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故事,也许对你略有帮助。
这是一篇星球球友 @alex (中文名:黄阿哥)写的文章,他同时一直在教育行业深耕,从北京奋斗的那几年后最终还是来到了深圳,并且成为了真正的深圳人,如今在一家教育行业巨头工作,之后因为@爱米建议前段时间终于落户买房后,又顺顺利利的得到了女朋友家里意料之中给的「意外惊喜」,还给小星星送了套他们出品的系列图书,可能这就是一种感恩吧。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两万个读者里,能有一千个行动起来,最后有一百个能怀着感恩的心打赏下,留言下,转发下,甚至请你吃顿海底捞,已经是万幸了,挺好。
下图为黄阿哥写的文章,可能英语写惯了,用中文写有点陌生,不过感情真挚最难得.....
理想永远都年轻,
你让我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你让我变得苍白
却依然天真的相信花儿会再次的盛开!
(2018年9月1号赵雷深圳演唱会)
赵雷说这首歌就是在日常生活里见到工人或者是那些下岗工人包括就像自己这样出来打拼的年轻人,我就结合他们再结合自己就汇成了这首歌。
18年某日下班,同事开车顺路,车刚开出科技园,问了一句
“喜欢深圳吗?”
我顿了一下,“喜欢!” 随后反问一句 “你呢?”
“哈?不喜欢我就不会在深圳10年啦”
“其实你这样的年轻人就该早点来深圳了,北京很好吗?”
这句话我想了很久,时间回到2013年2月18号,早晨,刚下火车,少年的心是激动的,面色略带恐惧,站在北京西站南广场看着那座大钟,捂着手哈着热气,北京的天好冷啊!
怕吗?
怕,对北京这座城市的认知完全来自百度百科。
就像星佳说的一样,一个十八线的小人物终于有了勇气跑到大城市紧握自己的命运…
北漂五年,我想扎根在这个大城市当中,五年的北京时光,没有了周末,没有了假期,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去上课的路上,跑遍了整个70%的北京城。
就是这样的五年,他是我职业的起点,他像一位成熟的导师在教育我。但是忙碌的北京怎能记住一个弱小的身影,再次见到她或许我已是当父亲的年纪。
北京,我又怎能不喜欢她!
别让这座城市留下了你的青春没有留下你,少年多想在北京这个城市留在下,想买房,虽然没钱,但是想先成为北京人,可是:
北京的落户条件
崩溃一次,长大一次
你必须直面自己的现状,并且行动起来
几近失望和焦虑带来的结果就是无数个失眠以及对未来的恐惧,而身边的同学也都陆陆续续的在朋友圈晒着婚纱照和娃娃了,而我的朋友圈除了一些毫无营养的文字其他也就是美图过的图片了。焦虑,想留在北京也没办法成为北京人。我的方向在哪呢?
北京无法扎根,我开始了有换城市发展的念头了,回老家? 不可能的,出来了就没想过要回去,如果去深圳呢?
反正几个一起玩英语的朋友和要好的大学同学都在深圳,就开始琢磨要落户深圳,心里念叨不管怎么样,能落户就一定要在深圳买房。
开始通过万能的搜索引擎开始寻找各种怎么落户,怎么买房的信息,机缘巧合看到了星佳的文章,然后被星球里关于买房的实战分享吸引了,这里真的需要说一下圈子的重要性,圈子能让你找到同频人,李笑来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凡是能用钱买的其实都是捡便宜”真的是这样的。醍醐灌顶!!!
其实,很多道理大家都懂,往往最有用的是那些朴素的小道理,问题就是往往距离「做到」差那么一点点,但可惜的是很多人根本就没机会「知道」,而且最可怕的是那些你压根不知道你不知道。
18年12月30号是我来深圳的第313天,这一天和业主把合同签好,第一套房就这买过来了,也算是送给自己来深圳的礼物吧,更算是自己在28岁的礼物了。
把结果做到了,就是对家人对身边朋友最好的回答。
如今自己把房子交个自如打理,成为了深圳房东,自己每月收租金我也觉得挺好,买房就是买这座城市的股票,能享受这座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我也相信有了第一套,自己还会有第二套第三套深圳更多套。
深圳的Slogan “来了就是深圳人”,后半句应该是“买了房才是自己人吧。”
我一直鼓励我认识的朋友把户口落到深圳!
深圳,这是我们普通屌丝最后的户籍机会!
给你和你的小孩未来多一个机会。
就像星佳说的
“现在北京和上海户口有多值钱,深圳也是一线城市,而且是目前一线城市里唯一最容易落户的,原因是因为2000多万流动人口里户籍人口不到700万,达不到户籍人口1000万很多事情做不了,这就是一个机会” 城市发展和个体发展都有马太效应,越强的会越强大,你看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另外户口就是成为这个城市股份的门票,你有了户口成为深圳人就可以买房,商品房是有限的,就跟买了深圳这个城市的股票一样,你是股东自然随着城市发展而享受红利。”
今天是来深圳的第451天,在深圳这个遍地是机会的城市,我准备和朋友组建一个只有想入深户或入了深户想买房的高质量的圈子,圈子里链接优质深圳行业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律师、医生、程序员、教师、医美、自媒体、视频新媒体、育儿早教、留学、移民等行业资源共享。帮助别人也能成就自己。
我是普通人,我们都有大梦想!希望我们一起成长。
我是Alex,也是黄阿哥。
欢迎大家加我微信,我们一起成长!
2019年5月19日于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