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棕榈丨常见的神奇植物丨身边的寄主植物(7)

白熊老师 白熊老师
2024-09-05

托哥们的福,今年一月我有幸饲养和记录了一条翠袖锯眼蝶幼虫(产地:广东河源)。


可能是上海冬季温度的原因,现在幼虫尚未化蛹,详细记录待养成后补上。


作为南方蝶种,它在上海并没有稳定的种群分布,偶尔看见别人的成虫记录,可能是放飞逃逸个体,这是去年上海地区成虫的记录:在上海的蝴蝶|翠袖锯眼蝶


今天的主角并不是翠袖锯眼蝶,而是它的寄主植物: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


棕榈树属常绿乔木,四季常青,因为树形高大树干挺直落叶少,在上海地区被广泛作为景观植物栽种。我对周边的景观植物进行了观察,大大小小棕榈树的数量是真不少。


栽种于各大小区内、庭院、公园、花坛。

小区

道路旁

花坛

棕榈树是常见的,常见到几乎所有老人小孩都能叫出它的名字。


但就是因为太常见了,人们往往忽略了棕榈特殊的生存技能及生物学特性!


得益于记录这只翠袖的幼虫,在给它更换“食物”的两个月内,我对棕榈树也进行了观察。


 本期就让我们来细数一下棕榈的神奇之处!


01

极强的生命力

同样是南方引入的景观植物,上海地区的苏铁在冬季都要包裹上“大衣”御寒,而棕榈基本都是光杆裸露,可见其耐寒能力之强。

同一条街上,裸露的棕榈和包裹的铁树形成鲜明的对比,明显苏铁的御寒能力要略逊一筹。



我兜兜转转几十处(上海地区),没有观察到过棕榈叶片被啃食的痕迹,可见其抗虫害能力之强。


在观察的两个月内,我几乎没有找到棕榈树有枯死的迹象,甚至连黄叶也很少,最多也是这样底部残败,但顶部还是郁郁葱葱。


我开始好奇棕榈树的栽种成活率,查询了一些资料显示,棕榈树在移栽或者培养时不需要特殊的技术和手段,就可以保证其成活率。好家伙!



一些地方数据显示:用于道路建设的棕榈树成活率在80%-100%之间。棕榈树对土壤要求不高,抗性较强,可以被用于修复矿渣废弃地,参考文献“方晰,田大伦,康文星湘潭锰矿矿渣废弃地植被修复盆栽试验”其中提到说在不同矿渣废弃地土壤中种植棕榈树的成活率达100%。


可见其超强的生命力!



02

有趣的扇形叶

我们不能因为常见,而忽略了其叶片的神奇之处。


首先要说的是其极其坚韧特性:幼龄的翠袖锯眼蝶取食量很少,我每次只取一小截。倘若我直接用手摘取叶片,需要用指甲等硬物加以切割,难度极大,几次徒手摘取对它而言都是无力的攻击,它仿佛告诉我:“仅允许我纵向撕开,但决不允许我横向撕开。”。如果近期有小伙伴对生活有所厌倦,可以去体验尝试下横向手撕棕榈叶的乐趣。



也是得益于它的韧性,棕榈叶编手工也被广泛应用。


可以是凤凰↓


可以是蚂蚱↓


可以是玫瑰花,以下图片来自某宝,可以买材料,也可以直接买成品↓

但...如果...我是说如果,你现在还有幸有女朋友,我会告诉你,不管广告如何诱人,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叶片另一特性是掌状列深,这种结构的连结可以做到密不透风:编织蒲扇的原理是对它这一特性最好的诠释。


以下图片来自某宝,蒲扇属于就地取材简单加工,确实物美价廉。


回忆起我们小时候的夏天,没有空调,没有网络,一席凉席、半个西瓜、一只鸣虫、再配上这样一把蒲扇,然后...

