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旧轮转一年又起,开始已是感动!

青年传媒中心 安徽工程大学团委 2024-04-24



新年已接近尾声,假期也余额不足 回望这个正月你的假期生活过得怎样有哪些人和事值得留念今天小青竹和你一起打开备忘录看看这个正月的人和事




01救火英雄在守护我们







在新年,小青竹听到这个新闻

两名消防员在救火过程中不幸遇难

当我们欢庆佳节,喜度假期的时候

还有无数的英雄在默默地守护我们

让我们向英雄致敬!




02看春晚,赏国风


打开手机,讨论春晚的文章一篇又一篇
无论是满满中国风的《只此青绿》还是有笑点有现实的《还不还》亦或者是文化与科幻齐并的《金面》……众多国风节目让小青竹感受到了文化自信!



03岁岁平安,红包拿来



新年送彩头,新年抢头彩

正月拜年是每家每户过新年的重要节目

今年拜年青们都说了什么吉祥话

拿到了多少来自家人们的压岁钱?

又收到了亲戚长辈们多少期望与祝福呢?

想必定是收获满满吧!







04冰雪五环尽显大国风范


这个正月注定不同于往年

二月四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隆重举行

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的浪漫

二十四节气倒计时

黄河之水从天而来

冰雪五环空灵浪漫

这富含的不仅是浓厚的中华文化,

更是科技实力的支持

这就是大国风采,这就是大国风范!此刻,奥运健儿仍为祖国荣誉而战让我们一起为奥运健儿加油喝彩!




05中国女足,拿下!



二月六日,正月初六

这定是载入史册的一天

中国女足以三比二绝杀韩国女足

再夺亚洲杯冠军

铿锵玫瑰再次向我们

展示了不屈服不放弃的中国精神!

在零比二的绝境下仍能逆转反胜

中国女足巾帼不让须眉

其顽强拼搏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新年新气象,你又许下什么愿望?当我们回顾最初计划百分之九十九的完成度让人开颜剩下百分之一,留给新年今年立下的flag小青竹陪你一起完成!



我们辞别旧年,喜迎新年徽程学子们也记录下迎春的所见所做所想今天小青竹就和大家一起分享


《辞旧迎虎》

广告211赵天衣

天宫有兽,其名为年,周而复始,往返天地间,至今已几千年。

年之多,不知其千万数,于除夕一夜降临各地,耳濡目染,习得各方风土习俗,故而形态各异。动辄富甲一方,又或两袖清风。

且随生肖轮回,或贼眉鼠眼,或尖嘴猴腮,或肥头大耳,每一年的年兽都承载了独属于这一年的风貌。

寅虎。

今年的年兽头上都有一个“王”


一、圈里的虎年


——上新!开心套大鹅!

“咦——!”我捻了捻手上残余的大鹅排泄物,不无嫌弃地往栏杆上擦。大鹅们骄傲地看着我手上的一塌糊涂,并且时不时“训练有素”地躲过我们的圈。

我们手忙脚乱,他们镇定自若;我们气急败坏,他们洋洋得意;我们望鹅兴叹,他们引吭高歌。顺便高贵地排出一滩稀状物,这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不知又会被抹到哪个热情的“信徒”手中。

我们的热脸贴了大鹅的冷屁股,我也从不知道鹅的脖子可以那么灵活。小小的塑料圈限制了我们的发挥,却圈不住大鹅的小脑袋,也劝不住这“村中一霸”想要撂挑子、甩膀子下场干架的心情。

毕竟,这对他们来说,是一场生死攸关的较量!


二、碗里的虎年


——柴米油盐酱醋茶

旺火灯红紫焰天,家家盛宴喜团圆。

一道“霸王别姬”,鸡与王八鲜入味,共道乌江末路情。

两道鲜切熟牛肉和红烧牛肉,致谢牛年牛气冲天,告别旧年奔波劳碌。

一道清蒸鲈鱼,葱与酱汁共入宴……

“这鱼是不是没熟透啊?还带着血丝呢!”一人质问。

“我蒸了11分钟呢,没熟吗?”另一人辩解。

全桌目光一致锁定:“今天你刷碗!”

