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记者 创业者 亿万富豪 牛文文的三个片段 | 我有嘉宾

2017-08-10 我有嘉宾 我有嘉宾

这是我有嘉宾发布的第518篇文章

3815字 | 阅读6分钟

2012年,牛文文跟吴晓波打了一个赌。吴晓波认为,未来5年,中国不可能再出现如BAT这样量级的企业了。牛文文认为能,但具体是谁,他也不知道。于是,他以寻找「黑马」为主题创办了一系列项目,希望找到下一个马云。


5年过去了,黑马果然没有出现,牛文文却在寻找过程中,把自己送到了深交所。




一、记者


中国的媒体人一直在一个很特别的环境里成长着,但是,就如同沙漠里依然可以开出天宝花、苁蓉、曼陀罗一样,最早的一批中国记者现在已成为传奇,比如王克勤、比如胡舒立、比如牛文文。


若以记者属性为角度,跟王克勤与胡舒立相比,牛文文的角色一直都是正能量的传递者。


1991年,应届生牛文文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中共中央党校获经济学硕士的教育背景,根正苗红的加入了当时中国唯一的一份经济媒体《经济日报》。


毫无疑问,他是那个时代最棒的经济记者,在这家报社工作的5年中,他获得了三次中国新闻奖。


1999年,33岁的记者牛文文调任《经济日报》下属的《中国企业家》杂志担任主编。这份杂志当时并非籍籍无名,前任主编刘东华用3年的时间将这本杂志打造成了中国最新锐的媒体,有「中国的《财富》杂志」之称。「研究失败」系列报道独树一帜。


牛文文出任主编之后,《中国企业家》陆续以封面报道或特别策划的形式关注了企业交接班、企业转型等一系列那个时代最具特色话题,典型稿件如《国企进入换班高峰?》、《乡企四少:子承父业的诱惑》、《元老难题》、《方正:领先的脆弱》等。


在那个世纪之交,中国商业、财经媒体界兴起某种不曾明言、但心照不宣的「扒粪运动」,胡舒立主导的《财经》以《基金黑幕》等揭黑稿件为旗帜,跟风者更是不绝于眼,只是多数并没有《基金黑幕》做得那么扎实准确。一时之间,商业丑闻报道成为市场最火的卖点,顾不上其中掺杂不少听风是雨、甚至与事实全然相违的成分。


牛文文没有跟风。


「中国是一个缺乏企业家文化、缺乏商业文化的国家,也是缺乏连续商业史的国家,」他说,「中国财经媒体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成熟、系统、连续的商业观和财经观,勇于评判、揭黑幕,疏于思考、学习……你要真实地了解一个企业家,起码要让他谈,我不赞成只凭报表判断企业。即便你发现一个人触犯了法律,你还需要他的口供。所以一定要见到面,要有原始的‘证词’。」


对内,《中国企业家》编辑部在培训记者时,要求他们采用「平心静气的讲述方式」,既要有对人性的关怀,亦要加强商业分析工具的使用,而前提是,不对企业施以道德或法律上的审判,不能刻意站在企业的对立面去「炒作」一些负面话题,优秀的商业报道必是冷静务实、切中肯綮的。


二、创业者


多年前,牛文文从《中国企业家》离职创业,一位江湖大佬对他说:只要把在《中国企业家》中做的事再做一遍,借助更为灵活的机制,就可以做出一本比《中国企业家》更有影响力的杂志。这可能的确是事实,但问题在于,牛文文认为复制自己曾经的辉煌,只是证明了曾经的辉煌和自己关系很大,其它,毫无意义。按照老牛的说法:人,不能和历史打仗。


他要做一本和《中国企业家》完全不同的杂志,所谓完全不同,就是报道的对象完全不同。牛文文认为,很多商业经管杂志其实就是商业经管版的“追星一族”——它们以报道大公司为乐,一如很多娱乐杂志喜欢报道大明星的故事。追星谈不上好坏,只是和自己有多少本钱有关。一本初创的杂志很难追星,于是牛文文选择的方向是:星探。


当时正是中国经济严冬,不少创业者在寒风里瑟瑟发抖。牛文文瞄准了营收规模在5000 万~50 亿元之间的企业。当时的他也有过迷茫,面对盈利模式的质疑甚至答不上话,2009年,牛文文曾琢磨着要不要围绕出版发展,寻找新的刊号,出版新的杂志,甚至把《创业家》改成半月刊或者周刊。效果并不理想。创办《创业家》两年时,牛文文还是感觉自己「没有找到北」。但他知道传统纸媒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蒙眼狂奔,不断试错,「实话实说,纸媒已经死了。如果不承认死,就没法想到生」。


2013年,传统媒体正经历着自己的炼狱。《新闻晚报》停刊、《好运MONEY+》停刊、《钱经》杂志停刊、《家用电脑与游戏》停刊.....亚马逊收购《华盛顿邮报》,就连陈光标都敢宣称要去美国收购《纽约时报》。


慌的不仅仅是纸媒。当时,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也感受到了危机,「过去百度、阿里、腾讯三大公司创始人都是我的朋友,但现在他们都开了教育频道」。前有猛虎BAT,后有追兵新入局。


不过,牛文文对这种恐惧已能够淡然处之,他说,「在这个巨变的时代,人人都逃脱不了柯达、微软、诺基亚甚至苹果的命运,都会感觉到恐惧,感到恐惧承认恐惧,才能拥抱变革免于恐惧」。


