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战争维:让战争的研究精确化

2016-07-28 汪涛 纯科学

 

在过去,战争进行的空间是用“战场”“战区”等概念来描述。但战场和战区不是精确定义的数学概念,在很多战例中,正是这些严重错误的概念使参谋和军队指挥人员产生了极大的错觉,并导致了严重错误的指挥和决策。

 

《超越战争论——战争与和平的数学原理》一书,以“循环因果律”的数学工具精确展示战争的全过程,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建立在本书提出的战争维的概念之上的。

 

一切战争都是双方相互作用的循环因果过程,因此战争是典型的适用循环因果分析方法来进行分析的对象。本书建立的战争循环因果序列,将战争过程从时序上展开。在深入分析双方击毁效率各种变化情况的基础上,推导出“存量比定理”和“兰切斯特定律”。而战争循环因果序列所提到的战斗单位数量和击毁效率,仅仅是指实际参与战争的战斗单位,如果某一方仅仅是存在的战斗单位数量很高,但却没有在战争发生时加入战争,那么他们的数量就不具有实际意义,至少不具有直接的战术意义。

 

本书把直接参加某个战争的战斗单位所涉及的时间空间范围和其对应的所有战争资源,称为“战争维”,书中所讨论的一切提升战争能力的途径,全都是指加入到战争维中的战斗单位。因此,战争循环因果序列中的所有参数都是以战争维定义基础的。

 

在定义了战争维的概念后,战争的研究就有了精确量化的基础,这相当于数学研究中的“定义域”,只有在定义域中的自变量才是有效的。

 

战争维的概念,是作者在研究如何从理论上解释粟裕所指挥的孟良崮战役等战例过程中建立的。它弥补了以往过于粗糙的“战场”“战区”概念,有效地消解了经验型的兰切斯特定律,以及各种传统军事理论规律中存在的大量反例。

 

传统的军事理论可以告诉人们:胜利之神永远垂青于实力更强大的一方,但他们不能最精确地说出什么叫“实力更强大”的一方。本书可以精确地告诉人们,胜利永远属于“处于战争维中战斗单位数量的平方乘以击毁效率”数值更大的一方

 

孟良崮战役,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中心开花战略为什么根本不可能成功?国民党军队可能存在的最有效战略战术是什么?直到今天,台湾的军事将领们对这些问题都还没搞清楚,甚至今天的大陆军事理论家们对这场战役粟裕为什么会成功也不是完全清楚,因为没有战争维概念,这些问题是根本不可能真正从理论上解释清楚的。

 

通过“战争维”“0伤亡作战”、以“崩溃点战损率”精确描述的“战争意志”等边界条件的引入,消解了所有发现的“反例”,并且使所有反例,全都变成了更加有效地验证本书提出战争理论的有力证据,战争史上大量战例中的疑难问题就都可以迎刃而解了。而这些新引入的概念,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全都可以逻辑地归入到战争循环因果序列和战策循环因果序列的边界条件或特定数值假设中去。

 



“超越”体现在哪里?

 

《超越战争论》以循环因果律方法为基础,将军事和战争理论研究的科学化程度推向了空前的高度。该书实现了以下三个超越:

  • 超越特定武器装备。本书可适用于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任何武器装备(冷兵器、热兵器、机械化兵器、信息化兵器、核武器、太空武器、高能束武器、无人武器装备……)。

  • 超越特定作战环境。本书可适用于陆战、海战、空战、太空战争等任何作战环境。

  • 超越战争范畴。超越单纯战争范围来研究战争,将战争仅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投资手段,并将战争手段与和平手段进行投入产出的对比分析,从而获得理性评估战争的系统标准和依据,以及实现和平的绝对条件和相对条件,从而相当于找到争取和平的严格逻辑路径和方法。







敬请关注纯科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