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未来30年中国人口的最大挑战与机遇

2016-12-31 汪涛 纯科学


纯科学

将完善的科学方法引入社会领域,

以纯科学的思想观念认识一切事物。


导言 

中国未来会缺少劳动力吗?回答是不仅绝对不会,而且会有2.4亿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挑战和机遇。所谓计划生育会让中国缺少劳动力的看法纯属罔顾中国实际国情的外行之见。



2016年,有一个未被人们关注的重磅信息,它将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中国。这种最深刻的社会变化往往在一开始不被人们所关注,但在不长的若干年后,它所带来的改变将会使整个中国的面貌彻底改观——这就是“三权分置”的农村土地制度的重大变革。

看到“三权分置”这个标题,相信绝大多数人第一反应会是太平淡的一个主题,尤其与其他的新闻热点相比,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展开讨论之处。但是,如果我们能理解真正改变中国历史和命运的往往是农村的变化,就会明白这个制度改革的意义是何等的重大。尽管经历了快4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和科技都已经飞跃进世界先进行列,GDP牢牢地位居第二、并向第一迅速迈进,一大批新科技爆发……这一切全世界有目共睹。但是,从本质上说,中国今天依然是还未脱离农业社会的状态,有近一半人口还是生活在农业社会里。如果这么庞大的农村人口不能脱离落后和不富裕的境地,整个中国社会和人均富裕程度就不可能进入发达状态。

10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提出,逐步建立规范高效的“三权”运行机制,不断健全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实保障。

事实上,土地流转从2005年就开始了。当年,以农业部第47号令发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该政策2005年3月1日起执行。但因为流转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个进展一直很慢。一方面这个工作不得不做,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对土地流转问题又非常慎重,因为如果这个过程变成土地兼并,在此过程中失地的农民太多,一旦遇到不好的年份,太多失地农民成为流民,就可能会导致整个社会真正的大动荡。因此,从2005年到现在花了这么长时间进行各种实验,就是要寻找到可以兼顾各方面利益的最佳方案。如果不让农民失去承包地,流转者要去与太多农民打交道,不仅成本太高,而且一旦有任何农户中途反悔,大量土地承接者的利益就会受到极大损失。对少量不遵守合同的农户,以法律维权或其他方式维护不仅成本太高,而且也缠不起。这些是投资者感到畏难的关键原因所在。

目前这个“三权分置”的办法是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方法。其实,真正关键的不是表面上的三权分置,而是通过这种分置将农村土地资产在“土地合作社”等一级统一起来,流转者只需与单一的合作社打交道,而不再与单个农户去打交道,极大简化了土地交易过程。双方的权益有可能通过法律获得相对双方大致平等的保障。一定程度上说,这是另一次“社会主义改造”,只不过它是以保持土地家庭联产承包权为前提条件而进行的。为什么现在农村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改造”,因为农业大生产方式需要农业土地使用权的集约化。

这个办法出台会有什么结果?它将会极大促进农业用地的流转。中国在家庭联产承包改革之后,导致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土地非常少。直到2015年,中国农业劳动力总量占全社会劳动力比例还是在30%的极高水平。平均每个劳动力耕地面积为8.5亩,而美国同时期为2721亩。美国没有“农民”,只有“农场主”。道理太简单了,一切人均只有8.5亩耕地的农民只可能是穷人,无论种什么都发不了财。但美国农场主只可能是富人,一个人种2721亩地,无论种什么东西想不发财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未来20年,就是中国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从8.5亩迅速向2721亩,乃至3000亩以上爆炸性增长的时期。这将是中国真正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和发达国家迈进的时期。

同时,中国从农业生产过程中剩余出来的劳动力将会持续20年有大量富裕。无论理论上如何定义,所谓“人口红利消失”对中国都将不再有意义。只有当中国将目前还在农村的2.4亿农业劳动力剩余出来,具有高学历的全新农业劳动者注入农业,伴随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过程,使总量减少到600万、甚至300万以下,成10倍、100倍地提升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中国才能真正说已经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了。这是一场“新的知识分子上山下乡运动”,当然不再是过去概念的“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而是“将贫下中农转移到城市”,自己去做农场主、农业资本家。

