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广中医一附院国家重点学科专家组为“武汉新冠病人”中医远程会诊

广中医一附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 2020-10-28


用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广中医一附院国家重点学科专家组为“武汉新冠病人”中医远程会诊


为加强对医院及援湖北医疗队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技术指导,发挥医院温病学等国家重点学科的特色优势,2月18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组织温病学等国家重点学科成立医院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国家重点学科专家组。



2月21日下午,医院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国家重点学科专家组再次为该院援武汉医疗队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所管病区的2位病人进行中医远程会诊。



当天医院院长冼绍祥教授、副院长林丽珠教授,以及来自医院的原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带头人、原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名中医林培政教授,广东省名中医、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带头人、伤寒论教研室主任李赛美教授,学科学术带头人、温病教研室主任吴智兵教授,学科学术带头人、金匮要略教研室主任林昌松教授等齐齐出阵,为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两位患者进行远程望诊和问诊,“度身订制”个性化中药处方。此次远程会诊由医务处关彤处长主持。


会诊开始前,冼绍祥院长表示,医院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一直秉承学经典、用经典、经典回归临床的精神,在临床上常规使用中医经典理论解决诸多疑难杂症。利用多学科远程会诊平台(MDT),能充分发挥医院专家资源优势,实现前方与后方联动,让远在武汉的医疗队员不再孤军作战,让武汉疫区的患者能简便快捷地享受到医院国家级、省级的中医名家们的精准诊治,早日用上最好的中医方法,尽快痊愈康复。



下午3:00会诊开始,借助多学科远程会诊平台(MDT),6位教授与医疗队队长温敏勇、支部书记詹少锋等进行“近距离”面对面无障碍交谈。温队长、詹书记分别介绍患者病情和目前治疗方案,在隔离病区的刘芳玲护士穿上隔离服来到两位患者床前,利用手机视频聊天功能,让专家们与患者顺畅交流,完成望诊、问诊。专家们根据病史、病情介绍以及望诊、问诊采集的资料,按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温病学》《伤寒论》《金匮要略》理论对两位患者进行辩证论治。




第一位患者:

湿热化燥、伤阴入营,病情危重

这位患者是80岁的女性病人,病情危重,在使用无创呼吸机情况下,依然喘促不适,痛苦至极甚至想放弃治疗。该患者10天前因“咳嗽1周”入院,有糖尿病史。入院西医诊断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型糖尿病。目前患者烦躁、疲惫、面色白、喘促、消瘦、皮肤干皱、口干欲饮、便秘、不寐、舌红苔少、脉细弦数。



会诊情况:


吴智兵教授认为其病机为湿热燥化伤阴,兼肺脾气阴不足,病在气分为主,恐伤营分,逆传心包。治疗上建议用杏仁汤合沙参麦冬汤、参苓白术散加减,考虑肺与大肠相表里,适当加通腑气的药物。


林昌松教授认为患者正虚邪实、气阴津亏,建议使用《金匮要略》的麦门冬汤,并加大剂量西洋参大补元气,结合使用增液承气汤,并注意控制血糖,监测酮体,补充能量合剂。


李赛美教授认为患者年龄大、基础病多、病情危重,属《伤寒论》少阴病,水竭土燥,应“留人治病”。用生脉散合桂枝甘草汤,佐小量大黄通腑,生地、熟地同用,大剂量填补真阴,增水行舟、釜底抽薪。少量频服。并调整降糖方案,改胰岛素治疗。


林培政教授认为患者目前湿热化燥、伤阴入营,治则应益气润燥、滋养营阴。方组建议为:西洋参、北芪、生地黄、麦冬、玄参、乌梅、银花、连翘、枳实、厚朴、大黄等。


林丽珠教授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建议使用浙贝母、瓜蒌仁以宣肺通腑,并建议可以考虑青蒿鳖甲汤加减。


冼绍祥教授认为患者目前血压高、心率快,建议要加强控制血压和心率。



第二位患者:

