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柳工“扫地僧”:默默服役45年,开启惊世传奇!

发布君 柳州发布 2023-05-21


编者按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习近平
柳工Z435轮式装载机、“柳钢58壹号”SY1504型蒸汽机车、广西第一辆汽车……漫步在柳州工业博物馆,6000多件工业文物星罗棋布,或为庞然大物,或属玲珑剔透,一件件无不见证着柳州这座西南工业重镇创新创业的历史,无不凝结着一代代能工巧匠的心血与汗水,无不成为蕴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那一抹记忆。
为了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柳州日报》选取了其中30件柳州百年工业发展遗留下的具有代表性的珍贵工业文物,讲述每一件文物背后生动感人的故事,全面阐释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展现柳州不同发展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让工业文物在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中焕发生机和活力。敬请关注。


引言: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2021年4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柳州视察。这一天,是载入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史册的高光时刻!在柳工,习总书记强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都离不开制造业,要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继续下功夫。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要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柳工人的寄语。


谆谆嘱托,饱含着习总书记对制造业企业的重视。


目前,我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更连续10余年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而身处祖国西南边陲工业重镇柳州的柳工,从研发出中国第一台轮式装载机Z435到轮式装载机全球销量第一、从填补中国承担土方机械国际标准制定的空白到“柳工机械”“欧维姆”国际知名品牌响彻全球,耕耘机械制造领域60多年,迄今已拥有全球5大研发基地、13家海外子公司、20个国内外制造基地、300多家经销商、16000名员工,拥有挖掘机械、铲运机械、农业机械等13大类共32种整机产品线,产品远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一带一路”沿线50多个国家,位列全球工程机械15强企业。


白手起家、深耕本土、出海逐梦、中国“智造”……没有什么能停止柳工人自主创新的步伐,因为无论走了多久、多远,他们都不会忘记,为了什么而出发。


陈列在柳州工业博物馆里的轮式装载机Z435 全媒体记者 陆晓艺 摄


01“Z435”:深藏功名“扫地僧”

柳州工业博物馆里,一台明黄色的装载机静静地伏在一隅,身畔倚着4只更换下来的打着“铁补丁”的旧轮胎,像勇士暮年时卸下的铠甲,披满岁月风霜。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Z435轮式装载机。2010年工业博物馆筹建时,需征集一台最早出产的装载机。柳工人多方寻找,终于在徐州一座矿山,发现了这台还在劳作的“老黄牛”。当时已默默服役了45年的它,就像一位身负绝学的“扫地僧”,怀揣着惊人的功与名,斗量着脚下的砂与土。


如果世上真有时光机,兴许就是这台装载机的模样。轻抚着它的车架、铲斗、动臂,仿佛有淡淡的机油气味飘过来了、设备运转时的嗡嗡声响起来了,齿轮在灯光下闪着光泽,一个个穿蓝色工装的身影在忙碌……那些热火朝天的场面,一一穿越时空浮现到眼前。


柳州工业的规模建设始于新中国成立后。至1957年底,柳州工业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标任务,工业发展居广西各城市之首。


1958年,柳州迎来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中央和广西省政府决定,要将柳州建设成为广西的新兴工业城市,确定了建设柳州钢铁厂等工业十大项目,从此开启了柳州“重化工业”的进程。柳州建筑机械制造厂(即后来称为“柳工”的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位居十大项目之一。


不久后,柳州西郊一片叫“龙腾背”的寂寂荒野,被500多个来自上海和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唤醒了生机。第一代柳工人凿井而饮、筑池而浴、推土为墙、编茅作瓦,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响应着厂党委“苦战三年、建厂安家”的创业号召。他们不仅把技术创新的基因植入到柳工的遗传密码里,更把干事创业的激情熔铸入柳州的工业发展进程中。


1960年7月1日,柳工人将试制成功的第一台推土机,取名“移山”,寓意“愚公移山”。移山填海的壮志背后,是对匠心的传承与呵护。那些年,厂里工人追过的“星”有钳工大王、车工大王、钳磨大王、刀具大王和矫正大王等,人称“八大金刚”。曾在孟良崮战役中担任过团政委、在两广纵队担任过司令员的柳工第一任厂长李郁,视技术工人为珍宝。当时整个国家正处于艰苦创业打基础的阶段,物资缺乏,李郁把战友送给他的半边猪肉都分给了技术工人;还远去广东,到曾经战斗过的根据地购买木薯红薯等杂粮,解除工人们口粮缺乏的后顾之忧。


上下同欲者胜。在当时的第一机械工业部支持下,柳工人开始了装载机的研发和制造。


“国家从国外买来样机,同时给国内几家工程机械企业解体仿制。柳工研制出来的Z435最先通过鉴定并投入批量生产。”如今已年过八旬的柳工原副总经理杨冠淼还记得,很多在市场上买不到的配件和设备,都被能工巧匠们用手工一钉一锤制造出来。从那时起,大家便深刻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1966年10月1日,中国第一台Z435轮式装载机在柳工试制成功!