牛文文拥抱恐惧的姿势就是加速前进。自2008年创业开始,踩着时间的鼓点,牛文文保持着平均一年上线一个新业务的节奏。


回忆起来,牛文文的黑马商圈的灵感来自于杂志最初开设的「黑马」栏目,栏目每期介绍十位小企业家,很多VC机构批量购买,「也许这是一个机会?」接下来的几年里,牛文文把黑马栏目拓展成了黑马榜,之后黑马营、黑马大赛、i黑马网、黑马资本一步步连成了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


三、富豪


可能曾经的创业者牛文文也没有想到,他的股票竟然如此抢手。


8月10日,创业黑马(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创业服务领域的上市公司。创业黑马此次共发行新股170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1.82亿元。


创业黑马的股票首日以12.9元开盘,涨幅很快达到44%,开盘半小时即被深交所临时停牌,收盘报15.48元,涨幅为44%,市值达到10.53亿元。


创业黑马发布的招股书显示,其前身是北京创业创媒公司,2011年由牛文文、北京原投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上海盛大网络分别出资66.34万元、11.70万元、38.96万元共117万元设立。


公开发行后,牛文文个人持股31.4%,仍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另外三个大股东蓝创文化持股14.92%,达晨创丰持股10.23%,创业嘉乐持股6.14%。由于牛文文持有蓝创文化和创业嘉乐的股份,牛文文直接和间接持有的创业黑马股份合计超过40%。


至此,牛文文的个人财富已经超过4亿元。


「在中国,把企业做成百年老店是创业者最普遍的心态,做自己企业的‘国王’也是众多创业者的梦想。在IPO时代,这种‘国王’梦想会因上市而强化。但是,在并购时代,这种心理路径面临重大调整。说白了,你能否接受在IPO之前,将公司整体卖给大公司,自己带着大笔现金退出,重新再创业或转型做投资人,或干脆退休享受生活。」


2013年,牛文文曾给《创业家》杂志写过一篇文章。他在这篇文章中讲述了企业家在IPO之前「国王」与「富豪」的心态,今天牛文文自己的公司IPO了,他并没有选择退出。


10日,在新股发行当天,曾经与牛文文打赌的吴晓波为他撰文,一半是祝贺,一半是哀悼。「文文的创业黑马要在深交所上市。而他的很多朋友,有的还在坚守,有的已经退隐,有的在当公关VP,还有的创办了自己的自媒体。其实,一个时代结束了。去中心及去精英化的中国财经媒体市场,已经变得越来越乏味,“看门狗”及报时人的集体失踪,将让这个以理性和独立性为标榜的舆论领域几乎失去存在的意义。


就如同我有时候会问自己的那样,我不知道文文是否喜欢现在的自己。我们被时代改变的部分,一定大于我们改变时代的那一部分,这很难说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我们注定无法成为的那个人,也许,真的是一个应该被抛弃的幻觉。」


所以,历经5年,想做伯乐的牛文文没有找到真正的千里马,于是他选择自己去当这匹千里马了吗?我们来看看围观者怎么说。


深圳触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始人龚文祥:

新媒体创业家黑马营今天上市,学习一个新媒体的数据与业务结构:1、公司定位:是一家聚焦于创业企业服务商,具体业务主要为创业培训、创业公司公关、创业社群等。2、2016年度,创业黑马营业收入1.84亿元,净利润分别4261.14万元。3、2016年来自创业辅导及培训服务营收为1亿元,占比为55%,来自公关服务营收7000万元,占比38.46%。还是线下社群与培训的收入高。

 

嘉宾传媒创始人吴婷:

「我们被时代改变的部分,一定大于我们改变时代的那一部分,这很难说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晓波老师时刻在给自己敲警钟啊……创业黑马IPO,从此这条路已经打开,同时意味着赛道开始拥挤——跑得快、另辟蹊径、有工具者,可领先到达。这个过程会有必然的损耗和可见的牺牲。这个过程充满了晓波老师说的辩证博弈。祝贺牛文文老师,不仅是顺时代者昌,更是有远见者为王。

 

新浪财经专栏作家向小田:

牛文文老师的创业黑马(300688.SZ)上市了,谈几点看法:

1、这是媒体人做的一家上市公司,但主营业务却不是内容创业,而是培训。再一次证明,内容创业本身是伪命题。

2、内容创业变现的手段目前来看最好的还是培训、社群、营销。

3、转型要坚决。创业黑马干的活都是苦活累活,媒体本身是无冕之王属于精英阶层的,跟黑马现在干的群众路线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

4、创业黑马的上市极大地激励了罗辑思维和吴晓波频道,后两者肯定会加快IPO的步伐。


凯叔讲故事创始人王凯:

媒体人创业其实少有成功,惯性太大,陈旧的价值网很难从内部打破。老牛用一只牛角顶破了自己多年来织就的茧壳,破茧重生。

 

易凯资本创始人王冉:

我最期待的有一天老牛不用为上市公司业绩当老牛了,踏踏实实写一本关于浮华年代中国创业生态的书。没有人比他更了解中国创业者们各自精彩又各自伤痛的故事了。当然,姓「牛」的做「马」,又把「马」做得很「牛」,他本人也是个故事。

 

达晨创投董事总经理高洪庆:

这是我们达晨今年收获的第14家IPO企业。达晨是管理层之外的最大股东,也创造了从投资到IPO的最快纪录,对于今天的很多人来说,创业及扶持、投资创业者,也许是最具有道德和商业意义的存在方式了。八年磨一剑,今朝终化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