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前法官程屹:法院仍然是法学毕业生首份工作的最佳选择。

2016-03-22 法官那些事

作者: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前法官 程屹

投稿方式:faguannaxieshi@sina.com

小编微信:yourhonor520 


法科学生毕业后,第一份工作选择什么好?对于多数人来说,第一选择肯定是跟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法院、检察院、律所,还是公司法务?


在法官辞职成为风潮的的当下,活多、钱少、工作累,经常加班不说,还要面对当事人的指责。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有人告诉你,法院是法学毕业生首份工作的最佳选择,你会相信吗?


今天【法官那些事】(ID:faguannaxieshi)推荐一篇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前法官程屹辞职后的感想。在文中,程屹谈到了为什么从法院辞职,以及为什么法院是法学毕业生首份工作的最佳选择。相信对很多即将毕业的学子以及有辞职想法的法官们有所帮助。


(【法官那些事】公众号欢迎各位法官来稿,聊一聊职业生涯中的探索、困惑和选择)


▼ ▽ ▼ ▽


程屹,2001年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研究生毕业,2001年至2014年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工作,连续十年嘉奖,两次三等功。审理过众多知名案件,如南航被诉机票超售案件、王洛宾传记作家被起诉侵犯名誉权、华谊兄弟的选秀明星起诉被雪藏的经纪合同纠纷案、娄师白遗产继承案、首例淘宝店分割纠纷、女演员白静及丈夫周成海死亡事件后白静母亲起诉新浪微博博主巨春雷爆料侵犯白静名誉权、方舟子因《法治周末》报道“方舟子涉嫌抄袭总调查”起诉的系列侵犯名誉权、肖像权案件。




我的辞职虽然不乏工作压力大、不能专审判等原因,但我对自己的前东家充满感激,甚至于这种感情在辞职后的一年时间里与日俱增。法院的问题是所有公权力机关都面临的问题,它的成长在现实条件下,比我们自身的成长要难得多。如果谁以为当了法官就可以实现了法治梦想,当然要失望。不过,法院仍然是法学毕业生首份工作的最佳选择。


法律教育在中国的时间不长,而且学校教育和法律实践有很大差距。我是扩招前的名校民商法专业的研究生,可我看不懂很多论文,更看不出他想要解决什么问题。但到了法院,所有的理论都因为真实的案例鲜活起来,我也终于能看得懂哪些论文是在解决问题,哪些论文只是在卖弄理论。看似鸡毛蒜皮的案件,其解决反倒要依赖于很多最新的法律理论。每个月开50个庭,写30个判决,案由包括民事主体、物权、合同、侵权所有类型,交易领域各行各业,各种风险漏洞都在诉讼中展露无遗,管你是知名律所、著名央企,哪怕合同成册,都可能出现问题。这些阅历法院让法学菜鸟的专业能力迅速提升。


在法院一定会交到一生的朋友。我在法院民口,经历了派出法庭和民一庭两个庭。派出法庭同事十几个人,大家完全像一家人,很多案件审理是统筹安排大家一起行动,顺利的话大吃一通庆祝,发生意外就一起解决。民一庭在2008年劳动纠纷案暴涨时曾一度多达70多人,但同事关系仍然很好,大家同甘共苦,同舟共济,为了根本不可能完成的结案指标,每天几乎12个小时都在一起。共事带来的彼此了解和价值认同,是真正的友谊基础。工作之余,我们讨论社会现象,分享好书,一起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彼此配合,取长补短。辞职两年,感觉还是和以前的同事价值观最一致。


在法院接触到的当事人数量巨大,法院自身又有严格的层级体系,年轻人的社交能力不得不迅速提升。每个月50个案件就意味着要接触至少100个当事人,对领导怎么说话,和要配合的其他业务部门怎么交往,上学时根本没有人教给我们,但到了法院,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好就可能捅出漏子。观察前辈、认真反思总结自己的错误这类事,几乎每天都要进行。辞职之后,我真是觉得碰到的任何人都没有法院时的那种压力。有很多人问我,会不会有落差,以前在法院你们是甲方别人都尊重你们,现在是服务者了。天地良心,我们在法院感觉不到什么尊重,每天被人挑三拣四,动辄就要听“你收了人家钱”、“你是不是为人民服务”还无法辩白。临走前我办结了方舟子起诉的侵犯名誉权三个案子,网上谩骂不计其数。当时领导安慰不要放在心上,其实我完全没事。要知道,比起对待那些在法院门口拉条幅、堵门、打滚的情况、和被人把传票撕碎扔到脸上、指着鼻子诅咒祖宗八代、给因妨碍民事诉讼秩序受拘留处罚的当事人接尿(看守所没有尿检坚决不收看),网上那些东西基本等于没有发生。




