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本土蝴蝶记录丨红珠凤蝶丨缢蛹变“悬蛹”
今日主角:
红珠凤蝶
Pachliopta aristolochiae (Fabricius, 1775)
寄主植物:
马兜铃 Aristolochia debilis
常见程度:☆☆☆☆
(较为常见,上海地区)
印象中红珠凤蝶飞的很高,我至今没能拍到满意的成虫照,拍到的大多是这样↓
经常能在树冠层看到,据观察特别偏好高大的合欢树,与粉色的合欢花相映成趣。
《你找到它了吗?》
01.拉丁学名的故事
红珠凤蝶拉丁学名:
Pachliopta Aristolochiae
对比马兜铃的拉丁学名:
Aristolochia debilis
可以看到红珠凤蝶的拉丁学名Aristolochiae 是以其寄主植物马兜铃的拉丁学名Aristolochia加上拉丁语后缀ae(属于、有关于)删减一个字母a组合而成,将名词转换为形容词。直译为:“吃马兜铃的”。
红珠凤蝶的幼虫
顺便看看马兜铃这个Aristolochia 是什么意思?
希腊语中aristos可以翻译为“最佳的”,locheia翻译为“分娩,生育”,两者组合意思就是分娩时可以止痛,促进子宫收缩,胎盘剥离有避免感染的效果。估摸着古希腊就发现马兜铃有特效,按照词义应该是跟生育相关,就不知道是帮助生育还是堕胎了。
产卵的红珠凤蝶,海小蛙摄
再来看名词Pachliopta(珠凤蝶属)
这边没有找到足够的文献资料解释,Pachliopta可能改写自Pa和Chilopoda的组合,pa是papilio的第一个音节,当时可能认为是凤蝶属的一个亚属,加上红珠凤蝶的幼虫形态(红色小海参)与Chilopoda(唇足纲,想象下缩短加胖版的红黑配色小蜈蚣)长相大致相同,就用Pachliopta了吧。
02.中文名的由来
红珠凤蝶
后翅有7个红斑,6个接近正圆。
红(红色)珠(珠子),
直译为:翅膀上有红色珠状红斑的蝴蝶。
哈哈,其实是没有找到文献。
常见蝴蝶种名的中文名应该大多就是人们口口相传吧。
03.蝴蝶文化
红珠凤蝶是新加坡国蝶。
红珠凤蝶在2015年红珠凤蝶以37%的得票率当选为最能代表新加坡的蝴蝶。
报道来自网络(侵删)
报道中蓝色圈出部分说:翅膀的5个红斑点让人联想起新加坡国旗的5颗星。
新加坡国旗?我是打问号的,我们来看看↓
国旗上是红底白星呀,而红珠凤蝶是黑底红圈,
国旗上确实是5颗星,但红珠凤蝶是6个圈。
我实在是想象力贫瘠无法联想。
写报道的老师可能对于蝴蝶不了解,但一些“专业”的自然教育老师以此作为“标准答案”来传授学生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自然教育应该是开拓思路,而不应该是既定套路。
发动臭腺攻击!
