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毛钱治好血液病男童?为什么媒体总爱干“买椟还珠”的蠢事?

烧伤超人阿宝 烧伤超人阿宝 2021-05-15

最近一段时间,南方某媒体报道的一则“医生用四毛钱治好血液病男童”的新闻,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并被多家媒体以各种类似的题目转载。


报道称:患儿小宇还未满月时就被诊断为重度贫血,1年后双腿肌肉大面积萎缩,无法站立,发育停止,后经专家确诊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经2年多的治疗仍未见好转,正准备凑钱尝试骨髓移植。


后来,患儿在东莞市儿童医院儿童康复科主任刘自强的建议下,患儿做了神经系统基因检测,发现疾病可能是由于基因SLC52A2变异导致的核黄素代谢异常引起的。于是为小宇尝试口服维生素B2(核黄素)治疗,小宇病情很快好转。


媒体称:相比之前辗转各大医院花费将近20余万,此次口服维生素B2,每片就0.39元,前后一共仅用了不到120元。


然后,媒体将此事概括总结为:“医生用四毛钱治好血液病男童”,将此事推上了热搜。


看完这个报道,我真是感觉无语凝噎。


对于中国媒体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操守,我从来就没有过高的预期。然而,他们愚蠢和蔫坏的程度,依然时不时突破我的心理承受能力。


这个新闻,让我想到了“买椟还珠”的故事: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留下装了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当然是很可笑的。这个成语,被用来嘲笑那些取舍不当,舍本逐末的傻瓜。


这个“四毛钱治好血液病男童”新闻的报道者,就是这样一个买椟还珠的傻瓜。


医疗行为,可以粗略的分成两个部分:疾病的诊断,疾病的治疗。


有的疾病,诊断很容易而治疗很困难,医生的技术含量体现在治疗环节。比如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只要做个彩超就可以轻松诊断,但要想治愈,却需要国内顶级的心脏外科专家进行高难度的手术,需要高水平的手术、麻醉、护理团队配合。


对于这样的疾病而言,诊断是次要的“”,而治疗才是珍贵的“珠”。


如果媒体报道这样新闻的时候,把外科医生的高超手技扔在一边,却去大肆赞美超声科医生的准确诊断救了孩子一命,那无疑是荒唐可笑的,是典型的“买椟还珠”。


还有些疾病,诊断极其困难,但一旦诊断明确,治疗却并不复杂。


对这样的疾病而言,医生的诊断过程才是最有价值的“珠”,而治疗则成了次要的“椟”。


患儿所患的是“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可导致纯红再障的疾病非常多,有些病因比较常见,有些则相对罕见,其病因诊断有时候非常困难。


纯红再障的病因复杂,其中营养性病因里的核黄素缺乏最为罕见,而在此基础上,由SLC52A2基因突变引起者则是罕见中的罕见,连最权威的《威廉姆血液学》都未提及。


最终给患儿明确诊断的刘自强医生自己也说的很清楚:在查阅文献后,没有发现国内的相关病例,只有国外报道过两例基因SLC52A2变异的病例。


对于这样一种罕见到极点的疾病,能够最终明确诊断并得到妥善治疗,当然要感谢学识渊博,能够想到这种罕见疾病,并最终完成临门一脚的刘自强医生,但这绝不意味着孩子之前的二十万白花了。


孩子之前花的二十万费用,一部分花在了针对贫血及贫血导致的各种并发症的治疗上。如果没有这些治疗,孩子根本坚持不到现在。


而另外很大一部分,则用在了对再障的病因确诊方面。医生通过各种检查,先将最常见的病因排除,再将次常见的病因排除,再将次次常见的病因排除,通过多家医院的不断接力,不断排除其他诊断,不断缩小目标范围,不断接近最终谜底,最终由刘医生想到这种这罕见到不能罕见的疾病,并最终完成这临门一脚,挽救了孩子的生命。


没有多家医院医务人员几年来不断接力追溯真相,没有大量的前期检查排除了各种其他病因,刘医生不可能完成这最后的临门一脚。


当然,这绝不是否认刘医生所做的巨大贡献,没有刘医生渊博的知识,孩子可能还会被疾病折磨更长的时间,甚至可能永远也不知道真相,最终糊里糊涂的死去。


诊断过程艰难无比,治疗却并既不困难也不复杂。


这种病虽然罕见到极点,但治疗方案却明确而简单:口服每片不到4毛钱的维生素B2(核黄素)就可以了。


综上,在这个病例中,包括刘医生在内的无数医务人员接力赛般艰苦卓绝的诊断过程,才是最有价值的“珠”;而用不到四毛钱一片的维生素B2(核黄素)来治疗的方案,只是次要的多的“椟”!


此外,媒体可能忘了一个很重要的常识:决定疾病合理治疗方案和治疗费用的,是疾病本身,而非主治医生。


医生之所以用不到四毛钱一片的维生素B2治好这个孩子,是因为这种病的标准治疗方案就是口服不到四毛钱一片的维生素B2


如果这个孩子得的病,需要使用几十万一支的孤儿药才能治好呢?


如果这个孩子得的病,需要做骨髓移植或者极其复杂危险的高难度手术才能治好呢?


如果这个孩子得的病,需要尖端昂贵的医疗设备比如ECMO才能治好呢?


那是不是就是医生医术不够精?是不是医生的医德不够高?


到底需要吃不到四毛钱的廉价药片,还是需要每天吃四两黄金,那完全取决于疾病,而不取决于医生。


所以,在这个案例中,把关注点聚焦在四毛钱的治疗方案,是荒唐且无厘头的。这个治疗方案,无关医生的医术,也无关医生的医德,是完全由疾病本身而非其他因素决定的。


如果这种罕见病的标准治疗方案,需要花费四百万而非四毛钱,刘医生所做的一切就不值得赞扬了吗?


天下哪里有这样的道理。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媒体难道不懂吗?


如果他们懂的话,那为什么非要把这件事情总结为““医生用四毛钱治好血液病男童”呢?


作为媒体人,也有自己的“椟”,也有自己的“珠”。


道德,操守,道义,良知,廉耻,这才应该是媒体人最该珍视的“珠”!


流量,眼球,热度,粉丝,效益,这本该是为“珠”而存在的“椟”!


可惜,我们现在很多媒体人,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要流量不要良知。


“买椟还珠”的傻子,真是太多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