我端起饮料,结束了心里还没顺完的“行酒令”。或许他们永远也不会知道,其实是我计的时,而且错听成了7分钟……

“咱都吃了‘霸王别姬’了,什么时候去虞姬墓转转啊,反正也不远。”

“行啊,好像近几年翻新了,也就没去过了。”

柴米油盐酱醋茶,一般都在风土人情中。


三、回忆里的虎年


——年年岁岁有今朝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一个家族就是一棵繁茂的树,一棵树也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兴衰与家人间的朝夕往事。

皖北地区有个习俗,在大年三十的下午,我们要去祭拜逝去的亲人,在节日前夕将团聚的氛围带给他们。

在明令禁止不许拍照、不许大声喧哗后,我们被带领进一片墓地。有些亲人,去年还在家里学习美声唱法,有些亲人,在我孩童的记忆里已经模糊不清。

我跪在松软的黄土地上,冬天的田里没有作物,只有奶奶坟前的树随着微风轻轻摇摆。

“今已亭亭如盖矣。”

子孙满堂,生生不息。

只要我们没有忘记,他们就永远不会离去。


四、雪里的虎年


——瑞雪兆丰年

今年的年兽,终于在年后披上了白色的条纹外衣。这里的雪居然比南边的还小,可是化雪时的“寒冰诀”却好像一年比一年刺骨。

功力深厚,大有长进。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不南不北的安徽人没有暖气护体,也从来不惧怕已经修炼了千年、万年的寒冰诀。小孩子盼着:“雪再大点吧!”就可以堆雪老虎了!大人们盼着:“雪再大点吧!”就可以把害虫都冻死了!

瑞雪兆丰年,瑞雪来时家团圆。

晚来天欲雪,晚来家宴笑开颜。

扬扬洒洒飘飘然,雪也会聚到一起,共赴这一年一度的春节盛宴。

恰若柳絮因风起,而柳絮,就在雪后万物复苏的新春丰年里。

虎年,许久不见。

家乡,别来无恙。



《乡村的年》纺织182高俊

脱下一身疲惫,带着城市的尘埃行走在乡村的宁静里,乡村气息从我的毛孔四处蹦出,带着一腔泥土的芳香,醉了心情,醉了心房。

清晨,水流声唤醒了村庄,街上小贩的叫卖声和香气满溢的农家点心,以及新鲜采摘的绿色蔬果,充数了整条街巷,而不时从商店里传来的一串串清脆的吆喝声,悠扬在街巷的上空。人们摩肩接踵,穿行在玲琅满目的商铺里,寻觅着自己喜爱的年货,这热闹的场景好似一幅清明上河图,它堆积成一幅立体画卷,让我感悟到新农村建设的精彩与美好,更让我感受到浓浓的乡村年味。 

美丽乡村,经过几年的营造,漂亮的花海大道,飘香的四季花海,沿河的步行栈道,草莓采摘园,葡萄种植基地等凸显了新农村的勃勃生机,也彰显了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功效。便捷的交通设施勾连起周边的城市,加快了协同发展的步伐,虽然是农村,但他折射出的是祥和富裕,积极向上的真实写照,它变得是乡村的生活质量,不变的依然是那浓浓的民风记忆。

乡村除夕的准备工作很繁杂,也许是农村习俗的延续。腊八节的后一天,村民们就开始了俗称“切切叫”的“干干净净辞旧岁,轻轻松松迎新年”的掸尘清扫劳动。各家打扫庭院,拆洗被褥和擦洗器皿,农妇们腌咸肉、磨米粉、做圆子、蒸方糕一派忙碌景象。而大街上小贩们使出了浑身解数,向村民们推销年货,使本来已经繁荣的街巷更平添了几分热闹,由此也拉开了过年的帷幕。

我们这的除夕仪式很多,除了贴春联,挂灯笼,还要燃灯守年、寓意着家里烟火旺盛,祈求来年顺意。特别是各家还要供奉自酿的米酒与菜肴祭祀祖先和神佛,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随着年的到来,虽然住的是新房,但我家也抹窗擦柜,寓意着抹出一片干净的地,擦出一个明净的好心情,去迎接充满希翼的新年。

当年三十的临近,亲情融融的厨房里,我家开始了年蒸。一家人围在一起,妈妈切菜弄肉,哥哥也镜劲头十足的包春卷 ,爸爸做他拿手的醉鸡和酸菜牛肉,连我也擀皮包饺子。在说说笑笑之中,我们做出一个个热气腾腾的菜肴,蒸出一个蒸蒸日上的好日子。

时夜七时许,家人们欢聚一堂喝酒把欢,进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年夜饭,席间家人聊数了去年的艰难与抗疫轶事,品味着乡村美食,邻居阿姨端来一碗田螺塞肉,隔壁叔叔送上特色菜肴,让大家的味蕾享受到了美食的冲击,更品尝了春的滋味。也使大家期待的乡村年味增添了一抹浓浓的亲情。

