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体验感的极致,是逛元宵灯会,也是看沉浸式戏剧

Madame Figaro MadameFigaro 2021-03-21


元宵佳节到。首先祝福大家平安健康,团圆和美!


作为农历新年后的第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元宵节热烈喜庆的庆祝活动由来已久。传统的元宵灯会最早可以追溯至南朝伊始,“灯火满市井”的场景颇为壮观。热闹的赏灯、精彩的表演和形式丰富游戏是元宵灯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也纷纷走出家门,感受热闹的气氛。因此在中国古代,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是年轻人结交朋友,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好时机。


现代社会,虽然许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可以被更加方便快捷的线上方式所取代,但现实的见面与现场感受的情感触动永远无法被取代,体验感和参与感反而变得愈加珍贵。而说到剧场中的体验感极致,不得不提的一定是沉浸式戏剧。观众将自己融入进环境之中,去探索去发现去互动,甚至能左右剧情的发展,沉浸其中,每个人都能收获独一无二的角度与感受。



我们采访了当下上海最热门的两部沉浸式戏剧——环境式驻演音乐剧《阿波罗尼亚》与沉浸式戏剧《金钱世界£¥€$》的主创,他们与我们分享这两部完全不同类型的沉浸式戏剧带来的精彩观演体验以及幕后故事。新一年到来,继续走进剧场,感受现场带来的乐趣!



►右滑解锁剧情


 MF:Madame Figaro 

 K:周可人  Z:张泽   


MF:《阿波罗尼亚》这部音乐剧吸引你们参与其中的地方是哪里?


K:我很喜欢喜剧,这是这部音乐剧题材上吸引我的原因。其实我做事情比较简单,当时疫情之后刚刚恢复工作,刚好时间比较合适,我就接下了这部剧。


Z:这部剧中的人物很吸引我,尤其是Richard,性格和我比较像,气质也是我可以驾驭的。其实疫情之后也一直考虑工作的方向,是不是去拍影视作品,但看到这部音乐剧之后还是决定来试一试。其实刚开始没有考虑这部剧的驻场和沉浸式的形式,只是觉得人物很合适,当做一部音乐剧来面试的。



MF:从表演角度出发,张泽在诠释人物和表演的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的处理方式吗?


Z:在这部剧中,我们每个演员都会扮演几个不同的角色。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在人物性格方面的揣摩,在细节的地方进行一些设计,比如Richard和Sonny Boy两个角色性格上的反差,女人的感觉等等。当然除了这些设计,还会有一些即兴的部分,剧本是相对固定的,即兴的部分有点像填补空隙的作用,加一些小的感觉,也会根据演出效果保留一些好的现场反应部分。因为《阿波罗尼亚》是一部驻场式音乐剧,在这个空间中持续不断地演出,大家都希望这部剧能够变得越来越有意思,是一个流动的、持续变化的表演,而不是刻板的持续不变的。对于沉浸式的表演方式,我觉得在《阿波罗尼亚》这部剧体现的更多的是观众与演员之间距离的变化。


K:在韩国原版的《阿波罗尼亚》演出中,虽然也是传统的镜框式舞台,但观众和演员的距离是非常近的,是小剧场的感觉。中文版的演出在一个小酒馆,也是一个很小的空间范围。在小剧场中,灯光、音效以及演员的表演都可以让观众更直观更沉浸的感受到,这也是我们更喜欢小剧场的原因。小酒馆是四面台,观众的座位是包围式的,每一个区域每一个位置都有不同的观看角度,所以看到的演出的呈现包括场景的细节都会有所不同。




MF:看过这部剧的人,都会对其中的歌曲和音乐印象深刻。就像可人刚刚所说的,小剧场确实在音效呈现上有着天然的优势。那么作为这部音乐剧的音乐总监,你在歌曲的处理和改编上有哪些想法和尝试呢?


K:其实这部音乐剧本身就已经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作品,在音乐制作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在歌曲的结构上进行很大的变动。但比较不同的是,在中文版沉浸式的演出环境中,舞台上是没有办法播放字幕的,我自己本身也并不喜欢字幕,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想办法让观众在没有字幕的情况下关注到歌词,只听就能听明白歌词的内容。因此在歌词方面我们做了比较多的工作,大部分是前期的案头工作,也听从了老师们给出的指导和建议,包括歌词的修改,旋律和结构上的微调等等,加入了一些只有中国人才会说的词,这些是原版中没有的。最后呈现出的效果也是我们比较满意的。



MF:《阿波罗尼亚》中文版自从上演便取得了非常好的口碑。除了沉浸式驻演的形式之外,这部剧在剧情与主题方面想表达的是什么?