手指戳蒲扇这样简单的乐趣可以直接把夏天的气息拉满的同时,暑气全消。



白熊的脑洞

在持续2个月的观察后,我产生了一些无用的思考:“棕榈树叶的超大扇形叶是如何成型的?


是一个“小扇子”慢慢长成“大扇子”么?,但即使是棕榈树苗我也没有印象有见到过小扇子啊?这是为什么呢?


我仔细观察了新叶和老叶的对比,新叶犹如折起的折扇一般藏匿于树干顶部,待叶柄缓缓伸出后展开叶片。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没有见到过“小扇子”,这些扇形叶片在树干发育时就已完成“长个”的任务,只是以折叠的方式藏匿于树干内。

(棕榈树都太高了,没有拍到很好的图,第二期补上)大概是上图这个样子。


正当我觉得已经了解了真相时,我看到了棕榈的幼苗,并没有扇形的叶面,粗看是几片单叶,这些单叶也呈现折扇的列深,一直延伸到叶柄处。

注意上图这棵幼苗,他的叶片并不是个扇形,只是以扇形的方式打开,由于叶片稀疏,一个叶柄上也只有3-4簇


我开始怀疑扇形叶片的形成方式,事实上越大的叶片其“分叶”也越多,是不是存在一分二分三分四的形成方式?


虽然横向很难撕开,但纵向不需要过多外力,即可自然分裂。


叶稍的分叉也说明了这点。

有没有一种可能性是:一开始是一簇,然后慢慢分裂,越来越多,形成“大扇子”


我带了一株最小的苗苗回家,插入水缸中。没错,每个叶柄上仅有一片带有纵深的叶子。


即使是苗,也能看到他是以“折扇”这种方式长叶。只不过这里折扇,折的只是一簇叶片。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已经了解这种植物了?



我们对一种植物的了解深度应该不止如此。


借用今天看到的一段话:“我们所说的认识一种植物,并不仅仅是这种植物在不同语言中的名称,只有细心观察这种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及生活习性才能做到真正了解,例如这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味道,颜色,和其他生物有什么互动等等。”—城荒蝈蝈


我来随便列几个问题,看看大家能不能替我回答。


棕榈树干那么细长,为什么可以长得那么高?结构有什么特殊之处?这些特殊结构能不能在我们的建筑中应用?

上图为公园内高大的棕榈,(参照物为1.5m的行人)可推算它的高度。而下图却是它的树干粗细(参照物为我的镜头盖)。树干粗细和树的高度完全不成比例!!

拍的是绝对是同一棵棕榈,不信的可以问我拿坐标实地求证。


有些棕榈树干上光溜溜,棕毛是人们刻意剥去的吗?目的是?


这些侧枝是刻意砍去的吗?目的是?如若不砍去,认由生长,会长成什么样?


棕榈开花吗?花长哪里?长什么样子?什么颜色?

棕榈结果吗?怎么繁殖?是雌雄异株么?

棕榈能吃吗?吃哪个部位?好吃吗?怎么吃?


最后还是说说棕榈的标志性棕毛

棕榈树干上的棕毛对于植物本体来说是什么作用?


什么时候开始长棕毛?

哦,这个问题在我一个月的观察后可以回答,在它还是苗苗的时候已经有了↓


30cm高度的棕榈苗上已经布满棕毛了↓


棕榈的棕毛是为了耐寒吗?

它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长成的?

棕榈在我国乃至世界分布上最北可以到哪里?


问题太多了,我们下期继续探讨。






相关阅读:

羊蹄 Rumex japonicus丨身边的寄主植物(6)

你愿意分一些粮食和蔬菜给他们吃么?—身边的寄主植物(5)

去哪里找蝴蝶—身边的寄主植物(4)

去哪里找蝴蝶—身边的寄主植物(3)

身边的寄主植物(2)

身边的寄主植物(1)




作者:白熊

编辑:Ditto

 扫码关注


 不一样的自然观察


写在最后:

问:棕榈那么厉害,为什么还是会被翠袖锯眼蝶幼虫吃?(超小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白熊老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