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我们在谈论可持续时尚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Madame Figaro MadameFigaro 2021-02-27


时尚与自然的关系是时尚界一直以来关心的话题。


12月19日,设计互联、英国V&A博物馆与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呈现的年度大展《源于自然的时尚》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开幕。《源于自然的时尚》的展览2018年在英国V&A博物馆开幕时,这场探究自然与时尚关系的展览便迅速掀起热潮。今年12月,展览首次来到中国。为此,设计互联特邀纺织专家、中国丝绸博物馆女红传习馆特邀顾问张西美策划全新展中展《衣从万物:中国今昔时尚》,展现了中国纺织服饰历史,以及当代设计师对传统的创新传承。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现场图片




时尚自诞生之初就从自然汲取灵感,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图样、色彩、面料与衣饰,并渗透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宗教、神话、风俗对自然的不同理解与演绎。透过来自英国V&A博物馆博物馆的馆藏,展览追溯了17世纪至今时装制造工艺的历史,研究了丝绸、亚麻、羊毛和棉花等制衣原材料,及人造纤维与合成纤维的生产过程,揭示了让大多数人买得起时尚的同时,自然环境所遭受的巨大影响和改变。从1600年的一副绣有小麦捆、鸟雀与花卉的手套,到2017年黛安娜·舍勒种植而成的植物根系裙,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而充满挑战。另一方面,我们也跟随来自中国的展品,穿越到祖先的“自然”世界,回溯蚕桑业的悠久历史,探寻薯莨染和夏布等古老工艺的当代传承。在巧夺天工的时尚造物中,自然的印记无所不在。


宫廷礼服(曼图亚式套裙),法国和英国,1760-65,修改于19世纪 ©英国V&A博物馆


皮手套,英国,1600-25

©英国V&A博物馆

女式背心,欧洲,可能为瑞士东部,1700-40 ©英国V&A博物馆




时尚产业作为全球经济支柱之一,却也是世界第二大污染源,如今全球时尚产业都在重新思考纺织服装制造、消费和处理的方式。《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从高新科技与传统技艺两个维度,探索了历经考验与创新实验的解决方案,从而构建更清洁、少浪费的时尚未来。展览呈现了大量设计师在材料与技术领域的重要探索,如洗水牛仔布、循环利用的羊绒,传统植物染与小型织造坊的复兴,农业废料合成的新材料,以及蚕桑业的生态回归等。都展示了时尚产业的可持续趋势。展品之中,无论是Bolt Threads x Stella McCartney用合成蜘蛛丝制作的上衣和长裤,还是2016年艾玛·沃森出席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晚宴红毯穿着的、由回收塑料瓶和金属制成的Calvin Klein x Eco Age礼服,时尚产业的可持续趋势贯穿展览始终。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作品



周融荣

艺术评论人、青年学者


“英国V&A博物馆是少有的、鲜明地以‘美’为命题之一的活跃博物馆,这意味着它要对自己所制订的、关于‘美’的人类标准负责,要贯穿历史和当下、严谨审视设计的门类、技术和材料,包括棘手的跨文化比较部分。近代欧洲的贸易艺术中时常会裹挟彼岸市场的纹样和材质,而其对东方相反方向的影响,近年也得到了更多的研究。贸易艺术的多岸对比为设计史产生源源不断的亮点,此次也体现在了中国丝绸博物馆本土藏品和英国V&A博物馆藏品的比较中。而时尚是人身体的延伸,以与人最为亲密的形式向外传达个体意志和处境,彰显肉体之于文明的存在,成为时代政治中最鲜活的细节。”



展览现场,我们采访了三位参与其中的中国设计师。她们也通过作品,向我们讲述了“可持续时尚”中她们最关心的话题。



曲咪娜

设计师,NagQu品牌创始人


Q:为我们介绍一下您此次展出的作品吧。

A:作为设计师,我所关注的方向一致是传统着装的当代化。这其中包括传统面料、色彩和纹案,如何能够应用到当下。这次展出的三件作品,首先看到都是白色系的。大家对传统丝织品的认知是一般都是五颜六色的,而用我用白色,更加现代,同时把色彩隐藏掉,让大家更多去关注纹理和织纹。近看布料的纹路,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凤穿宝相花,也可以看到仙鹤的图案。面料上,透明的是绫罗绸缎的绫,挺括的感觉则来源于传统丝绸织物缎面绡。而从剪裁上看,其中有一套来源于明朝的样式,还有一套来源于苗族的男装。这些服装款式其实是非常日常化的,便与活动,也很容易搭配。我希望传统的服装也可以变成日常的着装,同时展现传统审美中女性的气质。作为从业者,我觉得我有这样的使命,给大家提供更多日常化的传统服装选择,让大家穿得又好看又舒服。


