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妈妈问:如何提高听觉注意力,受益了好多孩子
朱璟老师与硕硕妈就关于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如何提高听觉注意力的问题进行了多次沟通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供家长们相互借鉴。
朱璟
国际认证行为分析师(BCBA),新西兰注册心理学家,美国爱荷华大学BCaBA课程讲师及实习督导导师。拥有多年从事自闭症早期干预以及行为干预工作的经验。
你好,朱老师。我是硕硕的妈妈,硕硕的现状是在集体环境中常规和纪律基本过关,至少老师认为他是乖的。但在30人左右的集体中,除非老师提点他,他跟随指令的能力很不够。平时在家里活灵活现的眼神,在集体环境里就发呆了,自己在游神。
暑假里在机构的4人小班化环境中,跟从的表现要好一些。比如在早读课(跟读)、音乐课(做韵律操)上,能够基本跟上。这和指令传达的有效性、老师的关注直接相关。在家里,我们通过播放故事录音,让他听、跟着说。在这方面也有些进步。
但是,一年后到了小学,他现在这个集体指令听从上,明显是不过关的。所以请朱老师讲讲如何针对性地训练。 举具体的例子:这几天,看到上了小学的家长们提到(比如环环妈),老师点名“环环!”没喊“到”,老师说“把作业本拿出来!”,没动静。这类项目,如果在家里做,也是可以的。问题是如果想比较强化地做,如何避免单调、不让孩子觉得没兴趣。 所以我想最好有些贯彻这类训练思路的具体活动方案。
朱璟老师:大环境的注意力,是我们知道的孩子的弱势所在,从初期作训练的时候,就一再地提:“以后到了学校…”,但不管家里做多少争对性的训练,要在大环境里泛化,始终是有难度的。一步到位的可能性不大,但慢慢改善的机会应该还是有,视孩子的能力而定。
1.关于叫名反应,我们做训练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孩子在做他喜欢做的事,大人在几米之外,叫孩子的名字,孩子要停下手中的活,抬头看声源的方向,应答。我可以这样推断,几乎没有人做叫名反应的训练是坚持到这一步为止的。但这一步对于将来要入学的孩子来讲,却是十分重要的。——这一步的实现,意味着,不论孩子在做什么,听到他自己的名字,就能转移注意力。
2.对指令的服从。关于指令的服从性,不完全统计,大概我回的贴子中有80%的贴子,我都有问这一条,不管贴子的主题是什么问题。大部分家长理解的对指令的服从,往往仅限于面对面地给指令,或者是在训练中给指令,却很大程度地忽略生活中的指令。而我们的泛化训练要做到什么程度呢?在生活中,孩子在做他自己的事,大人远距离地正常给指令,孩子可以马上去执行。不要小看这一条,正常孩子中,在我认识的正常发育的孩子中,大概只有一半能做得到;而在这个统计里,跟我从事同一专业的朋友的孩子全部能做到。
3.对部分重要相关指令的条件反射型服从。“条件反射型服从”,嘻嘻,别从书里去找,是我发明的词——其实说到底,就是熟到不用大脑就能去做这件事。比如说我们开车,大概都有过类似的经验,就是在开过了某一段路之后发现,在过去的几分钟里,自己的大脑并不在开车上,怎么过得前面几个红绿灯都不知道;但红灯还是停了,绿灯走了,该转弯的时候转了。对孩子训练的时候,也常常有这种情况,仿说是孩子在训练中做得最多的,当孩子注意力不在的时候,不管你说什么,他都是条件反射性地仿说。借助这个,服从某些特定指令,也可以训练成为条件反射型行为,比如翻书到某一页,即使大脑不在,手却还是在翻的,嘴里可能还叨叨着某页呢。把学校最常用的几条指令在家里强化训练,比如说翻书,比如说看黑板,再比如说举手,都是可以要家做强化训练的。
4.给孩子找个好的同桌,希望既能发展为孩子有好玩伴,也可以成为孩子的小老师。这个小玩伴不能太内向,要找那种喜欢当小老师的孩子。