法院解决户口,这无疑是毕业生最大的福利,可能很多已有积累的人不计较户口了,但对于靠学习一路走过来的普通家庭孩子,拥有北上广这样大城市的户口实在是会为今后生活提供很多方便。我辞职时拿着自己在上家积累的厚厚的档案材料到下家的社保专户办理移转,不由感慨之前的个人生活实在是很简单明了。从落集体户、迁出集体户、计生手续、限号下买车买房、进入社保体系等等,与遭遇尽政策和其执行者刁难的落难网友相比,我实在是太清爽了,毕业之后几乎没为自己的个人事件浪费过一秒时间,节省下来的时间全都去工作了。


法院很重视论文比赛,许多人不以为然,我则觉得相反。写好一篇论文既要有理论功底,还要用体制能够接受的表达方法,我们在学校时没有被教过怎么写论文,到法院后领导重视,总会提供很多帮助。看上去这个任务对审判没有帮助,但是思考、表达、解决严肃的法律问题本身,就在提升个人的业能力。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都是要写要说,用写判决的方法写诉讼方案、商业规划、分析纠纷实质是没有帮助的,要用客户能够接受也听得懂的方法。这种能力只靠审判工作经验是不够的,写作论文倒是有很大作用。


从学校到学校的经历,让大部分人不只对法律理论一知半解,对体制、国情、社会结构、人性都完全陌生。但诉讼要解决具体问题,用抽象的理论、大而化之的动之以情一般起不到什么作用,必须要有法,有理,有情,还要能落地。这就极大增加了法官对社会的了解。不能本土化的法律知识是苍白的,也为很多学者诟病。法院工作恰恰能体会到什么是我们国家需要的、适合的规则。


我在法院14年,感觉我们院人际关系挺简单的,大家大都是埋头工作。我一直被说过于特立独行总和领导打架,过于淡漠体制内晋升,只管做自己的喜欢的事,但我也没觉得受到什么压制和干扰,领导对我也不错。我坚持己见对很多案件作出了令人惊异而叫好的判决,临走前收到过四十多面锦旗,还有当事人结案多年还逢年过节送点心到法庭。如果你喜欢的工作就是学习好法律,为当事人解决困难,能否升职确实就不重要了。


鸟儿翅膀硬了就一定会飞。法院对于培养法律职场新人是很好的场所,但不代表它永远都那么好,一旦你需要看到更大的世界它就不适合了。它的职能定位决定了服从是更重要的品质,它内部的机构设置必须服从于更大的目标,被限定其中的人员很难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岗位调整,案件取决于当事人诉讼,法官不总能看到最新的商业实践,更别提参与其中。我在法院时看到新类型、新领域的案件就会特别兴奋,可是这往往要等一年才能看到一两件,剩下的案件则是已经闭着眼都知道当事人要说什么的琐事。


辞职之后,世界的丰富和严峻会迅速出现,之前法院的积累正好为面对、思考那些问题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和思路。而法院经历让对金钱感觉相对简单、对疲劳承受能力更强的法官们也可以更加从容。与其说是法院环境太差让众法官才辞职,不如说外面的世界太好让人按捺不住,是时候到外面看看了。


在目前的体制下进行法治,绝不是宣传一些口号或者抽象的理论。法院因此就更像一个学校,它培养出了一批批熟悉法律理论,也了解体制、对民众的智识又有充分认识的成熟的法律职业人员。辞职法官从离开法院之后,建设法治的道路才刚刚开始。


分享也是一种美德

长按二维码2.67秒,即可关注法官那些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