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防控压力到底有多大?“方舱医院”怎么回事?有特效药吗?“拐点”何时出现?——白岩松专访王辰院士

专注健康资讯 专注健康资讯 2020-02-22



“武汉防疫形势严峻……破题的关键在于将已经诊断的病例收治到医院中,进行集中收治和隔离,避免与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的接触。”


“要想战胜疫情,有两条工作主线。一是防控和医疗,二是科学研究。”


“现在的问题是,疫情的底数并不清楚,判断根据是不足的。如果不加以有效的管控,这个“拐点”无法预测。”


2月5日,在阻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关键时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这位非典时期曾担任北京医疗专家组组长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接受了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主持人白岩松的专访,就「方舱医院」、疫情形势、病例的临床诊断、特效药的有无等当下焦点问题做出了理性、客观的回应。

目前防疫形势

1

武汉的防疫压力巨大,您2月1号就到了武汉,您看到的情况是怎样的?

王辰:可以说是形势严峻,大批的患者未能及时收治到医院中,这使疫情防控受到很大压力。而这批患者在社会上的流动、在家里居住,会造成社会和家庭进一步的感染,这是加剧疫情的最重要的因素。

2

一方面,市民响应号召留在家中不外出;另一方面,这又会增加家庭感染的风险。怎么看这个矛盾?

王辰:关键在于将已经诊断的病例收治到医院中,进行集中收治和隔离,避免与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的接触。而在已经感染的患者中,轻症患者的移动性更大,在社会上造成传染的问题更突出。目前对于这类患者的收治不够,有限的床位主要用于收治危重症和重症患者,大量的轻症患者未被收治的现象是存在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方舱医院”不是“至善之策”,却是可取之策、现实之策。

3

为什么提出“方舱医院”的概念?能多大程度解决现在面临的挑战?

王辰:我们要想办法扩充收治容量,前期采用了建设定点医院的办法,但是容量十分有限。事实上,如果我们借用一些大型场所(会展中心、体育馆等)收治病人,迅速扩充床位尽管医疗条件不完善,但容量很大,就可以很快解决大量床位不足的问题。由于大量的轻症病人不宜在社会继续流动以避免造成更多的传染,而方舱医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收治这些病人,让他们得到医治的同时还能做到隔离,是很关键的举措。

4

方舱医院本来是一个野战医院方面的概念,这次用这个名字是否有新的理念在里面?

王辰:方舱医院的医疗条件并不是十分完备的,主要对轻症患者主要进行简单的诊疗和照顾,一旦发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可以随时送到医疗条件更好的医院及时得到救治,形成一个有序的层级。用最小的社会资源,最简单的场所的改动,能够最快地达到扩大收治容量的目的。不是目前解决问题的至善之法,但是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目前最重要的是执行的问题,现在看来执行得很快。

5

众对方舱医院的安全性表示担忧,如何看待这些担忧?

王辰:这些担心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轻症患者是可以自理的。从病症的角度看,轻症患者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他们需要得到强度并不大的治疗,二是他们需要和社会及家庭隔离开,而方舱医院刚好是“对症下药”。在我看来,大家之间相互理解,这些担忧就可以解决。大家现在是共克时艰,都需要相互理解,共同努力。

6

如何做到确诊“快而准确”?如何避免疑似病例进入方舱医院?

王辰:我们的标准是核酸检测为阳性的患者才可以进入,而且高龄患者、有基础合并症的且有加重可能的病患不会被收入,可以说是轻症患者的“社区”。这不是“至善之策”,却是可取之策、现实之策。

7

目前是否有了更为成熟的快速准确的检测方式?

王辰:检测方式还主要是对病毒核酸的检测,虽然不同企业不同检测试剂的精准度参差不齐,但总体上检测能力在提升。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患病的人都能够检测出核酸呈阳性,而且核酸对于真实病例的检测率不过30%至50%。我建议,在武汉这样疫情较重的地区,有流行病学史、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应该可以列为临床诊断病例。

8

如此大密度的患者出现在方舱医院中,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会否增加?

王辰:对医护人员还好,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和在病房以及ICU中是一样的,都是在一个共同的污染的环境中,防护条件是一样的。由于这些轻症患者都是核酸检测呈阳性,属于同一种病毒,因此不存在交叉感染的问题。

9

在疫情没有迅速加剧的情况下,方舱医院的万张床位能否满足需求?

王辰:目前确切的人数统计还不完全,我们希望方舱医院可以容得下。但是如果社区交叉感染问题不解决的话,确诊人数还会进一步上升。因此,现在最重要的是实现方舱医院的初衷,即“应收尽收”,将社会上的传染源收治到医院中,减低社区和家庭的传播,进而降低整体的患病人数,这需要得到民众的认同,特别是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10

目前,我们是否朝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方向前行了?

王辰:方舱医院正在进行“应收尽收”的努力,同时还应该提高核酸检测的能力和容量。目前,核酸检测的数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需要看到,目前增加的病例数并不是实际增加的病例数,而是核酸检测出的确诊病例数,并非所有被吸纳的数字都是被检测出来的。因此,报道的新增病例数是新增的确诊病例数,很可能还有存量,必须实事求是地看待这个问题。

11

目前对于疑似病例是否也找到了有效的办法?

王辰:从制度设计上看,疑似病例要求当天隔离。我们希望疑似病例中,没有接受核酸检测的患者尽快接受检测。而疑似病人现在又分出一类,即“临床诊断病例”,也就是在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上和确诊病例高度吻合。


对症下药,科学应对,“拐点”暂时无法预测

12

特效药何时出来?是否已经有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王辰:要想战胜疫情,有两条工作主线。一是防控和医疗,二是科学研究。面对这个新发的呼吸道传染病,必须认识它的规律对症下药,科学应对。根据前期的结果,大家对瑞德西韦抱有比较大的希望,其他药物包括中药,我们都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观察来确定其疗效。特别提醒大家的是,个例的药品有效与否不是科学结论,一定要进行临床实验。

13

何时会出现所谓的“拐点”?

王辰:现在的问题是,疫情的底数并不清楚,判断根据是不足的。此外,现在社区和社会上未能进行隔离的病人,在家庭和社会的传播威胁性还是很大的。如果不加以有效的管控,这个“拐点”无法预测。此外,病毒还有可能不断变异。我们知道,新型冠状病毒是新加在人体上的,它还有不断变异的可能,具体体现在传播性和致病性上,这也无法预期。此外,人员流动、天气变暖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完整访谈视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