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它的声音,让无数西安人听了一辈子!

2016-05-12 雨林 西安城记

西安城记 | 以报话大楼为标志

图by西大街游民

谈起西安,其实不止钟鼓楼!这座古老的城市,文化底蕴的深厚,任时光流逝,但却留下许多我们难以忘怀的记忆。它们,其实静默地矗立在我们身边。


纵观古今内外,凡杰出建筑钟塔为多,传递着文化的光与声。西安报话大楼,与钟楼遥相对望。时代之光凝于其上,向上挺拔感刺破天际,自高巍巍。每到整点,悠远洪亮的钟声响起,现代版的“晨钟暮鼓”,古今一脉相传。几十年过去了,大楼的报时钟,已成为西安的一个“声音符号”!


声音的印记 | Imprinting



中文名|西安报话大楼

建筑位置|西安西华门十字东南角

开工时间|1959年

竣工时间|1963年

设计者|沈元恺

建筑风格|苏式风格建筑

(西安报话大楼属



西安报话大楼,原名“电报电话大楼”,是继北京报话大楼之后新建的三幢(郑州、广州、西安)报话大楼中最成功的一例,被称为北京电报大楼的“姊妹建筑”。总高62.5米,米白色外墙,是当时西安城内最高的建筑。


塔楼四面镶嵌四钟,每个钟表上方有五小孔,利于塔楼通风亦创造了神秘的光线效果。每到整点,悠远洪亮的钟声回荡在古都上空。其声之通彻、其音之低沉,让每位听者似乎都意气风发,精神抖擞起来。


自报话大楼建成至今,外墙经历三次整修:首次是1980年,为外墙面贴瓷砖;第二次是1990年,为外墙面喷真石漆;第三次是打磨外墙面。三次装修,报话大楼原貌和底色不变,整体形象接近五十年代的样子。


大楼整体比例严谨,立面处理平稳简洁,室外无纹样装饰,仅在局部略加线脚装饰。立面通过线脚的有机分割,形成中间整体部分内陷的感觉,丰富了立面效果。


主楼采用竖向线条带来的挺拔感,拉伸建筑的视觉高度,这样主楼看起来比实际要高。主楼上面的两层钟塔越向上越细小,再次增加建筑竖向的高度感。塔楼做成极其简化的重檐收顶,以示对城市的尊重。


图by西大街游民

2007年,作为1949年以后的代表性建筑,被列入“西安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13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正式公布第六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包括西安报话大楼等。



“攀牵着白云,和锦样的霞光,跨一条长虹,瞰临着澎湃的海;在一穹匀静的澄蓝里,书写我的惊讶与欢欣,献出我最热的一滴眼泪,我的信仰,至诚,和爱的力量,永远膜拜,膜拜在你美的面前!”


古城的印记 | Imprinting


西安报话大楼,位于西华门十字。西华门历史要追溯到明朝,朱元璋先在南京修建都城,都城内皇城门取名为东华门,外城墙门取名为西华门。两座城门地位不尽相同,东华门雄伟宽阔,西华门规模很小。所以,西华门城墙又叫做萧墙。



后来,明成祖朱棣上位,为加强皇城防御力又重修西华门。这一套城门体系,被复制到两座城市,一个是北京,一个是西安。西安西华门,就在如今北大街与西新街路口。作为
西安明秦王府外城墙的西门, 清代演变为西华门外大街。民国时,改名西华门街。1949年后名“西华门”。过去,西华门大街长222米,宽十九米。


▲全国仅有三个“编制”的南京西华门

1949年后,西安市政府在此办公长达六十多年。如今,是莲湖区政府、陕西省中医研究院等云集地,西是繁华热闹的回坊。1966年“文革”时改名人民路,1972年恢复原名。1985年改为西华门大街,将这条大街拓宽为七十米,分快慢行道,两边建有花坛。


明朝因为有了“国策”,故诞生了西华门,那时城池俨然;清朝的西华门,因为慈禧太后的到来盛极一时。如今,时过境迁,曾经的城门荡然无存。如今,繁华闹市,金色的夕阳斜照在报时钟大楼上,钟声回荡在城市的上空。古今多少事,一城尽沧桑!




二〇一〇年代钟楼望 | 一九八〇年代钟楼北望

世人皆知伦敦大笨种,静静屹立在泰晤士河畔,无数次出现在电影、画册、电视和旅游攻略离,已成为伦敦城市的标志。

城市,是不同年代历史的叠加,尤其是那些令人难忘的建筑诞生在一九六〇年代的西安报话大楼,响彻云天的“西安之声”,伴随着无数西安人一辈子,诉说着这座古都的沧桑与永恒。对比之下,它周边那些糟糕的超高现代建筑,永远的相形见绌、永远的遭人鄙夷!

作者=雨林

©版权声明:未署名的图片,均来自于公开网络


投稿及联系:150 336879(微信)


--与城记一起发现西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