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和平解放台湾”的战略战术

2016-12-29 汪涛 纯科学


纯科学

将完善的科学方法引入社会领域,

以纯科学的思想观念认识一切事物。




导言 

 

美国拿台湾问题作筹码来左右中美间事务的历史面临终结。台湾问题不仅到了必须要解决的时刻,而且需要用最正确的战略战术去解决。但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具体方案,不仅是普通网络媒体,甚至很多专业和知名的军事研究者提出的方案都完全不靠谱。本文所讨论的战略战术不仅是最佳化的,而且事实上已经启动。



 因长时间未打仗,人们可能早就忘了人民解放军会如何打仗,对可能的台海战争模式的讨论绝大多数完全不靠谱。其实,本文所说战略完全不是什么新奇的设计,本身就是人民解放军一惯的战略战术。只要研究清楚解放军军事词典里最经典之一的12个字,就可完全明白台湾问题如何解决了——“隔而不围,围而不打,围点打援”。事实上,解决台湾问题第一个战略步骤“隔而不围”已经因蔡英文上台不承认“九二共识”而正式启动。 


台湾问题最佳方案当然是和平解决。但我在《超越战争论》一书中详细论述了:战争的发起可以只取决于一方的意愿,而要和平必须取决于双方的共同意愿。

和平解决不是单纯靠愿望和给台湾好处就能实现的,而必须有强有力的战略支持。本文所提出的战略战术,是可以实现在完全设定的时间范围之内接近绝对可实现台湾和平统一的方略。

如果问题中的角色仅仅是海峡两岸,单纯靠谈判就可能实现和平统一。但如果这个问题涉及到的还有更多的利益角色,如美日也掺和进来等,单纯靠谈判去实现和平统一的可能性空间就如登天般困难了。

因此,我们必须要讨论一个严肃的课题:如果台湾问题最后必须以战争手段来解决的话,最佳的或终极的战略策略是什么?

 

错误的甚至误导性的战争设想


 美国兰德公司一直都在出版报告讨论台海战争台湾一方应采取的策略问题,近日在其官网上又推出了新的报告书《台湾防空的抉择——对相对成本与行动成效的评估》。该报告在假设台海之间发生战争的话,对台湾防空力量抗击解放军打击的情况进行了评估,并对如何有效提升台湾防空能力提出了建议。台湾军方的战略基本上为“挺得住,打不死,抗得久”,为外部势力干预赢得时间。兰德公司此前对台海战争的分析报告基本上也都是基于这个假设,解放军会以速战速决的战略,在导弹、空军等远程攻击之后,大量主力部队会从台湾海峡登陆台湾。因此所有分析报告的基本方向都是如何与解放军导弹、空中打击以及登陆力量对抗以支撑得更久,以便为外援介入争取时间。

2015年4月1日,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发表了英国诺丁汉大学资深研究员科尔的文章——《台湾在战争中打败中国的总体规划》。文中提出用“威慑战”“政治战”“网络战”等方法抵御解放军的军事进攻。文中真正最终寄予希望的还是通过美国或日本的介入。

就在最近的2016年6月21日,华盛顿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CNAS)举办“下一届美国总统的安全议题”论坛。在该论坛上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约翰·理查德森扬言:台湾一旦出现战事,美国要确保台湾有能力抵御,直到等待美国驰援。


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约翰·理查德森

而大陆一方的军事专家或军事爱好者们在分析潜在台海战争模式时,也都是采取同样的战争假设——以速战速决的方式占领台湾,在美国等外部力量介入之前就解决问题。因此,人们对中国中短程导弹、超远程火箭炮、海军陆战队、野牛汽垫船、水陆两用坦克等装备的关注,都很容易把它们与潜在的台海战争联系在一起。为了批驳诺丁汉大学科尔的文章,原南京战区副司令员王洪光将军有针性地撰文《大陆如何用战争统一台湾——中国在战争中打败台湾的总体规划》。文中较详细地讨论了解放军应对进攻台湾的部分武器装备,以及如果美日参战,解放军有可能针对美日的打击目标。尤其提到极低成本可以覆盖全台湾的超远程火箭炮。文中说到:“当然我‘一次迅速的低成本’解决台湾最好,即使是‘中成本’,甚至是‘高成本’,也不是不可以考虑”。


