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颓郁的人生里,他如何成为精神贵族?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贝书单 Author 三联中读


贝多芬,一个为古典音乐带来革命性改变的人,一个开拓古典音乐浪漫主义时期的先锋,我们总是擅长用“伟大”、“与命运进行斗争”这样的表达来形容他。在这个天才诞生二百五十年之后,我们依然在热切地聆听和讨论着他的音乐。
 
在中国的古典音乐圈中,有一个人对德国古典浪漫派作品的诠释被盛赞为用“精准的音乐语言与完美的指挥技巧”演绎出“极其令人信服的音乐”。
 
他就是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享有国际盛誉的华人指挥大师——吕嘉。在过去的近20年中,吕嘉在欧美及全球各国指挥歌剧及音乐会两千余场,带领中国顶尖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在重要场合演奏贝多芬的经典曲目。
 
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吕嘉
 
他也是第一位在意大利担任重要歌剧院总监的亚洲指挥家,也是第一位执棒芝加哥交响乐团的华人指挥家,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还在2007年授予吕嘉“总统杯”,以表彰他为欧洲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此次,我们有幸将吕嘉请到了三联中读的直播间,他将联袂三联中读总编辑李菁,在12月29日(周二)晚19:00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贝多芬的大咖级精彩对谈——「我们为什么依然爱听贝多芬」。


贝多芬的确在古典音乐史上留下难以磨灭的烙印,但一个巨匠取得如此轰动成就的背后,不仅仅归因于那些赋予意义的高光作品,在他的人生和音乐中,更需要被观照那些复杂的多面性。
 
一个作曲家的悲怆与幸福
 
“坐在角落里含着长烟斗,闭着眼睛,悲哀地微笑,当朋友和他说话时,用聋子发出的尖锐嗓音,让人把要说的话写在他拿出的小手册上。”
 
这是一八二六年维也纳剧院院长布劳恩·冯·布劳恩塔尔遇到的贝多芬。而在德国诗人雷斯塔伯的形容中,每当看到贝多芬眼里有着“温柔的眼神和巨大的痛苦”时,需要竭尽全力才能抑制住眼泪。
 
贝多芬28岁时就患上耳聋。除了听觉衰退,神经质、肺病、关节炎,种种疾病在贝多芬身上埋下痛苦的种子。在1814年,孕育着众多音乐天才的圣地维也纳也曾迎来一次音乐品味的大转变,社会的目光从艺术转向政治,贝多芬、莫扎特等人被讽为迂腐的老学究。而那时起,贝多芬的亲友与保护人也相继离散,“没有朋友,孤零零地在世界上。”1816年的笔记里贝多芬写道。

《在乡间散步的贝多芬》油画
JuliusSchmid 绘,维也纳博物馆藏
 
长期承受着灵魂、肉体与生活上的多重折磨,但这并不意味着遭受生活的戕害和伟大作品的诞生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联系。
 
贝多芬毕生都致力于在音乐中赞颂欢乐,当《第九交响曲(d小调 Op.125“欢乐颂”)》的主题奏响维也纳的时候,德国的上层阶级们曾用慷慨陈词极力挽留正要移居伦敦的贝多芬,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艺术与道德上的成就与声望是如何对德国人产生影响。在那之后,一次维也纳的演出中,群众甚至用超过皇家的礼仪待遇来迎接这位音乐家,他们热切地鼓掌欢呼,贝多芬甚至激动得晕倒。但即便在这样的光晕环绕下,贝多芬仍然承受着贫穷与的缠绕,在生活的窘境里当着一个落魄者。
 
这种身心与命运所带来的痛苦与获取的赞颂所形成的巨大矛盾,正是一个音乐家能够带来伟大传世之作的来源。在绝望颓丧与骄傲狂热之间的转化,是贝多芬音乐的给养,也是他一生的悲剧。

1827年3月29日贝多芬葬礼
FranzStober 绘
 
“将音乐拉回人间”
 
20世纪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西奥多·阿多诺曾经如此评价过贝多芬:“哲学只有黑格尔哲学,同理,西方音乐史只有贝多芬。”贝多芬的音乐,如同哲学,是内在的、自我产生的。这也造就了贝多芬音乐中的“人性”。有人曾形容,巴赫所作的音乐是为了赞颂上帝,而贝多芬是为了将音乐拉回人间,表达人的内心冲突与悲喜。如果仔细寻找,可以发现贝多芬的交响曲与协奏曲中,总有一个乐章是为了民众而非宫廷所作。
 
贝多芬的一生写了一百三十余首作品,他的九部交响曲、五部钢琴协奏曲和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已经是各大音乐会的常客,但事实是,贝多芬依然有很多当今不常被演奏的作品,诸如《爱格蒙特》《第八交响曲》《第二交响曲》,都是贝多芬被人忽视的杰作,也是贝多芬不为人知的侧面。

13岁时的贝多芬、青年贝多芬、中年贝多芬(1815年)、晚年贝多芬(1823年)
  
比如,《第二交响曲》可以说是一部真正的贝多芬式交响乐。而《爱格蒙特》是贝多芬基于歌德同名悲剧创作的一部舞台音乐。在剧中,爱格蒙特是欧洲骑士精神熏染下的英雄人物,他为人民反抗暴政压迫,最后锒铛入狱,为了他所爱的子民们赴死。在吕嘉看来,贝多芬本人的音乐品味十分挑剔,只有特殊意义题材,或者被故事打动才会促使他进行创作。
 
本音频来自三联中读小课《多面贝多芬》,点击收听

即使是很多人的古典音乐入门曲目《第五交响(c小调Op. 67 “命运”)》,吕嘉认为却透露着贝多芬精妙的音乐手段,第一乐章只用了两个因素构成,第二乐章是变奏曲,在听海顿、舒伯特、莫扎特的变奏时,通常都有迹可循。但贝多芬的音乐里却无法摸到他的套路,永远都有新鲜的元素灌入。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乐谱封面
题献给洛布科维茨亲王以及拉祖莫夫斯基伯爵
 
这次,三联中读联合国家大剧院
知名指挥家吕嘉×三联中读总编辑李菁
带来一场关于贝多芬的知识盛宴
 
两位重量级嘉宾将在1个小时的直播中为我们进行一次有关贝多芬与古典音乐的多面解读:
 
演奏贝多芬音乐的精髓是什么?
贝多芬为何依然对后世人产生着如此巨大的影响?
贝多芬的音乐语言是如何被东方人的听觉审美体系所接受和推崇的?
贝多芬的交响乐里包含了他的什么哲学思想和气质?
……

除了满满干货,直播中吕嘉老师还将回答直播观众的提问,我们还将抽取幸运观众送出三联旗下的《爱乐》杂志(具体期数以到手为准),以及图书《贝多芬传》,多重福利等你来解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