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邑丨第五十七期青网征文活动:黄河水清了,但你却离我们远去了
Attention
根据江门市气象局、江门市气象台15日15时发布的最新消息,今年第20号台风“帕卡”将于15日夜间至16日上午在湛江到海南万宁沿海地区登陆,正面袭击粤西。我市已启动三级应急响应。
请师生增强安全意识,做好个人防范,关紧门窗,尽量避免外出,不要在江边、山边、湖边以及大树下等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方逗留,主动防灾避险,以保障自身安全。如遇紧急情况,要及时报告(校园安全保卫处值班电话:3296555)。
第20号台风“卡努”的到来使得广东一举“入秋”成功
今儿风吹大地满目萧条
团团君在宿舍里默默地裹紧了自己的小被子
并点开了今天的推送……
第五十六期青网征文优秀作品
致低头“俗”
把你捧在手心
把你捂在怀里
把你写进眼底
不为五斗米折腰
只为你抬不起头
不再顾及世间冷暖
只在乎你的“感受”
为你放弃怀里所有
和你低头往前直走
倾荡青春
荒芜岁月
白首不回眸
只是手机何能承其重
奈何不是情感连接的枢纽
奈何不是回忆记录的窗口
奈何不是生活便利的助手
佳节不是手机团聚之日
教室不是手机用武之地
走路不是手机游戏之时
睡觉不是手机盗梦之际
时间永远训不服后悔
愿你把爱人的手紧握手心
愿你把孩子捂暖怀里
愿你把父母写进眼底
愿你为一花一草垂头
愿你顾及朋友的感受
愿你为梦想放下所有
愿你电话的那头
可以倾听你的感受
愿你的手上
是你期待的温柔
抬起你低垂的头
与生命的慷慨繁华相拥
五邑大学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
叶清华(经济管理学院)
手机,时代的变迁
一页信纸,字里行间,是期待与思念的心事。漫长的等待,只为传达此刻的喜悦或忧伤。
一条短信,指尖跃动,是无声和挂念的倾诉。瞬间的回应,却也少了等待的不安与幻想。
画笔优雅的在纸上来来回回,路过的风景,清秀的女孩,慢慢浮现于眼前的白纸上,锁住的不只是那一刻的美好,更是彼此心底最珍贵的回忆。
手机快速的捕捉了每个镜头,街道的花店,宁静的大海,在自我编织的小小世界里,剩下的却也只是沉寂的照片,只是一个人无法走出的孤独。
曾几何时,举杯畅饮,把酒言欢,生活琐碎的小事与人生的感慨交织其中。
回望今朝,手机不离,沉浸其中,潜伏的危险和生命的消逝也在一瞬之间。
五邑大学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
陈洁(信息工程学院)
我期待原来的你
从你身边静静地走
你没有察觉我
而我也没好意思打扰你
而我也是想你打招呼
只是想到以前
你恋恋不舍的抬起那眷恋的双眼
我退缩了。
不知从何时起
你变得对手机发笑
对身边的人置之不理
不知从何时起
开朗的你变得一言不发
原来的那个你还会回来麽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身边你却低头玩手机
可是当我看到
吃饭的时候你在低头
走路的时候你在低头
聚会的时候你仍在低头
我只好默默地低头翻弄自己的手机
我期待原来的那个你
那个开朗爱笑
那个挺胸抬头
那个没有手机的你
我知道这也许只是一种奢望
但我仍是希望那一天的到来
五邑大学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
张伟祎(信息工程学院)
第五十七期青网征文活动:黄河水清了,但你却离我们远去了
*作品上交时间:10月15日—10月20日
*作品展示时间:10月20日,10月21日为广播站优秀投稿播音
*作品展示平台:“五邑大学团委”微信订阅号,五邑大学团委宣传部广播站
*作品要求:
(1)稿件字数为200—400字之间,须有标题,可配图不超过3张。(上交的作品必须是个人原创作品,图片可以非原创,但须注明出处);
(2)作品需紧密围绕主题,内容积极健康,充满正能量。
*投稿方式:
作品以“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姓名”命名打包发送到yidaqingwang@163.com。(稿件中须附有作者的学院、班级、学号、姓名、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并可附上一张能体现大学生良好风貌的个人生活美照。想在邑大走红?团团君来帮你!)