南京战区副司令员王洪光

最近因“川菜通话”事件,王洪光将军再出言论认为2020年台海战争将打响,军事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将以小时计算。

因此,所有各方的分析预测事实上都基于一些共同认可的前提:

  • 仅凭台湾军队不可能对抗解放军的打击,最多是寄希望于给解放军制造更多困难和成本。坚持更久一些。

  • 台湾军事生存的依靠是外部力量的援助到达。这一点是很关键的,它也是持台独立场者主要的心理支撑。

  • 各方都认为解放军的战略成功主要取决于能否在美国援助到达之前解决战斗,或如何具备打击美日援军的能力。

以上普遍的认知除第一个外,后面两个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大错特错的误导!!

首先,如果美国等外援力量可以起实质性作用的话,极少(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取决于介入的早晚。这样的实际案例实在太多了。

  • 1914年7月28日一战爆发,美国参战什么时候?1917年4月6号美国对德宣战。这仗都打了快3年了。

  •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爆发。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才参战,仗也已经打了1年多。

  •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9月15日麦克阿瑟指挥仁川登陆,这就算是美军介入最快的一次,当然也就是教训最惨痛的一次了。

美国一般都是等其他国家打得差不多了,甚至都打完了再介入进来而起到实质性作用的。第一次海湾战争中,萨达姆的军队已经完全占领了科威特全境,仗都已经打完了,这又如何?美国还是花了半年准备以后在联合国授权下将萨达姆的军队完全赶出了科威特。在潜在的台海战争中,如果美国军队作为外援可以有能力起作用的话,其介入时间的早晚或许有很小的战术差别,但在战略上几乎没有任何差异。甚至美军介入的时间相对较晚只会更有利于美军,而不利于解放军。

再则,根本别指望美军可以极短时间内就介入战争并马上与中国军队大打出手。即使是要对付萨达姆的军队,美国在大量国家支持下,在联合国的授权下,也是在精心准备了大半年之后才动手的。就算台湾军队可以支撑一些时间,但普遍的认知都是在几周、最多一个多月的时间。怎么可能想象美国军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介入战争并且可以与中国军队马上大打出手呢?

那么,为什么这个战略稍有任何军事常识,和对美军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根本就是纯属幻想,美国智库以及台湾都普遍以这种战争模式进行准备和宣传呢?这其实就是误导中国和台湾采取这种最错误的战争模式。如果解放军直接进攻台湾,即使短期内可以占领全台湾,台军在可能会有外援的心理支撑下,也会进行顽强抵抗,从而使解放军遭受巨大消耗。

一方面,台湾本身在此过程中必然受到极大破坏。

二是这样一场残酷的战争会使台湾当地受到战争破坏而后患极大。

第三个,美国可在此过程中毫发无损,并乘机发动全球舆论对中国进行谴责,以及经济制裁等,从而使中国遭受更进一步的国力消耗。

只要解放军还占领着台湾,这种谴责和制裁就很难消除。这种大规模的进攻作战必然导致很多平民伤亡,这就为其长期对中国人权进行攻击提供了口实。解放军即使是以《反分裂国家法》等为充分的法理依据发动战争,毕竟是实际的先动手者,会有跳进黄河洗不清之感。

而美军是否会真正介入,则完全是可进可退的,因为在美国大量讨论这种战略的时侯,其实就已经在为自己找好退路——台军要能抵抗足够的时间,才能为外援介入提供足够空间。这事实上就是很清楚知道台军根本不可能提供这种时间和空间。同时,美军到时侯即使完全不介入也有充分理由:因为台军实在太无能,太快垮掉,根本没有为美军介入提供足够可能的时间和空间。就算中国与伊拉克一样,美军也得准备半年时间才能动手,要对付实力远超当年伊拉克几个数量级的中国,没有3年5载准备怎么可能?而台军如果能抵抗3年5载,就意味着解放军根本就没能力进攻台湾,仗也就不会打起来,或打起来了仅凭台军本身就可以抗得住解放军的进攻,美军可以不用直接介入、或仅提供情报、武器等支持。

