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次不经意的“公关”,让好莱坞为它树碑立传 | 嘉宾观点

2017-07-19 嘉宾派掌门人 我有嘉宾

这是我有嘉宾发布的第500篇文章

3007字 | 阅读5分钟

编辑摘要


中国制造企业的“国际化”大潮汹涌而来,如今,任何一个曾有出国经历的人不会质疑这一点,漫步于外国各大首都,华为大楼耸立于闹市区,海尔电器能和三一重工广告在商业街的大屏幕上不断滚动。


这种状态类似于日本、韩国企业上个世纪下半叶的追求和实践。然而,目前中国企业与日、朝企业在经济起飞阶段所处的环境、背景又有很大的不同。当时的国际化,主要借助于二战以后欧美经济恢复、发展以及产业转移的契机,这些庞大经济体的强劲需求满足了日韩的野心。许多产业的集中度相对较低,全球竞争格局并没有完全定型。


今天,中国企业面临的局面更加严峻:一些产业不但集中度高,且能力壁垒坚硬——少数巨头占有绝对的技术优势,出现了结构性稳定的格局。更困难的是,那些曾经提供全球化机遇的强大经济体目前正站在全球化的对立面。


如何突破“全球化”的层层壁垒,如何以一个后发企业的身份挑战那些早已经在全球站稳的行业领头羊们,中国企业目前正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如何应对?


在三一集团过去几年的国际化道路上,高级副总裁段大为先生是最重要的掌舵人之一。7月12日的「嘉宾派开放日」中,段大为向中国20余位CEO分享了三一集团在全球发展和布局中的经验与收获。本期文章节选了部分演讲内容,与大家分享。


欢迎所有的嘉宾派帮主们,也非常感谢嘉宾派访学这样一种非常新颖的交流方式,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三一集团是以高端的装备制造业作为核心主业。现在三一旗下有两家上市公司,分别是三一重工和三一国际。我们现在在国内有北京、长沙、上海、沈阳、昆山、乌鲁木齐等六大产业基地,在海外,三一建有印度、美国、德国、巴西等四大研发和制造基地,集团业务已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业绩有100多亿。2012年,我们收购了全球混凝土机械巨头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三一累计销售设备2万余台,出口规模稳居行业第一,出口份额占总营业收入的44%,近五年出口速度居行业第一。


我们经常说三一集团经过了三次创业。“第一次创业”是梁董事长等几位主要的创始人一起下海创业,从零开始,创立了湖南省涟源市焊接材料厂;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后,90年代初,从当年的小山村进入三一的“大本营”湖南,成立三一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第二次创业”;现在我们把三一集团的国际化定义为第三次创业,这体现了三一对于国际化是以重新创业的思想和定位去认识和对待。


救矿难,援核灾,争权益

在合作与斗争中国际化


2010年智利一个铜矿发生了矿难,当时有33名矿工被困在700米以下的矿区里,需要救援。怎么实现救援?就是要用起重机械把救生舱从地面放下去,把矿工装到救生舱里面救上来。当时智利在全球征集同类设备,而且设置了严格的筛选标准,后来根据客户的评价,三一集团的设备在智利使用两年多的时间,安全性可靠性非常好,与竞争品牌相比表现比较抢眼,所以后来这个救援任务就用我们的设备来实施。

 

当时这场救援的是一次国际救援,包括美国的通信辅助,还有日本的医疗救援,但是在装备方面,救援现场唯一的一个亚洲人,就是我们派去的一位售后服务工程师。在后来的上海世博会上,智利总统访问中国的时候还专门向我们表达感谢。好莱坞还以此事为原型拍了一个片子,名字叫《地心营救》。所以这次救援的影响还是比较大。

《地心营救》原型就是三一重工参与的智利矿难救援

 

去年主席在访问智利的时候,说了这样一段话:“中智两国素有守望相助的传统。在2010年那场举世瞩目的智利矿难救援行动中,中国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积极参与,为营救33名矿工做出了贡献。”这里面讲到的中国机械设备制造企业说的就是三一集团。在两国之间的交往中直接点到一个企业,是我们中国工业为国家争得的荣誉。

 

2011年日本发生了一次大地震,这个大地震造成了很多衍生的灾害。福岛的核电站受地震破坏影响,核装置不断升温,如果温度达到一定值,这个核装置就会爆炸,爆炸威力相当于第二个原子弹。情况很危险,怎么解决呢?当时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的向这个反应堆注水,但是日本缺少这种专业的设备。他们最困难的时候用直升飞机不停运水,但是不连续作业很难解决问题,于是他们找了德国普茨迈斯特。

 

前苏联时期,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曾发生人类历史上一次巨大的核灾难,后来就是用了大量普茨迈斯特的混凝土设备不断向这个核电站注入混凝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石棺,把核辐射永久的封存在地下。