那一天,柳工人把装载机缓缓开过刚建成的柳江大桥,这个神气的“大家伙”,让争相围睹的市民无不感到扬眉吐气。它于1968年10月在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通过鉴定,作为我国首台通过鉴定的装载机,被定为中国工程系列装载机的机型,柳工因此成为了中国ZL系列轮式装载机的发源地。


筚路蓝缕的开拓者们,将生产国产装载机的序幕徐徐拉开。


柳州西郊的简陋厂房见证,“Z435”的第一次发轫,就开启山林,一往无前,从此推陈出新,生生不息,足迹遍布四海;“龙腾背”上的日月星辰记得,“Z435”的第一声轰鸣,就笑傲江湖,吞云吐霓,自此奏响一曲自主创新的长歌,旋律至今高扬。

上下滑动查看


“扫地僧”打补丁的轮胎 全媒体记者 胡康怡 摄


02“899”:蓄势待发听春雷

敢为人先,是柳州工业最鲜明的特质,也一直蕴藏在柳工人的创业豪情中。柳工人从未停止过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的步履,引领着工程机械产业的技术变革和市场风向——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柳工开创了工程机械行业的多个先河:成功消化吸收了从卡特彼勒引进的研发技术,自主开发了全球装载机行业的永久经典产品ZL50C,创造了单一型号装载机全球销售超过15万台的奇迹;1993年,柳工核心企业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工程机械行业和广西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万人空巷抢购“桂柳工A”股票,是多少老柳州人的甜蜜记忆;1995年,柳工与德国ZF集团合资成立传动部件公司,同时,柳工在行业率先建设了覆盖全国的经销商体系,成为同行效仿的榜样。


跨入21世纪,柳工更是蹄疾步稳:完成行业第一次市场化的股权收购,进入压实机领域;重组挖掘机械业务,实现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三大产品整合;在镇江市建设第一个外地新工厂,“东进序曲”一路奏凯……


正如鲲鹏的扶摇总是与风相伴,蓄势待发的柳工人,正等待着一次风雷激荡的召唤,去实现搏击长空的凌云壮志。


2002年3月,祖国大江南北基本建设的春潮涌动。“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迎着雪片般飞来的订单,柳工党委提出:奋战4月份,完成整机899台的生产任务!


899!这是一下子提升近3倍的生产量,全体员工沸腾了,“用超常规思维去对付超常规发展”。公司大门电子屏幕日夜滚动播出全国市场需求信息,催征声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岗”旗帜飘扬;“星级班组”“争先创优”“巾帼岗位能手”等劳动竞赛火热进行;物资采购人员奔赴各地协调保障供应不舍昼夜;小伙子们为了全力投入生产,竟相约剃头,组成“光头军”,又帅又飒……


时隔20年,柳工人还记得,4月30日这天,阳光特别灿烂,公司门口大屏幕一改往日的洋洋洒洒,将柳工人所投入的千方百计、所付出的千辛万苦、已经历的千锤百炼、想表达的千言万语,凝炼成4个大字:我们赢了!


不仅赢在当下,更要赢在未来。就在这一天,柳工人已意识到,创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月产销量最高纪录的“899”,只是召唤自己振翅高飞的那一声春雷、那一阵东风。就在这一年,柳工提出“建设开放的国际化柳工”愿景,升起了驰骋国际市场的理想之帆!


骐骥筋力成,意在万里外。

上下滑动查看


2月22日,工人在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装载机公司装配工厂里忙碌。全媒体记者 黎寒池 摄


03国际化:出海逐梦二十年

2021年5月18日上午11时许,伴着一声悠长的汽笛,柳工的57台装载机、4台平地机,搭乘着首次开行的“柳州-莫斯科”跨境直通中欧班列,驶向俄罗斯。如果说,这只是柳工多年来扬帆出海、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激起的一朵浪花,那么,它同样折射出柳工人心中的星辰大海。


2002年,在国际化的号角声里,柳工的几位开拓者远赴北非了解市场需求。在埃及金字塔旁的工地上,正在大显身手的柳工装载机,让这群柳工人自豪不已。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这个见证过无数人表白心迹的爱情圣地,当地居民向这些来自遥远文明古国的年轻人表达了对中国品牌的厚望。尽管身处万里之外,他们仍感到和祖国紧紧相连。“随着时光流逝,我一天比一天更爱你”,倾诉衷肠的旋律始终萦绕在心间。柳工人勇敢担起了擦亮中国民族工业品牌、铸就大国重器的使命,从真正意义上迈出了柳工国际化的第一步。


