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实夜蛾丨鳞翅目昆虫生活史丨体色多变的棉铃虫
+
写在最前
鳞翅目作为昆虫纲的第二大目,物种数量相当丰富。而鳞翅目昆虫的幼虫就是我们常说的“毛毛虫”。市面上鳞翅目相关的图鉴书籍大多记录的是成虫的情况,很少有“毛毛虫”的图鉴。完全变态使得这些物种的幼虫和成虫千差万别,所以就算你认识成虫也不一定认识“毛毛虫”,即使是同一个物种的幼虫,每次换龄后的外形差距也可能很大。该专栏所有的幼虫图片均为自己拍摄,不一定精美但至少保证真实,希望这些记录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日主角:棉铃实夜蛾
拉丁学名: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 [1808])
寄主植物:本次饲养用的翅果菊
产地:上海
9月10日,中秋夜,
我在翅果菊上找到
一条低龄棉铃虫。
9月11日,幼龄的棉铃虫
在野外,可以看到棉铃虫出现的翅果菊叶片上都有一条黑线,它们将叶片咬破,待叶片里“乳汁”状的汁液流去后再食用,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可能是这些白色汁液里有对它们而言有毒的物质(对人类而言毒性不大),也可能是影响口感吧。
同样的招数,粉斑夜蛾幼虫也会↓
发现幼虫的叶片上都有这根切口的“黑线”
翅果菊的叶片折断后会流出乳白色液体,以此防御↓
粉斑夜蛾幼虫会这招我可以理解,好歹人家主要以翅果菊为食,
你这个超级杂食的主也已习得此招数是出乎我意外的。
9月12日,体色变绿,黑色刻点,细小的黑毛。
9月13日,黑点逐渐消失,总体黄绿色,有些从条纹。
9月14日,黑点几乎全部消失
我把它拉到白底上,拍了个证件照,可以看到,那些点和毛其实还在,是只颜色变浅了↓
9月15日,食量大增,这些家伙以祸害棉铃名声大作,试试看吃不吃翅果菊的花苞吧。
结果是只吃翅果菊的叶子不吃花苞。
头部特写↓
9月15日,已是末龄,体色又有变化,像个老皮的哈密瓜花纹,大家看图吧↓
白底证件照↓
9月18日,幼虫停止进食,身体发黄,叶片啃了玩?是想找地预蛹了?
9月23日,化蛹成功
没有入土,也没有叶巢,预蛹期间断食5天。
蛹很有质感
蛹特写
(点击图片可以查看大图)
其实臀棘有双针结构,点击上面蛹正面的大图可以看个大概。
10月4日,羽化(蛹期11天)
乍看翅膀上面有一对小眼斑,在自然光下,翅膀外缘有一抹小小的粉色。
这个配色,算是灰白吧。
翅膀特写,即使如此像素下,这种配色还是有种看不清的模糊感...
很能飞。
侧面
瞪你
这个配色吧,是不是总有种看不清楚的错觉?真不是我拍糊的...
虚虚实实的,不真切,或许也是它的生存策略之一吧。
白底映照下好一些↓
棉铃实夜蛾部分生活史:
棉铃虫因其食性广,生存力强,是我国最常见的农业害虫之一。我查看了与它相关的资料发现我们对于它们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如何防治上,这点我不多做阐述,感兴趣的可以去知网关键词搜“棉铃虫”查文献资料。相反的,清晰的图片资料却不是很多,这就会存在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农民伯伯光有防治方法,却不知道防治的对象是谁”,本文重点记录了棉铃实夜蛾的形态特征,算是一些补充。
一只蛾子为啥要叫棉铃虫呢?
棉铃虫的叫法,应该指的是它祸害庄稼的阶段,确切的应该是指棉铃实夜蛾的幼虫吧。
这家伙中文名的取名逻辑就很明确了,该就是以被残害的经济作物为某一害虫的中文名了,这种做法在我国非常常见,棉铃虫字面意思就是“祸害棉铃、影响棉花产量的虫子”,甚至我能想象它一定是在某些棉区成灾了。
作者:白熊
感谢:小扁老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