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法律人】信是明年春自来

2016-12-04 法网


作者张星水

来源 ▏江平教授


我与著名法学家江平教授之间,存在着比较深厚的渊源与交往,多年来承蒙恩师的器重、栽培、教导与提携,尤其深受江平教授的思想熏陶和耳濡目染,使得我在法律界也曾小有所为和偶有斩获,但是却始终未成大器,这是我天资愚钝使然,与江平大师无关联。


本文中,由于篇幅和见识的局限,我对于江平教授在法学界的学术造诣和斐然成就不敢妄加评议,这自当由学富五车、传道授业的法学家们去总结归纳,才疏学浅的笔者岂敢在法学师长们面前班门弄斧与坐而论道。但是,历经十几年来的虚心聆听,从江平老师的身上学习到了宅心仁厚的做人品行与经世济民的处世之道,却使得笔者受益终生。


尤其最值得世人敬仰称道的是,江平老师从来不唯上、不唯官,而只唯民与法;他总是坚定不移、身体力行地反对特权腐败、专制集权与民粹泛滥;他对于违背法治理念的人治传统、权贵垄断与暴民政治也总是持批判的立场;他十分反对一切唯刑罚至上的法家思想;他极力倡导民主与法治的回归与复兴,并为饯行此理想而矢志不渝、奋斗不息。


江平老师所秉持的这种真正而纯粹的法治精神令我等法学后进晚辈感佩不已。往事如烟,每每回想,江平老师的言谈举止和谆谆教诲仿佛历历在目,尤在耳畔,故撰此文以回忆和纪念,可谓朝花夕拾。

 

美术大师徐悲鸿先生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江平身上永远没有傲气,但是却存在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傲骨,这是“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浩然正气和凛然傲骨。江平老师人品高尚,几十年来从不做谄媚和逢迎的苟且之事,无小人之心而尚君子之为。这与柏杨先生恪守的“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生存哲学相仿。


否则,以江平老师的才华学识、胆识见地和社会威望,荣膺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或者司法部部长也权当属于大材小用。江平老师具备北宋宰相王安石在题《登飞来峰》名诗中所抒发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政治家的胸襟气魄和思想境界。虽然,由于现行政治体制的历史局限性使然,江平老师没有成为运筹帷幄、叱咤风云的职业政治家。


但是,放眼国内外政坛,又有几人的学识才华和思想境界能够真正与江平老师相提并论?就算是民选的奥巴马律师、马英九博士又能如何得了?哈哈,更莫说北朝鲜世袭罔替的金正日同志了,还有那位在古巴率先垂范、带头大搞干部终身制的已经病入膏肓仍不撒手执政权柄的卡斯特罗主席……,在工程师治国的年代里道听途说……议会首脑、高院首席法官、司法部长云云,皆系非法科毕业……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司法独立、权力制衡的宪政法治之路举步维艰、反复曲折、任重道远、令人堪忧!


这是时代的悲哀与无奈,在自由主义宪政学者看来,只可惜委屈了江平老师的旷世之才。好在从全国人大法工委退休之后江平老师,自己总是乐呵呵的,从不怨天尤人,而是从容镇定、名利淡泊,视功名利禄为浮云,真正活出了老庄出世哲学的清心寡欲与飘逸逍遥,优哉快哉!


这也是江平老师在年届花甲之后的一种精神境界:知足常乐、法道自然。当然,这也丝毫不会影响江平指点江山、匡扶正义的英雄本色。毕竟,江平老师还是法界正气凛然的“不老松”: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近些年来,德高望重的江平老师出于对推进立法进步事业的热忱之心和对法律维权活动的竭诚支持,曾经多次应邀出席由笔者所就职的京鼎律师事务所主办或者协办的学术研讨会和专家论证会。江平老师的精彩发言,声如洪钟,目光如炬,高屋建瓴,旁征博引,浅显易懂,有的放矢,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他往往用精炼概括的几句话就能够洞悉并揭示出疑难法律问题的真相和本质,点题和破题的功夫被江平老师运用的炉火纯青,恰到好处,这也正是江平老师厚积而薄发的深厚法学功力和丰富人生阅历释然。正所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言不在多、有理才行。


