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乐队的夏天」中“专业歌迷”和“超级乐迷”到底在争论什么?

毛毛爱晒太阳 哎呀音乐 2019-07-17


《乐队的夏天》播出到今天已经第7期,有人说这个节目“出圈”了,的确,它做得很不错。面对不同的人群,它在各个角度上都具有一定价值。


对于新一代的,尤其是零零后的听众来说,它可以拓宽视野,在人生的早期,建立起音乐上有别于上一辈人的“新印象”,等到他们全部长大,这种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音乐的未来,而对于音乐人群体来说,它是一个亮相的机会。


最为重要的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专业乐迷”和“超级乐迷”之间的争论。



有人反对前者,有人反对后者,争来争去,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有的人可能会想,这个标准答案到底是什么。恰好,这个问题是这个节目的另一大价值。


讨论一个问题,“语境”很重要,如果双方语境不同,那么这个问题的讨论结果多少会剑走偏锋,例如,数学家在讨论数学问题的时候,他们所使用的,首先是“数学的语言”,好比方程式,而没有深入学习过数学的人,是无法进行这样的讨论的,因为数学是“纯粹的理性”。但音乐不-样,它通常会让人进入到“感性层面”。


简单来说,音乐中的“感性”是因为人的“联觉" ,当人的“联觉"被激活,就会产生各式各样的情感。




好比对于许多90后的人来说,当他们听到周杰伦,中学时代的场景便历历在目,记忆中关于那个部分的所有细节都涌现出来。


高晓松说,音乐是最有粘粘性的,这句话没错。但人和人的联觉是不一样的,我们每个人听到同一段音乐,都会有不同的感觉,有的人会想起某些场景,有的人会想起某些人物,有的人甚至能看到颜色。


的确,“联觉” 的存在,是人类对于音乐的情感反应,但很可惜,在这个层面上面讨论音乐,并不能得出一个有用的结论,因为讨论来讨论去,它背后所暗示的实质,无非就是每个人曾经经历了什么,无非是表达个人情感,情感有千万种,这就导致我们在谈论音乐的时候,实际上在谈论不同的情感而已。



这种情感除了音乐之外,还能被许多事件所激发,好比某种食物,或是一段文字。


可是当人的联觉和情感对应起来的时候,它实际上会局限住我们对于不同音乐的接受度,换句话说,“联觉” 是一种习惯,相对于新的事物,我们更容易在熟悉的事物里感到“安全”。


这种对于熟悉事物的接受度,同样体现在为什么许多人更能接受“流行歌”,因为这些歌,似曾相识,它能满足人们对于音乐中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的“预期”。


当然了,因为音乐而激发出的个人情感,并非不重要,它当然很重要,但它重要的同时,也会让人很难接受新的东西。但恰巧,艺术的价值之一,便是创新。我们如今听到的让我们“习惯”的音乐,在历史的某个节点中,也是因为创新。



有句话叫“理解创作者”的意图,人们通常会从感情上去理解他,但音乐,是有“理性”的。只有理解了这一层“理性”的概念,我们才能明白,同样一种感情有诸 多表达形式,可是他为什么选了这一种?


很多人欣赏一首歌,停留在“是否悦耳”,看到一幅画,停留在“是否好看”的层面上,这没有错,但这些都只是习惯,是人的“浅层感官”


只有先突破这一层,我们才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它的原理,只有先理解了它的原理,我们才能“光明正大”的说自己“理解音乐”,在这之外的,更多只是“个人情感因素”。这两者都没有问题,但更多的人,被个人情感所局限了。


音乐本身自带“理性”和“感性”的双重功能,会很容易混淆我们谈论音乐的语境。




打个比方,一个音乐人写了一段音乐,他拿给别人去听,然后别人说:


我觉得你这个听起来好奇怪啊,我不是很喜欢这个,我也不明白你要干什么”。


更堪忧的是,这个听众可能会因为这种感觉而在心里悄悄地嘀咕:


“这就是音乐人吗?这就是他们做出来的音乐吗?这是什么玩意儿?”


接着,音乐人跟他解释:


“你看啊 ,我这个地方用了一个Upper Structures Voicing,然后在上面弹了一个减七和弦连续小三度上行,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听众:

???????


*“这里说的Upper Structures Voicing是爵士乐当中构建Alt和弦的一种方式, 它的定义就是在三全音上面加三和弦,例如C7和弦,构成音是C、E、G、Bb, 我们拿出它的三全音,也就是三音E和降七音Bb,然后在上面加一个和弦根音.上方大六度的大三和弦,也就是A和弦,构成音AC# E,其中的A和C#分别是C7和弦的十三音和降九音,所以这就构成了一个属十三降九和弦,也有人直接写成C7b9。Upper Structures可以简写成“US”,例如上面这个例子中,构成US的三和弦是VI,所以这个和弦可以直用“US VI"”来表示。UpperStructures Voicing一共有九种,这是其中一种。剩下的八种,每一个都可以构成一个Alt和弦,它们囊括属七和弦上所有的变化音。”


