华东野战军以约14万人组成攻城兵团,由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华野副政委兼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和山东兵团副司令员王建安指挥;以约18万人组成打援兵团,由华野代司令员粟裕直接指挥。
1948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军委研究华野和山东兵团关于攻济打援的作战方案后,致电华野前委,指出“攻济打援战役必须预先估计三种可能情况:(一)在援敌距离尚远之时攻克济南;(二)在援敌距离已近之时攻克济南;(三)在援敌距离已近之时尚未攻克济南。”指示:“你们应首先争取第一种;其次争取第二种;又其次应有办法对付第三种。”
蒋介石把济南视为仅次于南京、天津、徐州的战略要地。为确保济南,蒋介石决定派重兵把守,并亲往济南指挥布防。蒋介石制定了“济南会战”的作战计划,即以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率11万余兵力固守济南,并配置由邱清泉的第2兵团、李弥的第7兵团、黄百韬的第13兵团17万余人随时北上解围。8月27日蒋介石电令徐州“剿总”司令刘峙,将整编八十三师立即集结到徐州机场附近,自9月1日开始空运济南。后因刘峙请求暂缓空运,该师仅第十九旅空运到济。
(一)交战双方
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及毛泽东主席关于攻济打援的一系列具体指示,对济南战役作出部署。决定以山东兵团加上外线兵团一部,共7个纵队及部分地方部队共43个团约14万人,组成攻城兵团:攻城兵团分为东、西两个集团,东集团担任助攻任务,由第九纵队、渤海纵队、渤海军区部队组成,由九纵司令员聂凤智(外号聂疯子)、政委刘浩天指挥;西集团担任主攻任务,由第三纵队、第十纵队、鲁中南纵队、两广纵队、冀鲁豫军区和野司警卫团组成,由十纵司令员宋时轮、政委刘培善指挥。
国民党军:第二绥靖区下达防守济南的命令,以确保济南为目的,由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统辖,共率11万余兵力,其守备区东自韩仓,西抵长清,南起仲宫张夏,北至洛口齐河。以济南北郊洛口镇至南郊八里洼之线为界线,划分为两个守备区:分界线以东至郭店为东守备区,由整编七十三师师长曹振铎(唯一成功逃脱之国民党军官)指挥;分界线以西至长清为西守备区,由整编第九十六军军长兼八十四师师长吴化文指挥。另以两个旅作总预备队,采取机动防御,由整编二师师长晏子风指挥。其防御阵地以内城为核心,外城和商埠为基本防御地带,外围还有一百六十多个据点,设置了多道防线,修筑了密集的铁丝网、地雷区、碉堡群等,构成约六百平方公里的永备性防御体系。王耀武扬言:济南外围能守半个月,市区至少能守一个月。


莫言南关旧居导游词

说起莫言旧居,大家首先会想到他在高密东北乡平安庄村毗邻胶河的那五间老屋。自2012年10月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先后有众多国内外媒体记者、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人们蜂拥而至前来参观,探寻莫言成功之谜。

而今天我们即将参观的是鲜为人知的莫言南关旧居。莫言曾说“你可以不看我所有的作品,但你如果要了解我,应该看我的《丰乳肥臀》。” 1997年,莫言凭《丰乳肥臀》夺得第一届 “大家·红河文学奖”,并获10万元重奖。这部小说正是在此创作的。在此居住期间,莫言还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酒国》、《十三步》等有影响的文学作品,是莫言创作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为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1988年至1995年莫言一家在此居住近了7年零5个月。1995年,莫言举家迁往北京,将此房转卖给好友、莫言研究会原副会长、天达药业原董事长张世家。张世家一再要求将此旧居捐赠给高密市政府作为文物永久保留。2011年7月,天达药业现任董事长张世家之子张鹏,遵循先父遗愿,正式将天坛路26号房产捐赠并移交给高密市人民政府。

自2013年开始,历时近一年对莫言南关旧居按照莫言一家当时居住的原貌进行修复完善,再次还原莫言当年文学创作时的情景。2014年4月14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莫言南关旧居,加上高密东北乡莫言祖居、莫言文学馆,三位一体,将一个更为丰满的莫言世界展现在世人面前。