而美国在大量讨论这种战略的时侯,就会不断提醒台湾应增强抵抗能力,要不断买美国的武器装备。这样的武器装备是防御性质,以此糊弄大陆不引起大陆太大反弹。真到打起来,自己可视情况既可在战况较利时出兵获取极大战略利益,战况不利时完全置身事外并占尽优势地对中国发动舆论和经济打击。美国的这个战略设计对他当然是最佳的、巧妙的。

 

对中国来说正确的战略策略

 

既然台独唯一的战争心理支撑就是外援的到达,因此,只要首先打掉台独的这个心理支撑,即使在最后不得不直接进攻台湾,也可不战而胜、或使台军心理上迅速崩溃而难以有效抵抗。“攻心为上","其下攻城,攻城为不得已”。直接去进攻台湾是最下下策的,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能采用的策略。要打掉台军的心理支撑,解放军就不能把自己的战略策略也建立在与美军误导的策略一样的模式上。

增强登陆作战和对台直接远程打击的能力是基本的底线能力,当然是必要的工作。但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无论解放军如何增强这方面的能力,都很难使台军抵抗的信心受到根本性的动摇。因为他们的信心并不取决于自己抗击解放军打击的能力,而是建立在虚幻的外援上。这样,解放军如果没有充分展示如何打击外援的实力,台独怎么会动摇其信心呢?因此,解放军的正确战略必须首先建立在完全打跨台独对外援的心理支撑之上。一旦明确了这一点,就知道正确的战略策略是什么了。即使台湾不能完美无缺地和平统一,也要不战而屈人之兵,且全胜地收回方为上上之策。

在这一对现状分析和《超越战争论》基本理论指导下,即可建立终极解决台湾问题的“隔而不围,围而不打,围点打援”12字方针。 


隔而不围


 

根据战策循环因果序列分析,最佳的战争策略不是直接打击敌方的打击能力,而是打击其恢复能力。台军的恢复能力一是来自于内部的经济状况,二是来自于以美国为主的外援。因此,这两个方面应成为首要打击的目标。“隔而不围”并不是战争状态,可进可退,它是在战前充分进行的。由于蔡英文在就职宣言中未明确承认“九二共识”,事实上中国大陆“隔而不围”的战略已经迅速地正式启动,对台湾的经济与科技合作全线趋冷,接近冰冻。台湾对大陆有12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在经济贸易全面趋冷的隔离状态下,台湾的恢复能力会迅速削减。

大陆全面隔离台湾的经济贸易并不困难,相对困难之处在于隔离台湾从美国处获得新武器装备的能力。中国可选择很多方法隔离美国对台湾的军售,如:

修改《反分裂国家法》,加入“所有对台湾军售的公司将依法受到制裁”的内容,甚至不惜加入:如果因应触犯《反分裂国家法》而导致战争,中国保留向反分裂战争日之前3年内向台湾出售武器的国家宣战的权力,以此使美国对台湾进行模糊军售的空间被彻底封死。

“隔而不围”的战略一旦开始,就应长期坚持进行,不断缩小台独空间,以使台湾恢复能力被消耗殆尽。现在是要求蔡英文明确承认九二共识,超过一定时间,就应提升要求,必须明确承认两岸必须追求和平统一,即使承认九二共识也晚了。再过一定时间,即使最明确地承认两岸必须和平统一也不够,必须承诺在有限时间内启动和平统一进程,完全停止购买武器装备。统一的条件也应逐步收缩,首先要放弃台湾可独立保留军队。台湾拥有军队就等于随时还可能再闹起来,统一就只是象征性的。军队的统一是真正国家统一的基础,这是中国收回香港时,人民解放军在香港驻军这一条件上绝对不容许谈判的原因所在。过去因事实上根本不具备和平统一的可能,因此大陆开出的和平统一条件中存在台湾可独立保留军队一项。既然准备以军事解决,这一条也就没有意义了。 