《衣从万物》展览现场曲咪娜作品

©设计互联,摄影:Leo Zhang


凤穿宝相花绡长袍,2019,蚕丝提花绡 ©曲咪娜

联排多扣开衫,配背心及收口䃿,2019 ©曲咪娜


Q:在可持续时尚这个议题中,您最感兴趣的是哪部分?

A:我们生活在世界上就会造成消耗,但我们希望消耗品能够是可以被回收的,可以消失的快一些。比如在生产衣物选择材料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用天然材料,因为它是可以被降解的。再比如在设计方面,很多中式的衣服都是整片的剪裁,这种剪裁方式会产生相对较少的边角料。我们现在改良的中西结合的剪裁方式,边角料也很少。我们会把这些边角料利用起来,比如用在包装上,或是做一些小口袋,做一些实用的小礼品,尽可能的减少这方面的浪费。


Q:在来自英国V&A博物馆的《源于自然的时尚》的展览中,您最喜欢的是哪件作品?

A:我很感兴趣的是一件由燕麦根编织的连衣裙。这件连衣裙的形成过程很特别,是艺术家将整个版型埋进土里,然后燕麦根随着版型去生长,最后变成了裙子的形状。我很喜欢这个“生长”的概念,我觉得它打破了我对于传统纺织概念和廓形形成方式的认知。对于环保这个课题来说,如果我们为了追求环保造成了更多的资源损耗,比如在为了让废弃物变成一件着装的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电力或水利的消耗,我会质疑这种环保,因为在当今的状况下,资源是最宝贵的。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这件作品,它来自于自然,也可以消失于自然,这是我特别欣赏的环保理念。


“盘根错节2号”连衣裙,2017 ©戴安娜·舍勒




凯瑟琳·冯·瑞星博

(Kathrin von Rechenberg)

高级定制设计师

rechenberg couture品牌创始人



Q:为我们介绍一下您此次展出的作品吧。

A:20年前我因为传统丝绸织物“香云纱”面料移居中国,这些年来也一直致力于这种传统丝绸织物的研究和与此相关的时装设计。这次展出的第一件作品来自中国丝绸博物馆的收藏,准确的说它是莨绸材质,因为香云纱的“纱”是透明的。无论是莨绸还是香云纱,我很喜欢的是面料的颜色,一面是金属黑色,一面是发光的铁锈棕色,这也是这种面料最主要的特点,并且它非常薄。我的许多香云纱作品都是可以双面穿着的,并且只有一层,可以看出面料本身的质感。在裁剪方面,为了不浪费面料,我都会根据面料的幅宽来进行设计。中间的那件衣服虽然不是黑色,但也能看出香云纱挺括的质感,像纸一样,很难看出其实是丝绸的材质。香云纱产自广东顺德,传统香云纱使用的是桑蚕丝,但这些年我们也做了很多实验,比如采用柞蚕丝,希望织物的纹路更丰富一些。


《衣从万物》展览现场凯瑟琳··瑞星博作品

©设计互联   摄影:Leo Zhang

裹身连衣裙,2013 ©rechenberg art couture

斜裁连衣裙,绞缬图案披,2019 ©rechenberg art couture


Q:在可持续时尚这个议题中,您最感兴趣的是哪部分?

