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藏这本生死书,你真正读懂了多少……?(令类佛学017)

2016-06-23 青草令 持明讲堂

今早,令类佛学群里有博友问,修行是否就是一个累积的过程,由渐悟到顿悟,由量变到质变,最后的目的是脱离轮回?

我答,修行的目的不是超越生死与轮回,未必对,却是我当下的体悟……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触?

这还要从西藏说起,说说它吸引无数人留言往返的魔力,说说它的天葬信仰……

 

为什么?那么贫瘠的土地却有着摄受人心的力量?

 

为什么?我们能让无数山川美景从心头掠过,却让那晶莹的雪域常驻脑海?

 

或许,我们能从“西藏生与死”这几个字中找到答案。先从生说起吧。



1

他们,活在天地间,从从容容地。。。


►现在的你,是你过去的你所造的;未来的你,是现在的你所造的。-《西藏生死书》


一篇我已无从考证作者的网帖中这样写道:


“我住的客栈就在大昭寺旁,早晚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去八廓街坐着,看藏民转寺。转寺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有的藏民跋山涉水而来,磕等身长头,一步一步都转得很认真,而更多的是拉萨本地人,跟例行公事一样走得很快,跟朋友聊着天,念着经文,10分钟转完了赶快去上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论快慢,他们多会来大昭寺或布达拉宫朝拜。信仰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混在这样的人流中,就算你不信,也是平和而幸福的。

 



很多人喜欢西藏,  并不只是因为藏地风光,更因为因为那些淳朴平和,寡欲知足的人,他们相信这样一种平和是西藏带来的。于是在俗世中劳累、受伤以后总想去西藏寻找一种解脱。殊不知,这种平和源于信仰,和西藏无关。因为信,这样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境遇里都能幸福。

 

扎西拉姆多多曾说:“当修行跟放牛一样寂寞,修行就跟放牛一样自然了;当修行跟大地一样质朴,修行就像大地一样稳固了。那样的修行甚至不知道算不算精进,因为修行已经隐匿,不是一件需要专门去做的事情。“


2死


那种,融在骨子的修行,很容易浇筑出一颗纯净的心。他们的心似乎永远波澜不惊,即使在病痛或死亡面前,那份平和与感恩仍是能自然而然地流露。

 

 

对死亡的修行,就是解脱的修行。学会怎样死亡的人,就学会怎么不做奴隶。—蒙田


一位援藏医生这样写道:一个八十岁老阿爸胳膊受伤后三十年不能弯曲,在我的极其疼痛的拍打治疗时也始终平静、微笑,并开玩笑说他这个胳膊命不好,总是受伤;一个六十岁老阿妈在我们给她针灸急救心脏不适后,跪下向我们磕头…似乎病与死,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件很严重的事。。。

 

他们挖虫草挣了钱,就背着家当来拉萨朝圣,一路艰苦的吃着糌粑喝着酥油茶,却把一整年的收入都捐给了寺院。路上,谁如果生病或车祸去世了,同伴会割下他的头发,带上他的家当,到拉萨捐给寺院。对他们来说,一切都能从容接受,包括死亡。他们活着的时候,将一切布施给能替他们守护,传播信仰的寺院,死后将躯体布施给大自然。

 

绝大多数西藏人会以天葬做为人生的终点。死亡只是不灭的灵魂与陈旧的躯体的分离,是异次空间的不同转化,西藏人推崇天葬,是认为拿“皮囊”来喂食秃鹫,是最尊贵的布施,体现了大乘佛教波罗蜜的最高境界—舍身布施。


3超越

►(佛性)深广而宁静,单纯而不复杂,纯净灿烂光明,超越思议的心;这是诸佛的心。其中无一物应消除,无一物应增添,它只是自然洁净地看着自己。—纽舒仁波切

 

正心堂创始人赵一澄导演在西藏经历了这样一件事:

 

 2005年10月末的一天,在四川德格县雪山脚下,他再一次抬头仰望一一为了这场雪,他已经在德格等待了一个星期。在等待雪落的时间里,他时常做梦,梦见雪山上佛光乍现,一群红衣喇嘛在白茫茫的雪山上行走……