午夜时分,当电视机传来“难忘今宵”的乐曲时,久违的鞭炮声响彻街头巷尾,五彩的烟花也不时的划过天野,村里的板凳龙带着礼花巡游在街巷田头,如同一条火龙不时的射放出火花,照亮了商街两边的楼宇,好似在唤醒所有冬天沉睡的梦想,祝福来年年份的风调雨顺。

过了年,春天也快要了,立春、雨水、惊蛰,这些美好的故事即将一一展开,期待了一个冬季的红花绿草也将破土而出,乡村的年以他的独特魅力醉了故乡,也醉了我的心房。

是啊,乡村的新农村建设用它的智慧改变了一切,也创造了勃勃生机的今天,我在它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它站立出的鲜活、站立出的气势、站立出美丽乡村的样子。捧起一把泥土,我闻到的乡村那熟悉的味道,就是这简单的味道,但它却把精气神渗进我的血脉,让我热血沸腾,无论天涯海角,乡村的朝气都流在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里,它快乐,它幸福,它激励,它更是我所向往的一抹情怀,乡村过年,又一个生活的打卡点。


《年味》

工商201吴梦

群星结灯彩,霜风吹遍,掩映九天光灿。佳节醇酒殷勤看,红影摇曳,夜光杯盏。正是岁末春头,万家灯火璀璨。                                                               

 ——题记

青砖铺就的街道人潮涌动,熙熙讓攘。时而夹杂着汽车的鸣笛声,时而充斥着孩童们的嬉笑声;店铺中充斥着置办年货的妇女们的吵闹声,店铺外萦绕着老爷爷们棋布错峙的乐和声。此时这市井长街,摊开是人间百味,聚拢便是浓郁年味。

小时候,我喜欢过年。

老家的院子里,爸爸站在梯子上,手臂上挂满了准备要挂的红灯笼,爷爷在下面扶住他,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小心。奶奶坐在梅花树旁,小心翼翼地剪着窗花,简单的红纸瞬时像有了生命一般,栩栩如生。虎虎生威的窗花颇为有趣,老虎身上的花纹精美绝伦,我边舔着糖葫芦边惊叹这错落中的艺术,窗花像有引力一般,不住地吸引着我的小脏手,轻轻一碰,花边就卷起来了。妈妈呵斥道“这淘气孩子,快出去玩,净添乱……”奶奶笑着用满是岁月沧桑痕迹的手轻轻抚摸着边角,往反方向一折就不折了。“哇!奶奶真棒!”奶奶笑得咯咯响。没一会儿,屋子里外被纱灯吊灯装扮的跟花姑娘一般,一切都染成了红色,红火得耀眼,喜庆气息溢出了门外。

“什么时候回来的呀,你们家可真热闹呵!”没见其人就闻其声,我们都好奇地把头向门外探去,原来是妈妈的好朋友。妈妈又是惊又是喜,连忙跑到屋内,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糖果全搬出来放在一张桌子上,瓜子核桃等零食一袋一袋地往外放。“哎呦,这小丫头都长那么大了。”她抚摸着我的头,满脸洋溢着开心,又转过头去和我妈妈说:“好久没回家了,还是回家好啊……”我等着这些零食好久了,狡猾地看了看大人们,然后使劲抓了一大把飞快地跑出门外,大人的谈话声被我抛得越来越远,开心地邻家的小伙伴一起分享着这份“窃来”的快乐。

在穿梭老街小巷时,在老人家谈笑风生间,在小桥流水下鸭群的叫声中,时间忽缓忽快。催促着我们长大,推动着时代的变化,改变着一切的一切。

“现在的年味啊没有以前浓咯。”而现在,每逢春节人们似乎都乐意于将今夕与往日的年味对比,仿佛在拷问着这个时代。对于这个问题,所谓苟日新,年味新,是春节跟上了发展的步伐,作为时代的一部分在向前奔涌。

往昔,烟火绚烂了年味,“爆竹声中一岁除”蕴含的是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祝愿之情。然时至今日,环保问题摆在了年味面前。当环保碰上年味,是否当真水火不容呢?非也增加年味的载体非烟火一家独大,火红灯笼展喜气,副对联书祝愿,觥筹交错话新年,蓝天下的热闹之气蒸腾。环境需保护,年味更要有,过一个绿色无污染的年是所有人的期待,用电子鞭炮代替传统鞭炮又何尝不可呢?时代卷的环保题,我们以浓厚的年味解答。