湿热余邪留滞,属恢复期

这位是61岁的男性患者,因“发热伴胸闷10余天”入院,已住院20余天。入院西医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高血压病。经中西结合治疗,目前患者精神可,活动后气促,但气促较前减轻,临床症状逐渐改善,纳可,二便调,但胸部CT吸收缓慢。



会诊情况:


吴智兵教授认为患者舌质偏暗、舌后根腻,考虑经治疗目前恶候皆平,但仍有湿热余邪留滞,湿滯气机,血行不畅,建议使用薛氏生脉汤加行气化湿活血的药物。


林昌松教授认为患者目前处于恢复期,为余邪未清,湿痰夹瘀阻肺,治疗上宜化湿除痰,清肺祛瘀,有利于肺部病变的恢复,防止肺纤维化。建议选用《千金》苇茎汤加浙贝母、猫爪草等。


李赛美教授认为患者舌苔胖大,痰湿重,邪伏膜原,治疗上建议使用小柴胡汤合苇茎汤加活血的桂枝茯苓丸。


林培政教授建议使用千金苇茎汤加赤芍、葶苈子、太子参、五指毛桃等。


林丽珠教授建议加党参以补气,桃仁以活血。



1个多小时的远程会诊很快结束,温敏勇队长、詹少锋书记表示马上使用专家组的遣方用药建议,让患者服上辨证论治精准的中药汤剂,期待患者转危为安,痊愈出院。


据温敏勇介绍,2月3日第一次进行远程中医会诊的两位医务人员的武汉患者早已痊愈出院。截止2月21日,该医疗队负责的2个病区总床位数69张(19日刚新接管1个病区,病床数34张),累计共收治病人 98例,其中危重11例,重症83例,100%使用中医药治疗,其中症状改善(包括乏力、发烧、咳嗽、咽痛、纳差等改善和影像学改善)90例,14例患者已出院,病情好转而转入普通病房观察隔离的18例。


据悉,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国家重点学科专家组顾问包括: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全国著名温病学家彭胜权教授、著名温病学家钟嘉熙教授。组长为:原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带头人、原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林培政教授。副组长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带头人、伤寒论教研室主任李赛美教授。




链接:


一部宏伟的中医学发展史,也是中华民族与传染病不断抗争的历史。早在1800年前疫疾大流行,医圣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这部经典著作至宋代被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瘟疫是传染性强、流行广泛、致病暴戾的一类温病。我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瘟疫流行,古代医家在与瘟疫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创立了以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为基础的温病学理论体系,诞生了《温病学》。从而构建了完整的中医外感病辨证论治体系,包括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治,创制并保留了大量疗效卓著的方药,成为中医学之核心和精髓,是中医人才培养必修课程,在外感病、危重症和疑难病辨治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在海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拥有中医临床基础国家级重点学科。首创经典回归临床教学模式,于35年前创建经典病房,在医教研、人才培养和国际推广方面取得瞩目成绩。由国医大师邓铁涛老教授倡导,2000年成立中医临床经典研究所,集结了海内外一大批中医名家。


2003年SARS爆发,作为当年诊治SARS的定点医院,该院以中医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患者73例,所有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创造了“三个零”的瞩目成绩:患者零死亡、零后遗症,医护人员零感染!受到世界卫生组织高度赞扬。治疗方案就是温病教研室与急诊科共同协作完成的。温病学刘仕昌教授、彭胜权教授、林培政教授、钟嘉熙教授等均是当年“抗非”英雄!


2007年在邓老倡导下,由该院急诊科、伤寒论、温病学教研室共同申报的“寒温并用法防治流感中医药方案研究”获国家科技部批准,成为当年由中医牵头唯一中标项目。李赛美教授、吴智兵教授都是核心成员。


当前“新冠肺炎”肆虐,在没有特效西药前提下,从预防-治疗-康复全过程,充分发挥中医防治疫病优势,贡献中医智慧和中国方案,是所有中医人的担当和使命。中国必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阻击战!




图文/医院办公室



觉得不错,请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