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报考指南⑦ | 卓越计划系列之新闻传播人才



我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实施系列卓越计划,取得的成绩引起了广泛关注。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了分层分类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3+3”本硕贯通一体化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实施 “卓越教师、卓越工程师、卓越农林人才、卓越新闻人才、卓越法律人才”等系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培养理念





构建以“树立一个目标、培养两个素养、打造三个平台、实现四个打通”为基本内涵的“1234”人才培养模式。


树立一个目标是指新闻传播专业教学中始终坚持一个基本目标不动摇。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培养富有创造能力和人文精神内涵的现代新闻传播专业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培养两个素养是指现代传媒素养与人文综合素养。新闻传播是实践应用型学科,要求实验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现代传媒技术的应用能力作为基础;新闻传播也是人文社会学科,要求专业教学必须打破对学生单纯进行技术训练的偏向,把培养学生的深厚人文综合素养作为内涵。


打造三个平台即专业课程教学基础平台、校内教学实践团队综合实验平台、社会传媒实践应用平台。


实现四个打通:一是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打通,形成循序渐进紧密关联的专业教学内容完整的逻辑体系。二是将新闻传播专业教学基本模块打通,形成平面媒体、电子媒体、网络媒体各个教学模块的交融。三是将新闻传播校内课堂教学基础平台、校内教学实践团队实验综合平台、社会传媒实践应用平台打通,突出体现专业教学与实践应用结合的实效,以适应现代新闻传播的社会需要。四是将新闻传播专业教学中的现代媒介素养与人文综合素养两个培养目标打通,造就创新型、应用型的融合媒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培养标准





1.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遵守法律、具有现代新闻传播职业理念,恪守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一定的职业理想,勇于创新,敏于实践,敢于担当的专业人才。


2.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新闻传播实践所需要的专业素养、技能与方法;能够胜任新技术变革对新闻传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具有较强的采写编评能力,能独立承担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相关新闻的采写、编辑与制作等相关工作。


3.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扎实,基本技能熟练,综合素质较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记者、编辑、编导、策划、摄像(影)、制作、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开发、网络监管等传播技术类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对媒体经营管理具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承担媒体相关部门的栏目策划人或者某一部门的管理者。




实现路径





1.狠抓“两个加强”。


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融入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引导学生始终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秉持新闻职业操守。
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选择若干所高校建设应用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按照更加注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更加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更加注重职业道德培养、更加注重现代技术运用的原则,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2.着力“三个推动”。


一是推动高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派出单位在互聘人员职称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着力加强高校新闻传播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二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探索高校与宣传部门、新闻单位联合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新模式,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比重,鼓励高校新闻传播院系与境内、外高水平大学开展交流合作,着力形成灵活多样、以我为主、优势互补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鼓励“省级卓越计划”实施学校整合新闻传播学类优质课程资源,共建精品资源共享平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新闻传播学类重点教材的推广使用。


3.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探索、建立和实施研究式、互动式、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和多元考核办法。


一是展赛结合,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使以往的“要我学习”变成“我要学习”。新闻传播学院每年都要在院内选拔学生参加一些国内外有影响的赛事,新闻专业参加的各种DV大赛、纪录片制作大赛、摄影作品展览和比赛、新闻采写大赛等等。通过各种比赛和展览,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使以往的“要我学习”变成“我要学习”。
二是构建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勇于创新。具体方法如下:
(1)将平时实训实践成绩按比例纳入期末考试成绩;
(2)每学年结束,学生以小组团队的形式提交专业考核作品并举行新闻作品展览和专业汇报演出,人人过关;
(3)改革以往的毕业论文评定模式,允许并鼓励学生以报刊设计、电子杂志制作、DV拍摄等毕业设计代替毕业论文申请学位。
三是成立师生实践教学团队,培育创意文化产业基地。学院成立了创视影像工作室、创声演艺工作室、"菜鸟"工作室、创办了《新闻人》报纸。将《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等专业实践课结合起来。工作室的成立目的是要塑造专业精英、打造专业精品,使新闻和播音主持两个专业的学生能够取长补短,融合专业优势,培养具有较强的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数字网络运用能力、多媒介组合报道能力、媒介整合营销能力、跨媒介沟通能力的融合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实现融合媒介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4.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开放办学。


积极探索与四川移动星空卫视、南充电视台、绵阳电视台、雅安电视台等地方媒体开展合作,使学生实验与新闻机构的栏目运行直接接轨。学院每年要选派师生到台湾世新大学交流学习,还和美国伊萨卡大学帕克传播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国际教学实践合作。



【推荐阅读】




信息来源 | 西华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

整理编辑 | 李睿凝

指导老师 | 潘安 高润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