其实年味所传达出来的最本源的东西一直都在,只是传播本源东西的形式改变了。当下部分地区的疫情出现反弾局势,国家提倡“就地过年”这一举措予国人一个安全年。“就地过年”,以小家保大家,情感在,年味在,年味因赋予了时代内涵而越发回味无穷。

时代发展助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传统的“宅”家过年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年味的感知,于是人们出境旅游,出游四方感浓厚年味;时代发展展新年新气象,年味醇厚存你我心中,今年过节虽提倡不出门但却锁不住“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的年味弥漫人间,年夜饭飘香四溢,春晚节目又有了新花样;发展更新过年方式,我们通过视频的方式抒真情,以抢红包的方式传年味,方式在更新,年味自然新。

年味在我们心中回味,不需要很浓,只需要知道它的味道永不会散去。在一朵梅花快要凋零时,总会有另一簇梅花延续它的生命,在每一个冬天开出自己的光彩。还是喜欢过年,窗外万家灯火齐明,守着留年,幸福安康。


《你好,初次见面--我的寅虎年》工商212练佳佳

“佳,今儿是除夕,还不赶紧起床回老家。”听这熟悉的声音,又是我父亲在絮絮叨叨了。可我不由疑惑,我明明早些天就待在老家的城里了。我纳闷地坐起身,望向窗外的大雪纷飞,不禁恍了神,我记得天气预报说今儿不下雪呀。我拉开窗子,想将这雪景看得真切些,伸开手接住了片片雪花,却低头看着自己小孩儿大的手心,我又望了望房子里老旧的家具,远处的木门上贴着“虎年吉祥”的春联,转过头,惊诧地望着父亲耀眼的黑眸。一切都变了。

车窗外大雪肆意,天地皓然一色。我呆呆地坐上了回老家的汽车,就像从前那样,坐在母亲的膝上,车里依旧放着父亲最爱的德华的《忘情水》,一切都那么不真切,但我似乎真的回到了十二年前那个寅虎年的除夕……

我记得那年我是回到老家的乡下过年的,但后来我弟出生后,就许久没有过年回去看看外公外婆了,外婆体弱且坐车难受,也就从未来城里过过年。漫天飞雪,乡下的路泥泞而又颠簸,一路耽搁,接近晌午才到了乡下。和从前一样,外公戴着斗笠,手中握着一把长柄伞,静静地站在风雪中等待着我们,看见我和姐姐下了车,外公连忙撑起了伞,小心翼翼地拉着我们,我抬起头,与外公眼睛碰撞的瞬间,不禁失了神,原来,曾经的外公是那般意气风发,英姿飒爽。

乡下无疑还是泥巴路,外加下大雪,山间小路已然积了薄冰和雪霜,我被外公和姐姐慢慢地拉着走过乡间小路,再上去便是长满苔藓的台阶,它的两侧满是紧挨着的人家,家家户户都贴着满是祝福的春联,入门的玻璃窗已然贴上了窗花,通红的干辣椒和干瘪的大蒜挂在屋檐下。我们跨过高高的门槛进了屋,狭小的屋内香气扑鼻,我想定然是外婆在厨房的灶台上做饭吧,我们单是“诶”了一声,外婆便欣喜若狂地从那扇木门后迎了出来,擦干手上的油渍,便拉着我们坐在木椅上,又从围裙兜里掏出了几个甜桔放在火笼上,一边拉着我们的手烤火,一边问我们:“在乡下过年,开不开心呀?”

除夕的晚饭是外婆和母亲一起做的,饭桌上有我最爱的鱼干,有姊姊最爱的酒糟肉,这是一餐一家人期盼了一年才团聚的年夜饭,我的心里五味杂陈,嘴里鱼干明明咸得要命,却让我心底甜得发腻,眼睛热得发酸。老式的电视机里放着2010年的寅虎年春晚,小虎队唱的《再聚首》,那句“感觉年少和彩虹,比海更远比天还要高”似乎在和我歌颂青春的美好,那为什么我越长大就越不开心了呢?

