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选择丁克,却鼓励网友生三胎?
“ 孩子是家庭生活的调剂,也是家人情感的纽带,但依然有人选择丁克下去。”
爬阶的真相就是:早点结婚,早点生娃,早点用好家族资源。
一个4岁孩子小星星的90后父亲(二胎ing),定居深圳。
01
—
自己选择丁克,却鼓励网友生三胎?
昨天在微信群里抛出来一个问题,谁能告诉我,为何连岳选择了丁克?
因为不知道怎么就关注到了养老院的话题(搜一下一堆新闻调查),然后又看了蛮多后悔没有孩子的网友写的文章,真人出镜发的视频,甚至还有很有钱的明星晚年凄惨生活的真人秀等等。
或许是屁股决定脑袋,一直以身作则的把 「早点结婚,早点生娃,早点用好家族资源」标榜成自己的观点,于是特别想真的找找身边认识又选择丁克的朋友聊聊,听听他们的真实想法。
然后,跟一个主动选择丁克的朋友聊天,说了一大堆理由,其中包括,因为连岳也选择了丁克。
之后去查了下资料,虽然对连岳不熟,但他能坚持写20多年文章的确是佩服,记忆里一直记得他是鼓励大家三胎的,然后搜到了一堆相关的文章 :
比如我的偶像和榜样从小就是周杰伦,如今看着他回归家庭(说好的新专辑呢?),为人父后生了好几个接班人,为人夫又时不时在ins上宠妻晒娃,全身心支持昆凌的事业,陪家里人享受生活。
跟着榜样抄作业,还好年少就出名的Jay的确是很好的榜样,哪怕回归家庭之后。
看来疑惑的不止有我,然后把这个问题丢在群里,想看看有没有其他角度解释。
要么是病理原因,要么的确是只想过好自己并不想他人负责,生命不用延续,不用为家族兴衰付任何责任和代价。
拉不动装睡的人,人各有命,尽心就好,拉不拉是你的选择,起不起来是别人的选择,成功人士大多偏执或偏激,没有完人。
A的观点
1.有谁见过连岳夫妇吗?去过连岳家里吗?
2.连岳是哪一年什么时候说过,他是丁克的?
3.这些年有没有就这同一主题再发言过?
4.有没有谁去核实过他现在的婚姻生育状况?
B的拷问
我隔壁住着一个女孩,中午我做饭的时候,她就是有人送外卖, 有一天外卖来了,敲他门,那种感觉,我突然觉得他在坐监狱。这两天双十一她又买了一大包的猫粮。
她自己都不能好好照顾自己,但却养了只猫,一定也很疼爱。所以,人都是有情感需求的, 他们只是从人换成了宠物。
跟人接触又累也不安心。跟宠物接触,就很放松。 自己过的又不那么好,就也不想拖累别人,或者再为别人负责了吧。
C讲了个故事
换个角度吧。
你们在公众号看到那个署名连岳的“连岳“不是一个人!
那是一个symbol. 一个商业组织的产品名称。这个产品要生存与获利,就要在意见市场迎合消费者(就是精神消费的读者)!
这款连岳牌产品,一直在根据市场与政策变化在调整。
屁股决定脑袋
D的商业角度
但其实这个问题可能真正想问的是,大家怎么打算体面的度过老年生活?
毕竟我们这代人活过100岁已经不是什么天方夜谭,同时还要照顾四个老人,确实要早早为两代人的养老问题规划下。
除了跟大家交流,或许书籍里能找到值得思考的参考答案,推荐两本书给有养老规划的同学们,为了自己提前计划,也为了给父母预演养老生活。
在《单身社会》这一本书里,提到了很多日本“无缘死”的老人。他们多数是因为儿女不在身边,或者亲情淡薄,导致老人孤独在家,几乎和孩子们断了联系。有些因为经济或异乡情况,在老去时选择和社会、和外界断了关系,导致死去时都无人知晓。
这种“无缘死”现象,在百岁人生里尤其需要重视,因为不少研究发现,与其他人有良好关系的人比孤立的人更生机勃勃,更精力充沛,也更积极向上老龄化。人终究不是孤岛,作为群体性动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始终需要身边人的支持和陪伴。
所以,如何让老人在后半段人生里与其他人形成亲密、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需要我们提早去思考和做好准备的。
书籍《单身社会》
本书来自英国伦敦商学院经济学家琳达·格拉顿和心理学家安德鲁·斯科特为MBA学生开设的一门“百岁人生”课程,入围2016年英国《金融时报》和麦肯锡公司年度图书奖,出版一年便已经被译为12种语言。
两位作者是经济学和心理学的专家,并且在多个政府和多个跨国公司担任人力资源和经营管理咨询顾问,他们运用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和超前视野的实践经验向我们展示,在长寿时代,我们必须从过去的三阶段人生演进到多阶段人生,才能将长寿变成天赐大礼,而不是变成诅咒。
临在时刻
—
看完文章,不妨再关注下这个记录家学长达七年,积累800多篇原创的公众号,因为真实的记录生活,虽然普通,但就有很有力量: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