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倒退?!为什么孩子本来会的技能过个寒假就不会了?
寒假里,当我想多了解一些孩子和家长的相处之道,为以后的家长培训积累素材时,轩妈第一个自告奋勇找到了我。
如果说轩轩是“风一样的男子”,那么轩轩妈妈则完美演绎了“风一样的男子”的妈妈往往也“像风一样”。
有了轩妈提供的这第一手育儿手记,再加上恩启教研团队的深度探讨和挖掘,一篇文笔流畅、视角独特的文章很快新鲜出炉。
是的,视角独特,但轩妈记录下的问题并非她所独有。
By~徐紫薇
寒假悄然飞逝,“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转眼新学期已至。
经过一个不长不短的假期,很多家长会陷入一种“痛并快乐着”的状态。大家快乐是因为孩子终于有机会在寒假里跟着家人外出旅行、接触更多的人和社会活动,练习很多学校里教不到的技能。至于痛嘛,大部分家长都深有体会——
技能倒退?!为什么孩子本来会的技能过个寒假就不会了?
轩妈近期向我们反应,轩轩本是个闲不住的小家伙,吃饭喝水这些事情基本都是追着他喂才能完成。经过上一个学期在机构的“军事化管理”,轩轩已经可以坐住并安坐相当长一段时间,吃饭喝水也能在座位上进行,不用再“赛跑了”。学期结束接回来的轩轩,本是个练就了一身“冷静”的男子。可随着假期接近尾声,“你追我赶”的吃饭模式却又被启动,轩妈很是苦恼:“为什么只是过了一个假期而已,已经习得的技能会消失,而令人头疼的问题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来?”
轩妈自告奋勇,提议来帮一样苦恼的家长们回头追溯一下,看看假期家里可能发生了什么。
一、日程“乱”,“锻炼”少
放假了,孩子往往跟着我和他爸爸走亲串友、出门旅行。从时间安排角度来讲,多了浪漫和惊喜,却少了一些清晰、稳定且有计划的日程安排。不同于学校里精确到分钟的教学活动,轩轩的假期生活可能大多处于自由而松散的状态。“闲着”的时间变长,被大人抓住的教学机会也没有在学校里那么多了。已经学会的技能难以得到反复锻炼和练习,这可能是造成熟练度很难维持的直接原因。
上学时老师会在不同情况下创造机会呼唤孩子的名字,训练孩子的反应。比如,举着孩子喜欢的玩具呼名,下一个简单的指令时呼名,晨间问好时呼名,准备好孩子喜欢的零食再呼名,等等。“呼名反应”这个课题在一天中会搭配着孩子的喜好和小任务,出现数次甚至数十次。熟,则生巧,在一定时间内轩轩对自己名字反应正确的能力进步很快。但是,假期中往往缺少有针对性的教学日程,孩子“放飞自我”、“自娱自乐”的时候多,呼名的练习次数减少,逐渐的,我和他爸爸发现,名字喊了很多遍,孩子的反应却是越来越少。
二、被忽视的家庭规则
玩积木结束后散落一地就跑开
回家后,书包一脱随意扔在门口
零食袋随处可见
穿着拖鞋在床上蹦蹦跳跳
......
