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从汉代走来 观马王堆帛书到三国吴简有感

2018-01-05 许兰武 许兰武

从马王堆帛书到三国吴简

谈对汉代文字的粗浅认识


2018年,必定是本人的文化年。文化学习、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将成为本人在2018年的努力方向。2018年1月4日,本人从广州北站坐高铁很快来到了湖南长沙。因为爱好,专门拿出一天半的时间去看一下马王堆汉墓遗址、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陈列和三国吴简牍。


长沙下着淅沥沥的雨,拎着大拉箱、背着背包,直奔马王堆汉墓遗址而去。全然没顾上找来一把伞,所以衣服半湿了,最终还是如愿以偿地看了马王堆汉墓遗址和来到了湖南省博物馆,正赶上博物馆重新开馆不久的日子,所以参观人数不少。


在那里,本人看到了马王堆帛书,真是叹为观止,面积那么小的帛上清晰而优美地呈现出那么精美的书法。当看到《德经》和《道经》时,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一站就是倆小时。



近二十年来,在老家(孔孟故里),尤其是在曲阜汉碑林和汉画像石上,所看到的汉隶最多,也在脑袋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就是所说的碑学,对之有所接触。


在加上在鲁东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看到过一些没有字帖外。对汉代的墨迹几乎看到过。对于汉代人如何书写,写什么样的作品,一直很好奇。但是对于汉代人如何书写,一直很了解。


当看到马王堆帛书中的诸子类的有《老子》甲本、《九主图》、《黄帝书》和《老子》乙本;兵书类有《刑德》时,彻底折服了,都像跪拜在那里。

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帛书精品


最高兴的是,经由在长沙经营书画生意的山东嘉祥老乡(夏长运)的介绍,结识了湖南的著名帛书书法家张志老师。张老师平易近人,在本人的诚心邀请下,幸运地见到了张老师执笔和运笔的真功夫。非常感谢张老师,能给本人多方面的指导。


和实力派书法家张志老师合影


张志老师给本人示范时的作品,一边写一边教执笔和运笔等重要环节,感谢张老师的呵护


汉代人和三国的吴国人,是如何在帛上或简牍上写字的。张老师给了各种可能,其中如何写就灵动性的小字,其执笔方式的可能性,进行了假设和尝试,这一点,对本人书写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在三国吴国简牍前留影,为保护拒绝闪光灯了


今天一大早,本人又来到了中国简牍博物馆,这里重点放置了三国时吴国的简牍,简称马楼三国吴简,是1996年10月在长沙市中心的走马楼建设工地中一口古井中发掘出来的。这批埋藏了1700多年的三国时期孙吴纪年简牍,包括竹简、木简、木牍、封检等,共计14万余枚,超过中国历年出土简牍数量的总和。这是中国上世纪继殷墟甲骨卜辞、敦煌文书之后,在古文献资料方面的又一重大考古成果。


三国吴国简牍


 出土简牍呈灰棕色或黄褐色,长短宽窄各异,字体工整有序,隶中带楷。每片字数多少不等,木牍每枚80至120字,竹简每枚30至40字。


1月5日下午4点多,本人坐上高铁,两个多小时后就到了河南的信阳。没有想到的是,信阳下了几十年不遇的大雪,同时收到了宗亲们的热情招待。因为停电,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烛光晚宴,在别致的氛围里,我们重点沟通了剪纸、奇石、书法和收藏等门类。

1月5日晚,和河南信阳的部分宗亲一起共进烛光晚宴


同时感谢在长沙工作的大学同学杨连高,在简牍博物馆附近小聚


大家还在关注

从鹤格游戏发布会  看宗亲相互帮扶和协同发展

许应裘董事长   捐建的李坚真纪念馆元旦落成

2018年元旦 拜望99岁许氏抗战老兵许正义

感谢赞赏

“许兰武”公众号为天下许氏服务

长按二维码关注“许兰武”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