与其他某些专家长篇累牍、云蒸雾绕的发言稿相比,江平老师的发言往往切中主题、正中要害,而且言简意赅、一针见血,给与会者以耳目一新、茅塞顿开的觉悟,同时又指明了问题的实质和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方向,让与会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我们举办的学术会议,总是希望江平能够作为重量级嘉宾作压轴性的总结陈词,以给学术研讨一个盖棺定论的权威说法,这也成为了我们举办的学术研讨会的惯例,颇受其他与会专家的赞许与认可。


这些年来,江平老师参加过由天则经济研究所主办和我们协办的“孙大午案与民间融资学术研讨会”;参加过由我们和北京阳光宪道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 民间公益组织OCI的前身) 合办的“南方都市报案”的学术研讨会;参加过我们主办的各类“民营企业生存困境暨法律维权策略”研讨会;


参加过由《炎黄春秋》杂志社和《律师观察网》主办、由我们和《律师文摘》协办的“纪念大陆自由主义先驱李慎之思想”的学术会议;也参加过其他公益机构组织举办的“废除劳动教养制度的学术研讨”等等各种带有公益性质的学术思想研讨会,会议的具体内容在本文之中不再详细列举和赘述。


一言以蔽之,江平教授每每发表的意见中肯,启发深邃,富有建设性,往往给与会者以醍醐灌顶、拨云见日的感受,使得与会者受益良多,故与会者大都对江平教授的演讲风采和真知灼见钦佩不已,心悦诚服。据笔者观察和统计,大凡有江平老师出席的学术研讨会,往往都是听者云集、人满为患,青年学子们更是争先恐后、摩肩接踵。


尤其是涉及探讨立法前沿与法治转型等重大课题的学术活动,一旦江平老师缺席,往往会让其他与会者感到有与大师失之交臂的遗憾,毕竟江平老师才是当代国内法律界里名副其实的思想先知和当之无愧的意见领袖,也是法学界的一面思想旗帜,与经济学界的吴敬琏和茅于轼在社会上享有的专家话语权和公共影响力不相上下、难分伯仲,这在当今法律界似乎也只有唯江平可以执此牛耳,此言绝非奉承之辞,而属客观公允的社会评价,相信大家对此都已有目共睹。

 

在笔者的心目中,江平老师是一个急公好义、正气凛然的忠厚长者。在笔者所接触的法学界前辈之中,江平老师的睿智、豪情与胆识无人能出其右。无论从哪方面讲,江平老师的为人师表和学问见识都堪称法律界全体同仁的楷模,颇具一代思想宗师的典范,这一点也绝非溢美之词。对待现实政治,江平老师则具有政治家的成熟稳健和远见卓识,可谓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发音,江平老师每一次都是富有见地的高瞻远瞩,面对压力与阴霾,江平老师从不畏缩,勇于坚持真理与信仰,疾呼呐喊,可谓智勇绝伦。


这方面的真实例子很多:从《中国青年报》“冰点”事件的仗义执言……到“《南方都市报》程益中、俞华峰案”的学术研讨;从“陕北油田案”的专家呼吁……再到“公盟事件”的殷切关注……;更有早些年前为遭受司法冤屈的俞梅荪先生出庭作无罪辩护,亲自担纲辩护律师的大义凛然……。这种“铁肩担道义”的正义之举在江平老师身上所发生的故事不胜枚举。


放眼当今法律界泰斗,除了张思之、夏家骏、贺卫方、李步云、姜明安、杨立新、樊崇义、皮艺军和陈兴良等少数学者之外,又有多少人能够具备这样的胆识和气魄,敢于仗义执言、彰显正义?