 “连续的减和弦小三度上行,例如我们在Galt和弦上弹一 个B减七和弦,构成音是B、D、F、Ab,这实际上是一个省略了根音G的属七降九和弦。而减七和弦在连续小三度的变化中,和弦音是不会变的,这本身是减七和弦的对称结构。所以无论怎么弹,它们都是属七降九和弦的构成音。而且这些音同样来自于减音阶,在alt和弦,上用减音阶是很常用的做法。”


音乐人和听众之间的鸿沟就这么产生了,“语境” 的不同,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体现。


4分33秒


再比方说,有些音乐人,他们会摒弃掉传统的写作方式,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实验,去寻找新的声音,尝试各式各样的新方法,甚至于《4分33秒》的作者,John Cage根据《易经》当中的卦象,来随机产生音符等等。(当然, 他这是一种尝试,并且极有可能误解了《易经》的概念。)


或者坂本龙一,他用提琴摩擦镲片的边缘,制造出新的音效。而无论他们用什么样的方法,他们实际上都是在做一系列的“音乐试验”,这些试验结果,可能不错,也可能会被丟弃,重要的是,这个探索的过程,是“求新”, 是为了给将来的音乐寻找不同的表达方式。


这个过程,体现的是“ 艺术的价值”,是突破。而一般人听到这样的音乐时,他们会觉得“没有共鸣”,“不好听” ,“不悦耳” 。


首先,艺术家们的实验行为,并不是为了让人产生“共鸣”,其次,“悦耳” 这个概念,是一种习惯。


印度人听到印度音乐,觉得那是“对”的,我们听到印度音乐,觉得那是“滑稽”的。印度人习惯那种音乐,我们不习惯,我们可能更可能习惯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许多能火起来的“民谣”,大多用的是五声音阶。




这个习惯,是一种社会的文化现象,它体现的是一个社会对于艺术的平均认知水准,但它不是音乐的本质,不是艺术的本质。


艺术可以包含当今文化,但它也一定超前于当今文化。艺术的概念比大众的平均认知水准要深远得多。


音乐的功能有很多种,有的音乐是先锋音乐,有的音乐,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觉得“悦耳”,有的音乐是为了衬托别的艺术形式,例如电影配乐,甚至有的音乐可以没有任何意义,它可能只是作曲家为了“好玩” 而已。


我们可以随便选几个和弦,随机连接,做好一个Voice Leading,一样可以。而在这些音乐的背后,有的具有功能性,有的是非功能性。



这些不同的音乐,可能脱胎于历史长河中艺术家对于过往艺术形式的重新表达,例如新乐府对民间戏曲和电子以及爵士乐所作的融合,有的音乐,可能只是纯粹的艺术实验,若不能理解这些逻辑,也就难以进入真正谈论音乐,谈论艺术的“语境”。


 “审美”这个词,实际上是人类意识形态的呈现方式之一,意识形态的改变,会让审美也产生变化。


当人的知识以及意识真正进入到一个更深的层面时,我们在听到一首不符合我们习惯的音乐时,我们不会再简单用“太吵了”,“很奇怪”,“我不喜欢’这样苍白的语言去描述它,


我们可能会有一个更中肯的评价:“我个人不喜欢,但是我完全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


音乐、艺术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片很深很广阔的海洋,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海滩上徘徊而已。要想理解海洋,我们必须去探索,我们必须去探索和学习海洋。这个道理,不仅可以针对听众,同样可以针对音乐人自己。





做音乐,我们要知道我们到底在做什么,我们不能像某些“MP3音乐家”一样,在音乐的本质周围旋转,总用一些模糊的、泛性的语言去解释它,我们要把这个问题微观化,要能够做到精确表达。


大部分的听众,太固执于自己情感上的主观性体验,似乎所有的音乐,一定要落到“个人共鸣”的层面上。


首先,“个人共鸣” 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它不是全部,它只是很小的-部分,在这个“个人共鸣”之外,音乐所能承载的,还有很多,若不能理解这一点,“个人共鸣”仅仅体现一个人的“浅层感官”,若能够理解这一点,它会拓展为“艺术修养”。


巴赫曾经写下《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其中的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非常著名,很多人听到这一首曲子,都会被激发起许多“联觉”上的感官,甚至能联想到湖水、木屋,甚至具体到一只什么样的猫,躺在什么样的地板上,窗外是什么样的阳光。



的确,人们会因此而喜欢上这首曲子。而历史的真相是,巴赫写这些曲子仅仅是因为他的妻子想学琴,所以他写了一本教材。


我们对于曲子本身的情感反应,没有问题。但区别在于,我们在有情感反应的时候,是否能够理解它的原理?大众可能会觉得,他们又不是专业学音乐的,他们怎么能够理解呢?


但是很可惜,理解这世界上的音乐以及任何艺术形式,的确需要一些专 业知识。否则,我们谈论的东西,会稍显狭隘,且无法进入深层的音乐“语境”中去,这是一个很遗憾的事实。


所以有句话说的好,听众需要被教育。我们只有去学习艺术,才能理解艺术。


这么一来,《乐队的夏天》 里,那些“专业乐迷”和“超级乐迷”中的冲突,也就能够说得通了。


-End-


今日拓展阅读




哎呀音乐长期征稿

关注公众号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