Z:其实《阿波罗尼亚》所讲的故事并不复杂,整个故事线还挺简单了。只是在演了很多场之后,我对这部音乐剧的主题有更多自己的理解。Ricard其实是一个工作狂,他有自己的工作和伙伴,他不想离开舞台。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励志的故事,我也会去思考关于生活中工作与情感的比重。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简单轻松的故事,亲情、爱情、友情都在其中有体现,大家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K:我觉得音乐剧的娱乐性很重要。这部剧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中间会穿插一些有意思的桥段和包袱,大家在这里看的很嗨很开心,度过一个很开心的晚上,就足够了,其实并不需要特别的深刻和复杂。



MF:《阿波罗尼亚》现在一直是一票难求的状态,很多观众看过一遍之后还是愿意不断买票再回去看。你们觉得这部剧如此吸引观众的原因是什么?


K:首先这部音乐剧让人看了开心,这点很重要,很少人会去一遍一遍地去刷一部看了让人难过的剧。其次好听的音乐是让观众愿意刷很多遍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小酒馆中喝喝啤酒,听听好听的音乐,很解压。


Z:很多第一次来小酒馆的观众刚开始会有些拘束和克制,但随着演出的进行,他会慢慢地融入到这个环境之中,演出过程中的一些互动也会让他感受到情感上的呼应,会觉得自己也是小酒馆的一部分,是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会有一种归属感。观众会愿意一次次回来,回到小酒馆,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这种感觉是很美好的。



MF:《阿波罗尼亚》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纽约小酒馆的样貌,还原性非常高。整个舞台和环境的设计中有没有哪个部分是你们特别喜欢的?

K:我最喜欢的设计是这里卖啤酒。在百老汇看剧的时候,很多剧院都卖啤酒,是很棒的体验,但在国内传统的剧场中这点很难实现。在小酒馆中一边喝酒一边看剧,更是能投入到剧情中。这里卖的啤酒就可以让我多来看几次。


Z:我很喜欢舞台中心的升降台,会随着我们的表演高低变化,会让人觉得即使在这么小的一个空间里还能做出舞台的变化,让人意想不到。还有就是舞台中间的开场时会有一块布,表演过程中那块布会被吸走,我看到有些观众猜测布被吸走的时候里面是不是有个工作人员,很有意思。



MF:在你们看来沉浸式戏剧最大的魅力在哪里?


K:其实很多时候我觉得看沉浸式戏剧挺累的,很多时候要不断地跟着走,去找剧情。但即便如此,制作的很好的沉浸式戏剧会让你完全浸入其中,参与到里面,在那两三个小时中脱离现实的生活,进入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种感觉是很爽的,是一个很好的体验。


Z:疫情之后大家都很想念剧场,也更加希望能够通过艺术的方式抒发自己的情绪。小酒馆就是用这样的一种方式,让所有人能参与进来,能够解压,也能够为心灵带来慰藉。



►右滑解锁剧情

 MF:Madame Figaro 

 C陈磊     Q:秦歌   


MF:第一次看到《金钱世界£¥€$》的感受如何?是什么引到你们制作和参与其中的呢?


C:最早知道《金钱世界£¥€$》这部剧是2017年OG剧团在的爱丁堡首演,当时看到有朋友去看过之后晒出朋友圈,简单了解了一下内容和形式,就蛮感兴趣。亲自看到这部剧是在2019年的澳门艺术节。从戏剧的角度来讲它的内容很吸引人,导演巧妙地用一种举重若轻的方式在120分钟的时间内模拟出整个金融体系的运作,再用大家能接受的互动的方式将想表达的戏剧内核呈现出来,整个过程中它的互动性是很强的,我们都很专注其中。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就决定把这部剧引进制作中文版,并采用了在上海驻场的方式。


Q:在演出《金钱世界£¥€$》之前,我参与的几乎也都是沉浸式戏剧,很喜欢这种形式,对沉浸式表演的尺度和感受也比较熟悉。虽然我是一名演员,但其实我大学的专业是经济学,所以这部剧的题材首先吸引到了我。而它所呈现的形式,包括荷官的角色,其实很难得一见,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职业体验,所以就很好奇来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



MF:在亲自体验过后发现,《金钱世界£¥€$》的演员和传统意义上理解的演员还是挺不一样的。在选择演员时,有什么特别的侧重点吗?


C:作为一部沉浸式戏剧,因为有很多互动环节,所以对演员的即兴能力和互动能力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我们在正式演出之前也做了比普通演出时间更多的预演场,通过观众的反应来不断夯实演员对表演的理解。除此之外,和传统戏剧中更侧重演员与角色的适配度不同,这部剧由于特殊的题材,有大量的台词和当场的计算环节,所以演员的记忆能力和数学能力也是我们特别看重的。


Q:我的感受是,主创团队的目标非常明确,他们很清晰地知道希望演员能有怎样的表演,能够和观众保持真实、放松的交流状态,整个过程是直接切入主题的。当然快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必备的,经济学背景倒不是必要的,据我了解所有的演员中包括我在内可能只有两个人是学习过相关专业的。



MF:在表演过程中,临场反应和发挥的部分占多大比例呢?同样的角色不同演员之间的风格差异有多大?