如果上升到历史的高度去评估和考量,江平俨然就像一座巍峨丰碑一样岿然屹立于中国法律界群星闪烁的思想殿堂的正中央,正可谓五岳至尊、高山仰止,亦然成为了当代中国每一位法律人职业生涯的坐标轴和参照系,使得我们对于真正独立于世俗与特权之外的崇尚客观中立与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和法律信仰矢志不渝,坚如磐石。


这正如伟大的思想家康德在三百年之前的莱茵河畔德国古堡里那样满怀着憧憬宇宙的哲人激情,仰望着夜色茫茫中璀璨绚丽的星空苍穹的时刻,在思想家的内心深处中油然而生的神圣道德和自然律法交相辉映的超凡脱俗之感觉相仿,这就是睿智哲人独立于世外的崇高思想所带来良知力量和智慧境界,亦然超越了平凡的世俗世界的观感和认知水平,可谓绝不媚俗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高处不胜寒,江平拥有这样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从笔者身为一名佛教居士的眼中观察:这是一种由大气度、大慈悲、大包容、大果敢和大智慧融合而成的菩提之心与般若之觉,正是大乘佛法所倡导的行菩萨道与普度众生,在冥冥之中隐隐约约闪现着佛的光芒,恰如慈航普渡的慧灯之光。

 

事实上,作为法学家的江平,广为人知,无疑将会载入共和国的法治史册。而作为文人和诗人的江平似乎却鲜有人知,这与江平老师所一贯秉持的谦虚谨慎的低调处世风格不无关联,但也铸成当今文学界的一个不小的憾事。


风雨苍黄的六十年前,初出茅庐的江平老师就读于著名的燕京大学,攻读的是新闻专业,在风雨如晦的青年时代,江平师从民国之数位蜚声国内外的学术良师,接受过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和教育,培植了较为深厚的国学功底和诗歌才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朝气蓬勃的江平老师作为共和国的青年才俊,又远赴苏联留学,在莫斯科大学法律系深造,在苏联留学的五年期间,风华正茂的江平除了如饥似渴地系统学习了苏联社会主义法律理论体系,还受到了博大精深的俄罗斯文学的熏陶与洗礼,其文学修养可谓是中西合璧、博采众长,为江平老师的日后治学和诗歌创作奠定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和文化涵养。


据我所悉,江平老师的青年时代除了熟读中国古典诗歌词赋之外,还酷爱俄罗斯杰出诗人普希金的诗作,并特别喜欢以贝多芬和巴赫为代表的欧洲古典音乐,是一个文学、诗歌、交响乐的超级爱好者。


回国之后,江平老师依旧酷爱诵读唐诗宋词,聆听贝多芬悲怆的《命运》交响曲,经常有感而发,舞文弄墨,情趣盎然,吟诗自娱,在法学教育的闲暇之余创作了大量饱含激情的诗歌词赋,抒发了江平老师在法律领域以外的思想胸襟和道德情操。


上述所为也正是得益于江平老师青年时代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打下的夯实国学基础。经年累月,春夏寒暑,深谙中国旧体诗创作手法的江平老师,才思敏捷、笔耕不辍,经过几十年的诗歌探索和创作积累,峥嵘岁月稠,厚积而薄发,终于在古稀之年出版了诗集《信是明年春自来》,夙愿得偿,给自己一生的诗歌创作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也让世人感受到了法学之外的诗人江平的另类精神世界和文学造诣。

 

大家都知道,江平教授为人温良恭谦,平易近人,关心时事,心忧社稷,针砭时弊,仗义执言,与生俱来就有东林党人顾宪成、高攀龙的慷慨陈词、忠直骨鲠的良心和禀性。


而性格决定命运,这样正直坦诚的侠义性格使得江平教授在上世纪的后半时期频繁的政治运动的风云变幻之中也未能幸免于难,不懂得明哲保身而又不平则鸣的江平被错划为右派,被发配到农村牛棚去劳动改造。


从此以后,他经历了数不清的磨难坎坷与艰险峥嵘,这反而磨砺了江平的坚毅顽强与忍辱负重的精神气质,最终造就了一代法律思想宗师。同时,几十年来的风雨如晦与蹉跎岁月,给江平老师的诗歌创作带来了巨大的源泉、无尽的想象和丰富的素材。


