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诱惑,立正气,严防陷入黑色陷阱
2020年临近尾声,不法分子也正在变着花样“冲业绩”,各类案件层出不穷,希望同学们提高警惕,不要把父母辛苦工作的钱财给不法分子发了“年终奖”,更不要参与诈骗犯罪,引发人身安全等严重问题。
在此,学校资助中心通过对学校易发、多发的各类被骗案例分析,进行收集整理,再次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年终防骗攻略,希望同学们详细阅读,由此举一反三,时刻保持警惕,严防个人生命安全、财产财物受到损伤,并积极带动身边的同学和亲友参与到防伤害、防诈骗工作中来,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为社会、为家庭做出青年人应有的贡献。
假快递电话
接到此类电话,先确认是否这真的是自己的快递,一旦对方提到涉嫌洗钱、贩毒等刑事案件,或借贷等,一律不要相信,立刻挂断电话,更不能按照对方的要求将住址、银行账号、U盾密码、动态口令等告知对方。
“人口普查”
犯罪分子利用短信、电话等途径向群众索取验证码,实施网络诈骗。市公安局提醒:人口普查不收取任何费用;普查员上门普查人口和居住信息,不涉及个人财产情况;普查员工作期间着白色马夹、佩戴统一制作的工作证,市民扫描普查员证上的二维码可以验证身份;如果对工作人员有疑问的,记下姓名和工作证编号,立即向街道办、居委会等询问核实。
网购退货遭遇新骗局
对方会自称是淘宝客服人员,说购买者的物品有问题不能使用,需要为顾客办理退款,并说钱已经退还到顾客的支付宝,让顾客通过支付宝的‘备用金’领取,如果顾客登录支付宝,领取备用金后,对方会对方说顾客多领取了,要退还给“客服”,一般顾客都以为这是平台的钱,应该退还,于是按照对方的要求添加QQ,一步步以“客服”的要求操作自己的账户,最终被卷走账户中所有的钱后,有些不法分子还不罢休,引导学生操作网络高利高额贷款来抵“手续费、流程费、税费、操作费、暂押费”等,谎称最后会返还,但其实全都被骗走。
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
冒充公检法(公安局 检察院 法院)、通信局、甚至父母单位领导等工作人员拨打学生电话,以学生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为由,要求将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并被要求不能报告父母、老师的,请同学们直接报警,并及时报告父母和老师。
网络兼职刷单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客服人员向被诈骗对象发送链接,声称刷单成功后,货款会退还,还有返利提成,甚至还有“入职资料”,让人以为自己是被正当公司聘用赚钱。在完成第一单购买任务后,被骗对象是会收到刷单返回小惠小利,以此为诱饵,吸引被骗人购买更加大额的商品,当交易达到一定钱财数量后,所谓的“客服”就会切断与被诈骗人的联系,卷走钱财。
解除分期付款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购物网站的工作人员,声称“由于银行系统错误”,诱骗受害人到ATM机前或手机操作办理解除分期付款手续,实施资金转账。
“校友助学”
自称毕业于本校,是产品代理商或其他生意,假意说是为学弟学妹们创造勤工俭学机会,能通过低买高卖商品、投资赚差价。学生如果经不住诱惑购买大量其推销的伪劣商品后,“代理商”就彻底消失。
伪基站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向广大群众发送网银升级、10086移动商城兑换现金的虚假链接,一旦受害人点击后便在其手机上植入获取银行账号、密码和手机号的木马,从而实施犯罪。
钓鱼网站诈骗
犯罪分子以银行网银升级为由,要求事主登录假冒银行的钓鱼网站,进而获取事主银行账户、网银密码及手机交易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校讯通短信链接诈骗
犯罪分子以“校讯通”的名义,发送带有链接的诈骗短信,一旦点击链接进入后,手机即被植入木马程序,存在银行卡被盗刷的风险。
交通处理违章短信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等发送假冒违章提醒短信,此类短信包含木马链接,受害者点击之后轻则群发短信造成话费损失,重则窃取手机里的银行卡、支付宝等账户信息,随后盗刷银行卡。
结婚电子请柬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电子请帖的方式诱导用户点击下载后,就能窃取手机里的银行账号、密码、通信录等信息,进而盗刷用户的银行卡,或者给用户通讯录中的朋友群发借款诈骗短信。
虚构色情服务诈骗
犯罪分子在互联网上留下提供色情服务的电话,待受害人与之联系后,称需先付款才能上门提供服务,受害人将钱打到指定账户后发现被骗。
提供考题诈骗
犯罪分子针对即将参加考试的考生拨打电话,称能提供考题或答案,不少考生急于求成,事先将好处费的首付款转入指定账户,后发现被骗。
盗用账号、刷信誉诈骗
犯罪分子盗取商家社交平台账号后,发布“诚招网络兼职,帮助淘宝卖家刷信誉,可从中赚取佣金”的推送消息。受害人按照对方要求多次购物刷信誉,后发现上当受骗。
冒充黑社会敲诈类诈骗
犯罪分子先获取事主身份、职业、手机号等资料,拨打电话自称黑社会人员,受人雇佣要加以伤害,但事主可以破财消灾,然后提供账号要求受害人汇款。
公共场所山寨WiFi
在公共场合放出钓鱼免费WiFi,当事主连接上这些免费网络后,通过流量数据的传输,将手机里的照片、电话号码、各种密码盗取,对机主进行敲诈勒索。
大家如果接触到、或收到上述各类诈骗信息,要及时拨打“110”或者相关的官方电话进行咨询核实,坚决做到“五不”:“不参与、不泄露、不联系、不相信、不转账”。牢固树立“生活简朴不攀比、合理消费不超前”的思想意识,拒绝诱惑,明辨是非,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切实担当起守护自己和父母的责任。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相信你!
1
END
1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来源:学生处 资助中心
排版:王雅婷|责编:刘若甜
往期精选
-微博:@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