满天繁星闪烁熠熠,月亮明亮动人,那是我在十二年后未曾见过的景象。午夜十二点,我和姊姊站在路灯下点燃了仙女棒,外公在漆黑的草坪上放着无尽的烟火。外面满是烟火和炮竹的喜庆,我们回了屋里一同看完了《难忘今宵》——新的一年真的来了。尽管那时没有相机记录这一刻,但我想那种喜不自胜的情感也是胶片无法记忆的美好。

睡意阑珊,我困倦地躺上了床,床头是母亲准备好的新年的红衣裳,窗外是烟花的海洋。我望着玻璃窗上“虎头虎脑”的窗花,悄悄地打了声招呼:你好,初次见面—我的寅虎年。困意来袭,我进入了香甜的梦乡。

“佳,今儿是除夕,还不赶紧起床吃年早饭。”是谁大清早的扰人清梦,我迷迷糊糊地睁开眼,一眼便望见了没有窗花的玻璃窗,转过头,是父亲脸上难以抹平的褶皱和雾蒙蒙的眼眸,原来那只是场过于真实的梦。我抖抖身子,穿好了自己过年买的黑衣裳,没有漂亮的窗花,没有烤着烫手的甜桔,没有绚烂的烟火,就这样我淡淡地度过了岁除。

落日下坠,灯火通明。除夕的年夜饭是母亲掌勺,这两年姊姊外地工作,这餐饭仍然变成了一餐一家人期盼了一年才团聚的年夜饭。清晰响亮的电视机里放着新年寅虎年春晚,开场唱的《欢乐吉祥年》,那句:“回到童年,一代又一代美好,无论多远,给你拜年”不由让我的思绪飘向远方,也不知道乡下的外婆外公过年开不开心……


《大年三十到大年初一》材料183刘非凡

几年风风雨雨,只为一朝返家。两年多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回家成了奢望。

慢慢随着疫苗的普及,人们防范意识加强,疫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今年可以放心回故居、望故人。

回家的路又短又长,短的是路,长的是情。在清晨朝晖下出发,于黄昏落日里抵达,从纷扰喧嚣的城市到安闲宁静的山野。

春节将至,打年糕、屯柴火、包饺子、扫院子,人们面带笑容忙碌着。路上偶有碰见,打个招呼,叙叙话,互相邀请喝茶。

百来户的小村落,准点在太阳的余辉下升起渺渺炊烟。人们从田地里扛锄回家,或从山林里挑柴而归。

日子虽然平淡,可总有如歌的偶遇。四季虽然变化无常,可总会有灿烂的阳光。

大年三十,早早起来,先拜土地。再腾出干净桌子,放在家中古灯前,点三炷香,烧两香烛,摆上大鱼大肉,盛上热乎米饭,洗净古朴酒壶,装上醇香烈酒,倒满木色小杯。桌前缓缓烧着纸钱,期间拿起杯子将酒洒于地上,再斟,再洒,重复几次。族人于门前亭立,从长至幼,双手合十,拜上三拜,再跪地、磕头,心中许下来年的愿望憧憬,祈求先人保佑。当最后一位跪拜完,则开始吃早年饭。宴席满满当当,应有尽有。席间吃着裹满酱汁的红烧肉,喝着煮热的生姜可乐,大家欢声笑语,轮番讲述一年来发生的趣事。席罢,小辈爬山、烤火、放爆竹,长辈则围坐一起打牌、打麻将亦或嗑瓜子聊天。午年饭往往下午三四点才吃,和早饭大差不差。晚饭就比较随意,可借着炉火烧烤,或下饺子,亦或吃点糕点零食,大家聊着天看着春晚,香火从早到晚不断晚上零点各家准时响起爆竹声,礼花上天,烟火绚丽。这时已可拜年,但往往熬夜人不多,烟花放完,留灯睡觉去了。

隔日清晨,晚辈一一向长辈拜年,年龄稍小者,可跪拜。长辈拿出红包在推辞和感谢声中赠于晚辈。稍稍打扫,大门敞开,点上香,将瓜子花生水果放于桌上,室内烤起火,坐等别人拜年。来客先拜香拜上三拜,再向家中长辈拜年,此时主人递上瓜子、花生、香烟、茶水等。来客络绎不绝,但也不多做久留,大概停个十来分钟,就去下家拜年,整个村里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虎年随想》机器人183孟歌

家乡的年味似乎只存在记忆里了,回到家之后的我,总是和这座小小的,从小就在这里生活的村庄有了微微的隔阂,村里熟悉的朋友都变了模样,大爷大妈们都还是那么八卦,还要那些不熟悉的亲人们假装亲如一家,我常常躲到自己的屋子里,抱着手机翻看和以前的朋友的通话记录,惊讶的发现最近的记录居然是去年春节互发的新年祝福,但是,纵然学校的生活有千般万般的好,家乡有一点就胜过他们许多——家里不会变。

