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神奇的鳞翅目幼虫丨褐边绿刺蛾丨分享一种常见刺蛾成功率较高的人工饲养环境

白熊老师 白熊老师
2024-09-05

褐边绿刺蛾



本期主角: 褐边绿刺蛾

拉丁学名:Parasa consocia Walker 1863

寄主植物:枣


6月26日,我在低矮的枣树上发现了一条幼虫。


褐边绿刺蛾幼虫在上海地区极其常见,长这个样子↓


但倘若你想知道它是什么刺蛾,拿着这个照片去请求帮助,即便是有经验的老师也只能告诉你它是绿刺蛾属的某种,多半是无法定种的。


在上海地区绝对不会有常见蝴蝶幼虫定不了种的情况,极其少见的蝴蝶幼虫或者相似幼虫也能给你区分个明白,很有意思的现象。


懂了,蛾子真就不遭人待见呗...


幼虫形态特征

自己看图吧,大体就是黄底蓝条加黑斑。 


侧观


细节图

是不是隔着屏幕都感觉到了危险?


刺蛾人工作茧环境尝试


我曾多次饲养刺蛾幼虫,鲜有成功的。基本都是死在预蛹阶段,可能是人工饲养环境让他无法结茧,每次盒子上都有一滩滩的类似白色石灰泡水的水渍,百思不得其解。

上图就是脱水后的扁刺蛾幼虫,


一般这个状态十多天最后成为一具干尸。



本次饲养尝试了“堆杂物”式人工饲养环境。


眼看着它就要化蛹了,


我立即铺上枯叶、椰土、树枝,继续喂食新鲜寄主植物。


7月3日,枣叶没有进食痕迹,估摸是作茧了。


轻轻翻动枯叶下的土层,预蛹了,我不敢多加干预,看样子是成功了!


7月4日,已经完成“蛋蛋”的结构,


上面布满了刺!


总有刁民 ...



!!


不仔细看是看不出的,所以大家尽量注意不要触碰野外的“蛋蛋”。


7月21日,依旧没有动静,我将它取出单独观察。


成虫


7月25日,羽化,小小的很乖巧。


任我拍摄,也不怎么飞。


破茧方式也很有意思,这个蛹不是我拉出来的,我看到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很想知道它的蛹在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翅面鳞粉很新,这一抹绿色看着很舒服。


胸部不是纯绿,有一条褐色的条纹。


正脸只有这样看的到。


正观。


这就是褐边?


褐边绿刺蛾,你记住了吗?


写在最后

褐边绿刺蛾的成虫常见吧?


幼虫也常见吧?


但就是对应不起来吧??



很有意思的现象。


其实这个现象很多刺蛾都有,常见的如此何况罕见的种类了。


我国那么多华丽的刺蛾幼虫仅有美照,却无法定种! 不觉得太可惜了吗?



我估摸着主要成因可能有以下三点:

①作茧习性

大家都知道树上的“蛋蛋”、“雀罐”是刺蛾的茧,但却很少有人在盛夏的下半夜,星星月亮以及蚊子的陪伴下守着树,时刻关注这些满是刺的小毛虫是怎么变成这个蛋的,更何况很多刺蛾是入土化蛹的。


②人文因素

提到蛾子,公众大多都是抵触、甚至厌恶的,印象中的蛾子都是丑的、有毒的、诡异的,幺蛾子也以此得名,就连成语也是充满偏见,例如:“作茧自缚”,作茧明明是为了羽化成蛾更好的成长却用来比喻“弄巧成拙,自作自受”;又如“飞蛾扑火”只是蛾子的一种亿万年来的赖以繁衍生存的习性,却用来形容“不自量力、自寻死路”。刺蛾幼虫更是被家长们列为“危险分子”,他们同意小朋友玩甲虫和蝴蝶就是不允许与刺蛾产生交集,即使是一些昆虫发烧友,刺蛾也成为了他们的禁区。



③人工饲养失败率高

通过人工饲养解锁蛾子成虫和幼虫对应关系是最可靠且简单可行的办法。但与多位爱好者交流中发现,刺蛾反倒是最难养成功的,而且多失败在化蛹阶段。


本文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的“堆杂物”式人工饲养环境,大家可以去试试,


一起来解锁更多的刺蛾幼虫和成虫的对应关系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白熊老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