莫言南关旧居由正房4间、东西厢房和一个较大的院子组成,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一座普通平民住宅,样式与高密百姓的住房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大门:大门还是原来的。黑色漆木门上“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的对联首先映入眼帘,这是莫言和两位兄长最为喜欢的一幅对联。平安庄莫言旧居也有同样的对联,由此可看出莫言的家风和他对儒家文化的尊崇。大门右侧墙壁上“莫言旧居”四个字,是由总参政治部文化部原部长、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原主任、莫言恩师徐怀中题写的。1984年秋,著名作家徐怀中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创建文学系,他看到莫言的《民间音乐》后,十分欣赏,破格给了莫言参加考试的机会,莫言顺利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影壁:在影壁墙的中心位置,按照高密一带的传统习俗,镶嵌着一个大红福字。别具一格的是,影壁墙后面栽种了长得挺拔茂盛的青竹,足有五、六米高。竹子素有“竹报平安”和“竹子拔节节节高”的美好寓意,同时它还具有美化庭院的作用。

庭院:进入院内,四方的庭院宽敞整洁,给人一种朴实自然亲切的感觉。院中的这棵石榴树是莫言居住时期种植的,每年五月份的时候,满树榴花似火,景色煞是好看。

东厢房:东厢房3间,除一间做大门口和过道外,其他两间为当时的厨房和餐厅。现在作为高密东北乡文化沙龙的活动场所使用。

西厢房:西厢房3间是张世家后来新建的,目前主要展出了莫言在此居住近 8年的文学创作活动。图为西厢房展室一角。

正房4间:

小客厅:一进门便是客厅。通过墙上的这副照片,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9月,莫言与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一行曾来此参观。

书房:东面一间书房,布置简洁朴素。房中摆放的是莫言写作用过的写字台、台灯、椅子和书橱,书籍已经转移到莫言文学馆收藏并展示。这张小床是莫言夜间创作时休息用的。

莫言在创作《丰乳肥臀》这部书的时候,只腹稿就打了整整十年,但真正动手写作的时间只用了83天。1995年的春天,莫言的母亲去世后不久,莫言先生夜以继日,醒着用手写,睡着用梦写,全身心投入三个月,中间除了去过两次教堂外,连大门都没迈出过,几乎是一鼓作气写完了这部五十万字的小说。《丰乳肥臀》完稿发表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小说热情讴歌了生命最原始的创造者——母亲的伟大、朴素与无私,生命沿袭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并以丰富的想象、丰沛淋漓的笔触叙述出一个百年中国的大传奇。在这个传奇中没有任何具体的事件的真实,但却深刻地表达了生命对苦难的记忆,表达了人面对灾难和种种困境不屈的生命力。

女儿卧室:客厅往西第一间是女儿管笑笑的卧室。女儿1981年出生于山东高密县平安庄祖居。6岁之前一直跟母亲住在农村。1995年,管笑笑和母亲离开山东,到北京与父亲莫言生活在一起。2000年她考入山东大学外语学院,本科一年级时创作完成长篇小说《一条反刍的狗》,这本描写大学校园生活的小说很快被读者看好。一位校友曾这样回忆当时在山大就读的管笑笑:个头不高,微胖,戴眼镜,背着书包,跟普通女大学生一样,没有丝毫“千金小姐”的作派,反而有大家闺秀的气质,性情温和,对别人细心又体贴。山东大学毕业时,由于成绩突出,被保送到清华大学文学院攻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学位。后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当代文学博士。2008年发表译著《加百列的礼物》。2013年管笑笑曾任电视剧版《红高粱》的编剧,后来著名快手编剧赵冬苓低调接棒。管笑笑现就职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莫言卧室:最西面的一间是莫言和夫人的卧室,里面摆放有早些时候经常使用的大衣橱和简单床铺。莫言和妻子杜勤兰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却有着长长久久的感情。莫言参军前,曾在一个棉花厂里上班,他那时就看上了杜勤兰,但是因为家境贫困,莫言始终没敢表白。直到莫言当上兵,他才觉得有资格向女孩提亲,最后两人结为夫妻。后来,虽然莫言成为名气远扬的大作家,但他始终没有嫌弃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的妻子。莫言曾说,他最大的成功,不是写出很多名篇,而是有一个幸福家庭。莫言之所以能集中精力进行创作,取得如此成绩,和妻子无微不至的关心也密不可分。

莫言南关旧居目前已经成为第一实验小学、崇实小学的学生教育实践基地。从旧居屋内的旧有文物中,不仅可以见识到一个时代的演进与变化,更重要的是它也成为能让普通民众对文学作品和文化有所了解的重要现场。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我们的文化旅游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