他在人生逆境之中始终笔耕不辍,就像二百多年前香山脚下生活窘迫、命途多舛的旷世奇才曹雪芹一样呕心沥血、苦心孤诣,终于化腐朽为神奇,凭着一颗赤诚的未泯良心和炽热的思想烈火,挥毫如椽巨笔,在逆境的苦难之中辛勤耕耘,文以载道、诗以明志,抒发了知识分子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思想心声和爱国情愫,也为这个时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反复诵读江平老师的诗歌,每每有一种大气磅礴的沧桑感受,沁人心脾,往往令读者啧啧叫绝,妙哉!其诗歌体裁丰富广泛,涵盖了七律、七绝、五律、五绝和“水调歌头、西江月、江城子、菩萨蛮、虞美人、清平乐、蝶恋花、忆秦娥、沁园春、浣溪纱” 等多种诗词曲牌形式,甚至还包含一些白话打油诗,作品蕴含并散发出借古喻今、寓意深远的历史韵味和文化气息,令人读罢颇受感染而拍案称奇:真乃好词,好诗!


使人真切地感受到江平教授命途多舛的人生历程和他所处的那个风雨飘摇的特殊岁月的变幻无常,应当属于现代诗坛的思想奇葩,也是共和国沧桑历史的真实见证。纵观江平的诗词,往往是文字洗练、有感而发、寓意深刻、语言凝重、生动诙谐、文采飞扬、喻古讽今、针砭时弊、嬉笑怒骂、不平则鸣、悲壮苍凉、慨当以慷……,无疑成为后世人研究江平思想演绎历程的鲜活标本。经年之后,每每拜读品味江平诗作,仍就有一种呼之欲出,挥之即来的心灵震撼,颇为感慨,不胜嘘唏。

 

江平在人生逆境之中孤愤作诗,自比诗魔:正如江平先生在其诗歌集《自序》中所言:好的诗词总是来自逆境。今天更能够理解杜甫的名句“魍魉喜人过,文章憎命达”。文章憎命达是千古真理,逆境才能出好诗词。江平在逆境中用诗词宣泄的最高音的呼喊就是:“千言万语满胸臆,欲诉欲泣无从。长吁三声问天公:为何射日手,不许弯大弓。”


而立之年的江平满腹经纶、踌躇满志,却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故只能借助于孤愤作诗来排遣自己内心的苦闷、寂寞、惆怅与郁悒。这也许正是江平老师何以能够在困顿窘迫的逆境之中创作出感人至深的诗词的真实动因吧: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下面笔者就试举几例,以飨读者。诗一:江平作于文革期间的《七律 战备疏散去延庆途中》,这首诗最能反映江平老师在十年动乱之中经历的颠沛流离的动荡生活的凄苦情景:“纱笼夕阳烟笼山,缥缈上下乱峰间。枯草应知朔风冷,碎石难禁塞北寒。兵车辚辚燕门道,残堡垒垒秦时关。自古边北多战事,几时才见息风烟。”,这首诗所抒发的诗人感受和情怀无疑也是那个乾坤颠倒的宕荡年代里具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们所普遍遭遇的生涯困境和思想迷茫,可以看出此时的江平老师的内心是忧郁和阴冷的灰色调:生活困顿,政策多变,举步维艰,前途未卜,路在何方?


这是江平老师遭逢人生低谷时的真实心情的自然流露,他在匆匆旅途之中触景生情,愁上眉梢,借古喻今,吟成此诗,将杜甫的新乐府名篇《兵车行》中“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的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国策的寓意和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悲凉沧桑心境融合一体,实乃高明之作;


诗二:江平《七律 题陆游诗集》:“乱世山川乱世空,乱世诗人出江东。梦中不忘轮台戍,死前犹吊沈园踪。无主红梅寂寞放,多情白发树树同。亘古男儿失颜色,平生最爱是放翁。”(江平原诗注:陆游诗中的‘何当化作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及沈园所题《钗头凤》,余甚爱之),南宋大诗人陆游一生怀才不遇,被偏安一隅的昏君奸臣压制,无法施展雄心抱负和报国之志,但是诗人面对国破山河、半壁江山,仍旧不改忧国忧民的凌云壮志。