相信很多家长觉得以上的描述会很有画面感,感同身受。掌握技能固然重要,家庭规则也不容小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尽管家庭生活是放松的,但其中值得遵守的规则也不少。玩具、个人物品的收纳,用餐时的餐桌规矩等,都是需要在生活中帮助孩子建立并需要长时间坚持的。回到文章开头的事例,就我们轩轩而言,我可能更多的是看重吃饭这件事情的结果——吃了或吃饱就可以,而忽略了吃饭的过程——怎么吃/在什么状态下吃饭。
所以说,家长有明确且一致的期望是成功的一半。比如说:
1.回家进门
-脱鞋-换鞋-将换下的鞋放在鞋架上
-放书包-放在适当的位置
-脱衣服-换家居服-叠衣服
2.吃饭
-洗手
-准备餐具-放在桌子上
-端菜和饭-放在桌子上
-坐在椅子上-吃饭-
-吃饭结束-收拾碗筷放入水池中
3.玩玩具
-拿玩具
-玩玩具
-收拾玩具并放回原处
三、“快点!再快点!哎,还是我来弄吧。”
很多时候,家长是要做的事情很多,为了提高效率,很多时候“等不及”就直接帮咱们孩子完成很多事情。比如:孩子穿衣服动作慢,出门又迫在眉睫,我们索性就帮孩子把衣服全部穿好并整理好随后出门。又或者,孩子在洗手时因为对洗手的环节掌握不连贯,我们就急忙帮着洗干净并擦干手然后去做其他事情。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对于我们家长而言,这的确是在某种程度上节省了时间,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还不熟练的技能并没有得到锻炼的机会,往往可能停滞不前,甚至退回到原点。
✩ 举个例子:
尽管轩轩学会了拿勺子吃饭,但是因为动作不熟练导致吃饭速度还是很慢。轩轩的姥姥很着急,怕轩轩吃太慢可能吃不饱,可能未来饮养不良,于是直接拿过轩轩手里的勺子,改为喂饭,没一会便吃完了。轩轩“拿勺子自己吃”被“姥姥喂饭”所代替,接下来事情会如何发展?轩轩自己使用勺子的技能得不到锻炼,吃饭速度没有进展,姥姥会更加着急,喂之,开启吃饭的“恶性循环”。
假期已过,我和轩轩爸爸希望下一个假期我们会比这个假期做得更好一点。
一切向前看,生活还要继续。临近开学,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开学生活?
一、调整生物钟——恢复规律作息
新学期开始,孩子们生活节奏的突然改变,会带来一些焦虑和压力,那么提前预测每天要发生的事情,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烦恼。制作迷你任务表,通过视觉支持工具提示一系列活动或任务中的某一个环节,特别适用于孩子打破某一习惯之后的恢复性重建。
1、以图的形式出现比如:
起床➜厕所➜洗漱➜换衣➜早餐➜上学
(生活自理卡片)
2、每天提前告知孩子我们一天的行程,把学校的课程表也告诉孩子,达到提前预知。
3、每天放学回来和孩子沟通一下学校的开心事情和遇到的困难,帮助孩子调节好情绪。
二、调整生活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对于孩子们来说,家庭生活不仅仅是温馨的、幸福的,还是“自动的”、“智能的”。脏脏的小手,一下子就“干净了”;穿了半天也没穿好的衣服,“自动”穿好了;怎么也系不上的鞋带,“嗖”的系完了...... 环境越是“智能”,能力越是倒退,快些回归“自然”吧。
在孩子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尽量放手让其亲力亲为,遇到困难时再加以辅助,同时多多表扬孩子“做得好”!
三、温柔坚持,正面鼓励
由轻松的假期过渡到规律的学习生活时,孩子难免会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如大发脾气、哭闹着不去上课,迟迟不愿离开家门等。这种情况下家长尽量保持冷静,避免责怪、训斥孩子,静下心来,温柔的坚持原则,将孩子送去学校,并在离开之前给予孩子一些鼓励、增强信心的话语。
四、与老师积极沟通
家长与老师之间及时有效的沟通十分重要。将孩子放假期间孩子的变化,迫切需要改善的问题等及时反馈给老师,有助于老师为孩子制定出更为合理的干预计划。同时也便利于老师给予家长一些在家中如何教导的意见,这样我们便可以做到家长与老师的一致性。
本文由恩启教研部共同讨论撰写,BCBA-D 徐紫薇指导。
恩启教研部 由BCBA-D 徐紫薇带领,集结了行为分析师、心理咨询师、特教老师、普教老师等专业人才,致力于为家长和专业人士输送立足实践、切实科学、以“IDEA”为核心的康复教育资源。
恩启,努力只为特殊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