围而不打


 

在长期进行隔而不围的战略之后,台湾的恢复能力和军事能力必将受到极大削弱。在这个过程中就极大可能存在支持和平统一的政党重新上台的变局,并可能实现和平统一。如果不能实现这一点,在经过充分的双方实力演变,以及充分战争准备之后,就可择机启动“围而不打”的战略。这个战略已经处于正式的战争状态。事实上,台海目前理论上就是并未结束内战的战争状态,因此,也可以并非启用《反分裂国家法》正式启动战争,而是因应台湾领导人的台独动作而启动台湾周边海域大规模的持续军事演习。以这种大规模的持续军事演习来启动事实上的“围而不打”,以便留有退路。这种非正式的“围而不打”并未正式封锁台湾的经济和贸易,但会对其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

如果条件达到成熟程度,就可依据《反分裂国家法》正式启动统一战争。但统一战争绝对不可采用一上来就全面进攻台湾的方式,而是采用“围而不打”的战略。对台湾进行全面的经济贸易封锁,除人道物资外,其他经济贸易一律停止。“围而不打”的过程要有长期进行的准备,直到台湾在此过程中实力衰竭殆尽、最后变得完全不堪一击。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台湾海空军试图主动出击打破僵局,就在外海将其完全歼灭,这样既可避免直接攻击台湾本土而带来的附带损伤,也可将其海空军逐步消耗掉。在这个过程,可慎重选择其海空基地、可为美国收集情报的雷达站或台军指挥系统进行定点清除。

“围而不打”的战略执行期可长可短,但至少要执行一年以上的时间,以提供充分的时间使台湾内部生变。在这个过程中,同样很可能出现支持台湾统一的政党将支持台独的势赶下台,并启动谈判解决台湾统一问题的进程。美国不是要求台军支撑足够的时间为美军增援到达提供时间吗?好,我解决军就围着不打让你美军有足够时间来增援,我到要看看你到低怎么来增援?“围点打援”的战略很可能与“围而不打”的战略同时进行,也可能延后到一定时间再进行。在“围而不打”战略初期,中国应充分宣示避免与外援力量的直接军事冲突,以充分创造在“围而不打”过程中实现和平统一的机会,并且为下一步在军事上“围点打援”扫清来自台湾的潜在威胁。同时也是充分地先礼后兵,为后续“围点打援”建立道义的基础。但如果美军急于要介入支持台湾军事上抗击统一,就必须作好最坏情况下在对台湾“围而不打”的同时,进行“围点打援”,甚至在“围点打援”的同时,歼灭主动出击的台湾海空军。


围点打援



在准备充分,并且实行了足够时间的“围而不打”的战略,已经需要主动进行“围点打援”战争的时侯,就主动扩大军事禁区,尤其不断将外来的支持台独的军舰正游弋的海域划定为军事禁区,不断对其进行公开羞辱式的驱赶。这种公开羞辱式的驱赶可以非战斗方式打击台独和外援的士气和信心,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如果最后必须要打掉几艘外国军舰,就寻找合适机会果断将敢于在军事禁区对解放军进行挑战的一艘、几艘、甚至一个航母战斗群的外国军舰或战机全部击沉。这里需要特别注意,一旦决定要打,就必须是坚决击沉,而绝对不要留下一个受伤的。要不惜集中成百甚至上千枚的反舰导弹、几十枚、几百枚甚至上千枚DF-21D、DF-26等解放军可以获得的所有最先进的武器,坚决打击设定的目标,将其瞬间、并且全部击沉。在此同时,必须准备好将美国在所有第一岛链的军事基地彻底炸翻天,以及彻底切断美国本土与西太平洋的联系,并且具备相应的充足武器装备。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要打,就必须要打得到让整个美国军方、台独势力和全世界军方脑子一片空白。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舰队为上,破舰队次之;全航母战斗群为上,破航母战斗群次之;全军事基地为上、破军事基地次之;全敌战斗机群为上、破敌战斗机群次之。因此,在决定要打之前,必须要有足够时间启动整个国民经济全面军事化的转变,使这些关键性的武器装备产量按最大战时生产提升率迅速提升,并有足够时间生产出充足的武器储备。