*扶持政策:
作品凡在“五邑大学团委”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公开推送,将在综合测评进行加分,每篇0.5分;凡入选的稿件均将推荐至《五邑大学报》第四版,若被刊登,每篇稿件作者可再获得3个第二课堂学分及稿酬。
导读:
你知道吗?黄河清了!新世纪以来的“黄河清”,持续时间之长远超记载,史所罕见。而本月的11日,一位唯愿“黄河流碧水”的老人走了……对于他在治理黄河所做的事你了解多少?对于他对“黄河水清”的执念你有什么感受,又有什么启发?“五大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提出,你对此有什么见地?当中国环境保护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你是否能结合你的专业思考:你可以做点什么让环境变得更好?
唯愿“黄河流碧水”的老人走了
中共党员、我国著名土壤学与水土保持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家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劳动模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朱显谟同志,因病于2017年10月11日上午10时在西安逝世,享年102岁。
朱显谟先生毕生致力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研究与实践,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为了心中“黄河清”的梦想,半个多世纪以来,朱显谟先生默默奉献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为我国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
励志为农学奋斗 一生盼望“黄河清”
1915年12月4日,朱显谟出生于上海崇明农村,朱显谟从小除了求学,假期不得不从事农业劳作,不发达的农业劳作的艰辛,让他幼小的心中形成了用知识改变落后生产现状的理想。
中学毕业后,他毅然考取中央大学农业化学系,在大学后期选择了土壤肥料专业,从此一生投入到改良土壤的使命中。
治黄,是历朝历代的大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什么会如此严重?朱显谟曾表示:就是降雨强度大大超过了渗透能力。因此,防止水土流失、实现“黄河流碧水”的方略,是保护和增进土壤渗透性能,促使全部降水就地人渗到土壤中去。
上世纪80年代,在累积40余年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规律认识与水土保持等科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朱显谟提出了著名的“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米粮下川上塬、林果下沟上岔、草灌上坡下坬。这是根据对黄土沉降方式形成的黄土颗粒为“点棱接触支架式多孔结构”的特殊的黄土剖面土壤构型与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规律,以及群众的生产实践提出的。这“28字”已被无定河、延河流域治理和国家科技攻关任务的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广泛采用,受到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并被水利部水土保持司采纳。
朱显谟曾在88岁时表示:“倘若一切顺利,不再出现反复,像我这样年近古稀的人,也许还能看到‘黄河流碧水’呢!”
黄河变清了,你知道吗?
5月中下旬,记者从内蒙古包头出发,沿黄河至山东利津入海口采访,看到了一条与往昔完全不一样的黄河。从托克托县河口镇到郑州桃花峪,1200多公里的黄河中游,已然一河清水;直到开封以下,黄河才呈浅黄色。
这意味着,连同基本是清水的上游,在非汛期,黄河80%以上的河段是清的。潼关水文站控制了黄河91%的流域面积、90%的径流量和几乎全部泥沙含量数据。据5月实测数据显示,黄河含沙量不超过0.8公斤每立方米。
据地质史专家李鄂荣考证,历史上有记载可查的“黄河清”共有43次,最长的一次为1727年,黄河澄清2000余里,持续20多天;新世纪以来的“黄河清”,持续时间之长为历史罕见。
(网友们纷纷留言纪念朱显谟先生)
先生一生
奋斗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上
沉浸在黄河泥沙治理中
如今黄河流碧水
先生梦圆
一抔黄土,一河清水。先生所为,千古难忘。
各位邑大新秀,青邑舞台已经向你敞开,还等什么?向我们说出你心中最真实的声音吧!青网评论,你我同书。
部分图片来源/人民网
文/五邑大学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协会、校团委宣传部
美编/黄雅颖
本文转自五邑大学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