Q:剧本内容大概只占了整个表演的50%左右,因为在这部剧当中,基本上说出的每一句台词,观众都会给出反应,有时候他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影响到演员的表演节奏。一周的时间我大约要面对40到50位观众,在很极端的情况下,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观众都会提问,或者有自己的表达。在传统戏剧中,即便是一个精准的角色,不同演员演绎的质感都是不一样的,而在这部剧中,我们所扮演的是更加抽象化的角色,所以具体到每一个真实的人去扮演的时候,演员本身的风格会在角色中有更多的体现,在作出反应时,演员本身的性格特点也会影响最后的判断和呈现。



MF:随着演出次数的增加,演员们一定也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表演方式吧?


Q:没错,每天的晚场表演开始前,我们演员之间都有一个group talk的环节,演员们会分享各自遇到的印象深刻的观众的反应以及自己的处理方式,供互相借鉴,这是一个共同进步的过程。对我自己来说,我也会因为观众的反应,反思自己处理问题的角度,以及做更多的尝试。剧情的结构是既定的,但在这个基础之上,我只要坚持自己的一个原则,观众提出的要求只要不违背我这个世界的法则和整部剧的世界观,我都会接受,也会想看到观众可以把我带到怎样的地方去。只要我自己能够解释,能够相信,我觉得就是没问题的。


C:对于《金钱世界£¥€$》这部剧来说,现在演出的我们称之为“1.0版本”,它基本上还原了OG剧团的原版,包括具体的演出场景、道具和舞美的打造,都是和原版几乎一样的。在我们的计划之中,在演出进行到一年左右的时候,我们会进行版本升级,加入更多本土化的内容,当然演员的表演也会根据积累的经验和反馈进行调整,发展出更多的剧情,这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



MF:我看到关于《金钱世界£¥€$》的一些反馈,很多人觉得这部剧更像一个现实版的大富翁游戏。在你们看来,作为一部沉浸式戏剧,它和游戏的区别在哪里?剧本中的内容有多少能够投射到现实世界呢?


C:其实这是一个我们经常会被问到也一直在讨论的问题。首先它肯定完完全全是一部戏剧,它本身是基于剧本的表演,有着戏剧的内核,最重要的戏剧冲突部分和剧本的高潮都会在表演过程中体现,观众的临场反应并不会完全改变整个戏剧最终的结局和所想表达的内容。所谓的沉浸式戏剧其实是打破观演距离,我们的观剧须知里有一条是“迟到不能进场”,因为观众从进入现场的第一分钟起就已经成为了这部戏的一个组成部分,观众也是一位演员。至于剧本内容在真实世界的投射,我觉得它有点像一本宏观经济学的书,用一部戏剧的时间来讲述金融体系的运作。这部戏原版的名称叫《LIES》,“谎言”,其实是从批判性的角度来解读金融和资本市场,观众看过这部剧后也会反思,自己和金钱、资本、全球化的关系。


Q:总体来讲,这部剧其实反映了每个人对待人、对待金钱、合作伙伴、风险和危机的态度,这些事情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只不过创作团队用一种刻薄幽默的方式将它放在了戏剧当中。在我看来真实的世界是残酷的。每天的表演我会面对很多观众,他们的反应各不相同,经常让我印象深刻,有人会用现实世界自己的理财观来对待戏剧中的投资,有人会呈现出一个从抗拒到乐在其中的过程,有人完全把它当成一个游戏,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赢。我们的设计是会把同行的观众分开,观众和演员也一定不熟悉,在这种状态下,在所谓的金钱和利益面前,其实大家展现出来的人性是比较直观的,并且很难掩饰,观众会完全做自己,可能在整个过程结束之后,也会对自己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MF:在你们看来沉浸式戏剧最大的魅力在哪里?


Q:沉浸式戏剧最大的魅力是能量的传递,表演和反馈都是当下即刻发生的。传统剧场的物理空间距离会把这种传递消耗,这个过程是被拉长的,而在沉浸式戏剧的演出过程中,演出一旦开始,便可以从观众的眼神、表情和肢体动作中感受到他的反应和想要表达的信息。从表演者的角度上来讲,这时候你需要的是极致的真诚和放松,通过模糊界限来让这个演出本身变得不存在,让观众忘掉这是一场演出,忘了你是一名演员,这比在传统剧场中更难,因为表演的痕迹一旦外露观众就能很快的感受到,这需要演员在表演上的不断突破,也是我作为一名沉浸式戏剧演员的成就感所在。


C:疫情之后,我们更多地讨论线上与线下戏剧的话题,线下演出的亲临现场感是线上演出永远无法取代的。而对于沉浸式戏剧来说,又多出了探索性的特质。《金钱世界£¥€$》和其他沉浸式戏剧更加不同的一点是,这种探索是主动的,你不是单纯的去观看,而是全程100%参与其中,被剧情带动和反应,心态不断发生变化。演员也被观众带动,从而生发出更多的即兴反应,经过筛选加入到后续的表演中,这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探索过程。这是我觉得这部剧最大的乐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