 

德国当时跟日本报了很高的价格,从美国给他们空运了两台二手设备,但是问题是,日本这个核电站空间很小,普茨迈斯特的设备到现场之后,发现底盘支架展不开,而且臂的长度也不够,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万般无奈之下,日本人找到了三一。这次核危机处理不好的话,影响非常大,当时我们就决定把设备捐赠给他们。我们的设备到了现场之后将水不间断的注入到核反应堆。正常情况下操作人员要坐在驾驶楼里操作,但是现场核辐射很严重,人距离太近会很危险。我们有一种遥控技术,离开驾驶楼600米以外可以操控这个设备,当时为了帮助他们,我们的技术人员临时攻关,把600米延展到了2000米,让核辐射的影响大大降低,更加方便现场救援。

 

这次危机之后连续几年,日本对中国都很友好,唐家璇外长还专程到访三一,感谢三一在中日外交中做出的贡献。中日友好协会日方代表也曾到三一感谢“救命之恩”。


我们在海外不光是团结和合作,也打过一次官司。当时是2012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签发总统令,以涉嫌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由,中止了三一集团关联公司Ralls在俄勒冈州Butter Creek风电场的四个风电项目。这是自1990年美国前总统布什否决一桩中国收购案以来,美国总统首次直接出面叫停外资收购。

 

三一集团与美国政府的诉讼之路由此开始。9月,三一将美国外国在美(审查)委员会(简称“CFIUS”)告上法庭,起诉理由是被告的行为“违法且未经授权”。CFIUS是负责裁定外资收购美国企业是否影响美国国家安全的多部委组成机构。随后在10月,Ralls向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地方分区法院递交诉状,将奥巴马总统列为被告。这也让奥巴马成为了首位因阻止外资并购被起诉的美国总统。

 

此案亦在当时引发了全球关注和评论,尽管舆论倒向中方,三一集团一审依然于2013年10月9日宣告败诉。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地方法院杰克逊法官将三一集团对奥巴马的所有指控全部驳回。不过,三一集团继续上诉。2014年7月15日,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上诉法院做出判决,三一集团胜诉。


一带一路对中国制造业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关于三一集团国际化,我简单介绍一些思路和策略。首先近几年我们除了在海外发展当地的业务之外,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大项目给我们带来的增长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从我们企业自身来讲,跟“一带一路”战略是非常契合的。

 

我们盘点发现,三一在海外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些国家基础设施不完善,发展潜力大,“一带一路”所推动的设施联通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机会,而且在设施联通的过程中,很多中资企业起到了一个主导作用,这些中资企业过去也是三一的重要客户,现在等于我们在支持它们走出去,在更大的范围内为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相当于把我们在中国的主场优势延展到了“一带一路”沿线上。

 

这里我想谈一个感想,企业的命运是和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现在我们全球排第五。全球第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是美国卡特彼勒,我们回头来看,它的国际化道路就是和美国当年的马歇尔计划紧密结合的。在马歇尔计划推出之前,卡特彼勒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它的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本土,在马歇尔计划推出的第二年,它就在英国设立了第一家海外工厂,从那个时候开始到现在,又有几十年的时间,让它成就了今天的全球化产业。

 

所以作为中国来讲,作为我们这个行业来讲,作为三一来讲,要想成为数一数二的世界领先企业,未来重大的计划就是要抓住“一带一路”这个机会。全球化的制造是我们的一个发展方向。


另外,我们有一个策略叫双聚。一个是聚焦到重点的区域,再一个就是聚焦到重点的产品。我们要发挥自身优势,把最好的产品拿到国际市场上。

 

第三就是要本土化。首先,产品的本土化非常重要。本地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需要一个过程。早年在三一开始国际化的时候,80%-90%的员工都是我们从中国本地派出去的。现在三一有30000多名员工,其中有5000多名员工都在中国以外工作。在这5000多名员工中,大概有90%以上都是本地化的外籍员工。在不到20人的副总裁以上核心高管团队里,大概有3-4位是外籍人士。去年加入公司的一个副总裁,曾是突尼斯驻中国的外交大使。这位大使是新中国建国以后第一位辞去大使职务加入中国企业的驻华大使。

 

第四是海外的并购和合作。三一集团并购普茨迈斯特后,经营业绩稳步提升,16年来首次获评德国最佳雇主。三一还与帕尔菲戈成立合资公司,4年来发展迅猛,2015年利润达到了行业第一。并购普茨迈斯特的良好示范效应引起了欧洲等知名企业的高度关注,林德液压、艾乐凯盛等强烈要求三一能够收购。


* 版权声明:本文系我有嘉宾原创,转载请务必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举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