5.在学校的环境里,正强化是很少的;所以,做相关训练的时候,强化物要越来越少,慢慢地只有社会性强化,并且社会性强化都不是次次都有,而是时有时无。大部分的学生,在学校里面听话,受到的是负强化——也就是避免被老师点名批评、或者被老师叫到回答问题答不上来之类,但这类副强化在我们的孩子身上的作用可能很小——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走神,因为他没有担心回答不上来问题会尴尬。为了增加这种负强化,可以试着在家的时候,通过某些方式让孩子“知道”(不一定是感同身受)回答不上来问题是很不好的事,要避免。
最近刚看了电影《盗梦空间》,里面最让我喜欢的一句话,就是在电影最初的时候他们讨论怎么样入侵人的思想——说到大象。具体的对话记不清了,大致的意思是说,一人说:“我让你不要想大象的时候,你脑子里在想什么?”另一人回答“大象”;这个人说,“这个大象本不是你想的,而是我让你去想的。”呵呵,我超喜欢这个概念,也是我们可以尝试提高孩子社会性的一条路——你脑子里没有的,只好我来给你种啦。
其它的方案,小范围的情景训练(10来个孩子的);社会活动——更多一点孩子,这些当然都是好的;不过见效估计没那么直接。毕竟环境还是不同,从小范围到大环境,这个跨度还是很大。
硕硕妈又问
硕硕在幼儿园里上课时,有些课对他来说是折磨,根本听不进去,特别是讲故事,老师捧着那种很厚的书在那里讲。我很困惑,我要一直这样无谓的去提醒他注意听老师指令吗?还是随他去,让他走神?他都烦我,老是在耳边提醒他。有没有更好的对策,当他在上这些课时,原本想过让孩子在边上做做手工什么的。但觉得不太现实,他们一个大间,蒙蒙自己做别的事,多少会影响到其他小朋友。
朱璟老师:如果孩子的能力是将来有机会上正常小学的,那我会建议你不断地提示,让孩子在课堂上去“听”——这里的“听“不是真的听明白的听,而是形式上的听,没有行为问题,不影响其它小朋友。别小看这一条,这是将来孩子不会被正常学校“劝退”的基础之一。
强调一句,我们现在做的是“让孩子进入我们的世界”,所以,不管他们高兴不高兴,喜欢不喜欢,有些事是必须要去服从的。
再强调一句,我又看到家长在提问孩子上课坐不下来的问题,坐20分钟就跑了。通常讲到ABA的桌面训练,小年龄的孩子的父母都嗤之以鼻,觉得违反孩子的天性。我一直都在强调,考虑孩子将来要上学,一天要坐下来多少小时?想想我们自己从小学上到大学,天天积累,一共要坐多少小时?孩子没有坐桌面的能力,行吗?我懒得去争论,只把这个问题再在这里提出来一下,家长自己去斟酌吧。
硕硕妈再问
典型的情况是我耐心给他讲一个认知点,比如一共需要4句话。我先获取了他的注意力,讲了3句,确保他是在听的,要讲第4句的时候,也是解扣子的时候,他注意力跑了,或者插进来问你一个不相干的问题。怎么解释“抓狂”两个字?我彼时的心情就是。一巴掌甩过去的心都有。但还得忍着,表情还不能太凶悍,否则他又不安,上来求安慰,一来一回又浪费时间。只能克制,正色要求他听好,继续。
朱璟老师:让你抓狂的注意力,哈哈,我在训练的时候常碰到。我的对应方法,忽略。举个例子,我给一个孩子读书,他很刻板地每次读完一页都要指着绿地跟我说“绿地”,第一次的时候,我应他了,因为他注意到了书上的其它东西,是要强化的;然后他就刻板地每次都要说,而且必须听到我说“对”他才翻页;嘻嘻,我也跟他扛上了:他说绿地,我说翻页,如此往复;一开始的时候可能往复近十个回合,渐渐就越来越少,渐渐就没有了。当然,换本书,他又会找着其它刻板的东西,不过我是一样方法应对,还挺管用,反正最终是听我的,所以我也懒得抓狂了。
同理你提的情况,说了三句话,孩子说了一句不相干的话,别反应,把第三句话重复一下,然后第四句话。。。渐渐孩子就会明白,妈妈是要把这四句话说完,才会应对他其它的提问的。。。
孩子喜欢玩,那是好事,好好享受母子的快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