大城市的面貌总是日新月异,但,在我家乡的小河,和生长在小河边的老槐树还是一如十年前的模样,还是会有一群会把洗的干干净净的棉袄穿的脏兮兮的小朋友呼朋唤友呼啸而来,呼啸而去,围着老槐树表演各种情景剧,还是会偷偷把鞭炮扔到过路人的脚边,笑看那人被吓一跳的模样,还是有人哭闹,还是有人大笑,还是有人争吵,还是有人和好,就如十年前的我们。

上一个虎年,算一算我应该才十岁,上四年级,放寒假的最后一天,老师们把寒假作业发给我们,笑呵呵的看着我们乱哄哄的收拾书包的样子,对我们说回家过年吧,过个好年。谁在小时候没有几个要好的伙伴呢,今天你们来我家,明天我去你们家,拿着寒假作业,你写这一题我写那一题,偷偷摸摸的对这写,家长端来花生糖,米花糖,谁也不客气就拿着吃,想喝水就自己去倒,比在自己家还熟悉呢。

做完寒假作业,我们的年才刚开始,在学校哪有那么多的时间来玩呢?我们花上一整天的时候在外面闲逛,炮是过年的时候才有的玩意儿,零花钱都不用来买童年挚爱辣条了,全用来买炮了,我胆子小,只买摔炮或者仙女棒,这种东西朋友看不上,他们买需要用火点的小炮,那种炮最响了,冷不丁的扔别人脚下,绝对会换来一声笑骂,哈哈哈。到了晚上,家中亮起昏黄的灯光的时候,就该回家吃饭了,过年的时候家里吃的最好,鸡啊鱼啊肉啊都收拾好了挂在墙上,想吃什么就拿下来什么,我妈经常烧鱼或者炖肉,但我最爱的还是啃鸡骨头,骨头上的肉最香了!吃剩下的骨头是不能扔的,在饭桌下还有着猫啊狗啊的在呢,猫咪喵呜喵呜,小狗摇着尾巴,大骨头给狗吃,小骨头给猫吃。

爆爆米花的人不常来,所以每次听到砰,砰,砰的声音我都要缠的我爸我妈去谷仓里拿玉米,筛干净以后拿着大袋子去爆米花那里排队,爆米花的师傅是个残疾人,但是爆起米花来特别利落,砰的一声,他的袋子就鼓起来了,时常有散落的爆米花在周围的地上,但是我妈会拉着我的手不让我捡来吃哈哈。好像爆米花的人一来,周围所有小朋友都有爆米花吃,时常能看到小孩子骑着自行车,手上还系一个袋子,袋子里面装着爆米花,边骑边抓一把塞嘴里来吃。

过年,我们家是一定会包饺子的,下午的时候,我妈就开始准备了,洗一大盆辣萝卜,还有一些青菜和葱姜蒜,再去邻居家借下石臼把粉丝弄碎,和肉末混在一起,就开始剁饺子馅了,Duang,Duang,Duang,剁累了就换我爸来,而我会在他们剁好之后在去装模做样地剁上几刀,晚上的时候,面发好以后,就开始包饺子了,我一般是负责擀饺子皮的,我妈一边包,一边指挥我擀的厚了还是擀的薄了,我妈通常不让我包饺子,因为我包的饺子通常扁扁的,像个半圆形的馅饼,还容易煮破。

吃年夜饭的时候是要放炮的,我爸拿着一串鞭炮,从烧火膛里抽出一根柴火,手伸的远远的去点火,我在门后面偷偷看,一引着火,我们两个就都往家里跑,门外噼里啪啦的一阵烟雾,剩下的只有一地的红色碎片。

我看着门口的一地的红色碎片,总疑心这鞭炮偷工减料了,因为鞭炮放的总是不如小时候那样惊心动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长大了的缘故。有一句话说,不是我们不爱过年的,是爱过年的人不是我们了。确实,没有人一直留在十几岁,但总有人十几岁,总有人仍深深地爱着家乡的新年。

END
回望新年一年的酸甜苦辣咸都在年夜饭中新的一年,愿万物更新旧疾当愈,长乐常安!



文字 | 洪锡金

图片 | 邢蓉

编辑 | 孟成帮

审核 | 陈珊珊  吴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