创造战争胜利奇迹的方法永远都是一样的:将当下最先进的武器,最大规模地集中使用。

“围点打援”如果是一种局部战争最好,但必须要为发展成全面战争而进行充分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迫使外来军事力量仅作部分表示就知难而退。尽管放心,其他任何国家没有为台湾问题与中国发生全面战争的足够动机,但中国却有足够动机为台湾问题与任何一个敢于支持台独的国家进行全面战争甚至核战争。因此,必须在“围点打援”之前,进行最充分的全面战争准备。

“围点打援”战略的最大奥妙在于,这个战略本身一经提出就可以对台独幻想产生真正致命的心理打击,并且直接对台独势力和外部干涉势力全都产生最大的约束。而在真正发生战争时,又会使台湾军方丧失抵抗的斗志。因为打击的主要方向不是他们,因此他们自然就最大可能不会主动去惹事,主动出击那是自寻死路。而台军本身没有任何主动出击的意志,其他有哪个国家活得不耐烦了会主动为台湾出头承受与中国大陆的军事对抗?台湾本身爱好和平统一的民众也会更少心理上的负担。否则,如果大陆军事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战略是直接进攻台湾为基本模式,台独势力就会拿大陆的军事准备挑动所有台湾人对大陆的负面和抵触情绪。因此,将打击方向锁定为“打援”,远远比锁定为打击台湾本身从道义和军事策略有效性上要好得多。在此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为统一战争驱动下的和平统一主动创造了尽可能优越的条件。

以“围点打援”作为军事解决的核心策略,并不意味着彻底放弃对台湾本身的直接军事行动。但如果有了以上12字方针策略为基础,即使最后还是不得不对台湾本身采取直接的军事行动,阻力已经降到最小,甚至可忽略不计。因此,这是最后才能采用的策略,而绝对不是一开始就采用的策略。

本文整个策略道理很简单:既然外援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并且是台独势力几乎唯一的心理支撑,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索性把外援列为最优先打击目标?既然外援是绕不开的,想躲开、想绕开反而正中其下怀。索性公开地在一开始就把外援列为首要打击目标,一切问题就都很容易解决了。解放军不仅要实际按此策略进行军事准备,而且要最高调地谈论和定位军事解决台湾问题就是打援的战争,而不是如何攻击台湾的战争。如果美国军方和日本清楚地知道解放军的战略是这样来定位的,他们考虑问题的方式就会完全不同。

只有坚定地在一开始就确立要为台湾问题而与敢于介入的任何国家大打一场,才能真正有可能避免为此而动兵。美军幻想只要把台军推到前面,自己就可进可退地躲过可能的战争,同时又可通过战争极大地消耗中国。而解放军幻想只要快速打下台湾,就可避免与美军直接交锋。两国军方都在幻想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躲过直接交锋的可能,但当真的落入战争循环因果序列之后,谁都可能阻止不了两国两军之间真的直接打起来了。将军事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直接的、没有任何含糊地定位于:一旦台海发生战争,绝对地、必然地一开始就是中美之间直接发生军事对抗,台海战争本身的根本性质就是中美之间的全面战争,解放军与台军之间倒很有可能一枪一炮也不会放,台湾岛本身打不打根本就无所谓。只有让所有人清楚地理解到这一点,才会使所有人真正理性地考虑问题。

台湾岛本身解决的方式很简单,只要围住她,不停地围住,一直围到和平统一为止。这个问题肯定就和平解决了,有任何困难吗?