当然了,邀请大家一起投票选出最具代表性的蝴蝶,以此提高公众保护蝴蝶及生态环境的意识肯定是件好事。
04.红珠凤蝶的现状
《上海蝴蝶》有记录:“以马兜铃为食的蝴蝶上海地区的红珠凤蝶在2007年前后种群数量显著增加,在与灰绒麝凤蝶、丝带凤蝶的种间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如今它们是取食马兜铃的凤蝶中数量最多的一种。”
2007年到现在已经又15年过去了,
如今在上海地区灰绒麝凤蝶和丝带凤蝶已几乎绝迹。
很多朋友对红珠凤蝶并无好感,认为它与另两种蝴蝶的消失有直接关系,并冠以“强盗”之名,“红珠凤蝶幼虫会在化蛹前咬断马兜铃根茎这一恶劣行径”也被作为物种竞争的经典案例广为流传。
真相真的是这样吗?在我本次散养丝带凤蝶过程中也观察到了这一现象,但咬断的只是侧茎,也可能是化蛹需要某些物质。
与其怪罪红珠凤蝶,不如关注下上海地区稀缺的马兜铃资源,现代城市化发展使得这些“野草”越来越少,在这么下去用不了几年,上海地区的红珠凤蝶也将彻底消失。
05.饲养观察记录
7月2日,“有马兜铃必有红珠凤蝶卵和幼虫”,朋友边说着这个定律,我们边翻看一处马兜铃,发现卵数枚,幼虫近10条。
虽说“僧多粥少”,它们总有解决方法,
我取一枚回家观察,
橙黄色的卵粒,上面有小刻点,并不光滑。
7月5日,幼虫体色为黄白灰,正常孵化开食,
7月6日,体色微微泛红,“腰部”出现了白色带状斑纹,
以下是采集的初龄的屎,很细小的颗粒,
7月8日,2龄了吧,“小海参”形态初现,还有些细毛,
7月12日,3龄幼虫,体表变得光滑,
7月14日,红白更加分明(较之前白色更白,红色更红),体色也变黑了,显得这些棘突更加红艳,
7月15日,茁壮成长,
7月16日,可以看到它背上的棘突明显长于侧边的棘突,
7月18日,换龄,红的发黑
体长2cm了
7月21日,白色带状斑纹开始变暗黄,
特写
尾部
7月22日,看着要化蛹,实则还在吃,
7月25日,停止进食,它找了个茎秆,预蛹准备了,
特写,
7月26日,完成预蛹,尾部的黑色丝线,
头部特写
我想着拍它这个蛹抽出来怎么挂上去,
为了看得清楚一些,我把他倒过来放置,
这样的话,在重力作用下,必定会有个蛹抽出来找丝垫的过程,想必一定是非常有意思的,
等了1天没有动静,再看到它的时候已经完成化蛹,
7月28日,蛹(幼虫期22天)
不是缢蛹么?怎么是悬蛹了?
我第一时间查看蛹尾部挂住丝垫情况,发现蛹尾部的那些钩状结构并没有挂住丝垫,
它这个形态是靠着胸部那根缢丝卡着整个蛹了,整个蛹也有一点变形,
勒得慌,
卡进了蛹体
额...
它好像对我把它反过来很不满意,
生气了!!
不知道它还能不能正常羽化,
也不知道会不会残疾,
挺担心的,
8月10日,正常羽化(蛹期12天)
我发现时候,只留下这个蛹壳,当时我以为它大概率不会羽化,也就没放网箱,
蛹壳开裂方式↓
蛹的尾部没有钩住,但是用它特有的方式挂住了,大自然有时候就是那么神奇,
这个姿势是真的惊险,我决定把这个蛹壳收集起来,也算时刻警醒自己,
1天后在阳台角落看到了它时,已是奄奄一息,
我能肯定就是它,家里就这一只红珠凤蝶,
仔细观察翅膀很新,感觉没有扑腾过,左边后翅尾突没有完全展开,
猜是蛹期的磨难使其精力耗尽,
所剩能量仅够羽化,
甚至都没力气飞行扑腾。
作者:白熊
感谢:海小蛙
时间轴:
7月2日,卵
7月5日,孵化(卵期3天+)
7月28日,化蛹(幼虫期22天)
8月10日,羽化(蛹期12天)
(本文所有数据仅为本次饲养数据,共参考)
彩蛋:红珠凤蝶的屎
7月19日,我开始注意到它的屎,
大小各异!非常有意思的情况!
两种规格,小的黑色,大的黄绿色,
这在之前是没有的,7月7日的屎是一个规格的↓
我想是不是换龄的缘故,
猜测小的是4龄屎?大的是5龄屎?
也不会啊,照理换龄期间也不拉屎,
我又特别注意了7月20日的屎↓
细看还是可以看到明显的区别,
分别是茎和叶?还是消化程度不同?
7月22日,
鉴于马兜铃的毒素,想必它一定有着特殊的消化排泄系统,
这大小不一的虫屎中会藏着什么秘密呢?
普通的蝴蝶幼虫又一次把我迷住了。
有机会一定要一探究竟。
不要怀疑这些屎是不是同一条幼虫同一天拉的,
这点我很肯定,因为我几乎每天在铲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