A:刚刚来中国时,我只是被香云纱的美丽所吸引,但并不了解这种面料为什么会呈现这么好看的效果。经过了这么多年,我才更知道想要最终得到这样美丽的面料需要费多大功夫。了解的越多,我越爱它。我觉得这点是特别重要的。现在人们和物品的关系已经变了,大家习惯于轻易地买东西,用过之后随意扔掉,而不会去探究这样东西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辛苦做出来的。正是因为这种不尊重,才会有大量的浪费。我觉得我们应该对所穿的衣服、所用的物品多一些了解,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喜欢这个展览,我希望它可以让更多人对时装的发展和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产生的影响有更多的了解,然后有观念上的转变。


Q:在来自英国V&A博物馆的《源于自然的时尚》的展览中,您最喜欢的是哪件作品?

A:我喜欢的作品虽然不是展品中最漂亮的,但却是最触动我,最让我感动的。它是一套羊毛西装,是用苏格兰绵羊毛制成的哈里斯粗花呢制作的。羊毛产自外赫布里底群岛本地的羊群,也是在岛上纺纱和染色,并由岛民在自己的家中手工织成布。整件西装的生产都是在一个地方完成的,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浪费。并且这套西装曾经是20世纪30到40年代伯顿男装的雷蒙德·伯顿常穿的衣服,现在他的孙辈仍在继续穿着,这是真正的传承。我也有一些衣服是姥姥留下的,我自己改一下还会继续穿,所以我看到这件西装的时候非常感动。


西装,蒙塔古·伯顿,利兹,1935




郭江

服装设计师,江苏大学艺术学院老师


Q:为我们介绍一下此次展出的你的作品吧。

A:这件旗袍是为中国丝绸博物馆的旗袍邀请展创作的作品,张美西老师希望邀请到设计师和不同行业背景的人参与进来以旗袍为主题进行创作。当时我刚刚参加了丝绸博物馆的欧洲针织工坊,对针织工艺很有热情,就想用针织的方式创作一件旗袍。我邀请了我的妈妈加入,和我一起完成。这其实是一件更偏实验性的作品,从廓形设计开始,然后到花纹。我查找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的比较有意思的花纹,最后选择了汉代画像砖上的图形。画像砖上的图案是凹凸不平的,刚好针织也可以有这样的效果。袖套上的纹案是欧洲的龙纹,垂下的“纱巾”上的图案来自中东,其实是将不同文化的元素混搭在一起。这次创作的题目叫“嫁衣”,如果用这件旗袍讲一个故事,那就是一个生活在英国岛上的女孩,用当地能找到的材料来织成一件旗袍。这也恰好是可持续设计中讲到的在地元素、就地取材的概念。


海峡岛旗袍,郭江,严宜舒,张虹,胡友玉。中国,2019。美利奴羊毛。中国丝绸博物馆借展©设计互联,摄影:Leo Zhang

海峡岛旗袍[细节],2019 ©设计互联,摄影:Leo Zhang


Q:在可持续时尚这个议题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部分?

A:其实在这次制作这件旗袍时,我们在从设计到把它织出来的过程中反复了很多次,尝试怎样让图案更加活灵活现。我觉得其实自己做衣服可能是以后设计的一个方向,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学着自己去动手做衣服,为什么一定要去买呢?大家的审美不必趋同,不必去追求某种风格,你也可以自己创造出自己的风格。比如我织出了这件旗袍,之后我还可以把它拆掉再织成其他的衣服穿。我们妈妈那一代人可以很熟练的织毛衣,而到了我这一代是在针织工坊上课才学会的。如果你愿意自己尝试去动手做一些东西,会在过程中发现很多有意思事情。


Q:在来自英国V&A博物馆的《源于自然的时尚》的展览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件作品?

A:我看到了一个来自牙买加的屏扇,它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材质叫花边树。花边树其实是因为这种树的树皮可以拨开,是一种天然纤维。所以整个扇子都是用天然的材料制成的,包括粘在上面的蕨类植物的叶子,很像叶脉书签的效果,周围贴了一圈羽毛,扇柄则是用藤蔓弯曲了一下做成的。我们看到旁边展览的很多衣服上都有印花的图案,而这个扇子直接把天然的花草贴在了上面,让我觉得很有意思,我很喜欢。


屏扇,牙买加,1900–1920



出品PRESENTED      

监制PRODUCER

撰文WRITER

设计DESIGN

图片IMAGES

Madame Figaro

Foggy园长

Isabelle刘怡帆

Yuan

设计互联、英国V&A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