这个战略不仅是最终可最有效解决台湾,而且现在就可完全阻止对台军售。因为如果解放军与台军根本就不会打起来,美国卖任何武器给台湾不仅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而且这些武器最后全成解放军的了。这就会让美国对台军售陷入极为犯难的境地——如果卖得武器太好,以后就全当是送给解决军了。如果武器太差了,台湾又不会干。 


时间进程——竟然取决于纯电动车普及程度


 

“隔而不围”战略事实上已经正式启动,这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取决于军事准备的时间需要多长。对于这个军事准备,一般人可能主要理解为武器装备和军队训练等准备情况。其实,我还是强调《超越战争论》一书对战争一般规律的研究,尤其战策循环因果序列研究中给出的一般规律——战争恢复能力的准备远远比打击能力的准备要重要得多。交通运输,武器弹药生产等非常重要,但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完成。最困难的事情是石油等能源支撑恢复能力的准备。

1992年及之前,中国曾在相当长时期内是石油净出口国。但从1993年开始,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并且净进口量每年快速增长。2015年中国净进口石油3.28亿吨,对外依存度首次超过60%,达60.6%。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占所有进口量占比高达51%,包括从非洲进口的石油,基本上都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运回国内。

石油是工业的血脉,更是当今战争机器的血脉,尤其后一点在今天和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都难以改变。这是中国军事力量发挥作用真正的约束条件和致命的软肋。如果说中国是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它有一根巨大的主动脉是位于马六甲海峡。如果这根主动脉断了,中国经济立即就会全面崩溃。有些愤青、甚至学者专家动则喊打,甚至主张2017年就进攻台湾(参见:旅美社会学家,人大重阳研究员 李毅:“和平统一已无可能”,《李毅台湾观选记》,2016年1月19日),这不仅是极不负责任的,而且属于对基本战争规律完全没有研究过的书生之见,尽管充满爱国情怀,但却可能是误国误军的。对台湾所谓民意越来越偏向台独不用太担心。民意如流水,即使有98%的台湾民众支持台独也没关系,如果他们亲眼见到美军的航母战斗群被打得全军覆灭,转眼之间反对台独的民意就会变成99%。但如果中国因石油通道被切断而战败,即使1%的台湾民众支持台独,转眼间也会变成99%。

中国军事力量近几年的确上升很快,但不要以为中国军事力量强大了就可轻易用兵,其中能源战略安全上的脆弱形势严重制约了中国军事力量的有效发挥。

一辆轿车一般自重也就一吨多,比较耗油的豪华轿车也不过2吨左右,百公里油耗10升左右,13-20升就算油老虎了。一个月的耗油量100到200升,一年会达1吨左右。

但是,一辆30吨的坦克只能算轻型坦克,重型坦克的重量会达到40-80吨。百公里油耗200-500升,并且烧的是柴油,相当于30到100辆轿车的耗油量!

中国的歼10战机,挂三个副油箱,载油量可高达3-6吨。仅仅遂行一次作战飞行,3-6吨油就没了。中国的轰-6K还只能算中型轰炸机,载油30-40吨,遂行一次作战任务,50多辆豪华轿车一年的用油就没了。重型轰炸机和战略运输机载油甚至会以百吨计算,遂行一次飞机任务,100-200辆轿车一年的用油就没了。