       “上面一定有我想要的雪景。”他一次次在心里默念。

       一周之前,为了拍摄佛教纪录片《传承之光》里的一个片段,他特意从北京来到这里。山下的生活很艰苦,每天只吃6包方便面,除此之外,再难有其它食物可以充饥。

 


 而今天,当他梦寐以求的白雪终于飞落时,山下的居民却纷纷劝他放弃,因为就连他们也从未爬上过这座雪山。



       “当时我心里唯一的想法,就是拍到一个红衣喇嘛在雪山上行走的情景,也许是过于渴望,所以就没考虑困难,那天下午下雪时就开始了攀登。”

 

他和几位喇嘛朋友,用了5个小时爬上雪山。在那一刻,置身于壮美的雪山之上,他内心深处涌起一股无以言表的感动。整个拍摄过程共用了1个小时,而下山却花了5个小时,到山下时,已过夜里十二点……在这期间,他只能靠吃冰雪来维持着自己的体能。

 

     

     虽然拍到了心目中满意的镜头,但他也为此付出了一生的代价。“下来时我卧倒在了万年冰川里,后来他们告诉我,在医院急救时我整个人的生命特征很奇怪,血压、脉搏都是正常的,就是浑身一直发抖,而且呼吸困难。直到现在,我还在吃中药调理,身体一直没有恢复正常。” 引自(《佛教文化》杂志 2012年第119期 专访

        

 

有人问他,“你是为了信仰去的西藏,是为了信仰拍佛教纪录片,那么佛菩萨为什么不加持你,反而让你经历这么大的磨难?甚至要用一生的代价去弥补健康上的损失?“

 

我到觉得这段经历,是佛菩萨对我的最大加持,让我经历了人生中最宝贵的从身到心的洗礼和反思。”

 

”我觉得自己能活下来是个奇迹,记得几乎虚脱的时候,我恍惚中好像看到一片七彩祥云,想,这是什么样的景致那么美,再一想,可能是要死了吧,那时,我心里没有恐惧。“

 

西藏上空的”龙“

摄影:赵一澄


“从急救中醒来,我感觉生命中有股力量就像小苗似的萌发,它可能还很弱小,但永远不会失去成长的动力。它可能经历风雨,可能经历‘刀子’,也可能经历阳光,然后体内的阳气才会真实的喷涌而出。如果你不把自己无限的往极限上去推,你不知道你可以无限地突破自我,突破局限。“

 

回到本文开篇的问题上,我之所以认为修行、信仰的目的不是超越生死与轮回,是因为这种超越只是修行的必然过程。


正如赵导所言:“真正的信仰,不仅是超越得失、超越情绪、超越生死,真正的信仰更是尊重自己的生命总有无限突破、成长的可能。真正的信仰清楚知道每一个生命都和你息息相关,并且永远都会平等的存在于你的生生世世,真正的信仰是发愿以智慧超越一切时空,行持无限的爱“…

 

很多人喜欢西藏,一去再去,却多走马观花。很多人结伴穷游,明明有足够的钱,却要搭藏民的免费车,蹭免费住宿,然后在网上晒下两千游藏四十天的炫酷贴。。。

或许,他们也看尽了西藏美景,风情,却始终没能明白,他们其实离西藏很远;始终没能明白,他们迷恋的不是西藏风光,而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命智慧,它来自人性本真的纯净。我们之所以向往,因为,那种本性,也深埋在你心深处。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六祖惠能



智慧视频每日播

央视网专访赵一澄导演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132vl295h&width=500&height=375&auto=0

责任编辑:青草令


正心生活馆-禅意生活

只分享有情怀、有品质的好东西


纯天然藏药藏香 800年历史 

欢迎有情怀、有创意、有良心的产品入驻“正心生活馆”

后台回复“产品入驻”


*扫码入群啦*

“令类佛学群”---另类思索

想探索学佛中的困惑

并与赵一澄导演定期在线上”澄见沙龙“交流的亲

请扫码入群哈!

(已加过群的不用重复加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