另外,陆游除了官运仕途不顺以外,个人的感情生活也十分坎坷,他与原配唐琬夫人的那段凄凄惨惨的悲欢离合令诗人心碎断肠、伤感万千,故陆游多有忧愤激昂、惆怅悲伤之诗,这无疑与江平老师当时身处逆境的悲怆心情相仿,故江平能够读懂陆放翁内心深处的精神痛苦,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同病相怜,故成此诗,也反映出诗人精神生活沧桑坎坷的悲凉意境;


诗三:我们再来欣赏江平的《五律 梦李白》:“昨日诗情来,梦中遇李白。长啸辞故土,悲歌登高台。江南无花木,塞北多尘埃。狂笑问天地,何用生我才。”


此诗借古喻今,手法巧妙,反映出江平老师作为法学家缜密思维之外的狂放清高和骨鲠正直的士大夫情怀,同时,生不逢时的诗人傲骨之中流露出蔑视世俗权贵的愚蠢龌龊与奸佞当道的超凡脱俗,乃江平老师热情讴歌和赞赏才高八斗的诗仙李白寄情云水、飘然欲仙、放浪不羁、登峰造极的人生境界的出世之作,也是反映江平豪放浪漫思想境界的上乘佳作;


诗四:再看江平的《七律 登长城》:“指点形胜话沧桑,评功论罪谈始皇。定边不惜千堆骨,筑城何须万里长。无垠沃土铁与血,不尽关山死和伤。茫茫未见飞尘土,依依却闻啼孟姜。”


诗词中江平猛烈抨击专制独裁的暴君给古代劳动人民带来的悲惨民生疾苦和凄苦劳役困顿的人道主义灾难,充分彰显了诗人体恤民生疾苦、同情弱势群体的浓厚炽烈的博爱思想,江平在诗中悲天悯人的菩萨心境也反映了孔子“苛政猛于虎”和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儒家古典民本主义仁义思想,这也是江平反对苛政、关注民生的诗歌杰作,甚至可与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历史名句相媲美;


诗五:再看《江城子 自延庆归遇风》:“四周青山浴清辉,烟雾垂,孤云随。徐徐微风,轻骑跨乌骓。恰似当年千里路,桃花客、上天闱。军都山前云渐黑,起沉雷,高标危。命运何舛,恰逢此时归。十六年前伤心事,泪和梦、是耶非。”(七三年夏康庄,江平注:当年提前一年学成归国恰遇反右斗争有感)。


这也是江平在回顾追忆充满磨难的人生坎坷之路时所抒发的感慨万千之情溢于言表,往事蹉跎,伤心欲绝,更那堪回首凄凉,从这首诗中不难看出江平是一个饱受政治运动打击和迫害而又悲天悯人的善良文人,诗人在颠沛流离的旅途劳顿之中再次触景生情,追忆往事,人生苦短,命运无常,心怀伤逝,黯然神伤,不胜感慨唏嘘,故成此诗,以释怀胸中之郁悒,与陈子昂的千古名篇《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壮苍凉的惆怅意境可相比较;


诗六:最后,再看看江平的寓言长诗《天地一沙鸥》:“天地何悠悠,沧海一沙鸥。身虽为凡鸟,心殊不同流。被尔双羽翼,不为稻粱谋。昂首望苍冥,愿向太空游。太空烟食少,不似人间稠。折翼更折血,忍饥复忍羞。壮哉青鸟志,直胜巨龙虬”。


这是江平富有浪漫主义的豪迈诗作,充满了气势磅礴的天地宇宙之奇妙幻想,诗人于恍然之中化作大鸟梦游仙境,有一点庄子的《逍遥游》中鲲鹏展翅的神韵。


读罢此诗,发现江平老师真乃淡泊名利、愤世嫉俗的性情中人,在污浊的世俗泥滩之中越显得鹤立鸡群而超凡脱俗,颇具魏晋南北朝竹林七贤的仙风道骨;也有些类似陶渊明、谢灵运远离红尘的放浪行骸;甚至可以和屈原、李白、苏轼豪放诗歌所体现出来的飘然欲仙、浪迹天涯的超现实主义题材的浪漫想象相比拟也似乎未尝略输文采和稍逊风骚。