歼20

以上这些都还不算什么。中国现在3000吨至万吨的军舰“下饺子”一样地成军——054A、056、052C、052D、055、4万吨级的901型大型综合补给舰、6万吨级的国产航母......,军迷和国人都很兴奋。但在兴奋的同时想过它们的耗油量是什么量级吗?军舰的油耗多少一般都是高度的军事秘密,详细数据不太容易查到,因此我们就以普通商用船舶来做下对比。一般万吨级的散货船一小时的油耗都在0.4到1吨,在海上连续航行一个月,要烧的柴油是几百到上千吨,一年上万吨。大约相当于1万多辆家用轿车一年的耗油量。军舰如果打起仗来就更不得了,军舰的油耗比相同吨位的普通商船油耗要大得多。至于现在还不算怎么太先进,现在中国只是作训练和科研的辽宁号航母,它出去训练一个月要用多少油?辽宁号的发动机总功率约为20万匹马力,按一个经验公式从柴油机功率(马力)估算油耗量为(0.18公斤/马力*小时)×20万马力=36吨/小时。连续不停开一个月消耗的柴油为30×24×36=2.6万吨,大约相当于30到50万辆家用轿车的耗油量。如果以后中国几个航母战斗群加上航母战斗群上的飞机,和陆基的数百架飞机一起动起来,全北京市、全上海市、全天津市、全深圳市加上全广州市所有数以千万辆计算的车全停了都供不上它们用的!


中国航母辽宁舰既多艘战舰组成的编队近日展开跨海区训练,首次穿过第一岛链进入西太平洋,开展远洋训练。

兵者,国之大事也。仗可不是那么容易打得,如果没有油,以上先进的武器是什么?什么都不是,就是一堆废铁。怎么会没有油呢?如果并不在中国手里掌控的马六甲海峡油路一断,中国的确很快就没有油了!


这个问题真的无解吗?不是,实在是天助中国。现在纯电动车的销量在中国正以每年3倍左右的速度狂增,2016年预计销量会达50多万。我在《纯电动拯救世界》一书中预测2020年左右,中国纯电动车年销量可能达到2200万辆左右。此时,中国车用燃油消耗量很可能就会开始下跌,并且在短短几年以后使石油进口量迅速下降到不用再担心能源安全的程度。另一方面,中国在南海种岛不断地完善,尤其永曙岛等距离马六甲海峡的岛屿军事设施建设完善后,也可一定程度增强对马六甲海峡石油通路的安全掌控能力。这才是美国对中国在南海岛礁建设为什么如此焦急的真正原因所在。中印之间有几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争议,美国无所谓;即使中日钓鱼岛这争与美国关系如此之密切,美国其实态度也暧昧不清。而中国在南海根本就没有争议的自己一方岛屿上进行建设,为什么美国如此之上心?如果没有特殊刺痛美国的地方,他不可能会如此。美国深具制海权思想,海洋交通线上的咽喉要地是美国特别要控制的地方。这里是掌握制海权最重要的点。这也是美国为什么一再强调要中国在南海“非军事化”的原因所在。如果中国在南海军事基础建设完善,就可控制整个南海航道和马六甲海峡。这将直接削弱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制海权。

       其他很多条件也都将在2020年左右成熟:

  • 新建的两艘航母会正式成军形成战斗力。最近“辽宁”舰前出第一岛链就让台独真正感到巨大军事压力。如果未来三艘航母战斗群同时前出第一岛链,封锁整个台湾更是不成问题。

  • 歼20会大规模成军形成战斗力。

  • 其他大量新型武器装备会成军。

  • 太阳能成本会降到不靠补帖也能与燃煤发电竞争。新能源大规模普及。

        ......

到了这个阶段,“围而不打”的战略就可根据中国石油进口量下降速度情况择机而动。在此之前,可充分利用“隔而不围”的战略将台独实力逐步耗光。当石油进口量,尤其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口的石油量几乎下降为零时,就可主动开启“围而不打”和“围点打援”的战略行动。

      本系列方案虽然是基于战争和军事手段,却是最有可能达成和平解决的途径。敢战,能战,善战方能言和。因此,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应当基于“和平解放台湾”!


要想用理论自己分析出答案,就请阅读:

《超越战争论——战争与和平的数学原理》。


作者简介

汪涛

曾任中兴通讯国际市场副总裁,北京数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市场总经理,现为数码视讯国际投资总裁。

出版专著

《通播网宣言》

《生态社会人口论》

《纯电动拯救世界》

《超越战争论——战争与和平的数学原理》

《实验、测量与科学》(即将出版)

敬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纯科学 

新浪微博    @汪涛_纯科学



 纯科学    ID: chunkexue 

长按识别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