此后,在国际化的征程中,柳工人一往无前:吹尽大漠狂沙,立足中东腹地;不畏老牌强手,勇闯欧洲展台;顶着土耳其的高温,解决产品散热难题,诚意满满;穿越埃塞俄比亚的战火,争分夺秒组装设备,勇气十足。在国际化的布局里,柳工人落子无悔:于印度建设柳工第一个海外工厂,这也是中国人在南亚大陆建设的第一个工厂,以“柳工智慧”“柳工速度”,点亮天竺“神灯”;入主波兰锐斯塔,在华沙建成柳工欧洲总部,满足欧盟技术标准的装载机和挖掘机在波兰批量生产,海外并购的探索之旅捷报频传……


20年来,柳工先后在澳大利亚、北美和拉美、印度、欧洲、亚太、中东、南非等国家和地区成立分部、子公司或建厂。从南美的亚马孙河到北美的油气田,从非洲撒哈拉沙漠到北欧的莽莽森林,从太阳升起到太阳落下的广大地区,都有柳工人的身影,都有柳工机器的足迹。


海外市场营销、国外工厂建设与运营、国际并购和整合,构成了中国制造业国际化探索的三部曲。柳工人为它的每一个章节都提供了最生动的样本,每一部都曾遭遇惊心动魄,每一曲都迎来了春暖花开。

上下滑动查看


04“柳工黄”:铁马冰河映春光

南极,被人们称为第七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人类定居的大陆,平均气温为零下25摄氏度。极温之下,普通工程机械的钢板会变脆、液压油会变稠、液压阀会卡死,设备甚至无法启动,寸步难行。可是,在极地“乳白天空”下,却活跃着柳工的装载机、挖掘机和起重机的身影,人称南极“三剑客”,多年来,它们跟随柳工派遣的一批批技术服务专家,加入南极科考队伍,饮马冰河,挑战极限。


冰封何足惧,雪中悍刀行。“三剑客”的底气,源于柳州一个“神奇”的所在——亚热带的城市,竟有一处零下50摄氏度的极温之地,那就是柳工建起的以南极极地气候为原型的试验室:中国极地科考工程机械试验室。在这里,柳工人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工程机械在极低温度、极端环境的各项性能,最终成就了这些历经考验的大国利器。


这样的试验室,只是落成于2015年6月的柳工全球研发中心的“一景”。柳工始终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立足之本,在企业经营的寒冬期,甚至是工程机械行业的冰河期,也坚定地舍弃短平快项目,选择将不多的现金流投入到长线的科技研发中,用技术革命推动未来增长。全球研发中心,即是柳工人穿越冰河、拥抱春天的印记。该中心占地11万平方米,拥有半消声实验室、电子电器试验室、石墨烯改性润滑剂标准研制与示范应用基地等,可容纳1200人同时办公。


从20年前国际化愿景的提出,到现在“全面国际化、全面解决方案、全面智能化”理念的实施,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柳工人用每一步、每一天的努力,无限接近着自己的梦想。


如今,每一个清晨,有成群结队背着包、提着电脑的技术人员匆匆走进研发中心上班;如今,柳工拥有4个国家级创新基地、5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外研发中心、1300多人的研发团队。截至2021年,先后获专利761件,其中发明专利189件,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并两次获得被誉为“工业设计奥斯卡”的红点产品设计大奖;如今,柳工在研发创新、产品升级迭代、营销与服务智能化、智慧管理和智能制造等方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功研制出无人驾驶压路机、新一代绿色纯电动的智能化装载机与挖掘机;如今,从“中国天眼”到港珠澳大桥,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国家级工程建设,再到全球的许多大国工程建设地,处处都闪耀着中国“智造”的“柳工黄”。


2021年11月26日,柳工首届全球客户节现场,三款“无人驾驶设备”在行业内首发亮相,这是柳工在工程机械智能施工机器人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至此,柳工引领行业跨入了无人驾驶新跑道。

上下滑动查看


结语: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和厚望,也是柳州人民的共同心愿。

柳工的奋斗史,正是柳州工业奋斗史的一个缩影,是党领导人民同心同德创造历史的一页篇章。峥嵘岁月里,柳州人开明开放、敢为人先,持之以恒以工业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在工业发展历程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阔步新时代,柳州人创新创业、自强不息,实现了工业跨越式腾飞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豪情向未来,柳州人实业兴市、开放强柳,加快建设现代制造城,打造万亿工业强市,必将奋力闯出一条具有柳州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全媒体记者 胡康怡

编辑/李昕祺 校对/刘慧 审核/彭冰琳

本文为柳州日报社原创作品,未经同意严禁转载

新闻爆料电话:18977221234;推广合作联系方式:19107720288(微信同号)

推荐阅读







明年,广西将实现全覆盖!


柳州这片老城区将更加舒适!详细规划来了


两个黑匣子已找到,事故调查何时会有结论?专家解读→




“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