综上所述,在内容厚重、洋洋洒洒的江平诗词选中,笔者仅仅是蜻蜓点水、管中窥豹,从中随意遴选出来六首诗,加以分析鉴赏,这也仅是江平诗选中的只言片语、一鳞半爪而已,已令读者叹为观止,足见江平诗作的水平与成就绝非等闲。


纵观江平的诗词力作,充盈着挥洒自如和雄浑豪迈的诗意,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气质与锋芒,这也正是从诗人精神世界中彰显出来的嶙峋风骨和君子风范。诗歌是打开人类心灵的窗户,江平诗如其人:迎春傲雪,特立独行,行云流水,忧思难忘,乃是法律界凤毛麟角的诗坛豪杰也,这绝非浪得虚名。

 

诗人江平,诵读其诗词,反复咀嚼,回味无穷,让我们平添了几分对于江平的横溢才华与豁达胸襟的仰慕之情。笔者深信,这一首首深刻地沁透并烙印了诗人坎坷生命旅途之中心路历程的苦心孤诣和辛酸磨砺的诗歌词赋,在百年之后必将载入中华文学宝典,铸就历史经典。


诗人面对人生逆境的磨难砥砺和跌宕起伏,虽然会时常遭遇类似南宋爱国志士文天祥《过零丁洋》里所描述的“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厄运当头。


但是,作为人类思想的探索者和弄潮儿,面对悲欢离合与阴阳圆缺,江平教授却始终抱着一个睿智生动、乐观豁达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宠辱不惊,风头浪尖、乱云飞渡、临危不乱,颇具大儒风度,这是何等从容淡定的精神境界,正是值得我们仿效和学习的文人学养和贵族气质。这也正应了江平诗选的书名:“信是明年春自来”。


古今中外的智者面对黑暗现实,总是对人类社会的前途命运充满了乐观期望,用诗人雪莱的名句来描述就是“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单从诗歌境界这一点上看,江平教授无疑是公元1949年之后中国法学界里硕果仅存的精神贵族,因为他身上具有一种那个时代深受马列主义思想熏陶洗礼的红色法学家身上所普遍缺乏的人文关怀、道德情操、历史沉淀、文化涵养、自由意志和贵族精神。


俗话说:功夫在诗外,法学家的修为也是如此,只有具备广褒的知识面和开阔的视野,具有悲天悯人、扶危济困的菩萨心肠,才能真正成为令世人尊敬的思想大师。


而局限于狭窄的专业面闭门造车,不关心世事苍生,即使象牙塔里的学术做的再精深,也只能称之为工匠型专家,这就像清朝乾嘉考据派的学问家们一样,因为惧怕遭受“文字狱”牵连,只喜欢在故纸堆里钻牛角尖,修修补补,难堪大用,更无法成为引领时代前进方向的思想家,足见学者的精神境界之高低对于其学术研究水平的影响之大,这其中当然也包含诗歌词赋的创作。


所以,在同时代的法学家群体之中,乃至文人群体之中,江平老师能够创作出慷慨激荡、振聋发聩的高水准诗词,而非趋炎附势、粉饰太平的马屁文章和应景之作,这也绝非偶然,是其人品修养和思想境界使然。


纵观古今,只有具备独立人格尊严、通晓微言大义、并且敢于道义担当的文人贤达才能够诗意盎然、无所畏惧、直抒胸臆、讴歌真理、鞭挞鬼魅,也才能李杜诗篇传千古,更会偶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挥毫洒墨和杰作扛鼎,而我们敬仰的江平老师恰恰具备这样的激情、真挚、人品与文采。


最后,笔者援引江平老师的一首七律作为本文的结束语,这也正是诗人法学家江平即将迎来的八十载风雨如晦、岁月峥嵘的生命历程里最生动逼真的人生写照:《七律 自勉》“残肢逆遇何足悲,伤情失意安得摧。血泪是非应长记,桃粉往事莫须追。盖棺文字不由天,迷津归槕力能回。愿将惭怍五尺躯,送与世炉万般锤。”壮哉!好一首荡气回肠的江平版《石灰吟》。在此,笔者作为一名诗歌爱好者,诚挚地祝福诗人法学家江平老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