中国突破土地流转的难度的确非常大,而一旦突破,中国土地集约化的进程会在制度上超过美国。因为美国的土地是私有的,现在如果哪个农场主要扩大生产规模,就必须从其他农场主手上买下整个农场,这个门槛会非常高。一是你想买,别人也要愿意卖。如果别人的农场是祖传的,那就不完全是经济的问题,而且还有感情因素在里面,那就死活不会卖。二是对方同意卖,一般都会是整个农场一起卖,投资上不会是一个小数目。但中国农业土地所有权原则上是国家的,流转的只是经营使用权,连承包权都不是。这个流转只是一个合同,需要支付的费用是每年进行,而可以不是一次性支付,并且是有年限的。如果生产技术更高的农场主要扩大规模,可以更容易得到更多流转的土地。从技术上来说,一个现代的高科技农场主经营1万亩到10万亩土地都不是问题,一旦这个过程开始,中国土地集约化的程度完全有条件迅速超越美国。因此,未来中国高科技农场主的数量减少到300万以内并不是多么难以想像的事情。

这将是中国未来20年经济发展最强大的内在增长动力。它对全社会带来变化和对经济增长的推动途径如下:

  • 这一进程并不会直接带来农业总产量或总产值的明显增加,而主要是相同的产值需要的劳动力大幅度地减少,生产技术水平和技术改造投资极大地提升。因此,它直接推动的是农业投资的大量增加、集约化程度的显著提升、技术水平的飞跃性进步。

  • 农业生产技术和智慧化、精细生产水平的提升,甚至农业机器人的大规模采用,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会比传统农业单纯依靠种子改良和使用化肥更大幅度地提升粮食单产。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的使用同时还会极大增加水、肥和农药的使用效率,减少浪费,这也是促使中国政府加大农业集约化程度的强大动力之一。

  • 由此会使农业劳动力需求大量减少。这些富余出的农业劳动力和家人将转向城镇生活,从而加速城市化过程,带来城镇建设的飞速投资和发展。

  • 这些大量富余出来的劳动力一方面可以弥补工业发展所需,另一方面,他们更多地将转向适应他们文化水平和能力的普通第三产业。如乡镇旅游、餐饮、物流、酒店、商业、建筑等行业。

  • 未来20年将需要300多万本科甚至硕士、博士等高学历的人才到智能化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去,他们将成为未来中国人均年收入数百万到以千万计算的最富有劳动者群体。当一个人种3000亩地,每亩地只要年利润1000元,就可以有300万的利润。如果年利润做到每亩3000元,就可以有1千万。如果种1万亩地呢?那就不用计算了,谁都明白。

当你种3000亩、1万亩、10万亩地的时候,现在很头疼的种子、化肥的价格和质量问题也都没了。哪个厂家敢得罪这样的大客户?况且一次卖3000亩甚至10万亩地的种子、化肥和农药,物流成本也远低于卖给只种不到10亩地的农户。现在有的水肥一体化自动滴灌生产技术已经做到不用零售包装的化肥,把散装的化肥整车直接从厂里拉到集中的大田滴灌控制点就可以了。

未来20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们”,这一次可真的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时候了。

根据统计,在始自1978年的改革开放头21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最快速的年份,年均转移的剩余劳动力数量为1150万,总计转移了2.415亿。因此,未来即使考虑到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自然下降因素,2亿以上农村剩余劳动力完成转移也大致需要20年时间。而另一方面,未来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状况也将因为技术和产业升级而发生巨大的变化。工业机器人的大量采用、以及人工智能的爆发性发展将极大减少未来工业生产过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需求,甚至会减少大量低端服务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需求。因此,未来中国2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的问题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当然它也是一个延续人口数量红利的机遇。

  

作者在中国智慧农业与技术应用创新发展论坛上作“农业自动化对当前中国的战略意义”演讲。


作者简介

汪涛

曾任中兴通讯国际市场副总裁,北京数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市场总经理,现为数码视讯国际投资总裁。

出版专著

《通播网宣言》

《生态社会人口论》

《纯电动拯救世界》

《超越战争论——战争与和平的数学原理》

《实验、测量与科学》(即将出版)

敬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纯科学 

新浪微博    @汪涛_纯科学



纯科学ID

chunkexue

长按识别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